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7 1200 profinet通讯:巴洛克音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10:54:49
有人说在背东西时听这种音乐有助于记忆
有这么一回事么?

罗扎诺夫的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巴洛克音乐能促进身体和头脑的协调一致,使人进入记忆的最佳状态。”

巴洛克音乐漫谈 DCC(1999/5)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自葡萄牙文的「装饰用的珠贝」(barroco)。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贬抑之意。但在欧洲文化史中,「巴洛克」特定的意义是:十七世纪以及十八世纪上半叶(约1600 -1750,但不要把年份看得太死板)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建筑与音乐。这一时期,上接文艺复兴(1452 -1600),下接古典、浪漫时期。欧洲文化「除旧布新」,在各方面都有重大的改变与成就。资产阶级兴起,君主政治渐独立於宗教之外(但民主思想萌芽)。科学在伽里略、牛顿等人的开创下展开。艺术上趋势是「世俗(非宗教)化」,精力充沛,勇於创新,甚至好大喜功。文艺上的名家如莎士比亚、西万提斯;绘画上有鲁本斯,林布兰特等,影响都极深远。也在这时期,欧洲向外扩张殖民,渐渐占据了世界文明的中心。

我们现在不容易体会到巴洛克音乐的「新」,更不易体会到何以其被称为「巴洛克」—「俗丽凌乱」。巴洛克音乐也许只能使我们觉得「古色古香」。(例如:很受欢迎的巴海贝尔「卡农」。)。但在当时而言,一些名家的作品是有「革命性」的。要体会这一点,我们不得不举一些更早的例子来作比较。

宗教音乐

欧洲中世纪(642-1452)宗教凌驾一切,其音乐的代表:格里高圣咏(Gregorian Chants)。由於天主教僧侣的维护,这是早期音乐中较可靠的,而且今日尚在寺院中演唱。我们选一小段:

Kyrie XI, A (1.08)

请注意其「单调」,一个旋律,大家一起唱,反覆只有四个字:Kyrie eleison, Christe eleison(拉丁文「主,怜悯我们;基督,怜悯我们。」),也没有器乐伴奏。坦白说,这只是「洋和尚念经」。但旋律起伏,节奏变化很多,演唱也要经过训练。——今日也颇有人喜好此调,说:听之令人忘俗。

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音乐的名作 - 阿来格列:Miserere

Allegri, Gregorio(Italy,1582-1652) Miserere (12.31)

此曲多(九)声部的效果清楚,且有一个「花俏」的独唱部份(童声)。教皇因此曲效果奇佳,指定只准在其私人的教堂Sistine Chapel演唱。据说,莫札特来此听了一遍之后,印象深刻,回去之后立即将谱默写下来,此曲方得流传於世。

巴洛克早期宗教音乐 - 蒙台威第:圣母晚祷曲(第一段)

Monteverdi, Claudio(Italy,1567-1643):Vespro della beata Vergine: Deus in adiutorum(2.10)

蒙台威第是文艺复兴与巴洛克间承先启后的大音乐家。他这首「圣母晚祷曲」最近大红,录音有好几种。(记谱、调音的「标准化」过程,到巴哈时期方近於完成。故几乎每一首早期的音乐,今日演出时都必须先下些考证工夫。不同的版本自然很多。)这首曲子中号角高鸣,多声部繁音促节,与上二首的味道很不一样。也许可以说明为什麼这种音乐在当时被认为「俗丽凌乱」,而被称作「巴洛克」。

巴洛克晚期宗教音乐 - 巴哈:马太受难曲(众赞曲,宣述调与终曲合唱)

Bach, J. S.(German,1685-1750) Choral O Haupt voll Blut und Wunden (1.47)

Recitative and Final Chorus from St. Mathew Passion (8.50)

