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sip端口设置:谁能告诉我两首朱熹的诗集或古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12:11:32
最好是朱子大全或童蒙须知里的.

春 日
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水口行舟》解读~~~~

【作者】 朱熹 (一一三0----一二00),字元晦,后改仲晦,婺源(今属江西)人,生于福建延平。绍兴进士。

【说明】 水口:福建邵武东南,宋置水口寨.
晚上风大雨大,诗人只好披着蓑衣躲着.因为风浪满江,诗人生怕丢失什么.第三句用一个试探之"试"字,就把这种心情衬托出来了!

《新编千家诗》(中华书局1999年版)辑有朱熹《水口行舟》
一首: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逢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水口在哪里?原诗阙载。《新编》题解作“在今江苏武宁东南”,
显然有误。正确的地点是在福建闽江北岸的古田县水口镇。

水口,古称闽关。位于古田溪汇入闽江处,居水陆交通要道。宋
初,一度移古田县治于此,本世纪90年代建有著名的“水口电站”。

据乾隆版《古田县志·寓贤》载:“朱熹宇仲晦,新安人。庆元
间,韩?胄禁‘伪学’,迁寓古田。”1981年杉洋蓝田书遗址出土署
名“晦翁”题刻“蓝田书院”四大字,旁书“宁庆元丁巳三月吉旦。”
对照历表,是在南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三月。可知朱熹是在这
一年初来到古田,途经水口时写下这首诗的。

此诗初看,似是一般旅游之作,如能联系当时历史背景,会进一
步加深对诗内涵的认识:

《续资治通鉴》154卷载:南宋庆元元年韩?胄擅权,斥“道学”
为“伪学”,右丞相赵汝愚被罢职。庆元二年朱熹被削职。韩?胄党
羽胡?、沈继祖诬告朱熹“资本四邪”等六大罪,“请加少正卯之诛”。
庆元三年赵汝愚、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伪学党?”,通缉在案。

就在政局动荡、学禁最严峻的庆元三年初,朱熹和他的学生黄千、
林用中等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这首诗就是抵达水口,感时之作,因
而在诗中不能不留下时代的影子。

昨夜,漆黑的江面飘摇着一叶孤舟,风狂、雨骤、浪急,危机四
伏。今早试卷帘子看时,两岸依然是充满生机的青山绿树。风浪有平
息之时,黑夜尽头就是黎明,而风光美好的大地是永远长存的,从中
可以看出,诗人虽身处逆境,仍能以平常心,冷眼面对现实,执着自
己的信念。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在于以自然平淡之笔,通过客体影观的描述,
寄寓着人生和事物的哲哲理,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

朱熹的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名句赏析——“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水口行舟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逢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