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串演员照片:《人间词话》对当代文学影响最大的观点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3 07:58:56

近几年来,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是学
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论争颇多,此起彼伏,其焦
点主要集中在如何对待丰富的古代文论,强势的西方
文论以及五四以来所形成的新的传统上.在这方面,
一个世纪之前的王国维在面对中西交汇,古今换代的
时代潮流所作的探索和选择对于我们今天的理论建
设仍具有启示意义,特别是其《人间词话》成功地将西
方哲学,美学与中国传统文论的概念,范畴联系起来
并有所超越,达到了一种中西融通而又自然融洽的学
理再创.本文拟就其特色和形成原因以及对当代文
论建设的意义作具体分析.
《人间词话》最初发表于'(")年《国粹学报》,共
计&!则,由王国维亲自选定编排.就形式而言,《人
间词话》采取的是中国古代诗学著作中习见的词话形
式,但传统词话,诗话大多随意即兴,应机而发,在结
构上很少有严密的安排.《人间词话》似乎是有意避
免了这种散漫的特点,后来发表的未刊稿,删稿可以
作为旁证,其中涉及声律技巧,偏于考证,以及在内
容,风格上前后不一致的各条词话均在王国维的删改
之列,从而增强了整篇词话表述的精确性和统一性.
就其逻辑结构而论,&!则《人间词话》以境界为核心
概念,即有理论的总体阐发,也有作品的具体分析论
证,呈现出较为清晰的逻辑思路.《人间词话》在这方
面的长处表明王国维已经自觉地在研究中利用了西
方的逻辑思维方法.的确,王本人受过这方面的较为
严格的训练,学习过西方数学,物理,化学等,其后又
研究康德,叔本华,尼采哲学,还亲自翻译过丹麦海甫
定的《心理学概论》等.他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分析过
中西思维方法的不同,"抑我国人之特质,实际的也,
通俗的也.西洋人之特质,思辨的也,科学的也"[']因
此,《人间词话》能自觉汲取了西方重逻辑,重分析的
思维方式,同时也保留了传统感悟式思维的优点,充
分显示了王国维贯通中西的努力.
《人间词话》开篇提出将境界作为词评的最高标
准:"词以境界为最上."[%]将境界作为对文学艺术美
的特质的概括.境界何以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人间词话》中似乎并未作出正面的回答.但是,这并
不等于说我们不能从《人间词话》中获得对境界的内
涵的认识.因为王国维是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从境
界产生的各种条件,境界的分类以及境界与其它相关
概念的关系中显示境界内涵的丰富性的,主要包括以
下内容:
'真感情与真景物
《人间词话》第&则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
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
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简要之,境界的有无,
当取决于能否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这里,包含有三
层含义:
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王国维曾在《文学小言》
中说:"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文学者
不外知识与感情交代之结果而已.苟无锐敏之知识
与深邃之感情者,不足与文学之事."[*]将情与景视为
文学的基本要素,强调情景交融,这和传统文论有一
定相似性.对此,王国维还有一句极精要概括之语: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
情语也."
境界必是真景物,真感情者,其中尤以真感情最
为重要,因为"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崇尚真与王
国维超功利的文学观是一致的,真文学当不受功利的
影响,"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在论及元曲时,王
国维甚至以"真"为第一要义,认为元曲即使有人物,
思想等方面的缺陷与不足,也不愧为"一代之文学".
另一方面,王国维所谓的真感情,并不仅仅是真切的
一己之情,而且是诗人对宇宙人生,人类命运的某种
终极关怀."真正之大诗人则又以人类之情感为其一
己之感情".《人间词话》中反复强调的"忧生","忧
世","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之感"等均是"通古今而言
之"的人类情感,不再是仅仅属于特殊个体的哀乐.
因此,真切的一己之情与人类普遍的情感相通,真感
情与真景物相统一,才能创作出真正的境界.
真景物,真感情要能鲜明真切地表达出来.因为
"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唯
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
之."诗人对境界的体验感悟之情是极易流逝的,必须
用恰当的文字将其固定下来.由此出发,王国维强调
了诗人对句字的锻造,提炼."有境界,则自有名句."
并以具体的诗句分析加以佐证.这和古典诗词创作
中讲求修辞炼句的传统是一致的,但王国维并不是单
纯地强调对字句的提炼,因为词话第!"则又说:"温
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
词,神秀也."他要求的是由句秀而骨秀最后达到理想
的神秀境界,即炼句必须建立在真感情之上,追求内
在的神秀,这样才可真正称之为有境界.
#"造境"与"写境"
《人间词话》第#则和第$则对境界作了写境与
造境的分类,并阐述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有造境,
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
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
邻于理想故也.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
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
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
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
亦写实家也."
这里,王国维明显借用了西方的理论,将创作方
法作为分类标准,把境界分为理想与写实两派,也就
是后来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不同的艺术流派.
