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阀门井阀门图片: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11 05:21:59
要详细点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中国战场开辟最早,持续最长,牺牲最大,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战后历史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
  中国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得到了各国人民以及苏联和民主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援和帮助。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反法西斯国家之一,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和进程,也发挥了自己的重要作用。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若干历史事件就得不到科学的解释。
  如所周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不仅要灭亡中国本身,而且要以中国为主要基地,北犯苏联远东地区,南攻南亚和东南亚以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但是,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尽管日军在短期内侵占了我国大片领土,却被陷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速决战变成了长期消耗战。中国拖住了日本陆军近80%的主力,消耗了日本有限的军事资源和军费支出的大部分,还打乱了它对东亚和世界扩张的部署。所以,总的来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就中国抗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和进程的具体影响来说,至少可以指出如下几个方面: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策和极端复杂的变化……完全取决于中日战争的情势”。中日战争不结束,日本不可能获得行动自由,这就必然影响日本同德意两轴心国之间的协调一致。尽管在“七七事变”之前,日德已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并附有共同对付苏联的秘密补充协定。但在1939年5月,德意准备发动对英法战争时,德国与日谈判,要求与日订立军事同盟,给予德意以军事援助,并以“接近苏联”相要挟。而日本的答复却是,在中日战争结束之前,日本“无论在目前或在最近的将来,都不能给予两国在实际上有任何效果的军事援助”。1940年9月,虽然日德意签订了三国军事同盟条约,划分彼此在欧亚的统治范围,并规定三国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互相“援助”。但由于日本泥足深陷在中国战场,它始终无力给予德国任何军事上的实际帮助。就是“日本的亲德派,甚至德国大使本人,也承认日本在解决中日战争和国内政治分歧以前,是不能参与欧洲战争的”。
  2、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把苏联当作“绝对的敌人”,日本陆军甚至“企图在1937年6月9日对苏发动战争”。但当时任关东军———准备用以攻击苏联的陆军精锐———参谋长的东条英机认为:“如果以准备对苏作战的观点来观察目前中国情势……就应当首先给予南京政权以一击而除去我方背后的威胁。”在日本军阀看来,1937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也是为了完成陆军“北进”计划的一个步骤。但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坚决抗战,不但“背后的威胁”没有去除,而且战争开始后不久,日本就不得不抽调关东军一部分到关内作战。这就必然削弱了它侵犯苏联的兵力。中国抗战后第二年和第三年相继爆发的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是日本对苏联的试探性的挑衅,但因为兵力同苏联的远东军差距太大,都以失败告终。关东军副总参谋长石原莞尔招认:“此次张鼓峰事件,苏联所以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故。日本忍辱屈服于苏联者亦以对华用兵故。……设日本一旦与中国议和,则日本即可威胁苏联,领导远东……”但由于中国坚持抗战,日本不但实现不了“威胁苏联”的迷梦,而且即便在德国已将攻苏计划向日本透露之后,日本为了本身的利益,还和苏联订立《日苏中立条约》。及至德苏战争爆发,德国曾多次要求日本自远东夹攻苏联,并尽力向西推进,以便在冬天到来之前德日会师。这正是日本实现其多年侵苏宿愿的大好机会。所以松冈外相力主对苏开战。可是,杉山参谋总长则认为日本“现在中国使用兵力很大,实际上办不到”。甚至在德军深入苏联国境,打到莫斯科近郊的时候,日本还是不敢乘机参加对苏作战。所以如此,首先是由于侵华战争动用了关东军一大部分的结果,日军“在满洲亦仅能维持与远东红军为1:3的战力比率”;其次是由于“在日本所陷入的对华战争中,消耗了意外大量的军需物资”。日本想要趁火打劫,夹攻苏联,实在力不从心。苏联史学家茹科夫的话是不无道理的:“使日本帝国主义不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攻苏联远东军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人数众多的游击队的英勇斗争,他们在中国把日军的双手束缚住了。从而,中国人民给予苏联人民以很大的帮助。使苏联人民易于在反对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正义的伟大卫国战争中,进行巨大的斗争。”
  3、向南洋地区扩张,从缅甸一直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建立日本的政治经济的统治区,也是日本军阀的既定“国策”。它虽扬言“以和平手段扩张”,不过一有机会和需要,它决不会放弃对这个地区的武装侵略,而其前提条件是解决“中国事变”。虽然德日之间同床异梦,但在欧战爆发以后,德国仍然极力怂恿日本“南进”,从1939年9月到1940年初,它通过外长里宾特洛甫和访日特使史塔玛向日方游说,为其大规模进攻英法寻找同盟军。可是,他们从日方所得到的反应还是,“中日战争不结束,南进是办不到的”(日本访德特使寺内寿一大将的谈话),日本的根本方针还是,以“处理‘中国事变’为政策的重心”,对欧战“采取不介入的方针”。所以,1940年夏天,英法在欧战中处境极其不利的时候,日本没有能够在东方起夹击英法、助纣为虐的作用。事后,丘吉尔曾经庆幸地说:“德国苟于1940年法国崩溃之后即试行进攻英伦三岛,日本苟于对英帝国及美国宣战,则吾人所受的巨祸及苦痛之深,殆不可设想矣。”
