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青年美展获奖:能给时间下个定义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07:24:48
是关于自然科学的。

一 引论
思索十数年,换来一朝顿悟。遂写作一月,修改一月,润色一月,终于完成了一个终极博宇理论。在读者阅读之前论者要说明几点:
1和以前的理论出现一样,我不得不引入一些新的概念。正所谓不破不立,除了提出一些新的基础性假说之外,有些新概念的提出是对原有科学假说的颠覆。这就像登高望远一样,当更上一层楼的时候,随着眼界的开阔,不可避免的要看到一些新的风景。
2 需要理解“大道至简”——宇宙基本构成问题答案的必然简单性。
在当前,由我们人类的主观感知所建起的认知体系是局部正确的,是相对真理。为了追寻绝对真理,必须回到宇宙的本质问题上。宇宙的本质是很简单的。宇宙基本问题的答案也必须是简单的。试想如果复杂了,那还能称为基本问题的答案吗?复杂的下面必然还有一个相对简单的层次,复杂本身就失去了作为基本问题答案的资格。
虽然世界本质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但它离我们的假象或表象世界太远了。而我们都活在这么一个模糊的世界之中,对上层建筑的认识概念已经根深蒂固地烙印在我们的大脑皮层中。这就是为什么要追求真理的探索者一定要具备“无象思维”能力。
3 四种阅读对象。
包括物理学家在内的科学工作者、哲学研究者。无须多言,都是真理最前沿的追求者。
为人父母或以后准备为人父母者。试想如果你的孩子睁着好奇的大眼睛问你“爸爸/妈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宇宙?”你如果说不知道,那将是多么失败的父母。
所有老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宇宙组成是大道,任何有灵性的学生对此方面的疑惑也是最多的。
所有对这个世界还拥有好奇,亦即童心未泯的人们。
另外,整个理论是论者经过几十上百次大大小小的“顿悟”而成的,所以对于阅读者来说有一定的思维层次要求,可能要经过很多突破点才能明白论者所表述的终极真理到底是什么。所以,如果阅读者本身是一个思考过宇宙的人,本理论对阅读者会有脱胎换骨效应,它会主动引爆阅读者的大脑神经,在读者原有的支离破碎互相矛盾的知识点之间建立新的连结,这种大脑神经间的物理过程读者甚至能感觉到——一种被动思考状态。所以在阅读之前要做好充分的生理心理准备。论者思考缓冲了十数年,但是在跨越最后一个思维鸿沟时,还是对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心脏病或高血压及其他经不起精神刺激的读者请勿阅读,否则一切后果自负!还有,此类读者可先行阅读“论时间”一章,因为本理论体系是在对时间本质的拷问中发展起来的。
如果读者对自然没有过多的思考,那请放心阅读。本论文是哲学物理,和原有的物理体系之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本论文不但告诉你世界是这个样子的,还告诉你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因为本论文是着眼于世界本质问题的探讨,从最微观的几个简单哲学假设推到最宏观的宇宙演化,包括宇宙的过去和演化的未来。而当今的宇宙学还不能准确地预测宇宙的结局。而且,这是当前唯一一个在宏、微观上统一的物理理论。只要具备一定的知识面,具备“抽象思维”甚至是“无象思维”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弄懂世界的本质问题,开启天眼,前知物质宇宙的创生,后知物质世界的灭亡。
4人类认识宇宙有两个方向:向下尽力微观观察和向上尽力宏观观测。两个方向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认知极限。在当前科学下最微观的量子世界已经有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横亘在实验物理学家继续进行科学探索的大道上,注定将成为人类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而宏观天文观测过程中对光的依赖也注定人类将是井底之蛙,因为光会偏转,会被遮挡,即使能达到地球也需要经过漫长的虚空旅行——能给我们讲述的绝对是“很久很久以前”的老故事。
限于人类通过“眼睛”认知宇宙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对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就不能仅仅依靠“眼见为实”这种实验物理认识逻辑,只有靠“大脑”推理来解决了。这种推理必须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一 这种推理应该建立在当前最理性科学论断以及众多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否则就是空谈。即不完全依靠眼睛,但是不否认眼睛。
二 这种推理在不违反上一原则的基础上可以有假设想象,但是这种假设必须合理——尤其是符合哲理。
本着对以上两条原则的坚持,论者完成此文。由于出发点就是统一当前物理学理论体系,合理解释各种宏微观现象,相信理性的读者是会接受的。虽然第十论已经演绎包容了历史上的经过实践证明的近似正确理论,但论者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实验可以证明本论文核心思想的无懈可击。
5 虽然论者按照内容作了分类论述,而且尽量按照理解顺序,但是各个部分其实是一个整体,所以请读者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看。任何一个部分都是不容易单独理解的。
二 总论
四方上下曰空,往古来今曰动。宇宙的最小存在是能量子,宇宙膨胀是大量能量子的持续喷发,宏观物质在宇宙膨胀中由能量子转化而来,物质在虚空中因能量子构造不平衡或者引力而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时间是物质运动在宏观上的虚无概念,空间是没有质量、绝对静止、无边无界的虚空。我们生存在一个能量子的物质束缚态和自由能量态相互转化、有限无边、能量大膨胀与物质大收缩交替存在的宇宙之中。
