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现在有的人物:中国的其他称谓有哪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14:59:06

中国”,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是一个专有名词。在古代,它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指京城,二是指华夏族、汉族居住的中原地区。华夏族、汉族多居于黄河南北,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华”含义相同。后来,把华夏族、汉族所统辖的地区,包括不属于黄河流域的地方,也全部称为“中国”。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一词开始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不作他用。

文明古老的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美好的称谓。

华夏:我国最早的代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说明中国在历史上就以疆土之广和文化之繁荣、文明之昌盛而著称。

中华:此为“中国”最常见、最常用的代称。该词的形成,与“中国”、“华夏”二词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到汉代时华夏族渐称汉族,后来则总称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的各民族(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

除以上称谓外,“中国”还有“九州”、“诸夏”、“秦国”、“赤县神州”、“禹城”、“唐山”、“吴国”、“震旦”、“塞里斯”(此为古代希腊、罗马对中国的称谓,意为“丝国”,因为中国很早即向西方输出丝绸)等称谓。

还有这
http://cache.baidu.com/c?word=%D6%D0%B9%FA%3B%B5%C4%3B%B3%C6%CE%BD&url=http%3A//www%2Ebooker%2Ecom%2Ecn/gb/paper18/39/class001800001/hwz197384%2Ehtm&b=0&a=94&user=baidu

中国”,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是一个专有名词。在古代,它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指京城,二是指华夏族、汉族居住的中原地区。华夏族、汉族多居于黄河南北,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华”含义相同。后来,把华夏族、汉族所统辖的地区,包括不属于黄河流域的地方,也全部称为“中国”。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一词开始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不作他用。

文明古老的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美好的称谓。

华夏:我国最早的代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说明中国在历史上就以疆土之广和文化之繁荣、文明之昌盛而著称。

中华:此为“中国”最常见、最常用的代称。该词的形成,与“中国”、“华夏”二词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到汉代时华夏族渐称汉族,后来则总称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的各民族(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

除以上称谓外,“中国”还有“九州”、“诸夏”、“秦国”、“赤县神州”、“禹城”、“唐山”、“吴国”、“震旦”、“塞里斯”(此为古代希腊、罗马对中国的称谓,意为“丝国”,因为中国很早即向西方输出丝绸)等称谓。

还有这
http://cache.baidu.com/c?word=%D6%D0%B9%FA%3B%B5%C4%3B%B3%C6%CE%BD&url=http%3A//www%2Ebooker%2Ecom%2Ecn/gb/paper18/39/class001800001/hwz197384%2Ehtm&b=0&a=94&user=baidu

中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国一词自古有之,最早指在东方世界中被视为居于天下中心的中原地带,近代特别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成为现代国家意义上的概念。从民国之前的大清帝国,回溯到秦帝国,其间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帝制,秦前还有很长的远古文明史,因而中国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分分合合和朝代更替,1946年中国发生内战,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撤至台湾,同年在大陆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然而由此也逐渐使得对中国一词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之间可能差异巨大。但总体而言,较为公认的看法如下:

* 从地理上说,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族聚居地(即中国本部)和其它地区。
* 从政治/行政上说,当今大多数情况下,中国被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 从历史上说,中国是指由远古(包括夏)、商周至明清的一系列朝代、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构成的历史的整体。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以上说的是对中国的公认概念的总体部分。至于这些看法的细节部分,不同的人可能存在极大的区别。

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管辖著大部分的中国地区,并是联合国认同的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管辖的这些地区以及其他有关地区,之前由中华民国政府管辖。(管辖范围参见: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问题、中印边界问题、阿鲁纳恰尔邦、南海诸岛、黑瞎子岛、钓鱼台列屿)。中国在19世纪以前是世界上文化和经济发达的文明之一。19世纪后,由于军阀纷争、外国入侵和饥荒等原因,中国处于动荡不安的局面。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了1949年,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击败了当时蒋介石领导的中华民国军队(由国民党执政)。
目录
[隐藏]

