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普杯2015:中国的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7 08:33:22
请多介绍一下!回答得好,我再给你20分!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右图)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司母戊大方鼎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商朝后期制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 盛起来。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分为“春秋”、 “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 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3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易》、《诗》、《礼》、《乐》、老子授经图孙武像 《尚书》、《春秋》等 “六经”。
  34、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35、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6、孙武,是春秋未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37、《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38、《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因此被称为“兵学圣典”,并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商战、体育等领域。
  39、《孙膑兵法》是另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时期的孙膑所著,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40、齐将田忌与齐王赛马屡败。孙膑教田忌改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败一场;再用自己的上等马、中等马分别与齐王的中等马、下等马对阵,田忌胜二场,总比分2:1,田忌胜。“孙膑赛马”是一个很著名的策略。
  41、战国时期开始后,各个诸侯国都和周王一样,自称为王,其中的七个强国号称“战国七雄”,他们展开了“兼天下”、“一宇内”的战争。
  4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盛行“钟鼓之乐”。近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24件古代乐器。

  43、在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有一套大型编钟,最为珍贵。这套编钟在地下埋藏了2400余年,现在仍能以准确的音调、优美的音色演奏古今乐曲。
  44、中国古代第一个享有盛誉的名医,是春秋战国后期的民间医生扁鹊 。
  45、扁鹊精通各种医术,又总结前人方法,创造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
  46、“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战国争雄激烈之时,也是百家争鸣鼎盛之际。
  47、秦在公元前770年才被封为中国西部的一个诸侯国,疆域较小,国力不盛,始终被中原诸侯鄙视。但自从实行了商鞅变法后,国势蒸蒸日上,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
  48、公元前238年,雄才大略的 秦王赢政,开始亲理朝政,经过短短的17年,灭其他六国,于公元前221 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 。
  49、秦灭六国后,赢政称“皇帝”,意即“德过三皇,功高五帝”。
  50、为尽快改变春秋战国500多年分裂造成的各种混乱,巩固秦王朝的统一,秦始皇下令统一币制,使用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51、秦始皇还下诏统一度量衡 ,并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车同轨 ,书同文”,来巩固秦 万里长城 秦王朝的政权。
  52、中国古文字中,最早有 甲骨文、 金文,西周时期有 大篆(籀文),战国时期有蝌蚪文(古文)。 此外一些诸侯国还有各自不同的文字。
  53、秦统一后,规定小篆为统一字体,通行全国,后来,秦朝出现了一种更加便于书写的隶书,这 种字体从汉朝起在官方和民间通行,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54、秦、赵、燕等北方诸侯国,为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别修筑过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 后,下令把不相衔接的各段长城连成一体,再向东西延伸,全长达1万多华里,号称万里长城。长城大都修筑在高山峻岭之上,易守难攻。
  5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被刘邦领导的武装力量推翻了。
  56、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57、在发生于巨鹿的一次大战中,项羽命士兵砸破锅鼎,凿沉船只(“破釜沉舟”),只带三天口粮,以示决战必胜的决心。结果项羽的军队九战九捷,立下首功,分封天下,自称为 “西楚霸王”。
  58、刘邦曾与秦朝关中父老 “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且下令废除秦朝全部苛法,明令禁止犒军扰民。由于实施德政,得到广泛拥护,刘邦被封为“汉王”。
  59、公元前202年,刘邦围项羽于垓下,项羽自刎。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 公元25年)。为顺应民心思安、期盼休养生息的现实,刘邦制定了各种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使社会 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60、汉高祖之后,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努力,中国出现了政治升平、经济繁荣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61、汉武帝即位后,以其雄才大略,开拓西部疆域,建立起丰功伟业,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历史上把“秦皇汉武”并称,正是因为他们先后完成了中国统一、稳固发展的伟大事业。
  62、西汉帝国的强大,使中原人不再被称为“秦人”,而通称 “汉人”、“汉族”了。
  63、公元8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但由于他施行暴政,引起赤眉、绿林军起义,隗嚣、 公孙述等拥兵自立。公元23年9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