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都是像地球这样的行星长时间演化的结果,而包括地球这样的行星在内的所有天体都是物质宇宙演化的结果,物质宇宙是能量子膨胀过程中演化的结果,而能量子是自然存在于虚空之中的,没有任何原因,是一种当然的永恒存在。
三 论绝对虚空
老子说:“有生于无。”“无”的其中一个含义就是绝对虚空,它具有如下特点:
1它没有质量,相对于能量子的客观实在,绝对虚空是一种客观虚在。
2绝对静止,运动纯粹是对于实在存在的描述,绝对虚空作为一种虚在不具有运动性。
3绝对平均分布,无限大,任何两点间距离恒定。
4作为能量子自由态与物质态相互作用与转化的环境与平台,它不参与不干预任何质能相互作用,但它是运动的绝对参考系,没有它就没有科学意义上理性客观的运动。它是一种“无境之境,无台之台”。
5绝对虚空独立于一切存在,没有物质领域的温度概念。
6在数量上,绝对虚空只有一个。绝对不存在什么异次元空间,不存在平行空间。当假定有另外的虚空存在时,理性已经在假定者思维中死亡了。
7它是三维的。不存在什么四维更不存在什么多维空间,那些都是在引入时间概念用近似或错误的数学工具研究宇宙时产生巨大偏差下的错误推论与假想。
8 它是刚性的。绝对虚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恒定。
四 论能量子
能量子原来被称为光子(photon),本理论对其生发了一些新的性质,故命新名。结合已经被观测到的性质,能量子总共有以下属性:
1 运动性。在不受干扰的真空中,能量子以本宇宙级别的速度直线前进。在束缚态(见论物质)以角速度前进。
特定宇宙半径处的能量子速度(与本宇宙半径处其所构成的物质速度相比)永远是最大的。
能量子速度(自相比)在宇观上由内向外是递减的。
能量子的运动性导致物质世界任何层次的科技文明永远无法对其进行直接的“临床”研究。
考察万物的运动根源是“自动”还是“他动”,如果是“他动”就要推出神来,而“自动”只有作为底层的性质才能成立。
2基础量子性。能量子都是单位化的,都是不可再分的。
3质量性。能量子有自己的质量。这一点由于其自由状态下的直线高速运动性导致这个宇宙半径的人类文明永远无法直接测量出来,但是绝对不能因为测量不出来而断言能量子质量为零。我们由大量能量子构造而成的物质所拥有的质量可以推出自由能量子也是有质量的。当然这个推理的前提是假设物质是由能量子构成的。
不同能量子的质量可以是有差别的,但都是不可改变的。
4 方向性。能量子在脱离物质态的缚束之后,在其他能量子的引力干扰之前前进方向是不变的。所以由运动光源连续发射的“光线”在大尺度上不是一条直线。 5 对称性。能量子有阴阳之分的,就是有两类能量子。
异性相互吸引性。两类能量子互相之间有天然的吸引性,这种相互的吸引性不会因为能量子的存在状态而发生改变,这是引力的根源。宇宙内部任意两个异性能量子之间永远存在随距离变化而满足平方反比定律的引力。
同性相互排斥性。同性的能量子必须拥有一个“万有斥力”才能建构起来这个美好而秩序的世界来。斥力的计算公式与引力相同,不过斥力常数小于引力常数,所以这个斥力小于在相同距离下异性之间的引力,它的出现使得最小的物质构造会拥有接近相同的质量和立体的结构,而不会出现各种质量不同的基本物质或者二维的基本构造(物质构造一章详细表述)。
6 能量子是动能与引力势能的综合体,二者之和保持不变。动能与速度、质量正相关,引力势能与和宇宙引力中心的距离正相关。两种能量在能量子远离或接近宇宙中心时相互转化。
总能量=动能+引力势能
又因为总能量与能量子的质量成正比,所以上式可以表示为:
E(M)=Q(M, Vr)+G(M,r)
由于宇宙空间中能量子密度的变化,所以上式中函数Q 和G是变函数。
7 永恒性。能量子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必然以一种自由(光辐射)或束缚状态(物质态)存在。宇宙内所有的能量子数量是一个有限的大数。
8 非空间性。能量子不是物质,不单独占据空间。能量子作为物质构造的最下层,因为没有内部结构,所以没有任何几何形状,所以不占据任何空间。形状是上层存在的衍生属性,因为形状概念之所以产生,本身就是依赖能量子作为中介的。
9 波动性。能量在运动中以波的形式前进。能量子质量越大频率越高,质量越小则波长越大。
10 无限性。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永远地使能量子处于某一种状态。
五 论物质-宏观存在
1 基本假设:物质的底层是能量子。
假设原因:
第一,物质释放能量子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化学不完全释放,如燃烧。一种是物理不完全释放,如核聚变(太阳发光)与核裂变(原子弹)。另一种是完全释放,如正反粒子的湮灭。既然有宏观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释放能量子这一客观事实,那么如果我们反向推理呢?物质本身难道不是能量子吗?
第二,热效应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能量子与物质之间的“结合”或“离开”。“结合”一般显示物质温度上升,“离开”一般意味着物体温度下降。我们知道没有任何物质实体能够免于温度变化,为什么?难道物质本身就是能量子吗?
第三,能量子在脱离物质的稳定状态之后到自由运动之前没有任何加速过程。比如从白炽灯丝表面发射的能量子一旦出现就是光速。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即使是在物质缚束态,能量子也是在以与自由态相同的速率运动中吗?
第四,在高能加速器(high energy accelerator)实验中,如果用质量为m1的粒子经过电磁加速之后轰击质量为m2的粒子,结果得到的粒子碎片质量之和大于(m1+m2)。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仅仅对质量为m1的粒子施加了电磁力,而电磁力的介子正是能量子。这种赤裸裸的“物质制造”难道没有向我们暗示什么吗?
所以,根据以上四点“疑问”,我们完全可以假设:物质作为一种宏观存在,其底层本质上是一种能量子之间保持平衡的结果。

