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新娘演员表:石窟艺术是随着哪种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5 00:05:40

佛教

古代印度遗留下了窣堵波、石窟、佛祖塔等佛教建筑。窣堵波是一种用来埋葬佛骨的半球形建筑,最大的在桑吉,约建于公元前250年。半球体直径32米,高12.8米,下为一直径为36.6米,高4.3米的鼓形基座。半球体用砖砌成,红色砂岩饰面,顶上有一圈正方石栏杆,中间是一座亭子,名曰佛邸。窣堵波周围树有石栏杆,四面正中均设门,门高10米,门立柱间用插榫法横排三条石坊,断面呈橄榄形。门上布满浮雕,轮窣上装饰圆雕,题材多是佛祖本生故事。

石窟分两种。举行宗教仪式的石窟叫支提窟,平面长方形,纵端为半圆形,半圆形的中间有一窣堵波。除入口处外,沿内墙面有一排柱子。另一种石窟称为精舍,以一个方厅为柱心,三面凿出几间方形小室,供僧侣静修之用,第四面为入口,没有门廊。精舍和支提窟常相邻并存,如阿旃陀的石窟群。

在相传为佛祖释迦牟悟道的地方——菩拉迦耶耶建有一座庙和一座塔。塔即佛祖塔,始建于公元2世纪,14世纪重建。塔为金刚室座式,在高高的方形台基中央有一个高大的方锥体,四角有四座式样相同的小塔,衬托出主体的雕佛。塔身轮廓为弦形,由下至上逐渐收缩,表面布满雕刻。

印度的佛教建筑随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的石窟艺术有一定的影响。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起源之一,当人类开始迈向文明,便有了各种艺术的活动。艺术也是人类感情与智能的结晶,自古以来,佛教因为具有深奥的经教义理,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仅丰富了传统艺术的内涵,甚至可以说佛教本身就是一件光彩夺目的瑰丽珍宝。
佛教的雕塑作品,展现诸佛菩萨的庄严圣洁,留下当代佛教信仰的虔诚恭敬,加上具有宗教淑世教化的功能,因此保留了人类智能、文化及艺术上的成就,尤其是佛教雕塑家的艺术创作,涵盖对佛法的体证与宗教情操的投入。于外,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于内,是人格的超越与庄严,使雕塑艺术成为弘传佛法的另一种方便法门。
佛教起源于印度,随着传法僧人的弘布,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以前,佛法陆续传入我国,并在洛阳建立中国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而佛教艺术文化经由僧人与艺术家的参与,并且经过中国文明与智能的消融与转化,发展出高度的佛教艺术成就。如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及四川大足等地石窟,不仅辉煌了中国艺术史,也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在世界的艺术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佛像雕刻伊始

关于佛像的起源,据《增一阿含经》的记载:释尊在世时,曾上忉利天为摩耶夫人说法时,虔诚的信徒优填王与波斯匿王,各以牛头栴檀木与紫磨金雕塑两尊佛像,相传这是佛教雕塑的开始。
佛陀入灭后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出现大批佛教雕塑艺术品。阿育王受佛法的感召,以佛法治国,在全国各地建立大量的宝塔、寺院、石窟、石柱、法敕等。这些文物在近几年陆续出土后,除了本身的艺术价值外,对佛教历史、经典的考据,都有相当大的贡献。
印度贵霜王朝时期,迦腻色迦王笃信佛法,效法阿育王,在犍陀罗地区大量兴建寺塔,雕塑佛像。该地区长期与希腊文化相互影响,雕刻作品呈现浓厚的希腊风格,被视为印度与希腊美学协调的结合,此称为「犍陀罗艺术」。同一时期还有「秣菟罗艺术」,主要集中在印度中部的秣菟罗地区,虽受犍陀罗艺术的影响,但仍保留更多印度的本土风格。若将此两种艺术风格相比较,简而言之,犍陀罗艺术的佛像沉静内敛,秣菟罗艺术的佛像稳健有力。例如图一的犍陀罗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