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频统计算法:上海地区五大名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19:45:53
地点,朝代,园名,古园特色

上海五大名园为:
上海豫园
嘉定秋霞园
南翔古猗园
青浦曲水园
松江方塔园

详细介绍如下:

豫 园

豫园座落在安仁街132 号,因是明代曾任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为孝敬父母而造,取意于 \"愉悦双亲,颐养天年\",故起名为\"豫园\"。豫园曾被誉为\"奇秀甲于东南\",是一座揉和了我国明、清两代园林艺术的名园,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秋霞园

秋霞园位于上海市嘉定镇东大街,占地3.2公顷,水面占0.33公顷,各种树木104种6348株。秋霞园始建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有桃花潭景区(原龚氏园)、凝霞阁景区(原沈氏园)。清镜塘景区(原金氏园)以邑庙景区等4个景区48个景点。全园布局紧凑,以工巧取胜,有亭台楼阁,华池曲径,茂林修竹,低拦板桥,断岸滴泉,假山奇洞;园内有园,景外有景,山具丘壑之美,水揽幽邃之胜,咫尺山林,再现天地,故有“城市山林”美誉,是明代园林佳作,江南古典园林精品。

古猗园

古猗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占地10公顷。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原名猗园,取“绿竹猗猗”之意;后由嘉定竹刻家朱三松精心设计、以“十亩之园”的规模营造,又在立柱、椽子、长廊上刻着千姿百态竹景、显得生动典雅;清乾隆11年(1746年)扩建重葺,更名古猗园。全 园划分为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以绿竹猗猗、曲水幽静、建筑典雅、韵昧隽永的楹联 诗词以及优美的花石小路等五大特色闻名。独到精巧的艺术构思,使古猗园更显出占朴、素雅、清淡、洗炼的气韵。园以园中保存的唐代经幢、宋代普同塔、尤以珍贵。“8·13”事变后,当地爱国人士重修补阙亭、独缺一角、名“缺角亭”、以志国耻,象征我国反帝民族之魂。

曲水园

曲水园位于上海青浦镇公园路西端,原是城隍庙的附属园林。占地1.82公顷。自清乾隆十年(1745年)起,于城隍庙东陆续建起了园林建筑。并浚池叠山、池中植红莲,时名灵园。嘉庆三年(1798年),文人雅十在园中吟诗宴饮,取王羲之兰亭聚会之意,改园名为曲水园。咸丰十年(1860年),园毁于兵燹,后陆续修复,因园的修复经费来自“庙捐”,故又有“一文园”之称。民国16年(1927年),园扩建,易名中山公园。抗战时期,大部分被炸毁。50年代起,经不断修葺扩建,形成了一座错落有致、景观丰富的古典园林,有迎曦亭、镜心庐、坡仙亭、玉宇亭、环碧楼等24景,全园通以走廊,隔以粉墙,婉蜒起伏,精致含蓄,为上海著名的五大古园之一。

方塔园

方塔园,位于松江县内,是一座以观赏古迹为主的园林,主要历史文物有宋代方塔、明代大型砖雕照壁、宋代望仙桥、明代楠木厅、清代天妃宫等。

方塔,又称圣教寺塔,建于北宋熙宁、元佑年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在南宋和元、明、清时都进行过多次修葺,修复过程中保留了宋代遗留下来的斗拱111朵。塔高42.5米,共九层,塔身修长,造型美观,被誉为江南地区名塔中造型最美的塔。1977年修复方塔时,在塔底层正中发掘出一处地窖,出土有精美汉白玉石盒,盒上安放一尊铜菩萨,盒中长四十厘米释伽牟尼卧佛铜像,有晚唐与北宋风格特征,以及部分珍贵文物,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内。

明代的砖雕照壁,建于1370年,高4.75米,宽6.1米,由近百块大方砖拼成,近30平方米,是现在上海地区最古老、最精致、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大型砖雕艺术品。六百多年来风吹雨打,几乎没有风化损坏,可见其制作技术的高超。