  在1940年6月法国投降以后,英国继续对日让步,封锁滇缅公路。日本先实行所谓“和平南进”的政策,实际上占领了整个法属印度支那,征服了泰国,并向马来亚和菲律宾渗透,作为武力南进的准备。由于日美矛盾激烈,历时8个多月的日美秘密谈判归于失败,美国的“东方慕尼黑”政策破产,日本为了通过南进来解决“中国事变”,终于孤注一掷,不顾时机并不有利,冒险发动对珍珠港的偷袭,对英美同时开战。但日本这样把南进的时间推迟,已给西方盟国特别是美国以扩大军备的余裕。这就是说,中国坚持抗战,也为西方盟军赢得了反击日本侵略者的时间。
  即在太平洋战争的初期,因为日本陆军的主力还是被牵制在中国战场,只把总计51个师中的11个师动用到西南太平洋,协同海军作战(作战部队不到25万人,连同后勤部队大概共有40万人),而把13个师留在“满洲”,22个师留在中国,比起当时的英美荷的驻军约计30万人稍多一些,在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看来,日本“只占这样一些优势,而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似乎是一场大胆的赌博”。当时日本海军给太平洋战争初期的速胜冲昏了头脑,曾经提议西攻锡兰,东攻澳大利亚,但日本陆军因为主力深陷中国,心余力拙,不得不否决了海军的建议,日军始终未能占领上述两地,这就为盟军的反攻保留了两个重要基地。
  1943年到1944年,在缅甸的反攻战中,史迪威将军指挥的中国驻印度远征军打垮了日本陆军几个精锐师团,使英军在缅甸中、南部的反攻有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我解放区战场也广泛地发动了反攻,动摇了日本在华的“根本”———华北占领区,把数十万日军牢牢地钉在中国大地上,动弹不得,其结果是:不仅“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役毫无结果,而且带来了华北占领区统治的瓦解。这样,中国人民抗战末期的敌后战场的战斗,也有力地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的反攻。
  由于中国长期抗战给日本的沉重打击,它心有余而力不足,始终不敢大举进犯西伯利亚,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也终归失败,遭到灭顶之灾。我们记得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前一周,丘吉尔给罗斯福的电报曾担心“中国的崩溃将大大增加英美共同的危险”。到了1942年春天,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如果真是那样,那么,世界风云就要大大变色,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就要改观了。
  (二)
  总的来说,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走过了一个漫长而特殊的战斗历程,中国以弱兵抗强敌,鏖战8年,中国不但没有被灭亡,而且在艰苦战斗中,消耗了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和军事资源,顶住了敌人陆军的主力,打乱了敌人的战略部署,有力地配合盟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共同胜利。在大战中,中国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可是,在国际上,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是没有受到普遍的重视和应有的评价的。
  所以如此,寻究起来,除了同某些政治成见、偏见有关之外,还有如下原因:
  1、西方一般不大了解地广人众而经济、军事都落后的中国以弱抗强的战争的特点———持久的人民战争的特殊的作战形式,而仍以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战场的传统正规战、阵地战的老眼光来看待中日战争。
  2、蒋介石政府自1939年以后,基本上消极抗战以及避战,它的军队败北、退却和投降的时候多,台儿庄战役以后,在国民党战场上实际上没有严重的战争,从而失去了我国大片领土,而“海外有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国民党就是中国”,把蒋介石抗战不力、“打得很糟”一笔不光彩的账,记在全体“中国人”的头上。
  3、在解放区战场和敌后坚持战斗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实际上是“配合同盟国作战、驱逐日本侵略者、解放中国人民的主要力量”。但由于延安一直到抗战胜利前夕都缺乏向国外广播消息的电台,又遭受国民党政府的严密新闻封锁,国外很多人不明白中国抗日战争的具体情况。虽然有一些外国进步作家和新闻工作者或其他国际朋友,冲破封锁,报道过解放区战场的真相,起过不容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对美国读者),但在当时的西方国家中,同情、支持中国共产党的著作是被人“另眼相看”的、销路不广,他们本人甚至因此受到迫害(例如斯诺、史沫特莱和史迪威将军手下的谢伟思、戴维斯等)。所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大作用在国际上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这并不奇怪。
  这种情况,直到新近还没有根本改变,因此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深入地进行研究,如实地系统地撰写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首先有待于我国历史工作者的努力。特别联想到参加“二战”的主要国家(如苏、美、英、德、日等国)关于二战史和本国的战史的著作和出版,已经“汗牛充栋”,而对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有巨大贡献的我国,在这方面却特别落后,差不多是一个空白点,这既与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不相称,并且也对不起在抗战中牺牲的军民和后代子孙。无论是为了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有助于制止新的大战的爆发,或是为了向没有亲身熬受过长期抗战的艰险灾难岁月的中青年一代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加强抗日战争史以至二战史的研究和出版工作,都是当务之急。这个任务具有十分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岂止是仅仅为了端正在这方面的国际视听而已。

