美图实验室 负责人:义和团首次兴起于什么时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30 03:51:48

义和团首次兴起于1897年。
  由于德国在山东的侵略行径,使得山东人民对外国侵略者极为反感。早在1897年就发生了巨野教案,山东巡抚李秉衡因此被贬职。在此之后,山东的民教矛盾有增无减。

  1897年,山东冠县飞地梨园屯(今邢台市威县)村民与教堂因历史上的土地纠纷引起冲突。威县梅花拳师赵三多应村民阎书勤等的邀请,前往援助。后赵三多将梅花拳改名为义和拳。
  1898年6月,山东巡抚张汝梅上奏朝廷,认为义和拳本属乡团,建议“改拳勇为民团”。并明确说义和拳就是“义和团”,在清朝官员中首次提出了“义和团”的概念。同年10月赵三多等人在冠县飞地蒋家庄(今邢台市威县)竖起“扶清灭洋”的旗帜“起义”,遭清军镇压而失败。
  次年(1899年),山东平原县知县蒋楷镇压义和团,当地义和拳首领李长水请求荏平、高唐等地的义和拳首领朱红灯支援,朱红灯在杠子李庄整齐队伍正式竖起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旗帜。10月11日,蒋楷率领勇役数十人前来镇压,被义和拳打败。这次事件后来被称为“平原起义”。
  后来清廷加派袁世敦等人前来镇压,在森罗殿战斗中击败义和拳。其后清军游击马金叙活捉义和拳首领朱红灯、心诚和尚等人。当时的山东巡抚是毓贤,他仇视外国侵略者,对民众反基督教情绪比较同情。他罢免了蒋楷、袁世敦等,对义和拳采取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措施,有说法指出正是毓贤改拳为团,还向朝廷上奏将民教矛盾的责任归结于教会一方。其态度遭到外国敌视,在列强交涉下毓贤被革去职务。但毓贤对义和拳也进行了镇压,在其离职前下令将朱红灯、心诚和尚、于清水等义和团首领杀害。1899年12月,袁世凯代替毓贤署理山东巡抚。

义和团兴起 ?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是长期流行于山东?、直隶(约今河北)等地的民间秘密结社。甲午战争后,各地反教会斗争接踵而起。义和拳遂成为反对外国侵略势力的重要组织形式?。1898年10月(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山东冠县义和拳以阎书勤为首,联合直隶威县赵三多等,聚众烧毁红桃园教堂,占领犁园屯。次年10~12月,平原县朱红灯、本明和尚为首的义和拳,直隶南部枣强县以王庆一为首的义和拳纷纷起来。当地传教士要求清政府严加镇压。山东巡抚张汝梅则建议改义和拳为团练,以便控制,并将义和拳改名为义和团;毓贤继任后,对参加义和拳的一般群众称为良民?,默许他们设厂练拳,对武装反抗的人则诬蔑为“匪徒”,捉拿惩办。

义和团史

随着帝国主义掀起第一次瓜分中国的狂潮和百日维新的失败,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迅速高涨。山东、东北、上海、广东等地相继爆发反侵略、反瓜分、反封建压迫的起义浪潮。同时,各地人民的反洋教斗争也日益发展,教案频仍,此伏彼起,大小斗争数百起,波及贵州、湖南、江西、四川等十几省,并与各地风起云涌的群众斗争相会合,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戊戌维新失败后,后党处心积虑地图谋废除光绪帝。二十五年底,清廷宣布立端王载漪之子溥?为“大阿哥”,但遭到列强的反对和两江总督刘坤一等清廷重臣的劝阻。顽固派与西方列强之间矛盾迅速激化,对以后顽固派在八国联军侵华及义和团运动中的态度产生重要影响。
义和团首先兴起于山东。中日甲午战争后,沦为德国势力范围的山东省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最激烈的场所。外国教会势力极为猖狂,全省各地教堂林立,传教士专横跋扈,民、教冲突异常严重。加之连年水旱,广大乡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人民群众反抗烈火愈燃愈烈,山东终于成为义和团反帝风暴的策源地。义和团源于大刀会、红拳、梅花拳、义和拳、神拳等民间武术团体,并与白莲教系统某些秘密结社相结合。各团体最初以“保卫身家,防御盗贼”为号召,聚众设坛,练拳习武。甲午战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教会势力的横行,逐渐走上反帝斗争的道路,焚毁教堂,处死洋人,打击教会势力。斗争初期,各地拳会没有统一领导和组织,源多流杂,处于分散、自发状态。随着反洋教斗争不断发展,山东及直、鲁交界地区逐渐形成了几个中心和几支力量较强的队伍:一是曹县、单县、菏泽、定陶、郓城等地的大刀会。它是民间秘密结社与八卦教分支相结合的组织,系曹县烧饼刘庄刘士端创立,早在光绪二十二年即掀起反洋教斗争,成为义和团运动的先驱,后被山东地方政府镇压。二是以东昌府冠县梨园屯为中心,旁及临清、武城、邱县及直隶威县、曲周、南宫等地赵三多、阎书勤领导的梅花拳。二十四年九月(10月),赵三多、阎书勤率众在冠县蒋家庄(河北威县)马场起义,竖起“助清灭洋”大旗,将梅花拳改称义和拳,首揭义和团反帝斗争的序幕。三是以东昌府茌平为中心,旁及高唐、恩县、博平、平原、禹城等地的神拳,后改称义和神拳或义和拳,首领是朱红灯和心诚和尚。二十五年九月,朱红灯率众千余人在平原县森罗殿地方粉碎清军围剿后,不断壮大,逐渐成为山东地区重要的反帝力量。义和团在山东兴起期间,李秉衡、张汝梅、毓贤相继担任山东巡抚,他们在处理教案时,对洋教势力的专横颇有不满,多少同情乡民反洋教斗争,主张“持平办理”,反对一味镇压,采取剿抚兼施、先抚后剿、以弹压劝导为主的政策。二十四年五月,张汝梅上奏清廷,建议将各地拳民列诸乡团之内,听其自卫身家,守望相助,并在奏折中第一次将拳会改称“义和团”。目的在于控制和利用义和团,客观上也使义和团在山东取得了合法地位,有利于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这一政策以后也为毓贤所继承。大抵从二十五年下半年起,各地拳会纷纷改称义和团,竖起义和团旗帜。九月,清廷公文中正式将各种拳会组织统称为义和团。“义和”,乃“取朋友以义合之义”。义和团基本成员是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及水手、脚夫等劳动群众;基层组织称坛、坛口或坛场(厂),首领称大师兄、二师兄等。若干坛口组成一个团(又称总坛),首领称老师、团首。团与团之间互不统属,没有统一组织和领导系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各坛均供奉牌位,举行烧香、焚表、念咒等仪式,宣传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宗教迷信,充分体现了农民小生产者自发、分散的特点和封建蒙昧的落后性。

18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