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好听全中文嗨曲: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什么区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2 09:52:56

简单的说就是小乘佛教渡自己,大乘佛教渡众生。
小乘佛教的最高境界是罗汉,大乘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佛。
如果要比较的话就是,小乘佛教是研究生,而大乘佛教是博士。

小乘佛教是南传佛教 在西双版纳一代

究竟什么叫大乘佛教、什么叫小乘佛教?他们之间有些什么区别呢?

所谓“乘”,是梵文yana(音译“衍那”)的意译,有“乘载”或“道路”之意。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学说和教义教规的派别。这些佛教派别自称他们的目的是“普渡众生”,他们信奉的教义好像一只巨大无比的船,能运载无数众生从生死此岸世界到达涅磐解脱的彼岸世界,从而成就佛果。所以这一派自称是“大乘”,而把原来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一派贬称为“小乘”。但是这一称呼,“小乘”佛教派别本身是不承认的,例如现在缅甸、泰国、伊斯兰卡等国的佛教,一直称为“南传上座部佛教”。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

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所谓菩萨,即指立下弘大誓愿,要救渡一切众生脱离苦海,从而得到彻底解脱的佛教修行者。大乘佛教徒把释迦牟尼成佛以前的修持阶段,即在修习“菩萨行”的阶段作为自己修行的榜样,因此大乘佛教徒主张可以在家修行,并不强调一定要像小乘佛教徒那样需要出家修行,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区别之一。大乘教徒把菩萨的修行发放概括为“六度”、“四摄”。“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他们认为这六种方法是能够脱离生死苦海,达到涅磐彼岸的通道。“四摄”是指大乘佛教徒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在与他人相处时需要遵守的原则,具体是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大乘佛教认为这是菩萨救渡众生时所应遵守的原则和方法。为了与小乘相区别,大乘教徒把自己的思想学说称之为“菩萨思想”,把自己的修行实践称作“菩萨行”,把自己所尊奉的戒律称之为“菩萨戒”。

在教义学说上,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间的重要区别是:小乘佛教一般主张“我空法有”,即否定个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但对客观世界的否定却不彻底,部分小乘佛教派别则通过“分析”的方法来否定客观事物,实际上却承认事物的基本组成因素“极微”的存在,带有唯物思想倾向。大乘佛教则通通常主张“人法两空”,既否定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也否定客观事物的存在,他们认为关于客观事物“空”的认识并不是通过“分析”方法得到的,而是“缘起性空”,即一切“法”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质实体,因而是“空”。事物现象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种虚幻的假象而已。“性空幻有”,这是大乘思想,特别是早期大乘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另外在修行目标上,小乘佛教把证得“阿罗汉”果作为修行的最高目标。而大乘佛教则以“普渡众生”为修行宗旨,以成佛作为最高的修行目标。

你心里有分别 才出现这两教

一个人只有一只小船 但是他不停息的往河对岸载人

一个人有一只大船 但他就是不肯帮助人过河

你说区别在哪里??

什么叫大乘和小乘?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
法的对象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

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
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便说解脱生死的方法,称为声闻的小乘;对于根器深厚而有
悲愿化世的听众,便是菩萨大乘。

事实上,佛法共分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修上品五戒
十善的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综合五戒十善,称人天道;声闻是由于听法修
行而得解脱生死的,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称为
解脱道;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
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

仅在人天道修持五戒十善的人,尚是凡夫。证了解脱道,不再受生死的人才是
圣人,因他们只顾自己乘著佛法而解脱,不愿回头过来救度其他的众生,所以称为
小乘。菩萨是上求无上佛道而自己解脱生死,下化无量众生同离生死苦海,所以称
为大乘。

从佛教的分布来说,通常说北传的梵文系佛教——以中国为中心而至日本、韩
国、蒙、藏的佛教,是大乘佛教;南传的巴利文系佛教——以锡兰为中心而至泰、
缅等国的佛教是小乘佛教。其实,这是出于北传佛教徒的区分法,南传佛教徒根本
否认这种区分法的正确性,因在根本有部律卷四十五及杂阿含二八.七六九均有大
乘之名,那是指八正道的修持者;杂阿含二六.六○四以行四摄法为大士,增一阿
含卷十九明白载有大乘的六度。除了理论境界上的发挥,北传佛教,超过了南传佛
教,在佛教的生活实践上,北传地区未必全是大乘的,南传地区也未必全是小乘的
;北传的中国佛教,除了素食而外,没有什么比南传佛教更出色,尤其在中国大乘
佛学的成就,因了中国老庄思想所形成的玄学清谈,在魏晋时代特别风行,所以上
流社会的士君子们,也把佛学当做消遣及清谈的玄理,中国的天台宗及华严宗的理
路,确也受有这一风尚的若干暗示,所以近代有一位日本学者木村泰贤,批评中国
的佛教是属于学问的佛教,而非实践的佛教,实亦不无理由,事实上,天台华严的
思想架构,也多出于中国高僧的自悟境界,在印度的佛教思想方面,并没有足够的
依据。因此,中国真正的大乘精神,从未普及到民间去过,更说不上成为中国民间
生活信仰的依归了。所以也有人说:中国的佛教乃是大乘的思想小乘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