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恭如酒店被污视频:同性恋者有没有可能转化成异性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01:09:11
有些同性恋不是天生的有些是天生的,那些不是天生的同性恋者有没有可能转变成异性恋呢?在什么情况下会转变成异性恋?

同性恋(homosexuality)是由一名德国医生Benkert于1869年创造的。它描述的是,对异性人士不能做出性反应,却被自己同性别的人所吸引。
所谓的同性恋就是“性取向障碍”,这些性心理障碍患者所追求的性爱对象是同性,而不像正常人那样追求异性。如何认识和对待同性恋问题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存在广泛争论的问题。如《红楼梦》等古代小说中对同性恋既没有回避也没有严加斥责,说明这一现象并非罕见.

各种文化都曾斥责和反对这种违反伦理和道德准则的行为。但法国早在1810年就认定只要是发生在达到法定年龄的成年人之间的,经双方同意,私下隐蔽的同性恋活动就是合法的。欧洲一些国家和美国一些州在60-70年代也纷纷效法通过类似的法律。美国精神病学会于1974年经投票表决把同性恋从性障碍中删除。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中也取消了同性恋,总的来讲,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客观存在,人们观念的总的趋势是采取开放、宽容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但80年代以来流行的艾滋病现多见于同性恋者的事实使西方社会一度出现恐慌,同性恋者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由于目前艾滋病已越来越多地在异性之间传播,所以那种片面地把同性恋和艾滋病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艾滋病是上帝对同性恋的惩罚的观点是绝对占不住脚的。

同性恋的一大特点是在上层社会和最下层社会中多见,发生率的高峰处于两个极端,许多历史名人如柏拉图、米开朗基罗等智力水平高的同性恋者。又如日本筑波科学城里有些科学家为了献身事业夜以继日地工作,导致家庭离异并走上与同性伴侣消遣有限的业余时间的道路。

在西方,同性恋的发生率可达10%,有些城市甚至还要高得多,它随着社会背景和生活一半而有所不同。国外有人把人的性取向意识看作一个连续体,在连续体的两端分别是完全同性恋和完全异性恋,处在其中间的是两性恋,其余的人则分布在这个连续体的其他区段。

当然,靠近完全异性恋一端的人占极大多数。在同性恋中有20%属精神性同性恋,从不发生性关系,有35%偶有性关系,经常保持性关系的只有15%,性关系混乱的只占很少数。

金赛调查报告表明,一些男性从青春期就是完全同性恋,这些人难以得到纠正,属于终生同性恋。在同性恋中的男性“妻子”和女性“丈夫”的性心理扭曲更为严重,他们多处于同性恋中的主宰地位。有些人既保持同性间性交往,也保持异性间性交往,则称为两性恋。有些人只是在一生中的某一时期或处于某一特定环境下时才出现同性恋倾向,像远航的海员、服役的士兵或集体宿舍的学生,称为境遇性同性恋;有些人则因失恋、婚姻破裂或其他原因而有过偶尔的同性恋倾向或性行为,为的是要寻求感情的宣泄,说明这些同性恋是后天发生的,它受人际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此外,幼年期教育的影响也十分重要。但同性恋的起因至今不明,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从遗传物质、激素水平、心理因素、社会历史影响等方面寻找原因。据1991年世界性学大会上的论文报告,有人发现同性恋患者大脑中视上核的体积和细胞数目都有增加,但这一发现尚待进一步证实。

大多数同性恋者具有良好的自我协调能力,他们不承认自己有病,也不会向医生求助,他们的性观念和自我感受是一致的,并不需求治疗。有些同性恋者则属于自我紧张性同性恋,他们缺乏良好的自我协调能力,痛恨自己的行为,处于严重的自责和心理冲突之中,十分痛苦,加之社会和亲朋的压力,于是能够寻求医治。这些人多为男性,女性少见。女性同性恋的总数大约仅为男性同性恋的半数左右。

同性恋的治疗很困难,不能单纯局限在疾病本身,也要看到社会或家庭背景的影响,要减轻工作压力,鼓励他们发展与异性的正常交往。厌恶疗法是常用的治疗措施。强调早期预防,尤其是在儿童期就应接受科学的性教育,促进健全的性心理发展,这对于他们的一生幸福十分重要。

确实没有严格的界限。
只存在文化审美的差异。

恋可以包括:
对人格的爱恋,
对身体的爱恋,
和对性器官的爱恋。

异性恋者,这三点也不一定全都具备。
而同性朋友,如果不存在第三点现象,也必须判定为正常。
试问谁没有同性,异性朋友呢?

至于必须包括同性性器官的爱恋,
则有下面的可能:
1/正常
2/自恋的泛化
3/性角色的镜像现象
4/抑制性表现

是可以的。
科学家至今仍未证实有同性恋基因,同性恋是一种性行为的爱好,会受客观环境和主观冲动影响。绝大多数的同性恋者都可以发现到ta曾经有过某些伤害,就像我自己曾经也因为家庭破碎觉得男人完全不可靠而曾经有对一些对自己很好的同性朋友产生过那种好感,但是我解决了自己从家庭所受得伤害后,我就很清楚自己的心了,我决定接纳我的父亲过去一时犯的错(其实他现在还是对我妈妈很不好),并对我将来的另一半保持信心。
不单如此,据Robert Spitzer博士报导,不少过去是同性恋者,凭著他/她们的信仰、自制力、良知和辅导,可成功地脱离同性恋,返回异性恋的生活(注:Robert L. Spitzer,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Vol. 32, No. 5, October 2003, 403-417.)

其实不是我说什么。同性恋一开始并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同性恋,也没有同性的性倾向。就是因为看过、或者听过一些同性方面的信息。因此觉得自己开始对同性开始有了好感。慢慢的开始注意身边的同性、接近同性,最终成为同性恋。
或者是在自己的爱情上受到了一些打击。开始对同性爱恋的转变。
或者是天生孤僻。家教太过封建。不允许与异性相见。最终成为同性恋。

总之我也不知道同性恋是好还是不好。但我对同性恋没有什么偏见。因为爱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异性。爱的对象都是人。就行了。同性恋也有爱的权利。

同志的产生的确分很多种,有一些情况比较特殊

天生的话可能性非常的小,几乎不可能。
后天的话会相对容易被影响,因为毕竟一开始是异性恋。
但是尽量不要指望改变同性恋,最后很可能受伤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