造境偏重于理想虚构,是作家的主观创造,而写境偏
于自然写实,是作家对自然的客观摹写.但两者又是
相互联系,颇难分别的,因为造境所用材料来源于客
观现实即自然,而在造境过程中,也并不是胡编乱造,
随意捏合,而必须根植于客观世界,"必从自然之法",
写境也并非是对自然的实录,而须按照某种理想对现
实有所扬弃,"遗其关系限制之处",因而"大诗人所造
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应该说,王国维在此的论述是比较精辟的,颇具辨证
意味,即使今天,我们的理解也和他的论述大致相同.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
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
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
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
耳.""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
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定壮也."
上两则是以观物方式为出发点对境界的分类.
即有我之境是"以我观物"&"由静之动时得之",结果
给人的美感是"宏壮";而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于
静中得之",给人的美感是"优美".在具体论述中,王
国维一方面受到了来自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另一方
面又借鉴了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在中国哲学中"观"
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式,即要求按照事物的本
来面目,不受情感的干扰,以期认识事物的真相.而
在叔本华那里"观"是特指一种审美静观,即审美过程
中主体摆脱意志,欲念对客体作直接的观照,也即三
国维所谓"欲之我"转化为"知之我".虽然传统哲学
与叔本华哲学从立论的基点到论述之目的都不相同,
但就其强调主体摆脱某种束缚,以达到对对象的客观
认识而言,两者无疑又有相通之处,王国维正是将两
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以融通中西的姿态获得一种内在
的学术超越.
"内美与修能
《人间词话》还论及到作者创造境界时的若干条
件如想象,神悟等,其中以内美与修能的论述最为世
人瞩目.未刊稿第"'则借用屈原《离骚》之语来说明
了二者的关系:"'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文学之事,于此二者不可缺一.然词乃抒情之
作,故尤重内美.无内美而但有修能,则白石耳".内
美是建立在他的"天才说"基础之上的,即"文艺为天
才游戏之事业,而不能以他道劝者也."故内美是一种
与生俱来的美质,其核心内容是"高尚伟大之人格"及
"赤子之心".关于修能,王国维在词话中借宋词形容
后天修养的三个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因此,"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就内美与修能言,王国维更看重内美,对无内美但有
修能者尤其反感,所以,词话中对姜夔批评甚多,谓白
石"格韵高绝",但"有格无情",故其写景之作"犹雾里
看花,终隔一层".
总之,王国维对境界的论述涉及到作者,作品,读
者等多个方面,同时又从不同角度,对境界作了不同
的划分.较之前人所标举的兴趣,神韵等,虽也和境
界有某些相通之处,但因所论常空灵飘渺,难以捉摸,
故不如"境界说"切实全面.因此,王国维自信地说: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
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境界说正
是在综合了传统诗学和西方美学思想的基础之上作
出的独特的学术创新.它从概念到内涵都和传统文
论有一定联系,但同时又汲取了西方哲学美学观念对
境界作了新的界定,赋予境界新的意蕴和"探本"的重
要地位,从而使境界说成为近现代最具生命力和影响
力的文学理论之一.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间词话》的理论内
涵和表述方式都和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有很深的渊源,
而又自然地融入了西方新的观念和方法,显示出王国
维融通中西的努力,其中虽然也有唯心和偏颇的地
方,但确也有不可淹没的精髓.故佛雏先生总结《人
间词话》在学术史上的地位时说:"引进西方美学,以
整理我国文学遗产,并使之与传统诗论互相'化合',
以'境界'阐明诗的本质,从而构成一家的较有体系的
审美观者,正式地讲,当自王国维始."[!]
今天,我们重提王国维,除了研究其学术成就外,
更应该研究其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人间词话》的
巨大成功是和王国维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自觉的学术
追求分不开的.
首先,强调了哲学的重要性和文艺的独立性
在对西方思想的汲取中,王国维勿宁是偏于人文
科学的,而其中又以哲学和美术(即艺术)为重.就哲
学史而言,王国维也许并不为世人关注,但王国维对
哲学的重视却是自始自终的."#$%年他发表在《教
育世界》上的第一篇论文即是有关哲学的,其标题为
《哲学辨惑》,也就是要辨别清楚某些对哲学的不正确
的看法,他指出"哲学非无益之学","今夫人之心意,
有知力,有意志,有感情.此三者之理想,曰真,曰善,
曰美,哲学实综合此三者而论其原理者也."[&]同时,
王国维还进一步强调了研究西洋哲学的重要性."欲
通中国哲学,又非通西洋之哲学不易明也.……苟通
西洋之哲学以治吾中国之哲学,则其得当不止此,异
日昌大吾国固有之哲学者,必在深通西洋哲学之人,
无疑也."[']主张首先深通西洋哲学,然后才能清理并
光大中国固有之哲学.这实是他后来提出"学无中
西"的一种先声."#$(年以前,他都将主要精力用于
对哲学的研究上.虽然后来放弃哲学,转入文学,但
哲学确乎影响了他的一生,影响了他的人生观艺术观
乃至对生命的选择.他的人间词,《人间词话》都是以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为深层的哲学根基,既贯注了他的
生命体验与审美体验,也渗透了浓浓的悲观气息.他
最后的自沉也不能说与叔本华哲学毫不相干.因此,
就哲学史而言,也有人提出相反的看法,认为"现代中
国哲学的有效展开,重要的一环是消化王国维,这个
至死也拖着一根辫子的文化遗民,今天和今后都值得
深入研究."[)]
另一方面,王国维特别强调文学的独立性,坚持
一种超功利的文艺观.王国维借鉴席勒等人的游戏
说,认为"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人间词话》中也
说:"诗人视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也,然其游戏,则
以热心为之."因此,文学与生存竞争无关,而是借摹
写事物,咏叹感情发泄其"储蓄之势力".王国维反对
将文学作为取功名利禄的工具,认为这样会使文学失
去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持续壮大的可能.正是这种超
功利的纯美文艺观,促使王国维更注重对艺术审美性
质的研究,这可以说是《人间词话》标举境界说的一个
理论渊源.