* 1 “中国”的含义
o 1.1 汉语中“中国”的演变
+ 1.1.1 释义
+ 1.1.2 演变过程
o 1.2 外语中的中国
* 2 历史
* 3 地理
* 4 文化
* 5 文学
* 6 艺术
* 7 科技
* 8 社会
* 9 人口
o 9.1 宗教
* 10 民族
* 11 风俗
o 11.1 主要节日
* 12 政治
* 13 经济
* 14 军事
* 15 外交
* 16 其它
* 17 参见
* 18 注释

[编辑]

“中国”的含义
[编辑]

汉语中“中国”的演变
[编辑]

释义

这个汉字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理解:“中”与“国”。

“中”的意思即为“内部”、“中央”,由于含义隐含的主观性,故可以进一步引申为己方的代称。

“国”最初的意思是天子、诸侯所居住的筑城的地方(及周边近郊),更远统治的地方称“野”,“国”对天子可指京畿,如:“国人暴动”。当然诸侯方面也可以使用“国”。如:(卫)懿公好养鹤,鹤有禄位,狄人入侵,“国人不出战”,招致灭国。(参考来源)因此,就是要加“中”来修饰“国”才能明确地表示“京畿”的含义。

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政权的直接统治范围不断扩大,至春秋“国野”已逐渐不分,原先称“野”的地方也能称“国”了,“国”指代的范围就这样逐渐扩大。随着兼并更加剧烈,进而秦统一各国,“国”的概念开始趋向于“地方”、“地带”,如“北国”、“南国”、“水乡泽国”、“雪国”。这里的“中国”就是指代天下的中部、心脏地带了。

另外,“国”还可以从具体的地理概念上抽象化,形成了后世指代“某一地理区域的政权、人民”的含义,如:“治世不一道,便(“利于”之意)国不必法古。”(《商君书》)。这时的“中国”,表述时无疑是带有文化、政治上正统性的意味的,通常对不“中”的“夷狄”使用。(“中”这里作“内部”解,“夷狄”在风土人情、政治理念上和“中土”是不同的,是“外国”的。)

古代汉语“国”的概念不等同于现代“国家”的概念,两者间有相当程度的不一致。
[编辑]

演变过程

汉语“中国”一词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场合是不一样的。在古代基本上是一地域和文化的概念。古代的中国称为“中土” 、“中原”(指中原地区),因为古代的中国人相信中原是位于天下(指当时的世界--人类居住的地方)的正中央。春秋时期的中国,只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他地区不算中国。以后中国的概念逐步扩大,到了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并且包括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例如匈奴等民族建立的十六国,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到唐朝时已经被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了。

汉朝以及汉朝以前,可考证的“中国”一词的用法有如下几种:

1. 指京师,如《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2. 指汉民族所能够直接统治的地区,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又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
3. 指地理上的中原地区,如《三国志》:“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又如《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徙中国”。

中原地区和中原王朝被称为“中国”,不仅由于地域亦源于文化传统,因为中原王朝建立之时间较早,经济与文化具有较高水平,是所谓礼义之邦的华夏文化。一直居于四夷之上。此时,“中国”一词拥有地域、文化和民族的多重意义,民族的意义要强于地域、文化的意义,且该词的政治意味比较小。

自汉朝以后,“中国”一词的语义发生变化,民族的意义削弱,地理和政治意义加强。所以,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后便以中国自居,比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 ,将南朝叫作岛夷;同时汉族建立的南朝虽然迁离了中原,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北魏为魏虏。如:《晋书》苻坚对其弟苻融言“刘禅可非汉之遗祚;然终为中国之所并”。

“中国”一词的政治意义突出这一现象在辽宋和金宋对峙时期更加明显:辽与北宋、金与南宋都曾自称中国,且一度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这里的中国,政治意义明显占强势。

