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翼战役任务数量:古代土地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7 14:44:09
中国的,历史有记载的。
人文故事。

台湾土地故事........................................................................................................................................................ 前宜兰县慧灯中学◆何可人老师
在学校教的是历史,但现在要为大家
介绍的是一本关於台湾地理的书。原因何在?不外乎各个学科之间虽然不能说没有界限,但是总有相通之处。九年一贯教育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学生在学科间能够有所连贯。再者,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因素很多,然而其中最原始的,大概还是不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台湾人的历史也一样,想要了解台湾的历史,也必须对台湾的土地有一定的认识。
「台湾位於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之间」,这是我们在课本学到的,而且我们知道这造成台湾多地震,与地形复杂的地理环境。但是,台湾的地形是如何的复杂?地震又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甚至有人会问:台湾明明就是太平洋上的一座孤岛,和欧亚板块有什麼关系?菲律宾海板块又是什麼东西?
对於这些问题,在看过《台湾土地故事》后,都可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本书是大地地理出版社在西元 2000 年时出版的。作者群主要从地质学的角度,说明台湾岛的「出现」,和她形成复杂多变地形的原因,以及当中存在著哪些可运用的天然资源,和人民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等等。书中还有丰富的照片、卫星图像、地质生成的剖面图作为辅助,读起来一点也不困难,甚至可以说是读来津津有味。
除此以外,本书也对地形特质可能存在的天灾、或过度开发引起的人祸也有作分析、介绍,用专业的知识提供办法、并发出警语。读完之后,不但发现我们生长的这块土地是如此地宝贵,如此地独一无二,也学到怎样去爱护她,与她和平共存的方法。
接下来,我将透过几个问题的说明来介绍本书,我们会如何从这本书中更了解自己生存的地方呢?现在就让我们来进行一趟台湾土地的历史之旅吧!
台湾究竟是怎麼来的?
根据地质学的研究,台湾和中国的华南地区属於同一块土地,但是原本并不存在现在这个位置,而是位在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因为古代地磁的关系,发生板块飘移的作用,直到中生代初期才移到现在这个位置。但是当时的台湾仍沉睡在海中,她的形成还要经过好几千万年。
中国华南地区陆地冲刷而下的沉积物,和海底火山喷发出的火山岩、火山灰经过几千万年的沉积,终於在距今约六百五十万年以前,因为菲律宾海板块的飘移、挤压,中国华南陆地边缘逐渐隆起,台湾岛才在这个板块运动中慢慢浮出海面,而正式诞生。
台湾岛诞生之后,海洋板块并没有停止它的运动,配合陆地河流经年累月的切割侵蚀,一起在这个浮出的海岛的东部雕刻出美丽的峡谷。所以你能想像吗?几千万年以前沉在大海中的中国华南陆地边缘,竟是今天台湾峭壁、峡谷林立的太鲁阁。
台湾的地形为何如此复杂而多变?
这主要是因为台湾处於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相互挤压的地带,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这并不是两块普通的板块喔!它们可分别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板块和海洋板块呢!也不要以为,它们不过就像两块巨大、且平坦单调的水泥板一样。地球内所蕴含的强大能量,在这两块巨大的板块挤压过程中爆发出来,产生许多的火山活动,包括陆地的和海底的,这些对台湾的地形都有很大的影响。
菲律宾海板块每年以七至八公分的速率推挤欧亚板块,先是让台湾被挤出海面,形成中央山脉,还产生许多火山活动,例如:台湾北部的大屯火山区、现今阳明山国家公园的火山地形,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当大家到阳明山旅行的时候,就会闻到一股硫磺味,再留意一下当地的地形,周边一座座的小山,可是当年会喷出炙热岩浆的火山呢!
台湾的另一座山脉—东部海岸山脉,也是菲律宾海板块挤压欧亚板块的结果,但是她和中央山脉是属於两个完全不同的板块。中央山脉是欧亚板块的隆起,海岸山脉则是原本属於菲律宾海板块中的吕宋岛弧,它北端的一连串火山因为挤压作用,就这样慢慢地附加到台湾岛上来了。所以,当你坐车行经两大板块的缝合处—花东纵谷的时候,左右两边的车轮,就可能分别行驶在全地球最大的两块海陆板块上喔!也难怪这样奇特的地理景观,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的地质学家前来探究。
未来,只要菲律宾海板块持续向西推进,原本深藏海底的陆地将逐一浮出海面,兰屿、绿岛也会成为台湾本岛的一员,中央山脉当然也会被愈挤愈高了。
除了造山运动外,还有什麼其他因素影响台湾的地形?