  64、刘秀是刘邦之后,王莽内乱时期起兵争夺天下,于公元25年重建东汉(公元25——220年)政权,定都洛阳,自号为“汉光武帝”,史称“光武中兴”。
  65、养蚕抽丝、纺纱织绸,是5000多年前中国人的重大发明。公元前5——6世纪,丝绸传到西域。到了汉代,丝绸业已十分发达。纷至沓来的商队,把各种丝和丝织品运到了古罗马帝国,丝绸之路开始形成。
  66、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实际上是一种丝织品,有一种帛(极薄的丝绸)在古代作为“纸”用。所以汉代以前就有许多帛书帛画。
  67、到了 西汉早期,出现了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如 絮纸、麻纸。
  68、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价廉物美的 “蔡侯纸” 这种纸平整光滑,又薄又软,成本低廉,便于书写。
  69、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的政权,提出“独尊儒术”,以孔子学说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开始占统治地位,并逐渐形成儒教。
  70、佛教在元前后丝绸之路由印度传到中国,对后世的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东汉时中国道教在民间兴起。
  71、东汉将亡之际,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此后各种大小战争不断,著名的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夷陵之战。最终的结果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史称三国(公元220——280 年)。
  72、三国时期有几位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如: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曹操有雄才大略,关羽是忠义的英雄。他们受到后世中国人的尊崇。
  73、晋朝(公元265——420年)时的炼丹家葛洪,在冶炼各种矿物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矿物的性 质,总结出不少化学知识,他写的 《抱朴子》堪称一部原始化学的重要著作。
  74、《水经》是汉朝桑钦的一部河道学专著,但记述过简,有缺漏。北朝(公元386——581年)郦道元以 此书为纲要,详加注释,取名《水经注》。
  75、《水经注》记述了1252条水道河流,连许多历史事件、人物、传说神话、文物碑石等各种史迹故闻, 都有涉猎。全书30万字,是部综合性的地理学巨著。

  76、王羲之是东晋(公元317——420年)杰出的书法家。据说他年轻时常临池写字,就池洗砚,使得池水尽黑,故有“墨池”之说,相关的名胜有多处,推浙江绍兴兰亭。
  77、公元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人在兰亭饮酒赋诗,共得佳作四十余篇,编为一集,王羲之亲为作序并书写,称为《兰亭序》,是中国书法的绝代佳作。真迹惜已失传。
  78、瓷器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故瓷器的出现比陶器晚。从商周起才有原始青瓷。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到了东汉晚期,中国已能大批生产胎坚质细、色泽翠艳的青瓷。三国两晋时期,南方越窑所生产的青瓷最为有名。
  79、从三国的吴国开始近400年间,连续有六个朝代在 南京建都,后人称南京为 “六朝古都”。
  80、三国时代的大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割圆术”。他从圆内接正多边形入手,求得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159。
  81、南朝的数学家祖冲之,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比欧州 数学家计算出同精度的圆周率早了1000多年。
  82、经过四、五百年战乱,公元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文帝杨坚重新统一中国。
  83、隋文帝是个明君,他励精图治,治国有方。十几年后,各地府库皆已盈满,无处再容纳粮食布帛。因此隋朝的典章制度后来都在唐朝得到继承,有的长期为后世沿用。
  84、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后又设进士科。"科举”即分科举士,“进士”即晋仕之意。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沿袭1000多年,直到清末才终止。
  85、隋朝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已开始南移,大量的粮食财富从南方运往全国,为此,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86、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市),北达涿郡(今北京通县),全长2000多公里,沿河修了堤道,栽种了柳树。
  87、隋朝工匠李春营造的赵州桥(原名安济桥),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此桥的单孔大拱跨度为37.37米,完全用石块砌成。
  88、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 ——907年)建立。626年,李世民继位当了皇帝,即唐太宗(左图)。唐太宗十分注意安抚百姓,他经常引用古代荀子的话:“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警醒自己,告诫朝廷官员。
  89、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中,唐太宗最善于兼听纳谏。他鼓励臣下直言切谏,且常能屈己纳谏。
  90、魏征是唐初名臣,他常说“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一生对皇帝据理力谏达200多次。
  91、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惋惜不已,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92、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号称“开元盛世”。当时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有百万人口,各国的使节、商人、留学生数以万计。四方珍奇积聚,极盛极富。
  93、唐朝廷在广州设市舶司(其长官称为市舶使),专管海外贸易。
  94、唐代开始,东南沿海许多商人纷纷扬帆出海。他们每年九、十月间,乘着东北季风南下东南亚各国经商,待来年三、四月间再随着东南季风“回唐山”。这些在东南亚“住蕃”和移民的“唐人”,成为最早的华侨 。
  95、唐后,许多国家都把盛唐的中国人及华侨称为“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就成了唐人街。
  96、唐朝多才子,更多有不屈不挠舍生取义之士。著名者如玄奘只身徒步往天竺(印度)取经,过沙漠、翻雪山,越丛山峻岭,闯林莽沼泽,九死一生,历时19年,行程5万华里。
