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科技研发大楼:定婚和结婚时都有什么讲究或需要注意的事情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10 08:18:14
具体一点
怎么没人答呀,这个问题也不是个很难答的问题呀

民间古风俗(摘自〈〈红山峪村民俗志〉〉,有删节):

下 通 书?
通书俗称“红纸绿帖”,即十六开的红绿纸各两张。“红纸”、“绿帖”,也称“鸳鸯礼书”,红纸上款写上女方祖父或父亲的名子,中间一行:“大德望翁某某老姻伯或老姻兄大人阅下”。左边“谨依冰言敬求金诺”,下边写新郎的名子。绿纸内容是:“姻愚弟或侄某某率子某某(新郎名子)鞠躬。”右边写“光前裕后金玉满堂”。?
有的干脆什么也不写,仍具有习惯法效力。还有袜子、鞋,衣料,不同年代数目不同。五十年代前后,两双洋袜子,两双鞋,手巾、肥皂,胭脂粉。用红绿布包着米、面、定两块银元压通书”。后来,数量逐渐增多,银元由人民币代替,或二十元或六十元,或二百元等。其他数目增加,质量提高。七八十年代有的与邻居攀比,在此问题上比阔气。?
在“相家”、“见面”后不久,开始下通书。先确定双日子,让媒人(男性,如果女媒人,就让媒人丈夫)背着通书,(两位男子,最好两辈人)。早晨在男方家吃酒席,中午到女方家,同样吃酒席。?
通书具有相当的法律效力,谁也不能反悔。女子“活是人家人,死是人家鬼”。民间有不少这方面的传说:某村有一人走亲戚喝多酒,在回家的路上歪倒了,枕着坟头睡着了,睡梦中,只见许多人伸拳撸胳膊要打他,只见一位青年女子上前护着他,对众人说,不准你们胡来,众人问为什么护着他,她说,他是我儿子。青年醒时,已鸡叫,回到家,与父母说知。父亲告知:从前下过通书后,她就死了。于是青年拿着香箔,去烧香烧纸。从此每到年节就去上坟。他父亲死后,征得母亲同意,与她合葬,并埋在父亲左边。红山峪村从前曾出现类似故事,听老人讲,本村某姓一位闺女,说给外村,下完通书后闺女就死了。后来外村那位男子结了婚,每当男子睡着后,梦中遇见那女子在铺头上跟他的妻子争丈夫。?
六七十年代,下过通书后却出现一些反悔现象,特别是女方“退婚”时有发生,除遭到众人舆论谴责外,还要把东西原本本送给男方。如果男方反悔,除受到女方训斥、指责外,东西一律不能再要。?
下 启?
下启也叫“传启”,是男方送给女方的厚礼,是正式确立男女婚姻的形式。礼品大都是女子穿戴、首饰、化妆品。数量越来越多,档次越来越高。八十年代几乎达到顶峰,与当时生活水平反差很大,当然礼金必不可少。五十年代前后下启一般有两身衣裳的布料,袜子、鞋各两双,毛巾、胭脂、粉均成双成对,银器如插针一套五枚,戒指一对、耳坠一副、发卡一对,银元四至六枚压启。八十年代,上述礼品几乎翻一番,另加外套、大衣等,压启钱二百、六百、八百不等。九十年代,数量大减,普遍认为,市场物资丰富,样式不断更新换代,没必要买那么多东西,聘金却有增长趋势。不可否认,聘礼多少,还取决于男方对女方的喜欢程度。只要女方各方面都使男方称心如意,花钱再多,心中舒坦。假如女方不太满意男方,又未达到不同意的程度,借故多要彩礼,以此拿捏、刁难对方也是有的。?
下启男方用红纸写上:“谨依冰言,敬求金诺,右下启是在办喜事的前半年内。一经下启,都知道办喜事的日子不远了。?
同下通书一样,下启起双日子,一般逢“六”和“九”、“十”日子居多,叫“六六大顺”、“天长地久”、“十全十美”。由两位男子,在男方早晨吃完酒席,临行前,在大伙面前说礼品要“见见数”,并吩咐媒人,“到女方多多请原谅,拿不出手”之类的客气话。中午十二点前,两人背着礼品(后来有自行车,骑自行车去)来到女家。吃过酒席后,仍要“见见数”。为什么要见数,有极个别媒人,从中捣蛋,途中从中捞一把是有的。女方父母照例说些“花这么多钱”之类的客套话。?