2 物质构造过程就像滚雪球,不过不是简单的使用相同原料和规则。
首先,高速运动中的两个阴阳能量子在距离极其接近的情况下,由于相互之间的吸引,从直线运动变成相互之间的旋转运动,直线速度变成角速度,速率不变。能量子之间的这种结合使得新体系由原来自由的高速运动变成束缚的低速运动。姑且将这种最基础的物质存在称为“源子”,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宏观物质,拥有了二维的形状,拥有结构,从此以整体的方式运动。
其次,由于“源子”内部的能量子并没有因为状态改变而与宇宙间其它的能量子失去联系,所以不断会有新的能量子或其它已经是物质态的能量子团加入。在这种二次组合中,同性能量子之间的斥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使物质立体化和原料最优化。这一点很容易想象到:如果没有同性能量子之间的斥力,最底层的物质构造必然有机会成为一个二维的平面结构。更不完美的是:一个最小的有形单元必然有可能包含任意多质量的阴能量子和阳能量子。如果大自然允许这种情况发生,那么能量子向物质的构造过程就可能会终止在这个阶段。但是既然现在我们观测到有很多伟大的天体存在,还有连我们这种巨型分子动物都存在,所以事实应该是:同性能量子之间的斥力使得在这个层次的构造依照一个“最佳原则”有一个立体(球体)的最佳质量组合,如果有不识趣的能量子(团)强行加入,那么为了遵循“最佳原则”,下一步必然会有 “最应该出局的能量子(团)”在竞争中逃逸出去。
作者: eastup 2005-12-7 15:30 回复此发言
4 博宇十论--物理学大统一
最后,向上层进一步构造……
3 所以,物质的最底层是能量子之间的平衡。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底层就是能量子。能量子相互吸引结合为最基础态物质,基础态物质进一步相互间且或与能量子间继续寻求更稳定状态……直到形成稳定的原子或稳定的分子。宏观物质存在就是能量子的归宿。这个过程中不成功的结合导致了物质的半衰性。能量子动能越高,结合难度越大,这是“论宇宙演变”一章中物质构造难度系数引入的原因。
4由物质构成方式可以知道,宏观物质注定是低速的,加速就是自取灭亡。任何宏观物质速度必然低于或者说是远远低于光速。
如果有一种存在,其速度等于光速,质量被宣称为零(没有静止状态导致测量不出),那么它本身必然是一种能量子。
5 特定构造方式决定特定的性质表现。比如电磁性,都是由特定的物质构造衍生出来的上层属性。
6 物质构造稳定唯一性假设。
自然状态下,处于一定宇宙环境下的能量子构造的物质颗粒在任何一个构造级别——比如原子级——最稳定的结构只有一种形式。这个假设使得物质世界在能量子的膨胀过程得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存在过程,而不至于是一个“变幻莫测”的不稳定存在。对于一个已经达到稳定状态的粒子而言,多余能量子的加入就表现出运动性的变化:由在内部平衡状态下仅受外部引力作用的运动变成内部不平衡构造与外部引力联合作用的运动。一群这样的粒子就在宏观上表现出温度的变化。
7 实验验证。
承认物质的底层是能量子的实质就是承认特殊的构造方式决定了能量子可以被束缚在物质状态。所以我们可以测试在原来的眼光看起来是不变的物质以不同的物质构造方式之间质量的差别。在初中化学我们学过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通过燃烧可以生成两个水分子并释放热量:
2H2+O2=2H2O+热量
对于这个普通的化学反应,不管化学老师还是化学课本都告诉我们,等式两边的物质质量是相等的,我们也从科学上悟出了唯物论。但是等式右边的热量呢?释放的光子有没有质量呢?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疑问,到了高中,我们会在物理的课外选读文章中看到,科学家宣称光子是没有质量的……现在,我们不能再被这些因为测量不出光子质量就想当然地把它们的质量宣布为零的科学家的愚弄了。
如果一个温度为T的密闭容器中有足够质量的H2 和O2在安全地燃烧成之后恢复到温度T时,系统的质量将会变小。
如果一个温度为T的密闭容器中有足够质量的H2O在安全地电离为H2 和O2之后恢复到温度T时,系统的质量将会变大。
拥有同样大数量分子的零度的水和冰拥有不同的质量。
以上诸多实验之所以要求足够质量或大数量,是因为由相同原子以不同组合方式结合的物质构造能影响的小颗粒质量与原子本身的质量相比简直是微乎其微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不在广岛仍一只蜡烛而是一颗原子弹的原因。
六 论力
1 除了能量子之间天然的引力与斥力之外,物质构造过程中会有很多“中间过程”的派生力出现,它们丝毫不能阻止能量子在膨胀过程中向物质态的转变趋势。
当前世界上一共发现了四种力:引力、强力、弱力、电磁力。宏观引力是两团处于阴阳能量子平衡下的物质之间引力与斥力合成的宏观表现,是性质力。其它三力或者以后能够发现的更多的力都是物质出现之后随之出现的作用力,都是借助于能量子等中介表现。而且后三种力场都已经量子化,科学家找到了它们的中间介子。当前科学界认为引力不应该有不同于其它力的特殊性,但让科学家迷惑的是为什么找不到“引力子”。
答案就是:引力不需要任何介子。
在量子理论之前,这一点很难理解,因为这意味着在相距遥远的两团物质之间引力是一种“超距”作用。任意远的两团物质如果其中一团物质发生解体,遥远的另一团物质会“立即”作出反应。这是任何理性人——包括发现引力的牛顿——都无法接受的。不过在博宇论体系下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因为该理论的基础就是最基本的物质构成——能量子。由于能量子永远不会消失,如果把任意两团大物质都作为能量子级别的存在来看(这丝毫不影响所讨论的事件本身),也就不会存在一团物质质量的突变导致另一方要立即改变受力大小的事情出现。再详细论述一下:两团物质之间的引力问题细化为相互之间能量子的引力问题,由于所有的能量子都从宇宙中心喷发出来,在这个过程之中所有阴阳能量子之间的距离都是由小到大的变化,在造物过程之中某些能量子之间的距离会变小。但是不管怎么变化,引力从来都存在,不会出现一方消失,另一方受力需要瞬间变化的情况出现。
作者: eastup 2005-12-7 15:30 回复此发言
5 博宇十论--物理学大统一
2 当前科学界认为一切力都要有介子,都可以量子化。不过对于能量子本身,这一个概念将必须修正。不用再迷惑于无法找到引力子,只要承认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这是科学研究之所以有意义的基础理论),即有永不消失的最小物质质量,那么只要从底层分析引力的“超距问题”,那它就不再是问题。从假设其存在的角度解释,有三个方面可以证明引力子是不会存在的:
第一,如果有引力子,那么引力子之间难道会没有力联系吗?因为显然一点的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样一来势必就要陷入物质无限可分的不可知论的田地。能量子的不可再分决定不可能再有更底层的颗粒作引力的中介。
第二,能量子速度已经如此之快,如果一定要有这么一个引力子,那么它的传播速度必须是“无穷大”才不会让遥远的两个运动中的量子失去或中断联系!这种可能难道是比没有引力子存在更理性吗?
第三,如果有引力子存在,由于任意两个能量子之间不管引力大小都要有引力作用,所以整个宇宙将是一个稠密的引力子海洋!而我们何以发现不到呢?这一点即使是不以能量子而以原子这么巨大的粒子作为受引力作用的基本单位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3 物体受力作用的实质:引力(斥力)总是改变受力对象——不管是能量子还是宏观物体——的势能,实现对象内部能量子的动能与宇宙势能的转化;其余作用力的实质都是在力的主、客体之间通过交换能量子或能量子团来改变对象的微观组成方式。

