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抗裂修复霜的用途:“侍中”,“中常侍”是做什么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1 23:57:43

侍中
  官名。东汉设侍中寺,至晋改门下省,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治机构的重心。
  隋唐、五代、宋,与中书省、尚书省合称三省。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一度改称东台、鸾台、黄门省等,旋复旧称。其长官为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等。其下设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长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宋代沿置。元丰改制后,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执行侍中职务,另设侍郎为副长官。南宋置左右丞相,省侍中或门下侍郎不置。元以后废。
  中常侍
  中国西汉时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中常侍是仅有虚衔的加官。西汉前期只有常侍之名,或称常侍郎,为郎官之一,获此号者多为皇帝爱幸之臣,武帝时东方朔曾为常侍郎。中常侍之名出现于西汉晚期,元帝时有中常侍许嘉。东汉时中常侍已非加官,而成为有具体职掌的官职。其秩为千石,后又增为比二千石,本无员数,明帝时定为4人。东汉初改变西汉制度,多以宦者担任此职,如章帝、和帝时,郑众、蔡伦都从小黄门迁为中常侍。安帝时,和熹邓皇后临朝,中常侍都任用宦官,并授以重任。从此以后,居此位的宦官竟可权倾人主,员数也从4人增加到10人,东汉末增加到12人。这个官职对东汉末中央政权走向衰乱产生过较大影响。

侍中 (正体)

官名。东汉设侍中寺,至晋改门下省,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治机构的重心。

隋唐、五代、宋,与中书省、尚书省合称三省。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一度改称东台、鸾台、黄门省等,旋复旧称。其长官为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等。其下设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长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宋代沿置。元丰改制后,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执行侍中职务,另设侍郎为副长官。南宋置左右丞相,省侍中或门下侍郎不置。元以后废。

中常侍

中国西汉时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中常侍是仅有虚衔的加官。西汉前期只有常侍之名,或称常侍郎,为郎官之一,获此号者多为皇帝爱幸之臣,武帝时东方朔曾为常侍郎。中常侍之名出现于西汉晚期,元帝时有中常侍许嘉。东汉时中常侍已非加官,而成为有具体职掌的官职。其秩为千石,后又增为比二千石,本无员数,明帝时定为4人。东汉初改变西汉制度,多以宦者担任此职,如章帝、和帝时,郑众、蔡伦都从小黄门迁为中常侍。安帝时,和熹邓皇后临朝,中常侍都任用宦官,并授以重任。从此以后,居此位的宦官竟可权倾人主,员数也从4人增加到10人,东汉末增加到12人。这个官职对东汉末中央政权走向衰乱产生过较大影响。

古代得爵位!!!

是官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