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草下脚料:如何教育这样的孩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17:24:13
我的外甥今年9岁,读小学三年级。性格乖张,易发脾气,自私,贪钱,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小孩子的性格,但事实就是这样,请问怎么样才能把他教育成一个品德良好的孩子? 我外甥的这种性格给我姐姐带来无尽的烦恼,但一直找不到一个好的教育方法。在此渴望能得到您的帮助!
家庭环境:我姐姐是小学教师。姐夫失业(以前在邮电局做临工,后来受到排挤不做了。离开邮电局后,我爸曾托人为姐夫在本地找到一家待遇稍好的厂工作,做了不久缺和别人打架跑出来了)。姐夫脾气坏,心气高,不愿意进厂打工,常说自己可以做老板。但之前做几次生意都失败了,还亏了不少钱。我姐姐对姐夫很失望,经常和姐夫吵架,曾说要和姐夫离婚。我外甥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
外甥生活例子:贪钱——每逢他家里有亲属来,在客人走的时候都会尾随亲属向客人要红包,直至客人给他钱为止。这些亲属中包括我、我哥哥、我爸、我舅舅等。经常向姐夫要钱,而姐夫几乎每次都满足他,为此姐姐曾多次叫姐夫不要给外甥钱,但姐夫一直不听。
易发脾气:平时姐姐教他做作业,姐姐教一两次他都不会的时候他就会发脾气,向姐姐大叫。平时他做错事,说他两句就会发火。
自私:姐姐买一袋葡萄干回来吃,他找来一个小瓶子把部分葡萄干装在里面。和大家一起把袋子里的葡萄干吃完后,自己就吃小瓶子里的葡萄干,小瓶子里的葡萄干是不让别人吃的。经常霸着电视看,只要有他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他肯定不会让你转台。
不受教育:他基本上不听姐姐的教导,做事我行我素。
其他:不讲信用、贪玩、记忆力差
怎么教育这样一个孩子?恳请您给予帮助,谢谢!
外甥经常要求我们买各种东西给他,比如食物、玩具等,我们应怎么做?

这样的小孩不是坏小孩。只是教育太失败。--你不了解我心里想什么,凭什么来指点我做这个那个。你没有足够的耐心来对付我,当初为什么要生我呢?大人在指责小孩的同时,不明白小孩也在同时期待、判断、感受、沮丧、反抗、失望、厌倦着什么?大人振振有辞的在说什么?你们小的时候是多乖巧和聪慧的呢?问问自己这些问题,也许一切都能解决了。小孩的成长过程中,也许任何人说的任何一句话,都能改变一生的命运和思想,因为他们就是一个个未成熟的灵魂。
可能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孩,性格乖张,以自我为中心,天生叛逆又反骨。其实父母平常说的我都能听见,也都知道。就是不愿意承认,不愿意随便接受和改变。或许有时候大人们言谈之间无意表述的生活的无奈,最能让我的内心震撼。还有,老师和同学在人际关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谈到自私和贪钱,我想没有人是不自私的吧?一定要改变?呵呵,多给他念经好了。很好笑吗,人就是这样子的。这是另一个话题。

如何教育好孩子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言之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置之一边不顾,对孩子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1、在实践中锻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幼儿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由于观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对四五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婴儿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给学龄儿童穿衣,洗脸,喂饭,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懒怠,骄横甚至无能。良好行为习惯又谈何实现。

