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代办银行流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怎么解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5 17:43:17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翻译:
(人)是不可能与鸟兽在一起生活交往的,我不与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能与谁打交道呢?
词语解释:
鸟兽不可与同群:倒装句,即:不可与鸟兽同群。这里将介词宾语“鸟兽”提前做主语。
斯人之徒与:倒装句,宾语前置,即:与斯人之徒。与,动词,相与、交往;斯人,这些人;徒,徒众、群体。“斯人之徒”,即“社会上的主要群体”,是“与”的宾语。
谁与:也是倒装句,宾语前置,即:与谁。交结谁?与谁交往?
吾非……而……:我不(如何)那该(如何)?
这句话出自《论语·微子篇》。讲述了这样有个故事:
一天,孔子一行路过一个地方,看到长沮、桀溺两位隐士在一起耕种,孔子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反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应该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后面还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意思是:如果社会没有弊端的话,我孔丘就用不着来参与变革了!

“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孔子由五十之年开始对“天命”有所知,经过不断的践仁成德,而达到“耳顺”与“从心所欲”的境界。对天命之“知”不会停留在认知这个层次,而是对自己的德性表现所产生的体会。孔子自五十之年在鲁国的政治前途受阻,离开鲁国的十四年之间,仍不断遭受挫折,但孔子能在逆境中提升自己的德性,将现实的困厄转为对自己意志与毅力的磨炼,然而长时间而且不断的挫折,确实使孔子的心境产生了变化,所以孔子在六十八岁高龄重回鲁国之后,对现实的事功已不再执著。这时候的孔子,有一种不为世用的感受,但没有隐士的心态。孔子虽然尊重隐士,称他们是贤者(《论语·宪问》孔子说:“贤者辟世,其次辟地 ,其次避色,其次避言。” ),但不能认同隐士的做法 (《论语·微子》载孔子听了子路覆述长沮、桀溺的说话后深深叹道:“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指“ 避人之士”)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样自表心迹的说话。) ,孔子虽然 有“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的道德勇气,但始终不为世用的现实所导致的心境 变化,从孔子论述“逸民”时透露了个中消息:

不可以和那些小人在一起鬼混,我不是那样的人,那样的人谁能与我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