由于“中国”主要是地理、文化和政治概念,所以和民族的关系甚小。历史上夏商周三代无不出自“蛮夷戎狄”,华夏族便是夷夏不断融和的产物。五代时吴越王钱镠临终时要子孙“善事中国”,此“中国”是指沙陀族在中原建立的后唐。五代有三代(后唐、后晋、后汉)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新旧《五代史》都把他们视为正统,而把南方汉人政权放在次要地位,只称梁、唐、晋、汉、周为中国,却不称南方立国的各汉族政权为中国,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年谱》言“十国非中国之有也”。南宋时,女真控制中原地区,陈亮在上孝宗书中说,不能“置中国于度外”要经营荆襄“争衡于中国”(其中的“中国”,前者指中原地区,后者指占据中原的金国),因此中国不仅是汉族的中国,也是各族人民的中国。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的划分,现在包括藏族、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汉族等56个民族。主要民族汉族也是古代多民族融合的结果。历史上中国曾经存在许多朝代。西安、洛阳、南京、北京为中国的四大古都。

直到清朝后期,“中国”一词已经有着3000年的使用历史,一直只是作为一种代指性名词来使用,不曾将“中国”两字明确作为其政体的直接名称。从清朝后期开始,清朝与西方国家交流时开始使用“中国”这个名称,往往使用“中国”来称呼自己。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这一个称谓正式成为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政治名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实际的语言操作中“中国”一词依然具有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多重意味,但在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以来,在国际上的主流认知中,“中国”一词逐渐取代原先的中华民国用来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目前所直接管辖的地区,即中国大陆。

因1949年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战败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中央政府退居台湾。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直接管辖范围为中国大陆地区。而中华民国直接管辖范围则为台湾地区。目前联合国以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承认中国的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地区、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地区。“中国”应指整个中国的国土,包括目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所管辖的地区。但“中国”、中国大陆的“全国”一词有时也仅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直接有效管辖的地区,实则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其所直接管辖的地区的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包括主权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香港、澳门和由中华民国管辖的台湾地区。

因此,到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效管辖区域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于1553年和1842年分别租借或割让给葡萄牙和英国,主权分别于1999年和1997年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中华民国有效管辖区域为台湾地区,包括澎湖、福建的金门、连江部分地区。
[编辑]

外语中的中国

相当多的西方语言称中国为China(英语)、Chine(法语)、Sina或其变体,据认为是来自“秦”的音译。以英语为例,有观点认为“China”是来自瓷器china,而瓷器一名又是得自“昌南”,即中国古代瓷器的主要产地之一。但事实正相反,英文中的瓷器一词china是从中国一词China转化来的。Sino 和Chinese 都表示“中国的”的意思。

以英语为例(其他西文情况类似),目前所得到一般认可的考证为:古印度语梵文cina和chinas-希腊语Sinai/Serica-古拉丁语 Sinae-后期拉丁语Sinology,但古印度人为何使用cina目前没有定论。 疑为古印度人对东方国家的称呼,目前有多数学者认为指西周的秦国,(1655,Martini.Martin),但也有学者认为指古蒙古部落戎狄,sino为赤那之地的音译,意思是狼。 古印度典籍最早提到cina是公元前10世纪(有的学者提出是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15世纪)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China”一词在今日西方人的日常使用中通常单指中国大陆,不包括Taiwan(台湾)、Hong Kong(香港)、Macau(澳门),有的时候甚至不包括Tibet(西藏,主要强调文化、种族的区别);这个用法在大陆之外的地方通常不表示使用者说话时支持分裂中国,只是习惯使用和约定俗成,但却会让绝大部分中国大陆人不适应。比如很多国际厂商和品牌进入中国大陆后因为将China和Taiwan并列引发一连串激烈抗议。但相对地,若国际厂商顺从中国大陆民意,在大陆将Taiwan并入 China,则又会受到台湾相当多民众的强烈反弹。由于为了自身利益,厂商并不愿意卷入这样的纠纷,所以一般都在列表前标示“国家和地区”,称呼 Mainland China和Taiwan等方法来回避这个问题。

在日语中,原来很少称中国为“中国”而直呼各朝代名,因为日本本州西部山阳、山阴地区也叫做“中国地方”,大约从10世纪开始使用,当时日本分为近国、中国和远国,不过日语的该词系借用中国语中的概念。明治维新起,借用佛教经典中的称呼“支那”来指称中国,后来这种称呼开始带有侮辱性。现在的日本人称中国为中国,支那海等在现在的日本已经演变称日文名词,已改用片假名拼写。不过因为同样使用汉字,一部分日本人认为“中国”或“中华”这些称呼是在刻意赞美。