  97、唐朝天宝初年,鉴真和尚乘船五渡东海挫败,几度死里逃生,历经12年磨难,虽双目失明,信念仍不减当年,六渡沧海终于成功,终老日本,成为一代宗师。
  98、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带去许多工匠、技艺、典籍、物种,对西藏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
  99、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富权略,能用人,掌握政权达40余年,死后,唐中宗复位。
  100、唐玄宗早期政治清明,任用贤相,称为开元盛世,但晚年因宠爱杨贵妃,酿成“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从此唐朝由盛而衰,一蹶不振。
  101、唐朝工匠用各种矿物烧制出青、绿、黄三种艳丽的彩色陶器,所以叫唐三彩(左图)。唐三彩作品多为人物或动物俑,个个造型生动,栩栩如生,为艺术珍品。
  102、唐代的绘画风格十分注重线条的变化,不论是凡人常物,还是云中的飞天神仙、反弹琵琶的歌女舞妓,都给人以“天风飞扬,满壁风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美感。
  103、唐代天文学家中最有成就的是僧一行(原名张遂),他通过观测,证实了太阳的运行速度是不均匀的,时快时慢。僧一行还大规模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104、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六大古都”,它们分别是陕西西安、河南洛阳、江苏南京、北京(以上四地曾是几个朝代的都城)、河南开封和浙江杭州(分别是北宋和南宋的都城)。
  105、唐朝时期,中国是东方最先进的国家,日本先后派了十多批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人数多时达五六百人。这些日本谴唐使回国以后,积极传播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促进了中日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
  106、公元907年,唐朝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此后的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公元907——960年)。同一时期,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现了10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到公元960年,宋朝建立,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结束。
  107、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发动兵变,手下将士们把黄袍加到他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取国号为“宋”,定都在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108、宋太祖为了巩固统治,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加强中央集权。他设酒宴,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109、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后实行变法,整理财政和军政,称为“王安石变法”。后来由于司马光等人的强烈反对,变法维持不到十年就结束了。
  110、北宋时期官员包拯,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人们把他当作清官的典型,尊称他为“包公”、“包青天”或“包龙图”。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包公的动人故事,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111、五代十国时期,各地佛教盛行。宋朝时宋太祖下令雕版刻印《大藏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印刷佛经。
  11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火药、造纸、印刷术和指南针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113、沈括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对天文、历法、音乐、医药、数学等很是精通。他在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了自己丰富的研究成果。此外,他还记录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许多发明创造,比较有名的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等。
  114、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被誉为世界文明之母。北宋时期,毕升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大约200年后,这一技术传到其他国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115、火药的发明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因为火药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唐朝末年,被广泛应用到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技术有了更大的改进。后来火药的制造方法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各国。
  116、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发明了指南针。北宋时期,人们创造了适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把航海事业推向了新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也最为先进。
  117、北宋时期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等矿藏,铜钱是当时的本位货币,铸造量非常大,在今天东到日本、西至欧洲、非洲的广大地区都有出土。
  118、两宋时期的制瓷业非常发达。宋瓷品种繁多,花纹秀丽,并大量出口海外,江西的景德镇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瓷都。
  119、宋朝时期,市场上流通货币以铜钱、铁钱、金银等金属货币为主。为了携带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使用为商业繁荣提供了便利条件。

  120、宋代的针炙学和法医学成就突出,《洗冤集录》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比西方同类专著早了300多年。
