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父亲:为什么我总是感觉自己有神经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18:02:23
我是个学生,有时会觉得自己想太多,遇到麻烦常常焦虑不安.一些小事总是想不开,希望大家给点意见!谢谢了!

千万不要瞎想,从您提供的这点信息很难说什么,不知您的其他背景,若您在正读高三或在考研之类的阶段,长期感觉自己处于抑郁`烦躁`焦虑等种种不适感觉之中,我认为您非常正常,例如:就读高中阶段,家庭或学校`自己或综合压力,青春期啊,社会各方面压力都会积累痛苦感受。建议看心理医生,不要给自己乱加神经病的帽子。神经病人有不受脑部支配出现的幻觉,您有吗?不要瞎想瞎猜。真觉得压力负荷过大,做做心理咨询,看心理医生,您在百度上诉说,让众人帮您,您做得就很好,就是缓压之一。 摘自http://www.limai.com.cn/lixun/wj/lr_brow.asp?mark=%D6%D0%D1%A7%C9%FA%D0%C4%C0%ED%D5%CF%B0%AD%BC%B0%C6%E4%CF%FB%B3%FD&mark1=%BD%CC%D3%FD%D1%A7%D0%C4%C0%ED%D1%A7中学生心理障碍:
  中学生心理障碍及其消除