4 引力(斥力)与他力比较表:

引力(斥力) 其他力
本质 性质力(本性使然) 表现力(交换的结果)
是否需要中间介子 否 是
是否瞬时传达 是 否
是否可以被屏蔽 否 是
有效作用结果 势能与动能的转换 改变微观组成
作用范围 全宇宙 短程
作用对象 任意两个能量子之间 特定对象(一方能发射微粒,且另一方能接受)

七 论运动
运动是运动主体相对绝对虚空的绝对运动。所有运动在描述上只有虚空这一个参照。运动有快慢,表示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度,但不是用时间丈量所得到的速度。真实的速度客观存在而人类无法精确描述。运动满足全宇宙能量守恒
1 当某能量子到达某一特区宇宙区域时,其速度必然与本区域保持一致,因为所有能量子从宇宙中心到达同一区域其所受引力(斥力)效应是等效的。
2 运动是能量子的自然属性,运动是客观主体相对绝对虚空的绝对运动。宏观实体因内部能量子之间构造的不平衡和宇宙引力的综合作用而运动。
如果在宇宙局部范围内忽略掉引力作用所导致的速度变化,那么任何运动形式无不是能量失衡的结果。宏观物质存在质量越大,其稳定性越强。因为任何外力如果试图使该宏观存在在保持宏观形态的前提下向某个方向运动(相对于绝对虚空的绝对运动),那该力量必须使得构成该宏观体系的所有层次的微观组成粒子都具有该方向上的一个运动矢量。换句话说,施放这个外力的主体为了使得宏观实体运动必须在该宏观实体的所有基础构成元件上加载一个(至少一个)同方向的能量子。再换一句话说,物质从绝对静止到绝对运动的过程之中,必然伴随质量的增加,因为静止平衡的存在需要矢量和不为零的“一团”能量子的加入才能产生因整体能量子矢量不平衡性所导致的运动。总而言之,物质态的粒子——不管是单个还是集群——在非引力作用下的加速必然是伴随着能量子的加入。
3 自由能量子具体的加入方式针对不同系统有不同的表现。如果加速对象是单个原子,那么能量子会在两个方面加载:核子与电子。如果加速对象是多原子系统,除了影响核子与电子的能量平衡,能量子还会影响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结合能。
4 在研究所有宏观物体的运动问题时,都必须用微观眼光来研究才能精确,尤其是当研究涉及到高速运动时,能量子加入所导致的质量变化会很明显。因为为了使静止物体高速运动,必须有足够质量的能量子加入。对每个基础粒子而言,这种新能量子的加入直接导致原来静止状态的平衡结构被打破,会显著影响粒子的宏观表现。对整个系统而言,由于原子之间结合能的改变,内部各组成部分的运动性也将受到影响,系统的宏观表现也会改变。这些宏观表现中,人类最关心的时间问题也会凸现出来。即运动物体因能量子的加入会表现出与原来静止状态下的有很大区别的性质,速度越大区别越大。
作者: eastup 2005-12-7 15:30 回复此发言
6 博宇十论--物理学大统一

5 关于速度叠加
由于时间本身的原因,所以当前一切用到速度的公式都是宏观近似的概念,绝对速度有大小但是无法准确测量。
低速状态下,在一个本身相对绝对虚空运动的系统内部可以实现在该系统速度上的速度叠加。在高速状态下,系统本身就是不稳定的,任何进一步的加速都将可能导致系统本身在远离光速的某个时刻毁灭。所以不可能存在光速或超光速状态时的物质系统。

6 不同的运动与能量变化
如果在宇宙小范围内某个系统内部存在仅仅由引力驱动的周期性运动,那么它就是无能量损耗的运动。这些运动包括行星围绕恒星,阴阳能量子之间相互吸引构造物质,前者造就了星系,后者最终造就了原子。
如果在宇宙小范围内的某种运动是系统与外部通过交换能量子或其它介子而驱动的,则必然存在某种系统结构的改变。
如果在宇宙大范围内某种运动由能量子本身的性质驱动,则能量的改变反映在能量子的速度上。
八 论时间
时间的物理本质有以下特性:
1概念性 描述性
人类主观认识到时间的存在便推断那就是客观存在,如果不能找到“时间力”,只能认为它是他力作用下描述运动的从属概念。也就是说,永不停息的运动现象是第一位的实在事件,时间仅仅是从属于描述运动的第二位的概念。
2宏观性 模糊性
时间在微观量子级别上是没有意义的:著名的猫佯谬(cat paradox)实验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微观粒子的运动是永恒随机的,不具有确定性。所谓确定性就是事物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必然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是用宏观的时间概念来描述宏观物体的运动概念的。能量子没有必然性,时间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宏观物体是微观的集合,时间从无意义到有价值,原因在于它是宏观上的平均近似概念。一切把时间引入的方程定律都是近似的方程,局限的定律。把包含时间概念的相对论引入没有时间概念的量子世界,其结果将是毁灭性的。
量子无时间到宏观有时间是一个微观不确定在宏观上的必然属性所导致的。这个属性就是半衰性。微观量子的不确定性在宏观上表现出半衰性。一个不稳定的基本物质体系(比如原子)释放出能量是量子世界的问题,是不确定的。虽然其难易度取决于构造结构和宇宙半径,但是宏观难易度并不能导致个体的必然性。但是宇宙统一性告诉我们,基本能量级别一样(同宇宙半径处),组成方式一样的物质(比如相同的放射性原子),其宏观表现必然有一致性。否则何以称之为相同?
假设我们现在有10000个处于静止状态(必须确保)的放射性原子,不论他们之中个别是何时生成的,只要我们在现在这个确定的时点检测发现它们都是放射性原子,那它们本身原来所经历的时间对我们今后的宏观研究没有丝毫影响。他们原来作为个体是没有时间意义的,只有一个可能会对外辐射的性质,这个性质在我们研究的初始时点的对象选择时予以确保。现在假设有个“标准钟1号”经历时间T之后有x%的原子发生了衰变。那么我们就要问,假如剩余的原子数量还是足够大,在同样经历一个时间段T之后,发生衰变的原子比率是否还是x%呢?答案是肯定的,能量子世界的不确定性在宏观上就出现了确定性。物质构造越上层,越远离量子层面,这种确定性就越明显,于是我们就可以说:瞧!这就是时间。它只是一种宏观概念。
但是以上对于时间宏观意义的说明中,我们用到了一个假设已经存在的“标准钟1号”,这使得我们必须认识到时间的另外一个特性。对于“标准钟”,我们这样定义:它是那种每个时间单位都是均分的计时器(比如时钟的六点到七点所经历的时间等于

间的本质是什么呢?可以首先肯定的是时间并非是独立存在的东西——它只能是存在体的活动变化(运动等等之变化)过程!如最简单的物体之直线运动是位置的前后变化过程,它先处在这个位置上,然后再处在另一个位置上——于是便有着先与后,于是这从先到后的过程便就是时间进行的过程。这也就是说,时间是存在个体所构成出来的——可是,存在个体外在活动所构成出来的时间需要外界的东西来确认,因此这时间绝非是最本源的时间!
那么,存在体自身内部有没有时间的产生呢?
其实,无论什么东西,它自身的各成份之间首先要不断地进行着相互的联系(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一些成份则没有构成出任何的东西;那客观存在着的只不过是那一些成份而已);而这“不断地进行着相互的联系”则意味着各成份自身始终存在着变化活动,这变化活动亦是存在体之存在过程;而不管这“活动”是什么形式的活动,只要存在着“活动变化”则有着“先”与“后”的产生,于是这活动变化的过程便亦是时间产生的过程!由于这时间的产生过程亦是这存在体的存在之过程,故这时间乃是来自最本源的时间!!
因此,存在体自身内部不但有着时间的产生,而且这时间还是最本源的时间!由于时间在本质上乃是各存在体的存在之过程,故时间乃是个体性的!!
本来,有着这么一个矛盾:存在体需要拥有时间以证明自己在宇宙中的存在;而宇宙中的时间又依赖于存在体的运作——那么到底谁是主角呢?
现在,真相终于大白了:原来,存在体在自我形成的过程同时亦产生出了最本源的时间——也就是说:存在体与时间是同时产生的,它们是共生共存的!
于是,我们终于可以宣布:时间的本质乃存在体之存在过程!!!