上海市有五大名园:上海豫园、嘉定秋霞圃、南翔古漪园、松江醉白池、青浦曲水园。
古猗园:嘉定区南翔镇沪宜路218号(上海五大名园之一)
古猗园,为明代万历时河南通判闵士籍的私家花园,原名奇园。古园的设计者是嘉定著名竹刻艺术家朱三松。后归万历举人李流芳之侄李宜之所有。清乾隆11年(1746年),洞庭山人叶锦购得后,大兴土木增建亭榭,拓展园基,改名古猗园。乾隆53年,地方士人集资买园作为城隍庙灵苑。嘉庆11年(公元1806年)募款整修,同治、光绪年间,又作为祀神和当地同业会集议场所,园中增设茶肆酒楼,园基扩大至27亩。如今,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猗园内青竹满园,有亭榭楼阁、曲径回廊、假山池沼、奇树名花,景色极为秀丽。园内还有两座经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南翔砖塔:出古猗园正门后,右转,笔直走,有一小桥,桥下即是,我去过,颇有古意,不曾修缮,双塔旁有一寺,即为南翔寺。
南翔五代砖塔始建于五代至北宋初年,原立于白鹤南翔寺门内侧。1980年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经整修恢复了古砖塔的面貌。塔身上火焰形的壶门,简朴的直棂窗,精巧的斗拱,细腻的栏板和秀挺的塔刹,比例匀称,维妙维肖,表现出典型的唐宋建筑风格。

嘉定秋霞圃

秋霞圃位于上海嘉定区嘉定镇东大街,是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明代园林,由明代龚氏园、沈氏园、金氏园和城隍庙合并而成,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
秋霞圃始建于正德、嘉靖年间(公元 1506年—1566年),是当时工部尚书龚宏的私人花园,园内有松风岭、鸟语堤、寒香室、数雨斋、桃花潭、洒雪廊诸胜景。清初龚氏子孙衰微,园归汪姓,始名秋霞圃。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改归城隍庙。乾隆中,与东邻沈氏东院合并,改建为城隍庙后花园。后多次遭破坏,现存建筑多系同治元年(公元 1862年)以后重建。园内建筑大多建于明代,而城隍庙则可以上溯至宋代,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园林。
秋霞圃以清水池塘为中心,石山环绕,古木参天,造园艺术独特,分桃花潭、凝霞阁、清镜堂、邑庙等四个景区。桃花潭景区的池上草堂,有“一堂静对移时久,胜似西湖十里长”的赞誉。堂南的一副对联:“池上春光早,丽日迟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草堂霜气晴,秋风飒飒,水流花放,疏雨相过。”此联将秋霞圃春秋两季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凝霞阁景区的“环翠轩”轩西有复廊式“碑廊”,上集明清碑刻17方。从西门入园,院内森桂轩的四周遍植桂树;轩南置明代遗物“三星石”,分别取名“福、禄、寿”;园内还有一“涉趣桥”,建于公元1921年。小桥连接曲径北岸,横跨幽泉清溪。如此灵巧古老的园林桥全国罕见,在上海堪称一绝。
秋霞圃布局精致,环境幽雅,小巧玲珑,景物与色彩的变化都不大,好象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秋意,让人充满着诗情画意的遐想。

青浦曲水园曾称灵园,是城隍庙的附属园林,始建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园中有党堂、得月轩、歌薰楼、迎晖阁、岸舫、夕阳红半楼、凝和堂等建筑。曲水园以凝和堂为中心,左右有觉堂和花神堂相伴,堂后有曲水长堤,环堤由鼎立之小濠梁、迎曦、恍对未来三景相绕。由濯锦矶畔穿行于葱茏林木和回峰叠嶂之间,可登小飞来;由老人峰而上,可达九峰一览亭。全园蜿蜒起伏,十分精致。园中银杏参天,藤萝缭绕,古木林立,四季花卉长新,是上海市五大古园之一。