2、培养应该持之以恒。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教导孩子,这与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际、同伴、集体中,学会独立饮食、睡眠、盥洗、人际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讲明道理。讲道理是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准”“不许”,要多从正面引导,对他的不良行为避免批评引导,而应该直接告诉他:你应该……比如家长在发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别人借,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明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争抢吵闹是不对的道理。作为孩子自身来讲,道理听多了,良好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4、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家长对孩子要以积极鼓励表扬为主,消极批评只会使孩子灰心丧气。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三岁以下的孩子就要多鼓励表扬。例如:妈妈看见孩子摔跤了,不要急着把他扶起来,可以马上说:“宝宝真勇敢,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也不哭。”本来孩子也许会哭,可听了妈妈对他的鼓励,也许会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也不会哭鼻子了。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对成人的评价很敏感,有强烈要求被表扬的愿望,这就要求家长的表扬鼓 励要适当,不能给孩子乱戴“高帽子”,让孩子对其行为得不到正确的评价,这样,逐渐他就会认为表扬是应该的,不表扬就什么也不肯干,甚至会发生为了表扬而养成做假或讨好的行为。表扬主要应该表扬孩子所做的努力,比如改正缺点,克服困难等。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说出好在哪里,让他有所遵循和发扬,适当的表扬促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5、非语言信息的影响。孩子起初都是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由于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更具有真实形象性,所以父母自身行为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父母对孩子提出的某些要求,如:讲究卫生、举止文明等,同时家长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积极强化的作用,孩子在效仿父母的良好习惯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所谓“身教重于言教”,道理正在于此。

对于孩子某些不良行为,家长可通过施予孩子不愉快的非语言刺激,来减少和控制孩子不良行为的频率,比如:目光注视(以冷峻的目光较长时间的注视孩子)、距离控制(逼近或远离孩子)、轻微的惩罚(拿走孩子喜爱的物品),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内疚和羞愧,从而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

三、注意环境的作用。

在孩子生活的早期阶段,固有认识和行为习惯比较少,因此要培养孩子建立新的、正确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就比较容易。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多资料都表明: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或多或少受到成人、伙伴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孟母择邻而居,历代被传为教子佳话。

其次,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学习的直接范例,有效地影响着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绝大多数的家长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这种状况怎么解决呢?笔者认为要让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应采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 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有专家说道:“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了,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从过程去要求,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效果更理想。

二、为子女建立自信心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常识。做父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佾越疱,要留有余地。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已动手攫取知识的。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更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作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其次要经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原意听子女淡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长。

在教育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子女,冷漠子女,这样会抹杀子女的自信心,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

“让子女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子女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当爱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时,对孩子的爱就成为极端的爱,这往往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出现障碍,心灵发生扭曲,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

对孩子的爱的极端表现有:

1、认为只要无限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是爱孩子,其实这是一种无知的爱。孩子对爱的需要不仅是 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生活中,有的家长只注意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品,却忽视了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许多书籍或买了电脑,却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去读书或正确地使用电脑,也不明白对孩子的精神鼓励、赞扬、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爱,然而,这种精神上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要。

2、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为孩子做了许多本应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降低了他们的自立精神与自信心。这种爱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对孩子将来独立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3、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常常批评,甚至体罚孩子。有的家长的确非常爱孩子,但是,在观念上错误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想象不一样时,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这种爱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这种望子成龙的爱往往会形成相反的情绪或情感――恨,对家长、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的恨。家长应该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培养其自信心,而不是发现问题就批评、指责或惩罚,才有可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我记得有一位外国科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的确,父母的教育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将来,所以说家庭教育尤为重要,是个必不可少的课题,“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将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样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在这方面付出努力。
对于“怎样教育好子女?“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家长们共同探讨的话题,一边是社会,学校所关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对于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并非千般一律,应因人而异,这其中就大有学问,教育孩子应根据他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采取相应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到好的效果。
教育孩子应先从“德、智、体、美、善”五个方面抓起,即素质教育,首先,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必须从小就要做一个品德良好的好孩子,可以举一些实例或者通过看电视,漫画等引导孩子告诉他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像其中的人物一样。
二、家长平时应多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使他感觉到大人很在乎他的学习,不要不闻不问,这样他会感觉到学得没劲,另外,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出一个目标,实行奖罚分明,当达到该目标时,家长应遵守“合同”给予相应的奖励,若没达标时,家长也不应责怪,打骂孩子,应鼓励帮助指导他,这样才能重新树立起他的信心。家长应教孩子养成“不耻下问”的好习惯,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难题等良好读书习惯,教他学东西时应灵活掌握,不要死记硬背,“读死书,死读书”的学习方法不管用,时间花不少,效果却一般,比如有的孩子抄写生字,写了一排,过段时间他还是写不出来,这种方法太“死”,家长应多教一些好的方法结子女。
三、“健康是财富”,家长应教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早起早睡,平时打打篮球,跑跑步等对身体很好。
四、家长应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多做好事,对人有礼貌,教他们怎样待人接物。
另外,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影响非常大,这一点应引起家长的重视,说话要得体,办事要认真,给子女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告诉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平时在家里给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当天的事当天完成,给孩子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应做到有一颗爱心,还要细心、用心、耐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家长能做到这几点,再加上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心,我们的孩子未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教育这种孩子,需要在旁边有一个“弱者”,可以激发起他的爱心。比如养一些宠物。还有就是把他的爸爸支开。他爸爸的性格很不好,给孩子带来了影响。可以以暴制暴,对他也很自私,自己吃零食却不给他。这样孩子会慢慢变乖。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绝大多数的家长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这种状况怎么解决呢?笔者认为要让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应采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 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有专家说道:“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了,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从过程去要求,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效果更理想。