  1、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成为抗战的最强音和主旋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勤劳勇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自强不息,开拓创新。抗日战争的实践使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领导核心。

  第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抗战的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2、战争启示

  • 走人民国防的道路是巩固一国之防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 只有在“三个代表”的政党的有力领导下,人民的国防之路才能走通;

  • 正确的战略指导对战争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

  •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人民战争的重要途径;

  • 一个伟大的民族,必然会有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 国防活动的实践不仅需要人民,而且将锤炼人民;

  • 国防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与国际社会相协调。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当时,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所以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在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但是,由于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所以,尽管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亦迁都重庆。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的路线。1937年8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前线。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主要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问题,批判和克服了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在此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坚决地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1940年3月,他 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组织伪军,协同日本侵略军进攻抗日根据地。同时,国民党的反共倾向也日渐增长,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掀起了三次 反共高潮,妄图消灭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领导解放区军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扫荡”,一面打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至1943年12月,日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收缩战线,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与此同时,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的局面,先后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当时,由于国民党军队主力分散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解放区军民的包围之中,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务,自然地主要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来进行。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军正式向盟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宣告结束。1945年8月,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胜利,逼近日本本土。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
1945年9月9日,中国陆军司令何应钦在南京陆军司令部礼堂接受日本侵略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递交的投降书

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关于八年抗战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51年8月13日,周恩来总理签署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通告,规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著名战役:
淞沪会战: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1937年8月9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驻上海的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国民党政府陆续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抗击,初战获胜。从8月23日起,日军多次在长江口登陆,攻击守军左翼,遭顽强抗击。随后,日军逐次增兵,加强上海派遣军的力量。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月11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惨重。10月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撤。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4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合围上海。守军被迫撤退。11月12日,上海市区陷落。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严重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国民党政府被迫实行抗战,从此,全国进入了抗日战争。

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中旬,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9月23日,第115师派出独立团和骑兵营插到灵丘—涞源—广灵之间地区活动,以钳制和打击增援平型关之日军。24日夜,又以3个团的兵力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等待来犯之敌。25日7时许,日军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全部进入设伏地域,八路军预伏部队居高临下,迅速向敌发起猛烈攻击,顿时打乱了日军的指挥系统,敌军的车辆自相碰撞,人仰马翻,乱成一团。这时,我军战士勇猛地冲向公路,对敌实行分割围歼,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战。经过一天的激战,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中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忻口战役: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竑副之)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台儿庄战役: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在山东南部台儿庄(今属枣庄市)地区进行的一次会战。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它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1938年3月23日,濑谷支队主力沿台枣支线向台儿庄阵地突进。此时,第五战区为确保台儿庄阵地,以拱卫徐州,进行了部署调整。24日,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27日,濑谷支队主力一部突入北门,第31师与敌展开拉锯战,守军伤亡甚重。28日,突入台儿庄的日军被第31师围攻,敌方损失甚重。29日,日军第十师团长命濑谷支队迅速击败台儿庄附近守军,同日,在徐州督战的蒋介石也下达了死守台儿庄的命令,命令说“如果失守,不特全体官兵应加重惩,即李长官、白副参谋总长、林次长亦有处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遂令第2集团军死守台儿庄阵地,并再次严令庞炳勋部南下,协助第2集团军解决台儿庄之敌。至31日,中国军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4月3日,中国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攻击。日军拚力争夺,占领了市街大部。中国军队一次又一次反击,展开街垒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于苦战。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围歼被围之濑谷支队。战至7日凌晨,除一部日军突围至峰县附近固守待援外,被围之敌大部被歼。台儿庄战役在历时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共歼日军1万余人。此次战役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全国抗战的又一重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这次战役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阶段。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军在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坏了正太铁路。经过20天的战斗,预定计划全部完成。正太铁路线的路轨、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均被破坏;平汉、同蒲(北段)、石德、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断;华北各交通线陷于瘫痪。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任务是继续扩大战果,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在这段时间里,我晋察冀军区主要进行了涞灵战役,第129师主要进行了榆辽战役,第120师主要破袭了同蒲路。在这些战斗中,八路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是,我军计划要拔除的敌据点未能全部拔除。第三阶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在这段时间里,八路军先后粉碎了日伪军对太行、太岳、平西、北岳、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从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6480人。其中包括: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同时,缴获各种枪5942支(挺),各种炮53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此外,还缴获和破坏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抗日战争重大记事

