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齿轮的联轴器: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30 12:43:51
当9岁的男孩于同学发生矛盾,而同学从中挑拨不与之玩,这种情况下,家长该怎么办?而该同学性格个性,我与他交流不通,根本不理我,似不懂礼貌。两个孩子在一个班,两个家长在一个单位,不知怎样化解?请大家给出出主意。

家长最好不要参与孩子的矛盾,你只需告诉孩子,仍然与同学打招呼,仍然以热情的笑脸对待同学,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两家人继续往来,或互约一起出游,或带孩子一起参加单位的活动,大人不要过问孩子的事,他们自己就会没事的.

小孩子自己会好的,不要紧的,最好是把事实让他们亲眼看见或者听见,把挑拨的找出来就ok了

其实有些时候家长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小孩子之间就像三国时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家长千万不要参与其中,这样会对孩子的心里造成影响,不要用大人的眼光看待小孩子,你需要做的就是拭目以待。

你最好别插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大人只要负责教给孩子正确的处世态度就足够了!

呵呵
教育好的孩子 自己自然会处理自己的问题

谈谈怎样处理孩子间的不友好行为『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在幼儿园中,小朋友之间打架之类的不友好现象时有发生。孩子进入幼儿园,就意味着开始独立地进入社会群体。孩子的个性就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从事某项活动,从中享受到喜悦和快乐。爱玩、会玩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难免会产生摩擦,发生争执。在这个群体中,孩子怎样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作为老师和家长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我们经常遇到而又必须及时处理好的一个现实问题。『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笔者认为作为老师,当我们发现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一方面要教育孩子打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形为,同时也要教给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如: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学会原谅别人的错误等。但更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自己来解决问题,当出现争执、闹别扭现象时,老师不要马上出面干预,而是要本着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态度进一步观察,因为孩子只有在自己亲自处理和其他孩子发生纠纷的过程中,才会学会人际交往的本领,孩子之间的争执是儿童交往的一种调味剂,在争论中,孩子会慢慢体会与人相处的一些基本道理如:友好相处,公平竞争等,也由此学会如何去面对一些小小的挫折。老师还应该留心事情的发展和结果,如果孩子们对这件事处理得很公正,老师应及时给予肯定,但如果受欺负的孩子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那么老师就应该借这个机会帮助年幼的孩子辨清是非,并让孩子们懂得,不能纵容野蛮的攻击别人的行为,同时要注意帮助那些性格懦弱、对别人的攻击一味退缩的孩子,树立起勇敢、坚强的品格。『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作为家长怎样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呢?有些家长对这些问题采用极端的处理方法,如“他打你你就打他”鼓励孩子去和别人打,认为是培养孩子竞争意识;还有的家长认为别的孩子不好,就限制自己的孩子与其交往,这都不是正确的解决方法。前者会使孩子滋长不良的行为习惯,后者则使孩子丧失了锻炼交往能力的机会。笔者认为身为家长,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应做好以下几点:『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 家长首先应该明白活泼好动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游戏时,发生一些矛盾是难免的,家长不要把小问题当成大问题,更不能把孩子之间的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 对待孩子之间的争执,家长应持冷静的态度,理智的进行处理,应该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角度处理,无论谁是谁非,对孩子都要采取多鼓励少责骂的方法,如果自己孩子不对,不能偏心袒护,更不能粗暴打骂,而要批评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面给被伤害的小朋友道歉,教育孩子做一个团结友爱,有礼貌,勇于承担责任,知错能改的好孩子;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也要认真分析实情,家长应该肯定孩子的行为:“你是对的,你文明、有道理,你比他做得好,我为你自豪,他虽然打了你,他也很后悔,老师也批评了他,我们不生气原谅他。”家长的肯定,可以让孩子丢掉委屈情绪,产生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对性格懦弱胆小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家长应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告诉孩子,哭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被认为是胆小怯懦的表现。当别人打过来时,要知道用手去挡开,或者避开,不能呆在那里让人打,还要及时将这一情况告诉老师,在该争的时候要去争,特别是遇到一些有害于小朋友、危害集体的事情,要勇敢地站起来敢于制止,必要时包括还手。『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但这些方法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问题的,况且幼儿易反复,需要老师家长长期耐心地进行指导,坚持一贯性原则。孩子之间的不友好行为是幼儿成长阶段的正常现象,老师和家长对此都要有正确认识,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以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