二、为子女建立自信心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常识。做父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佾越疱,要留有余地。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已动手攫取知识的。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更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作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其次要经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原意听子女淡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长。

在教育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子女,冷漠子女,这样会抹杀子女的自信心,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

“让子女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子女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当爱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时,对孩子的爱就成为极端的爱,这往往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出现障碍,心灵发生扭曲,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

对孩子的爱的极端表现有:

1、认为只要无限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是爱孩子,其实这是一种无知的爱。孩子对爱的需要不仅是 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生活中,有的家长只注意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品,却忽视了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许多书籍或买了电脑,却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去读书或正确地使用电脑,也不明白对孩子的精神鼓励、赞扬、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爱,然而,这种精神上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要。

2、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为孩子做了许多本应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降低了他们的自立精神与自信心。这种爱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对孩子将来独立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3、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常常批评,甚至体罚孩子。有的家长的确非常爱孩子,但是,在观念上错误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想象不一样时,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这种爱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这种望子成龙的爱往往会形成相反的情绪或情感――恨,对家长、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的恨。家长应该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培养其自信心,而不是发现问题就批评、指责或惩罚,才有可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我记得有一位外国科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的确,父母的教育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将来,所以说家庭教育尤为重要,是个必不可少的课题,“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将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样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在这方面付出努力。
对于“怎样教育好子女?“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家长们共同探讨的话题,一边是社会,学校所关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对于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并非千般一律,应因人而异,这其中就大有学问,教育孩子应根据他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采取相应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到好的效果。
教育孩子应先从“德、智、体、美、善”五个方面抓起,即素质教育,首先,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必须从小就要做一个品德良好的好孩子,可以举一些实例或者通过看电视,漫画等引导孩子告诉他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像其中的人物一样。
二、家长平时应多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使他感觉到大人很在乎他的学习,不要不闻不问,这样他会感觉到学得没劲,另外,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出一个目标,实行奖罚分明,当达到该目标时,家长应遵守“合同”给予相应的奖励,若没达标时,家长也不应责怪,打骂孩子,应鼓励帮助指导他,这样才能重新树立起他的信心。家长应教孩子养成“不耻下问”的好习惯,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难题等良好读书习惯,教他学东西时应灵活掌握,不要死记硬背,“读死书,死读书”的学习方法不管用,时间花不少,效果却一般,比如有的孩子抄写生字,写了一排,过段时间他还是写不出来,这种方法太“死”,家长应多教一些好的方法结子女。
三、“健康是财富”,家长应教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早起早睡,平时打打篮球,跑跑步等对身体很好。
四、家长应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多做好事,对人有礼貌,教他们怎样待人接物。
另外,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影响非常大,这一点应引起家长的重视,说话要得体,办事要认真,给子女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告诉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平时在家里给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当天的事当天完成,给孩子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应做到有一颗爱心,还要细心、用心、耐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家长能做到这几点,再加上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心,我们的孩子未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自己觉得怎样爽
就怎样教育孩子
我是说 想打的时候就打

这孩子象他爸,估计是被宠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