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炮火前进豆瓣 韩国:京剧四大名旦的表演风格是什么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6 22:29:19
各适合扮演哪类角色?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

梅兰芳(1894—1961)江苏泰州人,名梅澜,字畹华、浣华。他的演唱,雍容华贵,典雅清丽,1894年10月22日生于北京。8岁开始学戏,师从时小福的弟子吴菱仙。光绪甲辰年(1904年)农历七月初七,第一次登台,在《天仙配》中饰长生殿鹊桥密誓里的织女。1907年正式搭上叶春善创办的喜连成科班(后改为富连成)参加演出,1913年20岁时开始唱头牌。同年11月15日第一次和当时著名京剧演员王凤卿应邀去上海丹桂第一舞台演出,上演了《彩楼配》、《玉堂春》、《武家坡》。接着在茹莱卿、朱素云、王惠芳等人帮助下,上演了一、二本《虹霓关》,开创了在同一剧目中一个演员演两个不同行当、不同扮相的演法先例,第一次演压大轴的新排戏《穆柯寨》,轰动上海。1914年再赴上海,45天以22万多张票被选为“伶界大王”。同年放弃“缀玉轩”故居,全家迁到上海思南路定居。
《天女散花》

为鼓舞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斗志,与叶恭绰等编演《抗金兵》,又把《易鞋记》改编为《生死恨》演出。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编演了11出新戏。1919年4月21日第一次出国到日本演出。1920年第一次在上海“天蟾舞台”拍无声电影。1922年12月曾进紫禁城内的漱芳斋为当时已退位的清末代皇帝溥仪结婚庆典演出。1927年在北京《顺天时报》举行的首届旦角名伶评选中,与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多次到日本、美国、前苏联、英国、德国、意大利、埃及、印度、朝鲜等十几个国家访问演出,结识卓别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和高尔基等艺术大师。抗日战争期间,不顾日伪威逼利诱,蓄须明志,拒绝演出。1930年第一次应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之约拍摄有色电影《刺虎》。1948年参加拍摄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影片《生死恨》。
尚小云(1900—1976),1899年生,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河北南宫人。字绮霞。10岁入北京三乐科班,初习武生,后改青衣、刀马旦。1914年出科后,在北京童伶竞选大会上,博得“童伶大王”的美誉。1924年被广大观众誉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1936年创办了荣春社科班,培养出了孙荣蕙、杨荣环、徐荣奎、景荣庆、方荣翔、马长礼等优秀演员。

解放后组建尚小云剧院,任团长。1959年应邀到西安,任陕西省京剧院院长兼陕西省戏曲学校艺术总指导。1962年西安电影制片厂为他拍摄了彩色艺术影片《尚小云的舞台艺术》。历任北京市文联常务委员、南京戏曲改进处副主任,中国剧协理事,陕西剧协常务理事,中国戏曲学校顾问,陕西省京剧院院长等职。是陕西省第三届政协常委,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一、二、三、四届政协常委。
演出的尚派剧目有:《昭君出塞》、《卓文君》、《龙女牧羊》、《汉明妃》、《梁红玉》、《福寿镜》、《青城十九侠》、《花蕊夫人》、《摩登伽女》、《千金全德》、《红绡》、《绿衣女侠》、《九曲黄河阵》、《峨嵋剑》、《比目鱼》、《墨黛》、《北国佳人》、《双阳公主》等。塑造了许多忧国忧民、刚正善良的古代妇女及少数民族的妇女英雄形象。
1976年因病在西安逝世,终年77岁。

程砚秋(1904—1958),1904年1月1日生,原名荣承麟,艺名砚菊农、艳秋、号玉霜、御霜。北京人。满族。6岁学艺。1915年首次登台,13岁成名。17岁独立成班。1922年搜索革新京剧。并逐渐创造程派唱腔。与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被誉之“四大名旦”。

建国后,历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常务理事、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10月成为中共预备党员,逝世后被批准为正式党员。

主演的代表剧目有:《荒山泪》、《青霜剑》、《锁麟囊》、《春闺梦》、《鸳鸯冢》、《三击掌》、《打渔杀家》、《文姬归汉》等。1932年在欧洲考察戏剧音乐。1933年回国后,主办中华戏曲学校,同时主编《戏剧月刊》。九一八事变后,改编并演出了反映民族危机的历史剧《亡蜀鉴》。建国后,改编演出《窦娥冤》等剧目。代表中国戏剧界参加布拉格第一届世界和平大会。

荀慧生(1900—1968),1900年生,河北东兴人。原名秉超,号留香,艺名白牡丹。幼年在义顾和梆子班搭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演花旦、刀马旦。解放后曾任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艺委会副主任等。

1952年曾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奖状。一生共演出300多出戏,功底深厚,吸收梆子的唱腔,唱法和表演艺术,对京剧的传统技法有所发展,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代表剧目有:《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常演剧目编为《荀慧生演出剧本选集》,论著有《荀慧生演剧散论》。

1968年12月26逝世。

有国粹之称的京剧,著名的四大名旦,表演艺术家是梅兰芳,程砚秋,旬慧生,尚小云。

“四大名旦”称谓的由来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名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旦角的地位,对京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刻苦钻研艺术,在艺术上不断进取,表演、唱腔精益求精,各有独门剧目,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旦角艺术流派。

梅兰芳(1894–1961),江苏人。 他善於向前辈艺术家学习,吸收各方面艺术修养, 勇於创造而又认真总结经验。他的演唱,雍容华贵,典雅清丽,世称“梅派”。建国后, 他注重加工、提高最能代表梅派艺术的剧目如《宇宙锋》...

程砚秋(1904—1958),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满族人,原名承麟,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农,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

程砚秋6岁投荣蝶仙门下练武,后又向丁永利学武生。因其扮相秀丽、嗓音极佳,又改从陈桐云习花旦,继而师从陈啸云学青衣。程砚秋11岁登台时,就以超凡的文武之功崭露头角。后来,程砚秋曾研习绘画、书法、拳剑、京昆剧技艺、电影等艺术,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荀慧生(1800—1968),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祖籍河北东光,原名秉超,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号留香,艺名白牡丹,后改用荀慧生。

尚小云(1900-1976),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河北省南宫县人,原名德泉,字绮霞,属汉人旗籍。曾任中国戏曲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学校艺术顾问等职。尚小云幼年就随李春福学戏,工京剧老生。后进入“三乐社”科班,先习武生,又学花脸,后因其扮相俊美,嗓音畅朗,改学旦行,师从青衣名家孙怡云,同时,改艺名为“小云”。尚小云在北京一出台,就成为当时青衣行年轻的佼佼者,还被称为“第一童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