  121、司马光是北宋著名历史学家,他用了19年的时间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著名编年体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122、宋朝末年,宋江领导的一批民众在山东省梁山一带起义。后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是以此为背景创作的。
  123、宋朝时期,中国境内还有一些其他民族建立的政权,如契丹族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等。1127年,金朝的军队攻破开封,俘虏了北宋的皇帝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徽宗的另一个儿子赵构称帝。逃到南方,在杭州建立政权,历史上成为南宋(公元1127-1279年)。
  124、岳飞是南宋的抗金名将,他率军北上以收复被金军占领的宋朝领土,却被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葬在杭州西湖边上。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他的墓前放了用生铁浇铸的秦桧等人的跪像,表示对奸臣的强烈憎恨。
  125、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大举进攻南宋,南宋著名的将领文天祥组织军民抵抗,失败后被俘虏。元朝统治者采用各种方式劝他投降,他宁死不屈,写下了《正气歌》和《过零丁洋》等诗篇,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成为千古名言。
  126、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12世纪末,铁木真经过十多年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意思是“坚强的君主”。
  127、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71年他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1368年),称为元世祖。元朝在成立过程中及成立以后,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地战争,向西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128、在中国历史上,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的都要大。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的首都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大都就是中国现在的北京。
  129、元朝中后期,棉花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棉纺织业发达。棉布成为江南人的主要衣料,这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元朝的黄道婆,推广了黎族人民先进的棉纺技术,对棉纺织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30、元朝时期,中外交往频繁,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写下《马可波罗游记》一书,生动描述了大都、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激发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
  131、元朝时期有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维吾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132、元朝同许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福建省的泉州是元朝最大的港口,在当时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生长着很多刺桐树,故以刺桐城闻名于世。
  133、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推翻元朝政权,建立了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明初定都南京,后来,明成祖把都城迁到北京。
  郑和下西洋宝船模型

  134、1405到1433的近30年间,郑和率领的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宝船模型
  135、1417年,苏禄(今菲律宾)国王带领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山东,明成祖派人为他举行隆重葬礼。明朝以后,中国多次修护苏禄王陵,表达了中国对这位菲律宾友好使者的悼念之情。
  136、明朝时期,日本海盗商人经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勾结明朝土豪奸商,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给中国沿海造成极大的祸害。这些强盗被叫做“倭寇”。明朝大将戚继光组织军队,给倭寇以痛击。1565年,戚继光联合俞大猷,把横行百余年之久的倭寇全部消灭。
  137、明朝后期,顾宪成和高攀龙等人在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讲学,他们经常在书院里议论朝政,抨击当权者,这些人被称为“东林党”。当时大宦官魏忠贤专政,凶险残暴,东林党人不怕迫害,指斥魏忠贤等人为“阉党”,与他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38、明朝规定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呆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
  139、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选派解缙等3000人编辑成《永乐大典》,共110095册,辑入各类图书七八千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该书先后抄录正副两部。正本后来被烧毁,副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两次被焚毁劫掠,目前存世的仅有300余册。
  140、明朝卓越的医学家李时珍,历经20多年,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文献。
  141、明朝时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在传教的同时,也积极传播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明神宗给他以很大的支持。利马窦为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墓在北京西城。
  142、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科学家,他向利玛窦学习天文、数学、测量、武器制造等各种知识。他编写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他还和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
