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树小学绿舟校区:求谢灵运《登池上楼》翻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08:10:33

沈潜的龙,姿态是多麼的幽闲多麼的美妙啊!高飞的鸿鸟,声音是多麼的响亮多麼的传远啊!我想要停留在天空(仕进功名),却愧对天上的飞鸿;我想要栖息川谷(隐退沈潜),却惭对深渊的潜龙。我仕进修德,却智慧拙劣;我退隐耕田,却又力量无法胜任。为了追求俸禄,我来到这偏远的海边做官,兼又卧病在床,面对著光秃秃的树林。(每天)蒙著被子,睡著枕头,浑不知季节气候的变化。偶然间揭开窗帷,暂且登楼眺望。倾耳细听有那流水波动的声音,举目眺望有那巍峨高峻的山岭。初春的阳光已经代替了残余的冬风,新来的阳气也更替了去冬的阴冷。(不知不觉)池塘已经长满了春草,园中柳条上的鸣禽也变了种类、换了声音。想起「采繁祁祁」这首豳诗,真使我伤悲,想到「春草生兮萋萋」这首楚歌,更是让我感慨。唉!独居的生活真容易让人觉得时间难捱、特别长久,而离开群体的处境也真是让人难以安心。坚持节操那里仅仅是古人才做得到呢?所谓的「遯世无闷」今天在我的身上已经徵验、实践了。

登池上楼 ①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②。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③。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④。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⑤。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⑥。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⑦。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⑧。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⑨。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⑩。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⑾。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⑿。
【注释】
1、池:指谢公池,在永嘉(今浙江温州西北)。
2、虬:传说中有角的小龙。媚:喜爱。这里有“自我怜惜”的意思。幽姿:指潜隐的姿态。鸿:水鸟名。响远音:叫出传得很远的声音。
3、薄霄:上迫云霄。这里借飞鸿喻得志为官。薄:迫近。怍:惭愧。渊沉:沉潜深渊。这里借潜虬喻失意归隐。四句意为:潜龙藏于深渊能自我珍惜而保身,鸿鸟奋飞于云霄而能扬音。言外之意是我却不能得志于官场,也不能归隐于山林,面对它们而深感羞愧。
4、进德:增进品德,这里指做一番事业的意思。语出《易经·乾卦》:“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退耕:这里有归隐从事农业劳动的意思。力不任:体力担当不了。两句写自己在仕、隐之间的矛盾。
5、徇禄:追求禄位,指做官。徇:从。反:同“返”。穷海:边远荒僻的海滨。这里指永嘉郡。疴:病。空林:指秋、冬季节树叶尽落的树林。
6、衾枕:指卧病于床。衾:被子。昧:不明,分不清。褰开:指揭起窗帷,打开窗户。褰:揭起。窥临:临窗眺望。
7、倾耳:侧耳。聆:听。波澜:这里指远处的波涛声。岖嵚:山高峻的样子,这里指高山。
8、初景:指初春的日光。景,日光。革:革除。绪风:余风,指残冬的寒风,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临了。
9、池塘:河堤。变鸣禽:指鸣叫的禽鸟也变了种类。
10、祁祁伤豳歌:借用《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悲伤,殆及公子同归”诗意。祁祁,众多的样子。豳歌,借指《诗经》。萋萋感楚吟:借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诗意。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楚吟,借指《楚辞》。以上所引诗中都有一个“归”字,暗示自己产生归隐的情结。
11、索居:独居。易永久:容易感到时间长久。难处心:指难以派遣寂寞的心情。
12、持操:保持高尚的节操。无闷:即“遁世无闷”,意谓“避世而无所烦闷”。(具有高尚品德的隐士,不为世俗之事而易其志,也不因世俗之事而成其名,避世亦无所烦闷。)征:验证,证实。两句意为:难道只有古人能够坚持节操,“遁世无闷”吗?今天在我身上也得到验证了。

【导读】
此诗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应是前八句(一般认为是前六句),是叙事,当然包含对自己的处境和心境的叙述;第二层是中间八句,是写景;第三层是后面六句,是议论,就是被人讥讽为“玄言的尾巴”的部分。这是典型的谢灵运三段论:叙事——写景——议论。这种模式颇为后人非议,但它是山水诗初起时的现象,其不成熟及笨拙处自在所难免,应该获得宽容。
不能宽容的是谢灵远的不诚实。他无意归隐却故作旷达,无论是山水,还是名理玄言都不能平息他浮躁的追求名利的内心,老实承认也并不伤大雅,但他却一味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得道的高人,装出一个淡泊宁静的样子,这就是诗人的大忌了,因为诗人是必须坦诚面世的,至少他写诗时应是这样。
现略作分析。
第一层写自己矛盾的处境与心境。他总以为以自己的才能和出身(他是门阀大族),应该是参权要的人物,而事实上却颇不受重视,入宋以后更由康乐公降为康乐侯。这种处境使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仕不如飞鸿有远音之响,有薄霄之功;隐又不及潜虬,能自媚其姿,得深渊之静,自得其乐;终于在靠近大海的偏僻之地,做一永嘉太守,却又逢病,卧床一个冬天。这就是第一层给我们交代的背景。第二层写景,其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句大为后人称赏,谢灵运曾说:“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实际上这只是不假雕凿,自然天成,却道出了冥思苦索所不能说出的意味。最后一段,诗人联想到《诗经·七月》和《楚辞·招隐士》,从中拈出一个“归”字,表示自己的归隐之志。后四句更是直接说理,标榜自己能做到“遁世无闷”。
从全诗来看,除了“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外,都是偶句,平板少变化;有些地方堆砌词藻,雕琢失真,重复累赘。这是谢灵运山水诗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