松江醉白池

醉白池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南路,始建于 l644年,为明代画家董其昌觞咏处,也是名人学士常游之地。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工部主事顾大申建。醉白池之名取于苏轼《醉白堂记》,谓宋代宰相韩琦慕唐诗人白居易晚年以饮酒咏诗为乐而筑醉白堂。顾大申擅绘画,善诗文,亦慕白居易之乐而以“醉白”为池、园名。
全园占地80亩,分为内园和外园两部分,外园是新建的,内园是原有的。内园为全园精华之所在,庭院相接,亭台错落,长廊回环,清泓秀矗。堂、轩、亭、舫、榭、池组成了主体建筑群,有池上草堂、玉兰院、雕花厅、四面厅、束鹿苑、卧树轩等十景。园内廊壁和部分庭园里,石刻碑碣较多,这是该园的特色之一。池南长廊的墙壁上,嵌有《云间邦彦画像》石刻,共二十八块,镌明、清松江府属各县乡贤名士百余人之画像,刻画甚工。园内还有树龄在三四百年的古银杏、古樟树,年龄在百年以上的牡丹。
醉白池既具有明清时期江南园林山石清池相映、廊轩曲径相衬的风格,又具有历史古迹甚多、名人游踪不断的特点。它以水石精舍,古木名花之胜驰名江南。

上海豫园

豫园坐落于上海市市区南部旧城的东北角,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面与上海城隍庙和豫园商城毗邻,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原来是明代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为了侍奉他的父亲——明嘉靖年间的尚书潘恩而建造的,取“豫悦老亲”之意,故名为“豫园”。豫园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开始兴建,至明神宗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完成,前后共用了18年时间。占地70余亩。17世纪中叶,潘氏的后裔逐渐衰落,园林也逐渐荒废。到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 1760年),由该地的人士集资购得豫园的一部分,并重新进行整理。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豫园因年久失修,当时的地方官通令各同业公所分管并作为议事的地方,共有21个行业各占一区,自行修葺。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入侵上海,盘踞在城隍庙5日,园林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英法军队又侵入城隍庙,造成了更大的破坏。新中国成立以后,自1956年起开始整修,恢复了30多亩园景。
现在的豫园可分成六大景区,每个景区都有其独特的景色。入园不久就可以看到一座大型假山,层峦叠嶂,清泉飞瀑,完若真景。假山以武康黄石叠成,出自江南著名的叠山家张南阳之手,享有“江南假山之冠”美誉。“萃秀堂”是假山区的主要建筑物,位于假山的东麓,面山而筑。自萃秀堂绕过花廊,入山路,有明代祝枝山所书的“溪山清赏”石刻。到达山顶时有一个平台,于此四望,全园景物,一览无余。

从鱼禾榭到万花楼一带,有游廊、溪流、山石等景物,多庭院小景,极具玩味。点春堂景区,园亭相套,轩廊相连,花木葱茏,泉水潺潺,包括有和煦堂、藏宝楼等建筑。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 年)上海小刀会领袖刘丽川等,曾在点春堂设立指挥部。玉华堂前的石峰——玉玲珑,是豫园的镇园之宝,被誉为江南三大名石之首,具“皱、漏、瘦、透”之美。据说是移自乌泥径朱尚书园,潘允端认为它是宋徽宗时搜罗的花石纲遗物。面对玉玲珑的是玉华堂。玉华堂内是典雅的明代书房摆设,书房的书案、画案、靠椅、躺椅等都是明代紫檀木家具的珍品。玉华堂前的白玉兰树是上海最古老的市花树。
内园原名“东园”,本来自成一体,现在辟为豫园的一部分,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占地仅2亩,山石池沼、厅堂楼观、亭台轩阁,样样俱全,园内的花墙、小廊等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晴雪堂”是该园的主要建筑物,装饰华丽,构造精巧,玲珑剔透。堂东有溪流,与廊亭、花墙一起组成了一座小型的庭院,庭院内的景物布局紧凑,深具中国园林艺术的特色。园门外还有湖心亭、九曲桥、荷花池,亦为豫园的胜景。
散布于豫园的许多砖雕、石雕、泥塑、木刻,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十分精致。《神仙图》、《八仙过海》、《广寒宫》、《郭子仪上寿图》、《梅妻鹤子》、《上京赶考》、《连中三元》等极具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