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母婴连锁店品牌:我们说的几月几号 是属于什么历??公还是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07:43:02
谢谢

一般应该是公历
习惯上说公历是往往说的是“十二月1号、一月23号”
如果是农历那么一般读作“腊月初一、正月二十三”

当然是公历咯

阳历(公历 ),就是现在日历上的大字。

阴历·阳历·公历·农历

文/散淡书生

(本文根据有关资料编写)
这四个概念放在一起,有点不伦不类。历法分阴历、阳历和阴阳历三类,而公历和农历,都指具体的历法,它们实在不宜并列。
阳历即太阳历,它根据太阳运行规律制定,以回归年为历年,可能是我们的祖先最早使用的历法。原始的阳历是古埃及人创立的,最初取一年为365日,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日,余5日为过年的节日。阳历传入欧洲后,为了协调历法年与回归年的长度,公元前46年罗马统治者儒略·凯撒对阳历作了修改,制定儒略历,公元前8年,奥古斯都又对儒略历作了调整。儒略历一年为十二个月,平年365日;年份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共366日。这样,儒略历历年平均长度便是365.25日,同回归年长度365.2422日多出0.7078日,400年约差3日。从实施儒略历到十六世纪末期,累差约为10日。为了消除了这个差数,教皇格里高利把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10月15日,中间消去10天;同时还修改了儒略历置闰法则:能被4除尽的年份仍然为闰年,但对世纪年(如1600,1700,……),只有能被400除尽的才为闰年,这样400年中只有97个闰年,比原来减少三个,使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更接近于回归年的长度。经过这样修改的儒略历叫格里高利历,亦称格里历。
阴历即太阴历,纯粹以朔望月为历法的基本单位,按月亮的盈亏变化来制定的。一个朔望月的周期是二十九或三十天,年的长短只是月的整倍数,与回归年无关,月也与四季寒暑无关。希腊历和回历都属于这种历法。回历是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采用的历法。回历奇数的月份为30日,偶数的月份为29日,十二个月为一年,共354日。十二个朔望月实际上约有354.3671日。为使月初和新年都在娥眉月出现的那一天开始,回历采用如下置闰法:每30年为一个循环周期,设11个闰日。其中第2、5、7、10、13、16、18、21、24、26、29年为闰年。闰年的12月为30日,共355日。回历的起始历元定在穆罕穆德从麦加迁到麦地拿的一天,即公元622年7月16日。
阳历的缺点在于只顾太阳,不顾月亮,月份与月相无关。阴历的缺点是偏爱月亮,丢掉了太阳的周期性运动,使日子与节令脱离。那么有没有兼顾月亮塑望周期与太阳的回归周期的历法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阴阳历。
阴阳历是结合太阳和月亮运行的周期制定的。它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月和阳历年的性质,既能照顾季节时令,又能使每月的月相与日期固定。我国长期使用的农历,就是阴阳历的最好代表。
农历按太阳运行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一年中日最长的一天为夏至,日最短为冬至,根据这两点将一年二十四等分,就得到二十四节气。同时,农历又按照月亮的运行周期定月,即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平均月长度等于“朔望月”,把日月合朔(太阳和月亮的黄经相等,即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成一直线)的日期作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的平均长度约为29.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称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称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机械地安排。农历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日或355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为此,通过每十九年安插七个闰月的办法回以协调。闰月的安排由二十四节气来决定。
我国历代曾颁布过一百多种历法。农历相传是从“古六历”即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演变而来的,到汉朝实行太初历(已确定二十四节气)以后,历法才基本固定下来。
现行农历是清初推出的《时宪历》。清1644年(农历甲申年)入关后删改明末崇祯历书,于1645年即农历乙酉鸡年正式颁布《时宪历》。民国初年曾称为夏历,民间称旧历(称格里历为新历),也有人不恰当地称之为阴历。这部历法与夏商周使用的夏历不同(周朝是周历夏历同时使用的),为了区别,1970年改称为农历。
必须注意的是农历的月日传统上均以中文表示,而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农历的第一个月称为正(zhēng)月。农历的一个月的前十天按顺序习惯上称为初日,如农历的一月二日称为正月初二;后十天按顺序习惯上称为廿日,如农历的一月二十二日称为正月廿二。廿,音nìan(念)。
农历与季节大致相符,所以长期以来能够很好地指导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农历在我国古代天文学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既牵涉到太阳的视运动,又牵涉到月亮的视运动,迫使古代天文学家去认真观察太阳、月亮等天体,从而推动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农历纪年。中国的传统纪年与公元纪年不同,采用干支纪年,十干十二支搭配(俗称六十甲子),六十年一循环,每60年就重复一次,为示区别,春秋时就有诸侯王以年号纪年,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皇帝年号与天干地支正式同时使用,这种纪年还是有缺点,就是不连续——每换一个年号,就从元年算起。辛亥革命(公历1911年)后,曾拟采用黄帝纪年,即以黄帝诞生那一年为中华元年,但黄帝诞生年究竟距今多少年,学术界没有定论,结果决定采用中华民国纪年。从那时开始,农历纪年采用“双轨制”:民国纪年与干支纪年并行。1949年后,则是干支纪年与公历纪年并行,如今年是乙丑年(鸡年),公元2005年。
公历,指格里历。格里历先在天主教国家使用,二十世纪初为全世界普遍采用,所以又叫公历。中国于1912年开始采用公历,但仍用中华民国纪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公历纪年。

