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什么有大风:谁知道查查(音)现在还做广播主持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07:04:50
以前在music radio最喜欢听她的音乐vip,后来高考没时间关注,等有时间时又发现那个节目已经不在了……
谁知道她的情况,现在在做哪个节目之类的呢……好想再听听她的声音……

查查已经不做主持人了,她现在进军歌坛了,前一阵子出了一首单曲叫做<今天会晴朗>不错的哦,听听看.几个月前,她还和许巍他们来青岛做宣传了呢,长的蛮漂亮的

我也好喜欢查查的声音啊,她叫查可欣吧?
我刚从网上搜索来的关于她的消息,你看看吧~

查可欣,昵称查查,1977年10月生。8岁随父母赴美,1989年回国。曾主持全国联播的《非常流行》、《流行都市》、《国际音乐一小时》、《音乐VIP》等电台节目,有多篇作品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1996年出版《中国女孩看美国》。1998年以托福满分的成绩进入美国南卡罗莱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攻读硕士,其间在洛杉矶的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实习。毕业后从事娱乐行业工作,同时进行中、英文创作,作品包括小说、歌曲、随笔和剧本。现居北京和洛杉矶。

小小陪读女儿,年方8岁

18岁,查查的DJ的生活正式从这一年启动。那时她已从美国回来6年,是个名副其实的“小海归”。回来时不过11、2岁,英文却早已超过18岁普通中学生的水准。小学六年级的她,已欲开始到大学进行英文课程的旁听。美国和中国的教育方式差别太大了,查查觉得有点讽刺,和妈妈一起做“陪读女儿(太太)”,离国的时候刚好在国内上完小学一年级,到美国时对站着、坐着随意着听课又没有上下课铃声的环境手足无措,好容易适应并习惯了开放、自主、轻松、愉快的美式学习环境,六年级时又要随父回国了。不但回,还一到家就面临升学考试的“下马威”。而这段掐头去尾的留学生活,早已将强势的美国文化倾洒到一张洁白的纸上,所有的印记都一目了然并浑然天成。
要不是母亲每天在家强制性地坚持按照国内小学的进度对她进行学业辅导,并且监督她每天用准确的发音朗读中文,她不会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考上天津市内唯一一个超常儿童实验班,更不会在天津广播电台招播音员的时候一举考中。
去天津电台主持《流行都市》时,她才大一,在南开大学,念一个据说可以调节感性思维的专业。她的确是感性的,8岁,刚到美国,就胡乱篡改别人的歌词,“玛丽有只小羊羔,其毛白似棉花,不幸羊羔被烧烤,再也见不到它”……想象力惨烈而丰富,23岁创造出创造出表达“爱情是一种伤害与被伤害、杀死与被杀死的关系”的中篇小说《幸福》就不足为奇了。
而写作,是一直坚持不懈的事。在美国的四年里,她自发坚持用英文写日记,写那些初来乍到的,有声有色的日子,通篇都是万圣节、平安夜、花生酱、卡通片的乐事,中西教育制度的对比,还有小小心灵饱尝到的种族歧视。所有的喜乐都是历历可辨的,童趣盎然其中,快意十足。14岁那年,她将它们略作修改,18岁时补上中文,结集出版。《中国女孩看美国》,写完这本纪实的双语 “回忆录”,恐怕是该重新启程,开始新一轮的生活了。19岁,查可欣决定,再度赴美,继续念书。

“二进宫”,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轻而易举的,托福拿了满分。查查顺利来到美国南卡罗莱那大学攻读国际贸易硕士学位。曾有的本土生活经历让她在这个第二故乡的生活空间里如鱼得水。小女孩儿长大了,更加明白怎样去主宰生活。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那就多尝试几种,短短几年的留学生活里,连同在国内的经历,她做过餐馆的女侍,咖啡馆的驻唱歌手,唱片公司行政助理,音乐电视节目的撰稿,女性杂志的编辑,电视节目的编剧……加之在国内时电台节目的主持生活,她几乎玩遍娱乐、传媒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对毕业后从事传媒行业的念想是死心塌地的。
在留学的第二年里,学生有六个月的实习时间,查查成为她这个全美排名第一的专业二十五年历史中第一个非娱乐行业不入的倔强孩子。得知美国电视艺术科学院提供的万里挑一的进入华纳电影公司各个岗位实习的机会时,距离报名截止时间只剩一个星期了。这一个星期里,年轻的女孩拍摄录象片,准备推荐信,琢磨应聘词,全力以赴做好各个方面的应聘准备,忙得晕头转向地入了行。视野陡然就开了。国际化公司规范的运作,经验丰富的前辈们职业化的工作方式,良好的资源环境将人的成长速度拨得很快很快。毕业后,穿梭在中美两地,她还做过摩托罗拉中国区的公关,报纸的专栏作者,电影节的总监……各方面的经验都丰富而多元。她突然很想念直播间里戴着耳机对着话筒娓娓诉说的生活,她,一直就是需要倾诉与表达的。
坐在密封的空间里,悉心地摸索着表达内容的路径,梳理着语言与语言光滑交错的肌理,沉迷在一个人的创作世界里,这份工作断断续续,一做将近十年。电台是不同的电台,节目是迥异的节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Music Radio主持《音乐VIP》和《音乐第六感》的时候,已经不需要太多的准备。跟着音乐,即兴发挥,随时刷新聆听音乐的感觉。
平心静气,声音轻婉柔和,常常感觉,某句话,没有说完,就戛然而止了。想再聆听,音乐已起。她的声音,滑不溜手地消没,间或有地道的英文发音游离其中,那是描述歌曲与歌手时用的,有时也会念念歌词,在午夜一句句地翻译给大家听。一档好端端的音乐节目,用作英文学习也是好的,真真切切的,寓教于乐了。
然而今年4月,她选择了离开。因为,她要全力以赴地撰写小说,并打造自己自己的个人专辑。“Come on,让我们表达得更彻底一些!”这么多年丰富的生活体验,需要一个华丽而浓重的出口。对于绝望而孤独的人,还有什么比音乐与文字的表达更能让她迅速地清空,再度地吸纳呢?
这些年,见识了很多卓越的音乐人,自己的音乐会是什么样子的?摇滚的,好听的,有劲儿但不一定很重,个性的,自我的,真实的,那是,查可欣的。
所有的词、曲都是自行包揽。唱片出来的时候,那个一直在孕育的长篇小说也该出炉了,而在那之前,面世的还会有一本多年来的中篇小说集。她要用更多空灵的、虚妄的、意向的、想象的途径去更新自己的内心世界。"做这么多,我只想,离自己近一些,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要看见内心的真实内核,需要掰开厚厚的贝壳。而她的壳是那样多,她只能契而不舍,任它们长了又落,一剥再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