物理运动和化学反应统称为时间

一 引论
思索十数年,换来一朝顿悟。遂写作一月,修改一月,润色一月,终于完成了一个终极博宇理论。在读者阅读之前论者要说明几点:
1和以前的理论出现一样,我不得不引入一些新的概念。正所谓不破不立,除了提出一些新的基础性假说之外,有些新概念的提出是对原有科学假说的颠覆。这就像登高望远一样,当更上一层楼的时候,随着眼界的开阔,不可避免的要看到一些新的风景。
2 需要理解“大道至简”——宇宙基本构成问题答案的必然简单性。
在当前,由我们人类的主观感知所建起的认知体系是局部正确的,是相对真理。为了追寻绝对真理,必须回到宇宙的本质问题上。宇宙的本质是很简单的。宇宙基本问题的答案也必须是简单的。试想如果复杂了,那还能称为基本问题的答案吗?复杂的下面必然还有一个相对简单的层次,复杂本身就失去了作为基本问题答案的资格。
虽然世界本质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但它离我们的假象或表象世界太远了。而我们都活在这么一个模糊的世界之中,对上层建筑的认识概念已经根深蒂固地烙印在我们的大脑皮层中。这就是为什么要追求真理的探索者一定要具备“无象思维”能力。
3 四种阅读对象。
包括物理学家在内的科学工作者、哲学研究者。无须多言,都是真理最前沿的追求者。
为人父母或以后准备为人父母者。试想如果你的孩子睁着好奇的大眼睛问你“爸爸/妈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宇宙?”你如果说不知道,那将是多么失败的父母。
所有老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宇宙组成是大道,任何有灵性的学生对此方面的疑惑也是最多的。
所有对这个世界还拥有好奇,亦即童心未泯的人们。
另外,整个理论是论者经过几十上百次大大小小的“顿悟”而成的,所以对于阅读者来说有一定的思维层次要求,可能要经过很多突破点才能明白论者所表述的终极真理到底是什么。所以,如果阅读者本身是一个思考过宇宙的人,本理论对阅读者会有脱胎换骨效应,它会主动引爆阅读者的大脑神经,在读者原有的支离破碎互相矛盾的知识点之间建立新的连结,这种大脑神经间的物理过程读者甚至能感觉到——一种被动思考状态。所以在阅读之前要做好充分的生理心理准备。论者思考缓冲了十数年,但是在跨越最后一个思维鸿沟时,还是对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心脏病或高血压及其他经不起精神刺激的读者请勿阅读,否则一切后果自负!还有,此类读者可先行阅读“论时间”一章,因为本理论体系是在对时间本质的拷问中发展起来的。
如果读者对自然没有过多的思考,那请放心阅读。本论文是哲学物理,和原有的物理体系之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本论文不但告诉你世界是这个样子的,还告诉你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因为本论文是着眼于世界本质问题的探讨,从最微观的几个简单哲学假设推到最宏观的宇宙演化,包括宇宙的过去和演化的未来。而当今的宇宙学还不能准确地预测宇宙的结局。而且,这是当前唯一一个在宏、微观上统一的物理理论。只要具备一定的知识面,具备“抽象思维”甚至是“无象思维”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弄懂世界的本质问题,开启天眼,前知物质宇宙的创生,后知物质世界的灭亡。
4人类认识宇宙有两个方向:向下尽力微观观察和向上尽力宏观观测。两个方向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认知极限。在当前科学下最微观的量子世界已经有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横亘在实验物理学家继续进行科学探索的大道上,注定将成为人类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而宏观天文观测过程中对光的依赖也注定人类将是井底之蛙,因为光会偏转,会被遮挡,即使能达到地球也需要经过漫长的虚空旅行——能给我们讲述的绝对是“很久很久以前”的老故事。
限于人类通过“眼睛”认知宇宙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对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就不能仅仅依靠“眼见为实”这种实验物理认识逻辑,只有靠“大脑”推理来解决了。这种推理必须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一 这种推理应该建立在当前最理性科学论断以及众多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否则就是空谈。即不完全依靠眼睛,但是不否认眼睛。
二 这种推理在不违反上一原则的基础上可以有假设想象,但是这种假设必须合理——尤其是符合哲理。
本着对以上两条原则的坚持,论者完成此文。由于出发点就是统一当前物理学理论体系,合理解释各种宏微观现象,相信理性的读者是会接受的。虽然第十论已经演绎包容了历史上的经过实践证明的近似正确理论,但论者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实验可以证明本论文核心思想的无懈可击。
5 虽然论者按照内容作了分类论述,而且尽量按照理解顺序,但是各个部分其实是一个整体,所以请读者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看。任何一个部分都是不容易单独理解的。
二 总论
四方上下曰空,往古来今曰动。宇宙的最小存在是能量子,宇宙膨胀是大量能量子的持续喷发,宏观物质在宇宙膨胀中由能量子转化而来,物质在虚空中因能量子构造不平衡或者引力而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时间是物质运动在宏观上的虚无概念,空间是没有质量、绝对静止、无边无界的虚空。我们生存在一个能量子的物质束缚态和自由能量态相互转化、有限无边、能量大膨胀与物质大收缩交替存在的宇宙之中。