附录:

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转贴)

一 月 :正月、端月、孟春、早春、开岁、新正
二 月 :命月、杏月、仲春、丽月、酣香
三 月 :蚕月、桃月、季春、晓春、桐月
四 月 :余月、梅月、孟夏、初夏、正阳
五 月 :皋月、榴月、仲夏、蒲月、郁蒸
六 月 :且月、荷月、季夏、焦月、暑月
七 月 :相月、兰月、孟秋、初秋、凉月
八 月 :壮月、桂月、仲秋、正秋、中秋
九 月 :玄月、菊月、季秋、穷秋、抄秋
十 月 :阴月、良月、孟冬、初冬、开冬、小阳春
十一月:幸月、畅月、仲冬
十二月:涂月、蜡月、季冬、暮冬、腊月、

三垣二十八宿(转贴)

三垣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对黄赤道带和它以北天区的恒星的一种划分方法。相当于现代天文学中的星座。其中二十八宿是对黄赤道带恒星的划分,而三垣则是对黄赤道带以北天区的恒星的划分。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四象:二十八宿
东方青龙 角宿 亢宿 氐宿 房宿 心宿 尾宿 箕宿
南方朱雀 井宿 鬼宿 柳宿 星宿 张宿 翼宿 轸宿
西方白虎 奎宿 娄宿 胃宿 昂宿 毕宿 觜宿 参宿
北方玄武 斗宿 牛宿 女宿 虚宿 危宿 室宿 壁宿

二十八宿解释(转贴)

古代中国将黄道和天赤道附近的天区划分为二十八个区域。月球每天经过一区(称为“宿”或“舍”),二十八天环天一周。因此有二十八宿、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之称。二十八宿又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
二十八宿的体系目前文献所知可以追溯到周朝初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完备了。有关二十八宿及四象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初。1978年,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的战国曾侯乙墓的墓葬中,出土了绘有二十八宿图像的漆箱盖,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关于二十八宿的实物例证。
二十八宿分成四组,并与东、南、西、北四宫及用动物命名的四象相配,而每宿又以宿名以及按照木、金、土、日、月、火、水的顺序与一动物相配。即:

四 象 二 十 八 宿
东 方 青 龙 角宿 亢宿 氐宿 房宿 心宿 尾宿 箕宿
(对应动物) 角木蛟 亢金龙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南 方 朱 雀 井宿 鬼宿 柳宿 星宿 张宿 翼宿 轸宿
(对应动物) 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马 张月鹿 翼火蛇 轸水蚓
西 方 白 虎 奎宿 娄宿 胃宿 昴宿 毕宿 觜宿 参宿
(对应动物) 奎木狼 娄金狗 胃土雉 昴日鸡 毕月乌 觜火猴 参水猿
北 方 玄 武 斗宿 牛宿 女宿 虚宿 危宿 室宿 壁宿
(对应动物) 斗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虚日鼠 危月燕 室火猪 壁水獐

一般来讲是公历,除非是特别注明的说出来是农历的多少,还有就是,年龄很大的,78十岁以上的,和我们的说法可能不太一样,有是他们用农历的多一些,再就是乡村的,由于种地的需要,用农历的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