俄语称中国为Китай,来源于“契丹”一名,由于辽朝和西辽自9世纪至13世纪长期在中亚拥有很强的影响力,因此在此期间兴起的斯拉夫语族和突厥语族诸民族均以契丹为全中国的代名词。现在大约有十几个国家称中国为“契丹”:斯拉夫语国家(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等)称中国为Khistankia;突厥语国家(中亚各国)称中国为Kaitay, Kathay, Hatay, Katay;西亚国家(伊朗、阿富汗、伊拉克等)称中国为Katay, Khatay。拉丁语词汇Cathay来自奥斯曼土耳其的Kathay一词。

古代中国在中亚另有一别名“桃花石”,据研究,可能出自长期统治中国的鲜卑拓拔部的名字。
[编辑]

历史
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系列文章
史前文化
三皇五帝


西周 周
春秋 东周
战国

西汉 汉
新朝
东汉
三国
西晋 晋 十六国
东晋
南北朝


(另见武周)
五代十国
北宋 宋 辽
(西辽)
南宋 金 西夏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
共和国 中华民国
(见台湾问题)

主条目:中国历史、中华民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

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造人,是中国神话中关于世界与生命起源的说法。上古的历史,传说燧人发明钻燧取火,神农开创农业及医药,伏羲教民渔、猎、畜牧,创造八卦、文字,此即三皇。三皇之后的首领,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五帝时期,黄河水患严重,大禹以疏导之法成功治水,被推为王。以后,舜之子启建立夏王朝。四百余年后(即公元前1600年),成汤革夏,立商朝。商时,青铜器工艺非常发达,甲骨文文字也十分成熟。约前1046年,黄河上游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取胜后建周朝,都镐京,疆域逐步扩大。前842年“国人暴动”,反抗周厉王暴政,此后实行六卿合议,史称“共和行政”。前770年,在西北游牧部落犬戎的侵袭下,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此后,随著周王朝势力衰落,分封诸侯形成了众多诸侯国,相互争战,著名的先后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被称为春秋战国。这一时期,学术思想自由,文化繁荣,产生了诸子百家,诸子如孔子、老子、韩非子,百家如儒家、道家、法家,史称“百家争鸣”。

经过商鞅变法强大起来的秦国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前221年秦王嬴政创立“皇帝”尊号,自称始皇帝,即秦始皇,定都咸阳。秦帝国疆域广大,基本上奠定了以后中国核心地域的基础。天下初定,秦始皇收缴天下兵器,尊法家,进行焚书坑儒,同时建立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修建栈道,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袭又在战国长城基础上修筑长城。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逝,前209年被征戍边的农民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前206年刘邦围攻咸阳,秦亡。此后刘邦和项羽展开楚汉争霸,前202年项羽败于垓下。同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都长安。汉初尊道家,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此后中国进入儒家社会。9年,王莽夺权,25年,刘秀复汉,迁都洛阳,史称东汉。184年,爆发黄巾之乱,以后进入魏、蜀、吴鼎立的三国时期。263年,魏灭蜀,265年,魏中抚军司马炎建立晋朝,都洛阳,280年灭吴。291年发生八王之乱,西北游牧民族乘机攻晋。因此永嘉之乱,晋元帝率臣民衣冠南渡,迁都建康,史称东晋。北方五胡乱华陆续建立了十六国,拓跋鲜卑统一北方建立北魏,形成了南北朝对立的局面,南朝历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汉时道教形成,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兴起。