  143、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对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这部书被译成好几国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44、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根据他一生游历考察的成果,写出了《徐霞客游记》一书。书中最早揭示了中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徐霞客也因之成为世界

中国历史叙述自远古以来中国国土开辟、社会进化、经济文化发展、政治演变的简明过程。最晚在百余万年以前,中国先民就已在东亚大陆栖息繁衍。大约到公元前21世纪,出现了有阶级和国家组织的夏朝。公元前221年,中国第一次出现大一统局面,从此以后,又经历了两千余年的王朝统治。
中国地境辽阔,孳生人口众多,文化广被四邻,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延绵不断近四千年之久。没有别的国家同时具备这些条件。
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它的发达的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同时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当西方某些地区跨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中国越来越落后了。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创立民国,中国获得了前进的新起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振兴中华的前景。

好长

大禹治水的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代国家刚刚形成时的影响极其深远的一件事。
据古文记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我国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洪水灾害。当时正处于原
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极端低下,生活非常困难。面对到处是茫茫一片的洪水,人们只得
逃到山上去躲避。部落联盟首领尧,为了解除水患,召开了部落联盟会议,推举了鲧去
完成这个任务。由于他用的是“堙”、“障”等堵塞围截的方法,治水9年,劳民伤财,
不但没有治住,反而越来越大。尧死后,大家推举舜当了部落联盟的首领。舜巡视治水
情况,看到解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就将鲧治罪,处死在羽山。部落联盟又推
举鲧的儿子禹。禹是个精明能干、大公无私的人。他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
一个姑娘结婚,意志坚强的大禹,看到群众受到水害的情景,想到自己肩负的重大任务,
便毅然决然地告别妻子,来到治水的工地。
大禹请来了过去治水的长者和曾同他父亲鲧一道治过水害的人,总结过去失败的原
因,寻找根治洪水的办法。有人认为:“洪水泛滥是因为来势很猛,流不出去。”有人
建议:
“看样子,水是往低处流的。只要我们弄清楚地势的高低,顺着水流的方向,开挖
河道,把水引出去,就好办了。”这些使大禹受到很大启发,他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
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要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面,改鲧过去“堵塞”的办法
为“疏导”来根治水患。
为了便于治水,大禹还把整个地域划分为九个大州,即冀、兖、青、徐、扬、荆、
豫、梁、雍等州。从此,一场规模浩大的治水工程便展开了。
大禹亲自率领20多万治水群众,浩浩荡荡地全面展开了疏导洪水的艰苦卓绝劳动。
大禹除了指挥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手握木锸(形状近似于今天
的铁锨),栉风沐雨,废寝忘餐,夜以继日,不辞劳苦。由于辛勤工作,他手上长满老
茧,小腿上的汗毛被磨光了,长期泡在水中,脚指甲也脱落了。在治理洪水中,大禹曾
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这时他的妻子刚刚生下儿子没几天,恰好从家里传来婴儿哇哇的
哭声,他怕延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路过家门,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叫爸爸
了,但工程正是紧张的时候,他还是没有进去;第三次过家门,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
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治水工作还是很忙,又匆忙
离开,没进家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在大禹领导下,广大群众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9条大河,使洪水沿
着新开的河道,服服贴贴地流入大海。他们又回过头来,继续疏通各地的支流沟洫,排
除原野上的积水深潭,让它流入支流。从而制服了灾害,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在治水的同时,大禹和治水大军还大力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修整土地,恢复生产,使
大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对于大禹的功绩,广大人民歌颂他,感谢他,怀念他,当
时人们把整个中国叫“禹域”(意为大禹治理过的地方)。
相传黄河上游的龙门山上的禹门口(今陕西韩城与西河津之间),为大禹所凿。龙
门山口,口宽80步,河水由此而下,奔腾咆啸,声如巨雷。集中在龙门水下的大鲤鱼为
急流所迫,随之而下,向下不断跳跃,即民间流传的吉祥之兆——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位于山西省芮城县东南5公里的黄河岸边的神柏峪,相传是大禹勘察水情、并在河
边的柏树上拴马歇脚的地方。后人在此处河边修建了一座禹王庙,以示纪念。
在浙江省绍兴市的会稽山下,人们还修建了大禹的陵墓——禹陵,以纪念他的丰功
伟绩。
大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夏朝。我国的历史从此时起,进入了阶级社会,时
间约在公元前21世纪。
奴隶制社会在中国历史的道路上踏下的又一个脚印
商汤灭夏是夏朝向商朝过渡之间商族的成汤灭夏朝的历史事件。
夏朝奴隶制国家距今约4000多年,是世界上古老的奴隶制国家之一。夏朝从禹开始,
到桀灭亡,传14世,17王,有400多年的历史。今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部是夏人统治的
中心。这个国家的范围,北到山西的长治,南达河南伊水流域,西到陕西华山一带,东
至山东河济之间。据人推测,夏朝的势力和影响已达到黄河南北和长江流域。