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都是像地球这样的行星长时间演化的结果,而包括地球这样的行星在内的所有天体都是物质宇宙演化的结果,物质宇宙是能量子膨胀过程中演化的结果,而能量子是自然存在于虚空之中的,没有任何原因,是一种当然的永恒存在。
三 论绝对虚空
老子说:“有生于无。”“无”的其中一个含义就是绝对虚空,它具有如下特点:
1它没有质量,相对于能量子的客观实在,绝对虚空是一种客观虚在。
2绝对静止,运动纯粹是对于实在存在的描述,绝对虚空作为一种虚在不具有运动性。
3绝对平均分布,无限大,任何两点间距离恒定。
4作为能量子自由态与物质态相互作用与转化的环境与平台,它不参与不干预任何质能相互作用,但它是运动的绝对参考系,没有它就没有科学意义上理性客观的运动。它是一种“无境之境,无台之台”。
5绝对虚空独立于一切存在,没有物质领域的温度概念。
6在数量上,绝对虚空只有一个。绝对不存在什么异次元空间,不存在平行空间。当假定有另外的虚空存在时,理性已经在假定者思维中死亡了。
7它是三维的。不存在什么四维更不存在什么多维空间,那些都是在引入时间概念用近似或错误的数学工具研究宇宙时产生巨大偏差下的错误推论与假想。
8 它是刚性的。绝对虚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恒定。
四 论能量子
能量子原来被称为光子(photon),本理论对其生发了一些新的性质,故命新名。结合已经被观测到的性质,能量子总共有以下属性:
1 运动性。在不受干扰的真空中,能量子以本宇宙级别的速度直线前进。在束缚态(见论物质)以角速度前进。
特定宇宙半径处的能量子速度(与本宇宙半径处其所构成的物质速度相比)永远是最大的。
能量子速度(自相比)在宇观上由内向外是递减的。
能量子的运动性导致物质世界任何层次的科技文明永远无法对其进行直接的“临床”研究。
考察万物的运动根源是“自动”还是“他动”,如果是“他动”就要推出神来,而“自动”只有作为底层的性质才能成立。
2基础量子性。能量子都是单位化的,都是不可再分的。
3质量性。能量子有自己的质量。这一点由于其自由状态下的直线高速运动性导致这个宇宙半径的人类文明永远无法直接测量出来,但是绝对不能因为测量不出来而断言能量子质量为零。我们由大量能量子构造而成的物质所拥有的质量可以推出自由能量子也是有质量的。当然这个推理的前提是假设物质是由能量子构成的。
不同能量子的质量可以是有差别的,但都是不可改变的。
4 方向性。能量子在脱离物质态的缚束之后,在其他能量子的引力干扰之前前进方向是不变的。所以由运动光源连续发射的“光线”在大尺度上不是一条直线。 5 对称性。能量子有阴阳之分的,就是有两类能量子。
异性相互吸引性。两类能量子互相之间有天然的吸引性,这种相互的吸引性不会因为能量子的存在状态而发生改变,这是引力的根源。宇宙内部任意两个异性能量子之间永远存在随距离变化而满足平方反比定律的引力。
同性相互排斥性。同性的能量子必须拥有一个“万有斥力”才能建构起来这个美好而秩序的世界来。斥力的计算公式与引力相同,不过斥力常数小于引力常数,所以这个斥力小于在相同距离下异性之间的引力,它的出现使得最小的物质构造会拥有接近相同的质量和立体的结构,而不会出现各种质量不同的基本物质或者二维的基本构造(物质构造一章详细表述)。
6 能量子是动能与引力势能的综合体,二者之和保持不变。动能与速度、质量正相关,引力势能与和宇宙引力中心的距离正相关。两种能量在能量子远离或接近宇宙中心时相互转化。
总能量=动能+引力势能
又因为总能量与能量子的质量成正比,所以上式可以表示为:
E(M)=Q(M, Vr)+G(M,r)
由于宇宙空间中能量子密度的变化,所以上式中函数Q 和G是变函数。
7 永恒性。能量子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必然以一种自由(光辐射)或束缚状态(物质态)存在。宇宙内所有的能量子数量是一个有限的大数。
8 非空间性。能量子不是物质,不单独占据空间。能量子作为物质构造的最下层,因为没有内部结构,所以没有任何几何形状,所以不占据任何空间。形状是上层存在的衍生属性,因为形状概念之所以产生,本身就是依赖能量子作为中介的。
9 波动性。能量在运动中以波的形式前进。能量子质量越大频率越高,质量越小则波长越大。
10 无限性。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永远地使能量子处于某一种状态。
五 论物质-宏观存在
1 基本假设:物质的底层是能量子。
假设原因:
第一,物质释放能量子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化学不完全释放,如燃烧。一种是物理不完全释放,如核聚变(太阳发光)与核裂变(原子弹)。另一种是完全释放,如正反粒子的湮灭。既然有宏观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释放能量子这一客观事实,那么如果我们反向推理呢?物质本身难道不是能量子吗?
第二,热效应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能量子与物质之间的“结合”或“离开”。“结合”一般显示物质温度上升,“离开”一般意味着物体温度下降。我们知道没有任何物质实体能够免于温度变化,为什么?难道物质本身就是能量子吗?
第三,能量子在脱离物质的稳定状态之后到自由运动之前没有任何加速过程。比如从白炽灯丝表面发射的能量子一旦出现就是光速。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即使是在物质缚束态,能量子也是在以与自由态相同的速率运动中吗?
第四,在高能加速器(high energy accelerator)实验中,如果用质量为m1的粒子经过电磁加速之后轰击质量为m2的粒子,结果得到的粒子碎片质量之和大于(m1+m2)。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仅仅对质量为m1的粒子施加了电磁力,而电磁力的介子正是能量子。这种赤裸裸的“物质制造”难道没有向我们暗示什么吗?
所以,根据以上四点“疑问”,我们完全可以假设:物质作为一种宏观存在,其底层本质上是一种能量子之间保持平衡的结果。