1937年

7月7日 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郊卢沟桥附近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随后,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史称“七七”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起点。

7月8日 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7月9日 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贺龙等致电蒋介石,要求全国总动员进行抗日斗争,并代表红军战士请缨杀敌。同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前往庐山会见蒋介石,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7月15日 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再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促成全民族抗战的诚意。在中国共产党的敦促和全国人民的压力下,蒋介石于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宣称“准备应战”。
7月28日 日军猛攻北平南苑,守军将领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殉国。次日,北平失陷。30日,天津失陷。

8月13日—11月12日 淞沪会战 。在此期间,日本侵略军共约28万人,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大举进犯上海。中国军队先后调集70余个师,舰艇约40艘,飞机250架,投入战斗。经过浴血奋战,中国军队毙伤日军4万多人,坚守上海达3个月之久,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迷梦。

8月22日—25日 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作出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艰苦的持久战。会议要求我党我军应站在抗战的最前列,坚持抗日战争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

8月22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改称第18集团军)。并同意设总指挥部,下辖3个师,每师定员为1.5万人。
129师师长刘伯承 120师师长贺龙 115师师长林彪

8月25日 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陕北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朱德为总指挥(9月11日改称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指挥(9月11日改称副总司令),叶剑英为参谋长。随后,八路军主力在朱德、彭德怀率领下相继挺进华北抗日前线。

9月13日—11月8日 太原会战。会战过程中,中国军民共毙伤日军2万余人。尽管由于国民党军事当局在作战指导上有严重失误,致使战役全局陷入被动,以至太原失守,但它仍不失为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战绩最显著的会战之一。

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9月25日 八路军第115师于平型关伏击日军,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其全部辎重车辆,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0月12日 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和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中共中央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

12月13日 日军占领南京并开始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疯狂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万人。

1938年

2月3日—5月19日 徐州会战。会战期间,双方均投入数十万兵力。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取得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给敌人以有力打击,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日军虽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其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被打破。

6月12日—10月27日 武汉会战。会战从日军攻占安庆开始到武汉失守为止,历时4个半月,中国军队共毙伤敌近4万人。武汉会战使日本的战略进攻被迫停止,以主力回师占领区对付游击战争,从此,正面战场压力减轻,敌后战场日显重要。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39年

10月25日—12月8日 日军集中2万余兵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冬季“扫荡”。边区军民奋起反击,共作战108次,毙伤敌军4000余人,击毙了日军中将旅团长阿部规秀,取得反“扫荡”的胜利。12月 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这次反共高潮,以国民党顽军向山西新军、陕甘宁边区和晋冀鲁豫地区发动的三次大的军事进攻为主要标志。八路军被迫奋起反击,至1940年4月,先后击溃各路来犯之敌。随后,我军主动提出与国民党军谈判,并达成休战协议。至此,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粉碎。

1940年

3月30日 汪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汪伪政权的正式成立,表明汪精卫集团完全沦为日本侵华的工具。4月6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瓦解敌军工作的指示》。此后,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敌后战场不断对敌开展政治攻势,仅据1942年至1945年夏的统计,就争取投诚反正的日伪军达18万余人。

8月20日 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 ”。这次大战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阶段,历时5个多月。在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46480人。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