其次,力主"学无中西",提出能动的中西化合论
王国维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近代史上危机频频
的时代,值时局动荡,家国存亡之日,学习西方文化特
别是科学技术以救亡图强是一般人的共识.在当时,
两种文化的交流借鉴曾引起过一场关于中学西学谁
主谁辅,谁本谁末的大争论,对于这一点,王国维旗帜
鲜明地提出"学无中西"的观点.他对此作了详细的
阐述:"何以言学无中西 世界之学,不出科学,史学,
文学.故中国之学,西国类皆有之;西国之学,我国亦
类皆有之.所异者,广狭疏密耳.即从俗说,而姑存
中学西学之名,则夫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虚中学
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中国今日,实无学
之患,而非中学西学偏重之患."[!]这段话可说是对当
时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点的一种反驳,他
以中学西学为并重,表现出一种兼蓄并包,圆融博大
的学术风范.他从学术本身的研究对象出发,认为西
学中学都是人类对宇宙人生问题的探求,因而西学中
学不是相互违背妨害的,而是"盛则俱盛,衰则俱衰",
是相互推动的.那么,怎样才算是中西学术的融通
呢 王国维在《论近年之学术界》中提出了能动的中
西化合论.他考察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史,认为佛教传
入我国至宋代与传统的儒学结合而形成理学是一个
由受动到能动的过程."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见告
矣,西洋之思想是也."因此,力主以能动对待西方的
思想文化,以期达到中西二学的化合,并推动中学的
改造和发展.王国维本人的学术实践似也有一个汲
取西方思想由受动到能动的过程.就文学批评而言,
"#$%年的《红楼梦评论》以叔本华哲学为立足点,对
《红楼梦》这一中国古典名著作了全新的阐释.但其
中时有牵强附会之处,换句话说,评论仅仅将《红楼
梦》作为一个例证去证明演绎叔本华的思想,而缺乏
学理上的内在统一.而"#$!年所作《人间词话》显然
已突破了这种局限性,词话中的叔本华思想几乎彻底
中国化,使人难以察觉其中的叔本华渊源.这正是一
个能动化合西方思想的极好的例证.在此前一年,王
国维作《三十岁自序》说:"余疲于哲学有日矣,哲学上
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此近二
三年中最大之烦闷."[#]说明他已经对西方哲学有较
深入的思索,看到了它们的矛盾和局限,这一点反过
来促使他寻求传统文化的优点,王国维正是站在对中
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深入思索的高度创作了《人间词
话》这部巨著的.
总之,王国维正是顺应了文化发展的历史潮流,
在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寻求其研究的出发点,《人
间词话》可以说是近代文学批评史上融通古今中西的
一个典范,它对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仍有不可低估的借
鉴意义.因为就当代文论建设来说,如何融通古今中
外仍然是一个核心命题.一方面,古代优秀的文化传
统,作为一种心理积淀,必然渗透于当代人的审美实
践,我们不可能断然割裂与传统的联系;另一方面,在
文化全球化语境中,我们也不可能对西方文化采取漠
然置之的态度.但是,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却走了不少
弯路,一方面是对传统的疏离和否定,另一方面却是
对西方批评理论的大量横移,特别是新时期以来,西
方文学理论更是纷至沓来,但真正能和中国当代文学
契合的却并不多见.所幸这一现象已经得到反思,比
如关于"失语"的讨论,关于古文论转换的讨论都表现
出学术研究应有的批判精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人间词话》显示出对当代文论建设的借鉴意义:中西
文论的交融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文论和西方文论的深
入了解的基础上,在两种文化本来就不谋而合的地方
寻求理论的生长点,并以文史哲结合,中外结合的综
合研究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一个世纪以
前的王国维已经在中西交融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
一步,我们今天可以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而且应该越
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