2 物质构造过程就像滚雪球,不过不是简单的使用相同原料和规则。
首先,高速运动中的两个阴阳能量子在距离极其接近的情况下,由于相互之间的吸引,从直线运动变成相互之间的旋转运动,直线速度变成角速度,速率不变。能量子之间的这种结合使得新体系由原来自由的高速运动变成束缚的低速运动。姑且将这种最基础的物质存在称为“源子”,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宏观物质,拥有了二维的形状,拥有结构,从此以整体的方式运动。
其次,由于“源子”内部的能量子并没有因为状态改变而与宇宙间其它的能量子失去联系,所以不断会有新的能量子或其它已经是物质态的能量子团加入。在这种二次组合中,同性能量子之间的斥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使物质立体化和原料最优化。这一点很容易想象到:如果没有同性能量子之间的斥力,最底层的物质构造必然有机会成为一个二维的平面结构。更不完美的是:一个最小的有形单元必然有可能包含任意多质量的阴能量子和阳能量子。如果大自然允许这种情况发生,那么能量子向物质的构造过程就可能会终止在这个阶段。但是既然现在我们观测到有很多伟大的天体存在,还有连我们这种巨型分子动物都存在,所以事实应该是:同性能量子之间的斥力使得在这个层次的构造依照一个“最佳原则”有一个立体(球体)的最佳质量组合,如果有不识趣的能量子(团)强行加入,那么为了遵循“最佳原则”,下一步必然会有 “最应该出局的能量子(团)”在竞争中逃逸出去。
作者: eastup 2005-12-7 15:30 回复此发言
4 博宇十论--物理学大统一
最后,向上层进一步构造……
3 所以,物质的最底层是能量子之间的平衡。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底层就是能量子。能量子相互吸引结合为最基础态物质,基础态物质进一步相互间且或与能量子间继续寻求更稳定状态……直到形成稳定的原子或稳定的分子。宏观物质存在就是能量子的归宿。这个过程中不成功的结合导致了物质的半衰性。能量子动能越高,结合难度越大,这是“论宇宙演变”一章中物质构造难度系数引入的原因。
4由物质构成方式可以知道,宏观物质注定是低速的,加速就是自取灭亡。任何宏观物质速度必然低于或者说是远远低于光速。
如果有一种存在,其速度等于光速,质量被宣称为零(没有静止状态导致测量不出),那么它本身必然是一种能量子。
5 特定构造方式决定特定的性质表现。比如电磁性,都是由特定的物质构造衍生出来的上层属性。
6 物质构造稳定唯一性假设。
自然状态下,处于一定宇宙环境下的能量子构造的物质颗粒在任何一个构造级别——比如原子级——最稳定的结构只有一种形式。这个假设使得物质世界在能量子的膨胀过程得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存在过程,而不至于是一个“变幻莫测”的不稳定存在。对于一个已经达到稳定状态的粒子而言,多余能量子的加入就表现出运动性的变化:由在内部平衡状态下仅受外部引力作用的运动变成内部不平衡构造与外部引力联合作用的运动。一群这样的粒子就在宏观上表现出温度的变化。
7 实验验证。
承认物质的底层是能量子的实质就是承认特殊的构造方式决定了能量子可以被束缚在物质状态。所以我们可以测试在原来的眼光看起来是不变的物质以不同的物质构造方式之间质量的差别。在初中化学我们学过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通过燃烧可以生成两个水分子并释放热量:
2H2+O2=2H2O+热量
对于这个普通的化学反应,不管化学老师还是化学课本都告诉我们,等式两边的物质质量是相等的,我们也从科学上悟出了唯物论。但是等式右边的热量呢?释放的光子有没有质量呢?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疑问,到了高中,我们会在物理的课外选读文章中看到,科学家宣称光子是没有质量的……现在,我们不能再被这些因为测量不出光子质量就想当然地把它们的质量宣布为零的科学家的愚弄了。
如果一个温度为T的密闭容器中有足够质量的H2 和O2在安全地燃烧成之后恢复到温度T时,系统的质量将会变小。
如果一个温度为T的密闭容器中有足够质量的H2O在安全地电离为H2 和O2之后恢复到温度T时,系统的质量将会变大。
拥有同样大数量分子的零度的水和冰拥有不同的质量。
以上诸多实验之所以要求足够质量或大数量,是因为由相同原子以不同组合方式结合的物质构造能影响的小颗粒质量与原子本身的质量相比简直是微乎其微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不在广岛仍一只蜡烛而是一颗原子弹的原因。
六 论力
1 除了能量子之间天然的引力与斥力之外,物质构造过程中会有很多“中间过程”的派生力出现,它们丝毫不能阻止能量子在膨胀过程中向物质态的转变趋势。
当前世界上一共发现了四种力:引力、强力、弱力、电磁力。宏观引力是两团处于阴阳能量子平衡下的物质之间引力与斥力合成的宏观表现,是性质力。其它三力或者以后能够发现的更多的力都是物质出现之后随之出现的作用力,都是借助于能量子等中介表现。而且后三种力场都已经量子化,科学家找到了它们的中间介子。当前科学界认为引力不应该有不同于其它力的特殊性,但让科学家迷惑的是为什么找不到“引力子”。
答案就是:引力不需要任何介子。
在量子理论之前,这一点很难理解,因为这意味着在相距遥远的两团物质之间引力是一种“超距”作用。任意远的两团物质如果其中一团物质发生解体,遥远的另一团物质会“立即”作出反应。这是任何理性人——包括发现引力的牛顿——都无法接受的。不过在博宇论体系下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因为该理论的基础就是最基本的物质构成——能量子。由于能量子永远不会消失,如果把任意两团大物质都作为能量子级别的存在来看(这丝毫不影响所讨论的事件本身),也就不会存在一团物质质量的突变导致另一方要立即改变受力大小的事情出现。再详细论述一下:两团物质之间的引力问题细化为相互之间能量子的引力问题,由于所有的能量子都从宇宙中心喷发出来,在这个过程之中所有阴阳能量子之间的距离都是由小到大的变化,在造物过程之中某些能量子之间的距离会变小。但是不管怎么变化,引力从来都存在,不会出现一方消失,另一方受力需要瞬间变化的情况出现。
作者: eastup 2005-12-7 15:30 回复此发言
5 博宇十论--物理学大统一
2 当前科学界认为一切力都要有介子,都可以量子化。不过对于能量子本身,这一个概念将必须修正。不用再迷惑于无法找到引力子,只要承认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这是科学研究之所以有意义的基础理论),即有永不消失的最小物质质量,那么只要从底层分析引力的“超距问题”,那它就不再是问题。从假设其存在的角度解释,有三个方面可以证明引力子是不会存在的:
第一,如果有引力子,那么引力子之间难道会没有力联系吗?因为显然一点的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样一来势必就要陷入物质无限可分的不可知论的田地。能量子的不可再分决定不可能再有更底层的颗粒作引力的中介。
第二,能量子速度已经如此之快,如果一定要有这么一个引力子,那么它的传播速度必须是“无穷大”才不会让遥远的两个运动中的量子失去或中断联系!这种可能难道是比没有引力子存在更理性吗?
第三,如果有引力子存在,由于任意两个能量子之间不管引力大小都要有引力作用,所以整个宇宙将是一个稠密的引力子海洋!而我们何以发现不到呢?这一点即使是不以能量子而以原子这么巨大的粒子作为受引力作用的基本单位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3 物体受力作用的实质:引力(斥力)总是改变受力对象——不管是能量子还是宏观物体——的势能,实现对象内部能量子的动能与宇宙势能的转化;其余作用力的实质都是在力的主、客体之间通过交换能量子或能量子团来改变对象的微观组成方式。