台湾是一个地形相当复杂的海岛,除高耸的山脉以外,也有丘陵、平原、盆地,甚至台地、峡谷和石灰岩等复杂的地形。这当然与不同的地层结构、气候、海流方向``等,多样的因素有关。但是台湾在狭小的土地上竟然拥有东亚的第一高峰—玉山,这是一般海岛很少见的现象,而这正是因为台湾位於两大板块的挤压结构之中所造成,所以,造山运动对於台湾的地形确实有决定性的影响。
有著类似「喀斯特地形」,也就是石灰岩地形的恒春半岛,本身属於中央山脉的一部份,是在板块运动下快速隆起的一块台地。会形成喀斯特地形,是因为由珊瑚、藻类、贝类等生物遗骸构成的地层露出海面后,受到酸性雨水冲刷的结果,而这也正好证明了恒春半岛是块上升的土地。先前我们有提到过,花莲太鲁阁的「 峡谷地形」,是在地势隆起之后,因河流经年冲刷而成的。这些地形都与台湾岛的逐年上升脱离不了关系,不同的是岩层的组成与构造。若说与这个造山结构关系较小的特殊地理景观,我们可以来看看高雄的月世界和澎湖的玄武岩地形。
月世界位於高雄田寮,是一般所说的「恶地」,就是在小范围内有著高低起伏很大的地形,最容易出现在泥岩地层。因为泥岩在乾燥的时候很硬,但是遇水容易软化,而且渗透力很差。台湾南部的雨又集中在每年的六、七、八月,一次大雨落下加速向下冲刷的力量,植物也不容易在上面生长,更增加侵蚀的速度。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高雄田寮形成一片光秃崎岖的泥陡坡,这实在是植披茂盛的亚热带台湾很罕见的奇特地形,其荒凉的景象如同月球表面,「月世界」之名也就是由此而来。澎湖的玄武岩地形,则是地壳挤压发生张裂的时候,火山熔岩沿著地壳裂缝喷发而形成的。因为玄武岩岩浆中的二氧化矽成份较少,黏稠性较低,所以较能迅速向周围流动,覆盖较大的面积。澎湖群岛就在岩浆的喷发、冷却中慢慢累积岩层,逐渐地浮出海面。
许多人口聚集的台湾北部盆地,也是地壳的张裂所造成,不同於澎湖群岛的是,这也是菲律宾海板块的作用。台湾北部在造山运动的后期,由於火山作用趋缓,岩浆的退却使得地层变薄,地层於是产生张裂作用而下陷,台北盆地就是这样产生的。兰阳平原,独立於成串东部山脉北方的一片平坦,在未经兰阳溪冲刷成冲积扇三角洲时,应该也是一个地堑盆地。
地层的张裂往往会引发地底的火山活动,大屯火山区在距今二十万年前最后一次喷发,宜兰的龟山岛本身就是一座活火山。而这些活跃的地底火山活动,就是让台北北投、宜兰礁溪温泉等地极富盛名的原因。
台湾复杂的地形中,蕴含了哪些天然资源?
