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的电视剧:诗杰是谁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7 23:49:46

边贡(1476—1532年),字庭实,自号华泉子,又号野史公,济南历城人。

边贡出生于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家庭,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他少年聪慧,“生有异质,即襁褓时,祖母王夫人时置膝上,口授章句,一过辄成诵。既乃从大夫治中公于官所。于是公角尚弁,即蔚有文名。”(李廷相《资政大夫南京户部尚书华泉边公贡神道碑》)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20岁的边贡举山东乡试第四名。在次年举行的会试中,21

岁的边贡又进士及第,授太常博士。边贡少年入仕,被明孝宗视为少年官人。在36年的为官生涯中,边贡曾先后擢兵科给事中、升太常寺寺丞、知卫辉府、迁荆州府、历陕西及河南提学副使、河南按察司副史,后升太常寺少卿、太仆卿、太常卿、拜刑部右侍郎、户部尚书(并在南京)。在居官期间,边贡不事权贵,仗义敢言,廉静自守,政宽而下不欺,以清正廉洁著称于世。然而边贡之所以能显名青史,并不是因为其官位之显赫和为官之清廉,而是因为其在诗歌创作上的突出成就。

在步入仕途之后,边贡广交名士,并结识了当时文坛的复古派领袖李梦阳,与之诗酒唱和,诗名日显。弘治、正德年间,边贡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随着王九思、何景明、康海、王廷相等人的加入,边贡又跻身于后人所谓的“前七子”之列。此外,边贡还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王九思、康海、王廷相、顾 、陈沂、郑善夫等被并称为明初“十才子”。

边贡在诗学理论上积极、鲜明地倡导复古,拥护李梦阳的主张。然而在诗歌创作方面,边贡强调以古人为宗,应向古人学习,即使是当时的复古盟主李梦阳也不应效法;他还强调诗歌要有真情实感。因此,他虽也力倡复古,但并不象李、何诸人那样为古所囿,其作品并不一味模仿古语、古调,而是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兴象飘逸、用语清圆、感情挚婉、沉稳而不失流丽、秀逸而不乏朴质。

边贡生于济南,但在6岁那年他就因侍其祖奉政公而到南京,一直到14岁才回到济南。弘治九年(1496年),21岁的边贡又因入仕离济。此后一直到嘉靖十年(1531年)致仕还乡,边贡一直都在外地为官。在36年的仕途生涯中,边贡仅在在正德六年丁父忧、正德十二年丁母忧期间两次居济。在这两次居济期间,边贡曾在位于济南华山之阳的华泉之畔筑一田庄“东村”,并在此卜居三载,创作了大量诗文作品。嘉靖十年致仕还乡、回到此东村后不久,边贡即创作了《卜山居成有作》一诗以记其事:

久定华山约,今来始卜居。

梦游曾屡到,心赏复何如?

圃巷环高柳,渊泉抱古墟。

从此簪与绂,当有绝交书。

边贡在外地任官期间也时常怀念家乡济南,他认为天下最美的地方,莫过于济南,他曾作诗称“我济富山水,人称名士乡”。边贡在为官从政之暇还喜欢收藏金石古籍,每到一地,都要“登临山水,购古书,金石文字,累数万卷”。嘉靖十年,边贡罢官回到济南后,在大明湖畔筑了一座“万卷楼”,将其毕生收藏的金石书籍珍藏于其中。然而不幸的是,次年(1532年)的一场意外火灾使“万卷楼”及其中所藏悉数化为灰烬。这对诗人边贡而言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使得他捶胸顿足、失声痛呼:“嗟呼!甚于丧我也!”此后不久,边贡便因此而忧郁成疾,大病不起,含恨离开了人世,卒年仅57岁。

边贡卒后被葬于历城郊外,可惜其墓今已无存。其一生著作甚多,可惜现在大半都已散佚,仅余有《华泉集》十四卷传世。

“诗杰”王勃(649~675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诗杰,白居易。

诗杰是王勃

王勃,百度百科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