  心理障碍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个性等的形成和发展,有着
  重要影响,教育工作者如果对其影响重视不够,认识不清,就有可能产生消极作
  用,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中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
  1.客观原因。凡是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的困难和限制使人难以实现
  目的的因素,都是客观因素。自然环境指气候不佳、学校地址偏僻、生活学习条
  件差、远离家乡等自然条件的因素;社会环境则包括家庭因素(父母离异、继母
  虐待、不被喜欢等)、学校因素(编班、排座位、教学设备、教学质量、教育方
  法、管理水平、校风校纪、人际关系、学习负担等)和社会因素(社会的政治、
  经济、文化、法律、道德、风俗、习惯等)。在客观因素中,社会环境对中学生
  心理的影响比自然环境更大,后果也更严重。
  2.主观因素。一方面是个人的生理、心理缺陷,如相貌、身材、健康、能
  力、习惯、性格等方面的缺陷,也包括因后天性损伤而造成的缺陷;另一方面是
  动机冲突,一个人往往同时存在两个或更多的动机,但又不能同时得到满足,这
  时的矛盾就是动机冲突,在这样的心理下,他会在二者不可兼得中产生障碍。
  二、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
  1.文饰心理。当个人的行为或动机得不到满足时,为了减轻由此而产生的
  焦虑和维护自尊,便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自己追求而得不到的东西,就说
  对它“根本不感兴趣”,或尽量贬低它的价值;对自己迫不得已接受的东西,则
  夸大它的价值。
  2.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轻视自己,没有前进的动力。如因学习基础差,
  一时无法弥补而在集体中居于落后的位置,因而“求知欲”和“上进心”受挫,
  不思进取;因自身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指责、埋怨,
  受到同学的歧视和排斥,因而没有上进的信心和勇气,以致自暴自弃;因生理上
  的某种缺陷(残疾、口吃等)或某种条件(经济条件、地域条件等)的限制,而
  产生一种低人一等的心理,长期生活在压抑、自卑之中。
  3.胆怯心理。逃避现实,尽量减少与周围的人或事物的接触。他们不敢提
  问,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做什么事都怯场,不敢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登台亮相
  的活动。
  4.幻想心理。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愿望和需要,便在幻想中想入非非,以求
  得梦幻中的精神满足。如学习成绩不佳,便幻想自己一举成名,受到众人的钦佩
  和羡慕,于是在幻想中得到自我满足。
  5.疑虑心理。对周围的一切持怀疑和警惕的态度。常怀疑自己已经做过的
  事的正确性,对于别人的言行举止非常敏感,似乎别人总在议论自己。一点小小
  的误会,总是牵挂在心,似乎别人总跟自己过意不去。
  6.逆反心理。为了表现内心的感受、欲望,采取一种相反的行为。如一个
  想表现自己的学生,无法通过正常的方式表现出来时,便故意调皮寻事,用“恶
  作剧”的形式来显示自己。
  三、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消除途径
  1.加强理解,改变情境。对于中学生的心理障碍,要宽容,要有同情心,要
  鼓励他们肯定自己,相信自己;要通过设置一些专门的转移情境,如组织有趣味
  的文化娱乐、知识竞赛等活动,转移他们的情绪,从而减轻或消除障碍。
  2.沟通思想,热情帮助。要通过与他们的思想感情交流,使他们说出心底
  的积怨,发泄不满情绪,达到内心平衡;要引导他们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充分表
  达情绪的方法;要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奋
  斗的紧张学习中消解障碍。
  3.诚挚关怀,培养能力。要尊重他们,维护他们的“自尊”,针对他们的
  心理症结,用关怀、体贴的语言去打动、说服、化解;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使他们在不断的锻炼中增强抵抗能力。同时,老师也可以
  通过一些专门的情境训练,有意训练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自主能力和承受能力,
  从而抵制和消除心理障碍。 摘自:http://www.cqvie.com/mood/sc/C%D0%D0%CE%AA%D2%EC%B3%A34.htm 大学生心理障碍: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研究统计,目前大学生中有16%—25%的人有心理障碍,主要特症是焦虑不安、精神恍惚、恐惧、强迫症及抑郁症等。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一、心理障碍形成原因
  一是环境因素。大学生中有许多人来自农村,他们十几年在农村贫富不一、环境不同的地方生活,进入大学后与家乡的环境、生活方式及人际交往反差巨大,都有个难以适应的过程,如果个别同学长期不能调整好心态,适应新的生活,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二是压力因素。经济压力。据了解普通高校学生一年的费用平均在1万元左右,这个数字对于农村来的学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由于贫富差距太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同学之间关系和使个别同学产生一种难以解脱的思想负担。学习压力。现在大学生除了必修课外,还有不少选修课,加上国家的四、六级英语务必过关才能拿上学位证,特别是在大四时又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使他们整日忙着考试、英语过关、计算机达标和千方百计地做好《就业推荐表》等,长期的高压生活得不到有效的释放。
  三是缺乏心理知识教育。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只重视业务、科研知识教育,忽视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人文教育等,使不少大学生在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无法应对,不会正确对待和处理,个别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沟通的同学,容易产生偏行为,甚至走上歧途。
  四是缺乏思想品德教育。现在许多大学一味追求扩大规模、增加生源、增加收入,每年投资数百万、数千万元的建大楼,但对校内的文体设施建设、实习场所建设等更新不多或维持原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程度不够,一些学生缺乏上进心、凝聚力。
  二、心理障碍预防对策
  (一)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学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所谓的“大师”就是懂得教育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有用人才的老师。在抓好专业课学习的同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凝聚力,提高他们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二)加强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在大学普遍增设法律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和普及,让他们学法、懂法、守法。可采取设立法律专业课、聘请司法部门专家讲座、听取教育改造过来的犯罪人员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成为社会的综合性人才。
  (三)建立大学生咨询制度。学校在抓好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建立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咨询制度。指定专人,不定期地了解、观察大学生的言行、心理状态及课余时间的活动范围和形式,掌握他们的心态,发现问题及时谈心、沟通解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每个大学生定期进行不同形式的家访,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环境等情况,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使学校、学生及家庭相互沟通,及时化解他们的心理障碍。
  (四)建立大学生互助组织。学校应成立学生互助组织,提倡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培养互帮互学的美德,让贫困生感到组织的温暖、同学们的关爱,增强自信。
  希望旻灵早日健康快乐。

呵呵。我想应该没有。可能是你最近烦心事太多造成的。你不要去想它,跟你母亲多交流。你母亲可以帮你分担。这样你自然就轻松了。也不会因为小事想不开。
更不可能是神经病!!!

想的事多,而事情又想不通,学习压力又大,同学相处又不简单,父母的管制等等都可能让你不如意.
但是,你只要做到毛主席讲的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不会觉得自己有病了.
人生的不同时间,要适宜的做不同的事情.做学生的时候就应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