刚才所谈到的温泉,就是台湾的火山地形中蕴含的天然资源之一。温泉的成份主要是硫磺,硫磺除了供应温泉的使用之外,也是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台湾硫磺的开采,西元 1349 年中国元代的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已经有记载。西元 1626 至 1642 西班牙人统治台湾的时候,也曾经开采大屯山区的硫磺。清乾隆年间,因私制火药的猖獗,便下令民间禁止私采硫磺。日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在大屯火山区则都有陆续的探勘,也因此我们对大屯火山愈来愈了解。
与火山活动相关的资源还有金矿。经火山活动沸腾的液体与岩石加热过的地下水,因为地底深处的压力,即使超过沸点也不会蒸发。周围的矿石在这种高温高压的环境,经过「热水矿化」作用变成金属矿。台湾的金矿产在台湾的东北角、金瓜石、九份一带。金矿矿脉在板块挤压后露出地表,加上基隆河经年累月的冲刷,在西元 1891 年,刘铭传修筑台北到基隆铁路的工程期间,有一位广东来的工人在修筑八堵铁桥的时候,无意间在基隆河发现了砂金。从那年开始,基隆河边就聚集了三、四千人沿著河岸淘金,同时也有人往上游寻找矿脉,发现了九份附近的金矿矿脉。
日治时期,黄金开采的鼎盛时期,九份当地人民的消费能力甚至超过当时的台湾首府—台北,全台湾最好的歌舞、酒菜在那个年代全数聚集在九份,其繁华的景象是我们今天难以想像的。若有机会在入夜时分沿著九份的山路而下,想像自己身在台湾电灯缺乏的年代,回首满山的灯火,或许可以捕捉当年风华的一丝余韵。
台湾的东北角除了生产金矿之外,也是煤矿重要的产地,但是煤矿的生成和金矿截然不同,然而其对台湾的历史却同样重要。台湾的东北角因为海面三次的大涨大落,原本生长在沼泽地的树木被后来的沉积物覆盖,在地底的高温高压下经过几千几百万年后变质成为煤矿。
台湾煤矿的开发,在西元 1717 年清康熙年间撰写的《诸罗县志》中已有记录,但传闻早在荷兰人治台时期,就曾采煤炼铁。但是因为台湾东北角一向有「台湾龙脉之首」的传说,政府屡次禁止开采,直到西元 1870 年,清同治年间才准许民间在基隆附近的七十个矿坑从事开采。国民政府迁台之后,因为仰赖火力发电,西元1964 至 1968 年,煤矿场达四百余座,从业人员高达六万五千多人,为台湾工业供应廉价的电力,也让台湾煤业达到高峰。然而,矿坑的生活艰苦,职场灾害不断,一个矿坑发生灾变,可能就造成一整个村落数十户家庭的悲剧。民国七○年代以后,替代能源的进口,与连续数次重大矿坑灾难的发生,矿场与矿工的数量遂减,直到西元 1993 年底,台煤仅剩下十九个矿场,一千三百多位矿工。
火力发电之外,以台湾雨量充足、高山耸立的气候环境,还有什麼资源是最能够被善加利用的呢?答案就是:水资源。
位於台湾中部的大甲溪,是台湾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川,日治时期曾经在这里规划德基大坝,但是由於地势过高,工程困难,直到西元 1969 年才由国民政府动工,1996 年才完成。德基大坝海拔高度1200 公尺,水库采阶梯式设计,充分配合河谷自然水位的落差,将水力发电能量作最佳的发挥。
南投山区的日月潭,也是台湾水力发电的大功臣,虽然本身集水区域不广,但短短二、三百公里,就有三百公尺的落差,是发展水力发电的理想地形。日治时期已经在此处兴建水库,当时的政府利用抽蓄水力发电的原理,在夜间用电的离峰时段,利用剩余的电力将水库下池的水抽到上池储存,白天用电的尖峰时段再将上池的水下放,以高低位能差来发电。
直到今日,日月潭依然是台湾水力发电的枢纽,西元 1987 年和 1996 年台电分别兴建明湖和明潭两座抽蓄发电厂,总发电量比核能发电厂一厂多出一倍多,而且发电机组的总容量不仅是亚洲第一,在世界上也高居第四名,可见得台湾水力蕴含量的丰沛。在反核四厂兴建的声浪之中,这样的消息对於台湾人民有著什麼样的意义,而我们是否也因此更深切地体会到认识台湾的重要性?
和大家谈了这麼多,其实还有一些相关的问题,例如:原本被认为已经是死火山的大屯火山区,为什麼有可能会再度喷发?生存在北方的冷水鱼「樱花钩吻鲑」,为什麼会游到台湾来成为国宝鱼?月世界的泥浆喷发是怎麼回事?林肯大郡为什麼会倒塌?``等等,这些可能有趣也可能严肃的问题,有囿於版面篇辐,无法一一详叙,但这些问题在这本书中即使没有详细的分析,也会有合理的推测。因此在给予我们知识之余,也激发我们继续探索的动力。因为读完这本书后我们会知道,台湾虽然不大,却有丰富的风土人情值得去探究。
这次的介绍就先到这里,如果还有些许意犹未尽的感觉驱动著你,那就是你血液中那求知欲望已经开始产生作用了,是应该把这本书找来好好阅读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