581年,北周丞相杨坚建隋,都长安,589年灭陈,统一中国。隋文帝建立三省六部制,实行科举制度。隋炀帝三征高丽,穷兵黩武,611年爆发农民起义,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拥立杨侑为帝,618年隋炀帝杨坚在江都被杀,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同年继位。唐太宗任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良臣,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国家走向繁荣,称为“贞观之治”。690年,皇后武则天称帝,712年唐玄宗李隆基继位,结束“韦后之乱”,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755年发生“安史之乱”,逐渐形成藩镇割据。874王仙芝起事,此后农民起义不断,经过黄巢等农民军的打击,唐朝的统治逐渐名存实亡。907年,朱全忠建梁,唐亡。此后中原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割据地方的潘镇建国又形成了吴越、闽、荆南、楚、吴、南唐、南汉、北汉、前蜀、后蜀十国,史称五代十国。960年赵匡胤发起“陈桥兵变”,灭北周,建立宋朝,都汴京。1070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宰相,不久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后宋受到西北的西夏、北方的辽威胁。东北的金坐大后,攻宋,宋败,皇族赵构在临安建宋,史称南宋。

1234年,蒙古帝国灭金,1271年忽必烈建元,定都原燕京,改名大都,1279年灭南宋。1351年,郭子兴率农民起义,1356年,朱元璋占领集庆,1363年灭陈友谅,1367年灭张士诚。1368年,朱元璋攻克大都,元顺帝北遁,明太祖称帝,建立明朝,都南京。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迁都北京。1627年开始发生农民起义,1636年满族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的大金为清,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陷北京,明崇祯帝自缢,明亡。明辽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顺治帝定都北京。

1652年,清军在黑龙江与沙俄交战,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1661年明遗臣郑成功在台湾与荷兰交战,次年荷兰殖民者投降,这是中国与西方帝国最早期的主要军事交锋。1661年康熙继位,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此后一段时间称为“康乾盛世”。1840年与英国发生鸦片战争,此后与西方列强多次在中国土地上发生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香港在1842年后分批割让及租借给英国,1887年又被迫承认澳门归葡萄牙永久管治。1895年与日本发生甲午战争,战败后台湾、澎湖及附属岛屿被割让给日本。外患之外,内部也发生农民起义,以太平军、捻军影响最大。清朝于1860年代起开展洋务运动,1898年进行戊戌变法,1902年实行新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以民主共和制取代帝制,孙中山被推为临时大总统。同年,清帝逊位,清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继任总统,民国迁都北京,被称为北洋政府。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1926年蒋介石率国民革命军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民国早年长期发生军阀混战,中国共产党则在1927年发起暴动,建立武装。1931年日本发起九一八事件,占领东北三省,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件,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期间中央政府西迁重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还都南京,接收台湾地区。1946年中国共产党军队与国民党主政的国民政府军队发生内战,1949年南京被攻陷,国民政府迁至台北。同年中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毛泽东任政府主席。从此呈现管治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管治台湾的中华民国两相分立的格局。1978年,邓小平在大陆推行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接收香港,1999年接收澳门。1960年代末台湾经济起飞,1990年代,中华民国实行全面的民主制度。
[编辑]

地理

主条目:中国地理
1998年版中华民国全图
放大
1998年版中华民国全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放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华夏族最早活跃于中原一带,其他地带则分布着东夷、百越、楚、羌、藏缅、匈奴、鲜卑等族人。夏商周以后中国的疆域逐渐扩大,秦帝国的建立基本上奠定了中国核心地带的主要基础。在唐朝、元朝和清朝等时期,中国的疆域达到鼎盛。

中国位于地球东半球与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根据中华民国的范围,陆地面积为1000多万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宣称为960万平方公里。东部沿岸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

大体上,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和中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则多平原和山地。由北至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平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为四大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为四大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四大沙漠。因地势原因河流多西东走向,长江、黄河是最大的两条河流,较大的河流还有黑龙江、海河、淮河、珠江、湄公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等。中国是多山的国家,著名的山脉有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长白山、秦岭、南岭等,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合称五岳,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被称为四大佛教名山,青城山、武当山、齐云山、龙虎山被称为四大道教名山。以秦岭、淮河为界,中国分为南方和北方。
[编辑]

文化

主条目:中国文化 国学 汉学
[编辑]

文学
[编辑]

艺术
[编辑]

科技
[编辑]

社会
[编辑]

人口

主条目:中国人口
[编辑]