十八世纪欧洲己有很大改变。马丁路德的新教在北欧已然是主流。宗教上用母语(不用拉丁语)是新教的主张。巴哈是集过去音乐大成的大家,也是虔诚的教徒。他的宗教音乐中有拉丁文的(如B小调弥撒曲),也有德文的。马太受难曲(根据马太福音,描述耶稣殉道经过)是他德文宗教音乐中最著名的。其中有新教的「众赞曲」(Choral)(大众加入合唱,旋律、伴奏皆简单),宣述调中四个独唱者(男女高低音)、合唱、器乐之编制都接近后世的「标准」。终曲合唱简单而优美,,是他最著名的旋律之一。而庞大编制下,音乐却恢宏从容,并且精致。此外,巴哈确定了十二平均律、大小调系统。又有大量的、各种形式的作品(但没有歌剧),都成了后世音乐的典范。故巴哈被称为西洋「音乐之父」。

歌剧的诞生—弗罗伦斯、威尼斯与蒙台威第

中世纪以后意大利的弗罗伦斯便是名城。古时的世俗(非宗教)音乐,今日也有人考订演出。我们试听两段:

春天来了Ecco la primavera (Francesco Landini, c.1325-97) (1.12)

崔斯坦的悲歌Lamento di Tristano (anon.) (2.46)

第一段歌咏春天,欢欣鼓舞,显然与宗教音乐大异其趣。第二段是器乐,所用的乐器,如rebec, lute, viol, 都是经考证后遵古复制的古乐器。

几乎所有的古代文明,都有戏剧加上歌唱的艺术,但主要是一种戏剧(例如我们的昆曲,有剧作者,没有作曲者)。西洋「歌剧」(opera)之特徵是:作曲家主导创作。所以,西洋歌剧主要是一种音乐。1600年左右,一些弗罗伦斯人的梦想追踪希腊吟唱戏剧,创作新型艺术。当时蒙台威第已有重名。他在一些贵族的支持下,写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俄非欧」。随后他到威尼斯,而歌剧越来越受大众欢迎,风行整个意大利。1637年,世界第一个公众歌剧院在威尼斯开幕,其他都市很快跟进。蒙台威第的歌剧,经常一演便是一年。我们选听他第一部歌剧「俄非欧」的序曲,及最后一部「波佩亚之加冕」中的一首独唱:

Toccata, overture to L’Orfeo (1.30)

Octavia’s Farwell, from L’Incoranazione de Poppea (4.50)

第一首曲子是器乐(仍是古乐器)。第二首是描述皇后被放逐时的悲痛。或许不难听出:歌剧是艺术化、戏剧化的世俗(非宗教)音乐。(蒙台威第也写了不少饱受攻击的牧歌Madrigal)。

歌剧很快就流传到欧洲各地,成为大众最爱,也是音乐家赚钱、成名的最重要途径,又使音乐家脱离了贵族的奴役。——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初,美国流行音乐席卷音乐市场后,歌剧(以及所有的「古典」音乐)才变成了赔钱的「文化事业」。

巴洛克时代,尤其是法国、英国,也出现了不少歌剧名家(如:法国Lully, Rameau, 英国Purcell,意大利自然也有)。但集巴洛克歌剧大成的是韩德尔。他出生德国,但渡海到英国去赚钱。为英国大众写了很多歌剧(另有所谓神剧Oratorio,其实祗是不用彩排的歌剧,未必与神有关。)—死后葬在西敏寺,被英国收编了。—他最著名的旋律之一:最缓板(Largo)「绿荫长在」,便是歌剧Serse中的一首咏叹调:

Handel, George Fredrich(German/British, 1685-1759): Ombra mai fu, from Serse (4.38)

这曲子是剧中男主角赞美一棵大树的歌,现由女低音演唱。原来的演唱者是一种巴洛克时代的「阉人歌手」(Castrati,电影「绝代艳姬」中描述了有名的Farinelli。其当红之时,盛况与今日的流行歌手相似。)这种歌手,十九世纪以后便绝迹了。如今这些歌曲,祗好由女低音,或假声男高音(countertenor)来唱。比较不考究「原味」的,也有降低音域,用男高音,甚至男中音来唱的。