10月4日 黄桥战役开始。在历时5天的战斗中,新四军打败了国民党顽军韩德勤部,歼其主力第89军、独6旅等1万余人,从而打开了华中抗日的新局面。

11月29日 汪精卫在南京就任伪国民政府主席。次日,日本与汪伪正式签订《日华基本关系条约》。按照条约中的条款,将使中国完全由日本控制,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同日,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日汪所订非法条约完全无效。

1941年

1月4—13日 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共9000余人奉命北移,在茂林地区遭国民党顽军7个师的围攻,“皖南事变”发生。新四军广大指战员虽经浴血奋战,但终因弹尽粮绝,除两千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与顽军谈判被扣,项英遇害。皖南事变是蒋介石密令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立即领导全党全军在政治上进行坚决反击,在军事上作了迎击顽军新进攻的充分准备。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终于打退了第二次反共高潮。

1月20日 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

12月8日 日军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同时对日宣战。日军为巩固在中国的占领区,作为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加紧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蚕食”;国民党顽固派也加强对我根据地的封锁和围攻,使得我根据地日趋缩小,财政经济极端困难。为此,中共中央于17日发出《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的指示》,提出实行“精兵简政”。这对我党我军渡过难关,坚持敌后抗战起了重要作用。

1942年

2月25日 约10万人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开始进入缅甸,协同英、缅军对日作战,使日军遭到沉重打击。

5月31日,远征军因战局逆转而开始撤退。至8月初,一部退到印度(改称驻印军),一部撤至滇西边境。

5月1日 日伪军5万余人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拉网大“扫荡”。经过两个月艰苦斗争,我军作战272次,毙伤敌1.1万余人。与此同时,我根据地也遭受严重摧残,仅在敌人“清剿”阶段,被打死打伤和抓走的群众即达5万余人。整个根据地被分割成若干小块,部队活动异常困难。

12月12日 《解放日报》发表《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的社论,号召各部队学习359旅垦荒经验。大生产运动由此而全面展开。大生产运动为根据地军民长期独立坚持敌后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1943年

6月18日 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调动部队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我党我军坚持反顽斗争的一贯方针,在华北粉碎了李仙洲部对冀鲁豫边区和鲁南根据地的进犯,在华中全歼了进犯淮北根据地的韩德勤部,并沉重打击了进犯苏南、鄂豫皖根据地的顽军。同时,从华北抽调部分兵力增强陕甘宁边区的防御力量。由于我党我军态度强硬,措施有力,加之国内外的舆论压力,蒋介石被迫停止对陕甘宁边区的进犯,第三次反共高潮遂被粉碎。

9月8日 意大利宣布投降,并投入同盟国一方。从此,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实际上解体,日本法西斯更加孤立无援。

10月24日 中国驻印军入缅对日军实施反攻。

1944年5月,驻守滇西的中国远征军也开始对滇西的日本占领军发起反攻。

1945年1月27日,中印公路完全被打通,两军会师于芒友。至3月,反攻胜利结束。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解放缅甸领土8万余平方公里,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毙伤日军4.8万余人。

1944年

1月1日 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关于1944年的方针》。此后,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伪军相继发起春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各根据地军民不断歼灭日伪军,攻克敌军据点,开辟了一些新的抗日根据地。

7月1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训军队的指示》。我军经过练兵运动,进一步加强了组织性和纪律性,增强了团结,提高了战术、技术水平。

1945年

1月1日 延安《解放日报》发表题为《争取胜利早日实现》的新年献辞。此后,八路军各部为执行“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战略任务,发动春季攻势,为我军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4月23日——6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会议号召解放区军民实行军事战略转变和准备全面反攻。

5月8日 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至此,欧洲战争结束,盟军作战重心迅即东移,全力对付日本法西斯。

7月26日 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28日,日本政府表示,对《波茨坦公告》不予理睬。

8月6日 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1颗原子弹。

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并于9日出兵我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

8月9日 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2颗原子弹。

同日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它不仅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自强、自信、自立的雄心壮志,重振了中国的国威,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艰苦抗战,以自己的民族觉醒表明,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主力军,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战场。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四强”之一,战后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是以巨大的民族牺牲和英勇奋斗争取来的,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所表现出来的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坚强信念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敬,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今天,我们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就是要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发展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以发展促和平,使我国真正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大家表示,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力量,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激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热情,进一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深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盛世兴林这一大好时机,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在林业建设中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坚定不移地推进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为打赢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攻坚战的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中国人赢得了生存的机会---最重要的一点,其次为共产党赢得了时间和名("师出有名"嘛,人家国民党当年可是中国的合法政府,你的存在总要有理由吧?!).
国际上而言,解决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战后美国的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