宗教

主条目:中国宗教

中国上古时代存在敬天祭祖的原始宗教信仰。一般认为,道教是中国本土创立的主要宗教,而儒家并非宗教。春秋时期(约公元前六世纪),老子创立道家,战国以后又产生了神仙家,秦汉时期在道家和神仙家的基础上,吸收阴阳家、墨家、儒家诸家思想,先后兴起方仙道、黄老道,经过长期发展,到东汉,张道陵创立正一盟威道,正式形成道教。

西汉末年,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汉朝成立后,有鉴于秦朝的法家思想并不能有效地帮助朝廷维持帝国的长久统治,继而以无为而治的黄老之道取代严管苛治的法家,汉武帝时,实行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轴。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兴起,并深受道教玄学影响。由于儒家并不具备一般宗教的排他性等特征,有相当的包容性,从此兼采儒家的道、佛二教和儒家思想一起构成中国的三大信仰思想,并给其它宗教的传入留下空间。

唐、宋时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逐渐形成回回族穆斯林。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也比较早,如唐代景教的引入,到明代,天主教传入中国,伴随天主教传入的还有西方科技,这些宗教传入中国后为适应儒家社会进行了本土化,到清代,因罗马教廷禁止中国教徒祭天祀祖,雍正年间清政府禁止天主教在中国活动,1840年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并先后在大清帝国和中华民国开办了许多教会学校。

1949年后,在中国大陆地区,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各种宗教事业均受到严重破坏,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情况逐步好转。

现在的中国多种宗教并存,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以及萨满教、东正教、东巴教等。佛教徒的构成中,包括信仰喇嘛教的藏族、蒙古族、珞巴族、门巴族、土族、裕固族,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以及信仰大乘佛教的汉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群主要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斯坦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斯坦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十个民族。其中佛教、道教是最大并且影响最广的两个宗教,目前佛教徒人口超过一亿;此外,穆斯林有约2000万。
[编辑]

民族

主条目:中华民族
[编辑]

风俗
[编辑]

主要节日

主要传统节日
节日名称 日期 说明
春节 阴历正月初一 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
元宵节 阴历正月十五 有吃元宵、闹花灯的习俗
清明节 阴历四月初五 祭祖、扫墓
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
七夕节 阴历七月初七 又称星期,即中国爱情节、情侣节,神话传说中鹊桥相会之日
中元节 阴历七月十五 俗称七月半、鬼节,有祭祀灵魂等民间习俗
中秋节 阴历八月初十 团圆节
重阳节 阴历九月初九 敬老节,并有其他多种主题

现行其他主要节日
节日名称 日期 说明
元旦节 阳历1月1日
劳动节 阳历5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地区,休假3天,连休7天
十一国庆节 阳历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地区,休假3天,连休7天
双十国庆节 阳历10月10日 中华民国管辖地区,休假一天
[编辑]

政治

主条目:中国政治

中国有两种解释:

* 中华民国 (1911年至今)
*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至今)

1911年到1949年,政治上的中国是指中华民国。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中华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1949年内战后,中华民国败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成立。1949年到1971年,政治上的中国为模糊地带,两个政府并不互相承认,并且宣称对全中国具有合法主权。直到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的席位,以“中华民国”的继承身份并成为目前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
[编辑]

经济

主条目:中国经济
[编辑]

军事

主条目:中国军事
[编辑]

外交

主条目:中国外交 中美关系 中日关系 中俄关系
[编辑]

其它

第1125号小行星以中国的名字命名。
[编辑]

参见

* 国学
* 国语
* 中华文明
* 中国古代文化
* 中国行政区划
* 中国首都
* 中国历史
* 中国地理
* 中国本土
* 中国文化
* 中国军事
* 中国政治
* 中国宪法
* 中国国旗

[编辑]

注释

1. 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ROC)政府在1971年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通过前宣布退出联合国,而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所代表的席位,以“中华民国”的名义继承,并成为目前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
2. “中国”这一名词所涵盖的区域范围在大陆、台湾、港澳及海外华人华侨等民众的认识上存在差异,主要争议为“中国”这一词汇是否包含台湾地区,因此可以参看台湾问题了解这一问题的复杂性。而香港、澳门则是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维基词典
您可以在维基词典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解释:

神州、赤县,中央帝国

还有最通用的一个是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