4 引力(斥力)与他力比较表:

引力(斥力) 其他力
本质 性质力(本性使然) 表现力(交换的结果)
是否需要中间介子 否 是
是否瞬时传达 是 否
是否可以被屏蔽 否 是
有效作用结果 势能与动能的转换 改变微观组成
作用范围 全宇宙 短程
作用对象 任意两个能量子之间 特定对象(一方能发射微粒,且另一方能接受)

七 论运动
运动是运动主体相对绝对虚空的绝对运动。所有运动在描述上只有虚空这一个参照。运动有快慢,表示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度,但不是用时间丈量所得到的速度。真实的速度客观存在而人类无法精确描述。运动满足全宇宙能量守恒
1 当某能量子到达某一特区宇宙区域时,其速度必然与本区域保持一致,因为所有能量子从宇宙中心到达同一区域其所受引力(斥力)效应是等效的。
2 运动是能量子的自然属性,运动是客观主体相对绝对虚空的绝对运动。宏观实体因内部能量子之间构造的不平衡和宇宙引力的综合作用而运动。
如果在宇宙局部范围内忽略掉引力作用所导致的速度变化,那么任何运动形式无不是能量失衡的结果。宏观物质存在质量越大,其稳定性越强。因为任何外力如果试图使该宏观存在在保持宏观形态的前提下向某个方向运动(相对于绝对虚空的绝对运动),那该力量必须使得构成该宏观体系的所有层次的微观组成粒子都具有该方向上的一个运动矢量。换句话说,施放这个外力的主体为了使得宏观实体运动必须在该宏观实体的所有基础构成元件上加载一个(至少一个)同方向的能量子。再换一句话说,物质从绝对静止到绝对运动的过程之中,必然伴随质量的增加,因为静止平衡的存在需要矢量和不为零的“一团”能量子的加入才能产生因整体能量子矢量不平衡性所导致的运动。总而言之,物质态的粒子——不管是单个还是集群——在非引力作用下的加速必然是伴随着能量子的加入。
3 自由能量子具体的加入方式针对不同系统有不同的表现。如果加速对象是单个原子,那么能量子会在两个方面加载:核子与电子。如果加速对象是多原子系统,除了影响核子与电子的能量平衡,能量子还会影响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结合能。
4 在研究所有宏观物体的运动问题时,都必须用微观眼光来研究才能精确,尤其是当研究涉及到高速运动时,能量子加入所导致的质量变化会很明显。因为为了使静止物体高速运动,必须有足够质量的能量子加入。对每个基础粒子而言,这种新能量子的加入直接导致原来静止状态的平衡结构被打破,会显著影响粒子的宏观表现。对整个系统而言,由于原子之间结合能的改变,内部各组成部分的运动性也将受到影响,系统的宏观表现也会改变。这些宏观表现中,人类最关心的时间问题也会凸现出来。即运动物体因能量子的加入会表现出与原来静止状态下的有很大区别的性质,速度越大区别越大。
作者: eastup 2005-12-7 15:30 回复此发言
6 博宇十论--物理学大统一

5 关于速度叠加
由于时间本身的原因,所以当前一切用到速度的公式都是宏观近似的概念,绝对速度有大小但是无法准确测量。
低速状态下,在一个本身相对绝对虚空运动的系统内部可以实现在该系统速度上的速度叠加。在高速状态下,系统本身就是不稳定的,任何进一步的加速都将可能导致系统本身在远离光速的某个时刻毁灭。所以不可能存在光速或超光速状态时的物质系统。

6 不同的运动与能量变化
如果在宇宙小范围内某个系统内部存在仅仅由引力驱动的周期性运动,那么它就是无能量损耗的运动。这些运动包括行星围绕恒星,阴阳能量子之间相互吸引构造物质,前者造就了星系,后者最终造就了原子。
如果在宇宙小范围内的某种运动是系统与外部通过交换能量子或其它介子而驱动的,则必然存在某种系统结构的改变。
如果在宇宙大范围内某种运动由能量子本身的性质驱动,则能量的改变反映在能量子的速度上。
八 论时间
时间的物理本质有以下特性:
1概念性 描述性
人类主观认识到时间的存在便推断那就是客观存在,如果不能找到“时间力”,只能认为它是他力作用下描述运动的从属概念。也就是说,永不停息的运动现象是第一位的实在事件,时间仅仅是从属于描述运动的第二位的概念。
2宏观性 模糊性
时间在微观量子级别上是没有意义的:著名的猫佯谬(cat paradox)实验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微观粒子的运动是永恒随机的,不具有确定性。所谓确定性就是事物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必然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是用宏观的时间概念来描述宏观物体的运动概念的。能量子没有必然性,时间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宏观物体是微观的集合,时间从无意义到有价值,原因在于它是宏观上的平均近似概念。一切把时间引入的方程定律都是近似的方程,局限的定律。把包含时间概念的相对论引入没有时间概念的量子世界,其结果将是毁灭性的。
量子无时间到宏观有时间是一个微观不确定在宏观上的必然属性所导致的。这个属性就是半衰性。微观量子的不确定性在宏观上表现出半衰性。一个不稳定的基本物质体系(比如原子)释放出能量是量子世界的问题,是不确定的。虽然其难易度取决于构造结构和宇宙半径,但是宏观难易度并不能导致个体的必然性。但是宇宙统一性告诉我们,基本能量级别一样(同宇宙半径处),组成方式一样的物质(比如相同的放射性原子),其宏观表现必然有一致性。否则何以称之为相同?
假设我们现在有10000个处于静止状态(必须确保)的放射性原子,不论他们之中个别是何时生成的,只要我们在现在这个确定的时点检测发现它们都是放射性原子,那它们本身原来所经历的时间对我们今后的宏观研究没有丝毫影响。他们原来作为个体是没有时间意义的,只有一个可能会对外辐射的性质,这个性质在我们研究的初始时点的对象选择时予以确保。现在假设有个“标准钟1号”经历时间T之后有x%的原子发生了衰变。那么我们就要问,假如剩余的原子数量还是足够大,在同样经历一个时间段T之后,发生衰变的原子比率是否还是x%呢?答案是肯定的,能量子世界的不确定性在宏观上就出现了确定性。物质构造越上层,越远离量子层面,这种确定性就越明显,于是我们就可以说:瞧!这就是时间。它只是一种宏观概念。
但是以上对于时间宏观意义的说明中,我们用到了一个假设已经存在的“标准钟1号”,这使得我们必须认识到时间的另外一个特性。对于“标准钟”,我们这样定义:它是那种每个时间单位都是均分的计时器(比如时钟的六点到七点所经历的时间等于

简单地说,宇宙里有了光就有了时间。时间不能从钟表中解释,那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太阳把自己的影像通过光传到地球,于是地球上便有了时间。宇宙最初也是没有时间的,但一些星球或星云或其它物质释放出了光子,于是宇宙中便有了时间。从哲学角度来说时间是一唯性的,也就是说是不可逆的,但从霍金的理论来看,只要速度超过光速,就可以回到过去。

lijiecuo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