奴隶制国家是建立在残酷剥削奴隶劳动之上的。奴隶不仅从事家内杂役,而且成批
地被奴隶主赶到农田里去种地和放牧。少康流亡有虞氏部落的时候,还“有田一成,有
众一旅”,一成田是方圆10里的土地,一旅众是500个奴隶。奴隶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支
柱。可是,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可以随意把他们关进监狱,施
以重刑,甚至把那些不愿为他们作战的人,当做祭祀品杀死。
夏朝奴隶主贵族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夏启整天沉湎在饮酒、打猎和歌舞中。传说
启创作了名叫《九韶》的乐舞,这可能是一个大型的音乐舞蹈曲子。启的儿子太康更荒
淫无度,到洛水北岸打猎游玩接连几个月,把王位都丢掉了。
夏朝末年,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国王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夏朝开始走下坡
路。到夏桀即位,他更暴虐无道,荒淫无耻,“赋敛无度,万民甚苦”。
夏桀手下有个叫关龙逢的臣子,听到老百性的愤怒声音,觉得大势不妙,便对桀进
行劝告,要他节省用度,不然就危险了。夏桀不但不听,反而把关龙逢杀了。夏桀以为
他的统治永远不会灭亡。他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老百姓一样。
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灭亡。”他还召集所属各部首领开会,准备发动讨
伐其他部落的战争。可是,各部落对他更加离心离德。这就给商汤灭夏造成了有利的机
会。
商族兴起在黄河下游,相当于现在的河南、山东一带。商部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母
系氏族公社时期。这个部落的始祖叫契。传说契的母亲简狄洗澡,忽然发现燕子下了个
蛋,吃了以后便怀孕生契。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
黄河下游是一个洪水经常为患的地区,所以从契到汤,经过了14代,8次迁徙。商
部落的畜牧业发展很快,据说有名的先公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就是驯养牛马,作
为运输工具。商部落传到成汤当王的时候,已经很强盛,农业、畜牧业、手工业都有很
大进展,经济力量逐步超过了夏朝。成汤采取积极措施准备灭夏。他首先任用了伊尹和
仲虺为左右相,提拔重用了出身地位低下而有才干的人,他出兵攻灭了葛、韦、顾、昆
吾等夏朝属国。成汤越战越强,“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夏桀陷于孤立的境地。
商在汤之前,一直臣服于夏。后来成汤在伊尹的建议下,停止对夏朝纳贡。夏桀大
怒,召集诸侯在有仍(今山东济宁)地方会盟,准备进攻成汤。可是,夏桀的指挥棒不
灵了,有缗氏带头起来反对他,各诸侯谁也不听他的指挥。成汤和伊尹见灭夏的时机已
经成熟,即起兵向夏朝进攻。
成汤的军队和夏桀的军队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大战。
夏桀的军队众叛亲离,被打得大敌。最后,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寿县东南),死
于亭山。夏朝灭亡。
成汤灭夏之后,向四方扩展了统治区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
商朝。
商灭夏后,成为黄河流域的主要统治者,势力发展很快。
尤其是前期政治状况较好,社会也比较稳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发展。标志这一
文明的,是甲骨文字的相当成熟和青铜冶炼技术的相当进步。历时600余年后商朝灭亡,
时间约在公元前11世纪。
中国分封分建的滥觞
周灭商以后,周从一个西部小邦变成了一个大国。为了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的统治,
有效地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周初实行了分封制。分封制就是
把周王的子弟、亲戚、功臣以及古代先王圣贤的后代,分配到一定的地区,分别授给他
们一定范围的土地和人民,建立封国。这些封国就是诸侯,诸侯受封时,要举行册封仪
式,周天子向受封者颁布册命,宣布封疆范围、土地的数量。并把该地区的人民一起赐
给受封者,同时还给受封者官属、奴隶、礼器和仪仗等。诸侯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建立
政权机构,设置军队和监狱,但规模大小和地位都有一定的限制。诸侯对周王承担一定
的义务,如定期朝见,缴纳贡赋,征调军队随周王出征,王室重大祭祀活动,诸侯要前
往助祭等等。
周朝初期,经过了周武王和周公两次大的分封。武王灭商后,就开始分封,武王所
封有下列国家:封神农的后代于焦,黄帝的后代于祝,尧的后代于蓟,舜的后代于陈,
大禹的后代于杞,师尚父于齐,周公于鲁,召公奭于燕,叔鲜于管、叔度于蔡,同时封
商纣的儿子武庚于殷。这些人都是先贤圣人的后代或是周的功臣、子弟以及殷商的后代。
周公平定武庚、管、蔡之乱后,便将他们所管辖的殷遗民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了
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封于商丘,国号宋。另一部分则分给成王的叔父康叔,封于殷商
故墟,国号卫。武王死后,唐地发生叛乱,成王诛灭唐以后,封他的兄弟叔虞于唐。以
后周王也进行过分封,但都规模不大。
经过周初的两次分封,形成了以王畿为中心,众多诸侯拱卫周王室的局面。王畿是
周王室统治的中心地区,武王时已经计划将周的王都建于洛水与伊水之间的地区,但没
有来得及兴建就去世了。周公东征以后,就按武王的计划修建了洛邑(河南洛阳市东),
把那些殷顽民迁移到这里,加以监视。
又在附近建王城(洛阳市内),以军队八师驻守,作为朝会东方诸侯的东都。这样,
西起岐阳,东到圃田,所谓渭、泾、河、洛地带,都成为周的王畿。西边的关中平原,
以镐京为中心,是周人兴起的地方,称宗周。东面的河洛地带,以东都王城为中心,是
保卫宗周和镇抚东方的重镇,称成周。东西连成一片,长达千余里,王畿的政治经济和
军事力量都有显著的增强,成为控制全国的基地。周朝在王畿(甸服)之外有侯服、宾
服、要服、荒服,侯服就是指诸侯国所分布的地区,侯服之外,就是一些关系比较疏远
的旧国或其他少数民族部落。
荀子说,周初分封了71国,其中姬姓53国。据《左传》记载,先后受封的文王后代
有16国。管(河南郑州)、蔡(河南上蔡)、郕(山东汶上北)、霍(山西霍县)、鲁、
卫、毛(河南宜阳县境)、聃(地不详)、郜(山东城武县东南)、雍(河南沁阳东
北)、曹(山东定陶)、滕(山东滕县)、毕、原、酆、郇(山西猗氏县西)。属于武
王诸子的四国,邗、晋、应(河南宝丰县西南)、韩(山西芮城县西)。属于周公后代
的六国,凡(河南辉县西南)、蒋(河南淮滨期思集东北)、邢、茅(山东金乡境)、
胙(河南延津)、祭(郑州北)。
在众多的诸侯中,尤以东方的齐、鲁,北方的晋、燕,中原的卫国最重要。
鲁,是周公旦的封国。其疆域,北到泰山之下,东过龟蒙,南边包括凫、峄诸山。
附近的若干小国都是它的附庸。这里原是少皥部的故地,居住着奄、商部落。武王灭商
后,就把这一地区分封给周公,周公由于辅佐成王,一直未能到封地去。武王死后,这
里的淮夷、徐戌同时叛乱,周公东征平定了这里的叛乱,稳定了局势,便立即让他的儿
子伯禽到封地去,让他镇守这一地区,并要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也就要巩固和
扩大自己的势力,成为周王朝强有力的屏辅。同时分给他殷民六族,即条氏、徐氏、尚
