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哥永屹装饰:谁了解济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9 06:42:19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北依太行、王屋二山,与山西省阳城县、晋城市搭界;南临黄河,与洛阳市吉利区和孟津、新安两县相望; 西与山西省垣曲县接壤;东与沁阳、孟州两市毗邻。市域面积1931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 山区丘陵区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88%,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从最新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10000年前,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战国至两汉时期“轵邑”以富庶闻名天下。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县,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是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之一。为中原历史文化名城。

  济源市辖济水、北海、双桥、天坛4个街道办事处,克井、五龙口、轵城、承留、邵原、坡头、梨林、大峪8个镇,亚桥、思礼、王屋、下冶4个乡,共521个村(居)民委员会,3635个村(居)民小组。全市总人口为65万人。

  济源地处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受地形和季风的影响,光、热、水时空差异明显,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冷少雪。年干均气温平原区14.4℃,浅山丘陵区13.2℃—14.3℃,北、西部太行、王屋山区低于10℃。

  济源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经多年的地质普查与勘探,已查明各种金属、非金属、能源、水气等矿藏41种,探明储量的有19种,已开发利用16种,主要有煤、铁、钢、铝钒土、石英石、耐火粘土等。全市共有林业用地8.9万公顷,其中有林面积8万公顷。茂密的森林为动植物的栖息繁育生长提供了天然场所。全市有各种动物697种,有44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8种被列为二类保护动物。有各种植物1760种,属国家和省级保护植物34种。

  济源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境内高山、大河、丘陵、平原交相辉映,文物古迹和文化遗址遍布各地,木结构古建筑居全省之冠,文物保护单位达64处。经过强力开发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王屋山国家级风景区;以黄河文化和小浪底工程为主要特色的小浪底黄河三峡景区;以寻幽探胜为主的九里沟风景区;以自然山水和猕猴观赏、地热矿泉疗养为主的五龙口风景区;以供奉千年济水的济渎庙为主的市区中心游览区。

  济源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焦枝铁路横贯南北,电气化复线已建成营运,侯月铁路在济源境内与焦枝铁路接轨,使济源成为南北、东西两大铁路干线的“丁”字通道。公路运输四通八达。207国道北抵山西晋城,南接郑洛高速公路及310国道。新济公路东起新乡连结107国道,西达山西垣曲。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乡村道路为基础,以工业区、旅游区、沁北电厂、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道路为重点的四面辐射、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

  济源市科教文卫事业同步发展,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济源 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职业教育体系。群众性文化活动、农村合作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等工作也都取得新的成绩。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

  济源工农业协调发展,经济繁荣。农业基础稳固,盛产粮、棉、油和烟叶,还有山枣、红果、柿子、核桃、猴头等土特产品。五十年代济源就以“五小工业”闻名全国。改革开放以来,济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量引进外资,实施嫁接改造,目前已形成能源、建村、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器、食品饮料、医药等八大工业体系,涌现出豫光、济钢、豫源、奔月、巨康、济药、锦捷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近年来,随着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济源境内的兴建,沁北电厂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的相继开工,进一步加快了济源经济的发展。全市 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篮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北依太行、王屋二山,与山西省阳城县、晋城市搭界;南临黄河,与洛阳市吉利区和孟津、新安两县相望; 西与山西省垣曲县接壤;东与沁阳、孟州两市

济源市标--愚公移山雕塑

毗邻。市域面积1931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 山区丘陵区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88%。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

行政区划

济源市辖济水、北海、双桥、天坛4个街道办事处,克井、五龙口、轵城、承留、邵原、坡头、梨林7个镇,大峪、亚桥、思礼、王屋、下冶5个乡,共521个村(居)民委员会,3635个村(居)民小组。1999年全市总人口近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3829人,非农业人口240841人,城区人口2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40.4人。

历史沿革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从最新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10000年前,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战国至两汉时期“轵邑”以富庶闻名天下。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县,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为中原历史文化名城。

气候环境

济源地处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受地形和季风的影响,光、热、水时空差异明显,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冷少雪。年干均气温平原区14.4℃,浅山丘陵区13.2℃—14.3℃,北、西部太行、王屋山区低于10℃。

地理资源

济源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经多年的地质普查与勘探,已查明各种金属、非金属、能源、水气等矿藏41种,探明储量的有19种,已开发利用16种,主要有煤、铁、钢、铝钒土、石英石、耐火粘土等。全市共有林业用地8.9万公顷,其中有林面积8万公顷。茂密的森林为动植物的栖息繁育生长提供了天然场所。全市有各种动物697种,有44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8种被列为二类保护动物。有各种植物1760种,属国家和省级保护植物34种。

风景名胜

济源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境内高山、大河、丘陵、平原交相辉映,文物古迹和文化遗址遍布各地,木结构古建筑居全省之冠,文物保护单位达64处。经过强力开发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王屋山国家级风景区;以黄河文化和小浪底工程为主要特色的小浪底黄河三峡景区;以寻幽探胜为主的九里沟风景区;以自然山水和猕猴观赏、地热矿泉疗养为主的五龙口风景区;以供奉千年济水的济渎庙为主的市区中心游览区。

交通优势

济源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焦枝铁路横贯南北,电气化复线已建成营运,侯月铁路在济源境内与焦枝铁路接轨,使济源成为南北、东西两大铁路干线的“丁”字通道。公路运输四通八达。207国道北抵山西晋城,南接郑洛高速公路及310国道。新济公路东起新乡连结107国道,西达山西垣曲。1999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2100余公里,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乡村道路为基础,以工业区、旅游区、沁北电厂、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道路为重点的四面辐射、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

科教文卫

济源市科教文卫事业同步发展,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高。1999年,全市共有科技机构14个,从业人员650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招万人上线率10.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并初步形成了以济源中等工业学校为龙头的职业教育体系。群众性文化活动、农村合作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等工作也都取得新的成绩。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5.01%。大大低于控制目标。

经济发展

济源工农业协调发展,经济繁荣。农业基础稳固,盛产粮、棉、油和烟叶,还有山枣、红果、柿子、核桃、猴头等土特产品。五十年代济源就以“五小工业”闻名全国。改革开放以来,济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量引进外资,实施嫁接改造,目前已形成能源、建村、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器、食品饮料、医药等八大工业体系,涌现出奔月、豫光、济钢、豫源、景弘、巨康、济药、锦捷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近年来,随着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济源境内的动工兴建,沁北电厂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的相继开工,进一步加快了济源经济的发展。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地方财政收入曾连续3年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并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和“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这段文字来源于济源的主页,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