葛路克是巴洛克歌剧的最后一人。他倡导改革,使歌剧「现代化」(简化剧情,强化表达)。他最有名的「俄非欧与尤丽蒂切」Orfeo ed Euridice,是巴洛克歌剧中转型为近世歌剧的宣告,也是尚能在后来的歌剧院中有一席之地的最古老的歌剧。我们选听其中著名的两段:

Gluck, Christoph (Bohemian, 1714-1787) Orfeo ed Euridice: Ballet des Ombres heureuses (1.41)

Air: Che faro Euridice (3.50)

第一段是长笛主奏的芭蕾「有福精灵之舞」,原来只有一分多钟。法国人特别喜好芭蕾,「巴黎版」有六分多钟。(以后,芭蕾成为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第二段是男主角(假声男高音演唱)哀痛失去了妻子:「没有了尤丽蒂切…。」的悲歌,是很多近代歌手(包括卡拉丝)爱唱的名曲。

器乐曲的独立与发展

巴洛克时代以前,宗教音乐中几乎没有乐器。主要的器乐曲是民间的舞蹈。有些舞曲很有些「野性」:

Tarantelas I - VI (anon. ~14th century) (4.53)

(塔朗塔拉是种毒蜘蛛,螫人会使人狂舞。但这种塔朗塔拉舞,据说又可以治病。)宗教力量式微以后,贵族、富商们也爱跳舞,他们雇用音乐家写作比较高雅的舞曲。「巴洛克组曲」就是一连串的舞曲。到了巴洛克晚期,这些组曲的舞蹈性渐渐降低了(贵族、富商们宴会时也要音乐),而成为一种「纯音乐」。我们举二例:早期普来托流士记录法皇亨利第九宫廷舞蹈之一西班牙舞,晚期泰雷曼「直笛组曲」中的小步舞:

Praetorius, Michael (German, 1571-1621) Spagnoletta from Terpisichore(1.20)

Telemann, George P.(German, 1681-1767) Minuet from Recorder suite in A minor (2.41)

泰雷曼有好几组「餐桌音乐」(Table Music)。他是巴哈的朋友,他们有很多音乐是为贵族或富商而作的。

这些音乐不能赚大钱,写作的目的是自娱(如巴哈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或娱人(如韩德尔的「水上音乐」组曲),追求的是纯粹音乐的趣味或美感。(半世纪后贝多芬狂傲的宣言:「音乐的启示高於哲学」,在他们的梦想之外。)同时,音乐家们也发展了更纯粹的音乐形式,如奏鸣曲(Sonata),协奏曲(Concerto)等。史卡拉第有五百多首单乐章的大键琴奏鸣曲,维瓦第也有五百多首各种独奏乐器的协奏曲。——巴洛克的作曲家精力真是惊人。——我们各选听一段:

Scarlatti, Dominico (Italian, 1685-1757) Sonata in G, K.547 (4.04)

Vivaldi, Antonin (Italian, 1675-1741) Double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R.514, 1st mvt. (4.12)

史卡拉第的大键琴奏鸣曲是单乐章的,与后来的多乐章奏鸣曲不同。但近代的钢琴名家(如霍洛维茨)都对其推崇备至。维瓦第的「四季」,是古典乐中的长销名曲,也容易听得「懂」(其中有雷雨、狗吠等。)但只要不坚持问「这音乐有在讲什麼?」五百首协奏曲中好听的很多。——巴洛克器乐曲中有很多这样的「标题」音乐,但描写的对象多是琐事实物。以音乐描写激烈的情感或讲大道理,是贝多芬以后的事。

结语

十九世纪前后,主要思潮是「进步」或「现代化」。巴洛克的音乐,几乎有两百多年,除了少数的例外(如巴哈,韩德尔等),大部份都不见天日。但最近几十年,「后现代」质疑「什麼叫进步?」大量的巴洛克音乐,甚至更早的古乐,都从故纸堆中翻出来,由专家重新整理,复古演出。当然,专家们意见不合,争议纷纭,也是常事。我们则可以从各种录音中,接触到不少古代音乐。巴洛克音乐是其中最丰富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