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六个殷商部族以及大量礼器和仪仗。鲁国成为周王朝在东方
的重要诸侯,领导当地的淮夷部落臣服于周王室。
齐,是师尚父的封地。师尚父即姜尚,他是周武王的大功臣,为周王朝的兴起立下
了不小的功劳。周武王将它封在营丘(山东临淄北),国号齐。这里是薄姑之民的故地,
也是一股巨大的抗周势力。武王让他在这里镇抚薄姑之民,其封疆东至海滨,西至黄河,
南至穆陵(山东沂水县北)、北至于无棣(山东无棣)。它也是周王室控制东夷的重要
力量,同时周王还授予他征伐违抗王室的侯伯的权力。
卫,是康叔的封地。康叔是武王的同母弟,成王的叔父。
这里是殷都旧地,在周公平定了武庚、管叔、蔡叔的叛乱之后,就把康叔封到这里。
它的疆域以朝歌(河南汲县北)为中心,武父(河南河北交界处)以南,圃田(河南中
牟西)以北的地区。康叔被封时还得到了殷民七族,即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
饥氏、终葵氏七个殷商部族,以及许多宝器仪仗。由于卫国是殷人的故地,所以周公十
分重视,特别作《康诰》、《梓诰》、《酒诰》叮咛康叔,让他兼用商周的制度。康叔
遵照周公的教导,很快就消除了殷遗民的对立情绪,收到了民大悦的效果。在众多的封
国中,卫国地处中原,又接近王畿,其疆域也最大,是屏卫周王室的重要封国。成王亲
政以后,任用康叔担任周王室的司寇,执掌刑罚大权,卫侯又掌握着指挥成周八师的大
权。
晋,是成王弟叔虞的封地。辖区在今天的山西境内,自古以来就居住着群狄部落,
他们经常内侵,商朝时就经常在这里用兵。武王死后,这里的唐国乘机叛乱。为了加强
对群狄的防御,成王将他的弟弟叔虞封于唐(山西翼城),国号唐,到叔虞的儿子时,
改国号为晋。这里曾是夏朝故地,叔虞还得到了夏遗民怀姓九族,所以晋国实行夏政并
兼顾戎狄的习惯。
燕,是召公奭的封地。它是周王朝在东北方的屏藩,这里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起
着控制燕山南北和辽西一带的戎狄部落的作用,影响达到白山、黑水之间的地区。
此外,在南方,在淮水上游还有蒋、息(河南息县)等同姓国,在唐、白河流域有
申、吕等姜姓国,在淮水、汉水之间有汉阳诸姬,其中随(湖北随县)国为最大。在长
江下游地区,在文王以前,就有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在太湖沿岸建立了吴国。
1954年在江苏丹徒地区发现了一批西周青铜器,其中一件宜侯矢簋的铭文记载了宜侯矢
被封的情况,这个宜国是否就是吴国还不能确定,但是铭文记载的情况说明宜国也是周
王朝在南方的重要封国,是周王朝在长江下游的重要据点。
周王朝实行的分封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广大的区域实行有效统治的最好的办法。
大量分封诸侯,对巩固和稳定周王室确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周灭商以后,在周王朝
影响的范围内,还有众多的旧国存在,在边远地区,也有大量少数民族部落,周王朝的
封国与这些旧国和少数民族杂处,有效地扩大了周王朝的政治影响,对传播先进的周文
化,加速这些地区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对历史上民族统一体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
义。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封国的发展程度不同,一些诸侯发展壮大起来,向四周扩
展,成为雄踞一方的大邦,到春秋时期,形成了诸侯割据列国争霸的局面。
中国强权政治的开端
诸侯争霸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古代曾有“春秋五霸”之说,
五霸的一般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但宋襄公并未能称霸,
而争霸的大国还有吴、越,于是对“五霸”,其说不一。争霸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
几个阶段。
(1)齐桓公称霸。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诸侯是齐桓公,所谓“称霸”,就是因势
力强大,而为中原诸侯的盟主,并得到周天子的承认。
齐在春秋前期,已是东方的大国,疆土“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今山
东临朐),北至于无棣(今山东无棣)。”负山面海,有鱼盐之利。但在齐襄公(前
697—前686年)时,由于政治黑暗,剥削残酷,阶级矛盾一度尖锐。齐襄公死,其弟桓
公继位,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国势日益强盛。公尤前664年,山戎侵燕,齐桓公
率军北伐山戎,保卫了燕国。前622年,狄人侵邢(河北邢台),齐桓公又救邢,并把
邢人迁到夷仪(今山东聊城),另筑新城以安置之。公元前660年,狄人又侵卫,杀卫
懿公。齐桓公救卫,将卫的剩余人口迁到楚丘(今河南滑县),使卫存在下来。齐桓公
的救患扶危的行动,得到一些诸侯的拥护,威信大增。
这时,南方的楚国强盛起来,不断北侵,兼并了许多小国,又连年伐郑,威胁中原。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齐、宋、陈、卫、郑、许、曹之师伐楚,与楚军对峙于陉(今
河南偃师),双方互不相让。后齐、楚订立盟约,都撤回军队。齐桓公这次出兵虽未与
楚作战,但却打击了楚国北进的锋芒,暂时消除了楚对中原诸国的威胁。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今河南考城东)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
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从此齐恒公成为霸主。得以挟
天子以令诸侯。前643年,齐桓公死,齐国逐渐衰弱。
(2)晋文公称霸。晋国原是汾水下游的一个小国,到春秋前期,逐渐强大。《韩
非子·难三》曰:“(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就是兼并了许多小国和戎、
狄部落,疆域已扩大到整个汾水流域。献公晚年,因废嫡立庶,引起统治集团内部的斗
争,公子重耳在国外流浪了19年。献公死后,重耳回国,在大臣狐偃、贾佗等的协助下,
采取了一些整顿政治、经济的措施,主要有“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稼穑劝分,省用足
财,”以及“赋职任功”,“举善援能”等。经过这番整顿,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得到
发展,国家富强起来。
这时楚国又一再向北侵犯,鲁、郑、陈、蔡等国先后归附于楚。公元前632年,楚
围宋,宋向晋告急。晋文公率军救宋。晋军为避开楚军的锋芒,在未开战之前,主动退
军“三舍”。至城濮(今河南濮阳西南),晋文公会晋、宋、齐、秦军,大破楚军。这
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战。战后,晋文公又大会诸侯于践土(今河南原阳),与会的有鲁、
齐、宋、蔡、郑、卫、莒等国,天子派代表参加会盟。盟约规定:“皆奖王室,无相害
也。”晋文公成为中原的霸主。
(3)楚庄王称霸。楚是江、汉流域的一个蛮族国家,西周时,活动在丹阳(今湖
北秭归)一带。公元前689年,始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并逐渐强大,兼并
了附近许多小国。楚庄王(前613—前591年)时,孙叔敖为宰相,整饬内政,兴修水利,
国势更加强盛。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军至雒邑的郊外,周定王被迫派人为他举行慰
劳欢迎之礼,庄王“问鼎小大轻重”,表明了他有灭周的野心。前598年,楚围郑,晋
救郑。次年,晋、楚军战于邲(今河南郑州市东),晋军大败。前594年,楚又围宋,
宋向晋告急,晋畏楚而不敢出兵。从此,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成为中原的霸主。
《韩非子·有度》曰:“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死,楚势渐弱。
(4)吴、越争霸。吴、越都是长江下游的国家,吴都于吴(今江苏苏州),越都
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春秋中期,晋楚争霸时,晋曾联吴以制楚,吴的国力也日益强
大。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和楚亡臣伍员率军伐楚,楚军大败,吴军直入郢都。这时
楚得到秦的救援,越国又乘虚攻吴的都城,吴被迫撤兵。阖闾死,子夫差继位,于前
494年伐越,败越于夫椒(今江苏吴县太湖中山),围越王勾践于会稽。勾践求和,请
为属国。前487年,吴筑邗城(今江苏扬州)于江北,又开邗沟,联结江、淮,通粮运
兵,大败齐兵于艾陵(今山东泰安)。前482年,又与晋、鲁的国君及周天子的代表会
盟于黄池(今河南封丘)。因当时越王勾践已进攻吴国,夫差让霸主与晋定公而回师吴
国。公元前473年,越再伐吴,夫差战败自杀,吴亡。
勾践灭吴后,成为江、淮下游最强大的国家。他率师北上,与齐、晋等诸侯会于徐
(今山东滕县),成为霸主。
诸侯争霸使得整个国家兵连祸接,没有宁日,给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奴隶带来更加
深重的灾难。这使得日后奴隶们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日益高涨,动摇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基础。
“公室”与“私家”的争斗
三家分晋是春秋后期公室与私家之间展开的激烈斗争的结果。在西周宗法封建制下,
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领有自己的封邑,
拥有基本上是独立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他们通过贵族宗族组织来统治自己的封邑。
这样,在诸侯国内部就有了“公室”和“私家”之别。公室指诸侯国君,私家指卿、大
夫之家。在西周时期和春秋早期,卿、大夫的封邑没有得到发展。
在春秋时期,西周以来的社会政治秩序遭到破坏,在诸侯国势力扩张的同时,诸侯
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统治的封邑,在诸侯国内也形成了一个
个割据独立的小国,并且也在互相兼并。有些势力强大的卿、大夫,还操纵了诸侯国的
政治,诸侯国的政权由公室向私家转移。这些卿、大夫比较能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是新兴的进步势力;以国君为代表的公室则主张维护旧的制度,是一批顽固的守旧贵族。
早在春秋初期,晋公族内部嫡系与旁支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晋献公曾大批屠杀
公族内的群公子。献公死后,他自己的儿子之间又发生争夺君位的斗争,直到晋文公即
位才结束。晋公室的力量被削弱了。到春秋中叶,旧公族只剩下栾氏、羊舌氏和祁氏等
几家,而晋国的卿大夫之家即私家的力量却逐渐壮大起来,不断与晋国的公族展开斗争。
晋厉公时,把私家看成最大的威胁。公元前574年,他举兵杀了三部(郤至、郤犨、
郤锜),结果很不得人心。次年,厉公被杀。晋朝中期以后,晋国的卿位一直由19个卿
大夫之家所占据,居卿位的同时又是统率军队的将领。这十几个卿大夫家族在晋国政治、
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到春秋晚期,他们互相吞并的结果,只剩下
韩氏、赵氏、范氏、魏氏、中行氏、智氏六家最大的卿大夫家族,就是所谓的六卿。
六卿与晋国旧贵族之间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斗争。公元前550年,以范氏为首的新兴
势力联合起来攻打当权的大夫栾盈,栾盈逃到楚国,不久又逃到齐国,齐国将他偷偷送
回到他在晋国的私邑曲沃。栾盈以曲沃为据点,发兵进攻晋国的绛都。新兴势力迅速占
领固宫(晋襄公庙),在战斗中,奴隶斐豹提出以解放自身作为效忠的条件,新兴势力
当即烧掉了斐豹沦为官奴的丹书(卖身契)。斐豹杀死了栾氏的力士督戎。
范氏为了战胜栾氏,发布命令说:自文公以来,有功于国家而子孙没有得到官职者,
可以做官和受赏。这样激励了士气,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结果,大败栾氏,栾盈及其党
羽全部被诛。此后,新兴势力继续与旧贵族斗争,栾氏、郤氏、胥氏、原氏、狐氏、续
氏、庆氏、伯氏等旧贵族继续受到打击,被降为奴隶和平民。晋的公族被消灭,晋国的
政治完全被卿大夫之家所把持。新兴势力又灭掉了祁氏、羊舌氏,把祁氏领地分为7县,
羊舌氏领地分为3县,任命韩、赵、魏等族的子弟和有才能的人去做县大夫。公室与私
家的斗争,是旧贵族与新兴势力的斗争,旧贵族被消灭对晋国社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在与旧贵族斗争的同时,新兴势力内部也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当时新兴势力都实行
了一些有利于生产发展的革新措施,但实行的程度和方式各家都有比较大的差别。在亩
制上,六卿都突破了“百步为亩”的旧规,而范氏、中行氏的亩制没有韩、赵、魏的亩
制大,范氏、中行氏的亩制为1亩160步,智氏为180步,而韩、赵、魏为200步。由于当
时劳动者耕种地亩面积有一定的标准,亩制大就是实耕面积大,亩制小实耕面积小,扩
大亩制有利于生产的发展。范氏、中行氏在亩制改革上很不彻底,而且保留了较多的奴
隶制痕迹,对依附农民剥削很重,在政治上也独断专行,所以在与赵氏等的斗争中处于
不利地位。赵简子注意争取民众,如他派尹铎到晋阳(山西太原市西南)去作地方官,
尹铎到任后,就遵照赵简子的指示,调整和减少农民负担,后来晋阳便成为赵氏可靠的
根据地。赵简子还采取奖励军功,以功释放奴隶的措施。公元前493年,范氏、中行氏
与郑国等联合起来,与韩、赵、魏发生战斗,赵简子在誓师时发布命令,许诺在战斗中
立军功的人,上大夫赏赐给县,下大夫赏赐给郡,士赏田10万亩,庶人及工商业者可以
上升为士,奴隶可以被释放。所以军队士气很高,终于大获全胜。赵简子还注意选拔人
才,鼓励臣下指出自己的过错。赵简子争取了人心,而范氏、中行氏则失去了人心,这
是赵氏能够取胜的重要原因。赵联合韩、魏与范氏、中行氏交战,每次都取得胜利。公
元前490年,范氏、中行氏失败后,逃出了晋国。赵简子把邯郸据为己有,其他地方为
晋公室所有。公元前485年,智、韩、赵、魏四家联合起来要瓜分原先属于范氏、中行
氏的土地,晋出公不肯,四家就赶跑了晋出公,智伯另立晋哀公,自己控制了政权,又
占领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智、韩、赵、魏四家成为晋国最强大的势力。
当时四家的当权者分别是智伯瑶、赵襄子毋恤、韩康子虎、魏桓子驹。智伯最为强
大,晋国的政事都是智伯说了算。
他想独吞晋国,但由于时机不成熟,便采取削弱其他几家的办法。他以奉晋君之命,
准备攻打越国为名,要每家拿出100里的土地和户口来给晋室,其实是要归他自己,韩
康子和魏桓子都如数交出了土地和户口,而赵襄子则拒绝了智伯的要求。于是智伯就联
合韩、魏两家一起出兵攻打赵氏,并答应灭了赵家后,把赵家的所有土地和户口由三家
来平分。

能介绍完吗?
我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