登 记?
婚姻法颁布前,没有登记这种手续。自实行登记后,有的在登记后下启,有的则在登记前下启。登记也是由男女双方的父母媒人一起前去。
开 生 时?
从前叫开生庚,很复杂,请人查八卦、生辰确定那天嫁娶。确实找不到好日子,用什么方法破解,如什么时辰上轿,面朝哪个方向坐轿,用弓箭垫床腿,有的随轿带几斤猪肉等等千奇百怪。那还是八十多年前,本村田姓一青年有相当学问。请人开生庚写庚帖,算来算去,七月没有好日子,最后确定七月初七,这是个最忌讳的日子,使用好多“镇物”破解。婚后没等十八天女方回门,男子上吊死了。女方守寡六七十年,终生不再嫁。从此本村再也没有找人开庚帖。不过开生时是不可少的,即男方让媒人到女方家,让开个字,知道女子哪月出生就可以了。不过女方为了“拿劲”,媒人跑好几趟,才勉强给开生时,尽管内心同意,表面仍装着不情愿的样子,以免人家笑话。?
民间一般不去找算卦先生,而是根据属象自己确定,男方根据开来的生时,确定当年娶的日期。按照女方生肖属相,“正月鸡和兔”,“二八虎与猴”,“三九蛇和猪”、“四十龙和狗”、“牛羊五、十一”,“六腊鼠马走”。月份确定,再定哪天,一般是上半年下半月,下半年上半月。除逢“八”外,其余双日子都可以,单日逢“九”也可,俗称“起日子”。日期确定,男方忙娶,女方忙嫁。该哪月出嫁叫“大月”,特殊情况另起月份叫“小月”。小月出嫁,嫁女一个月忌见父母,为破解,可定在“腊八”。?
备 新 房?
为娶新娘而准备的房子,叫新房。新房根据家庭条件不同有差别,新房的准备有早有晚,新房内布置也不尽一样。?
新房内的布置:一间房子时,结婚前一个月左右就开始靠后墙铺喜床,铺东边一头顶墙为上,供新郎休息。后墙和床一头顶墙的两面用“红圈席”圈起来。床上方先用红秫秸扎成豆腐块形,上边放上“红顶席”,叫“顶棚”。?
? 备 喜 床?
床有“耙桄床”、“格子床”、“面子床”、“席梦思床”等。不同时期,喜床档次不同。五十年代前后穷人用耙桄床作喜床,即四条腿支撑一个床架。有的备不起,使用父母结婚时的面子床,用漆刷新,便可。有的喜床用格子床,这种床前面制作三至四个木框,木框不镶木板,镶上木板叫“面子床”。面子床木块临近婚期,找人画上彩画,笔者有幸给人画了不少面子床面。在四个木板上画四季花,大多数画“蝴蝶牡丹”、“鲤鱼穿莲”、“蜜蜂菊花”、“喜鹊闹梅”。浓抹重彩呈现吉祥喜庆气氛。?
?
安 客?
婚期前一两个月,就通知亲戚,让他们作准备,叫“安客”。当地历来男娶女嫁,实行节俭之风,最多三十来桌,一般十来桌酒席。被通知的都是出嫁的姑姑、姐、姥姥、姨家。通知也都不是专门去人,而是在这段时间交往中口头说一声就可以了,其余的亲朋,大都不通知。有的尽管不通知,到时带喜礼喝喜酒,主家也不好意思拒绝。?
送 喜 礼?
至亲送喜礼,大都在喜日前十天左右,除用红纸包着现金外,还有礼品。现金数目因时而异,八十年代后,“钱不当钱”,不再找帐簿,同亲戚商量,统一口径。礼品,从前是袜子、手巾,顶多一块布料。现在大都是床罩,被罩等床上用品。有的几家亲戚商量着买,以免重复。?
对于其他亲友,有的说不收一律不收,有的碍于情面,人家闻信送来,不好拒绝就收下。有的喜日喝喜酒,才把现金礼品带来。?
叫 客?
男娶、女嫁的头天,事先被安客的亲戚都要派人前去请来,称作“叫客”。被叫的都是未成年的男子、未出嫁的女子,还有已出嫁的姑娘、姐。被请的上述客人视情况而定,如果是娶就积极踊跃前去,在“看新媳妇”或者“闹媳妇”时,她们在新娘被闹厉害时,肩负着保护作用。如果是嫁,除姑娘姐前去,表妹、表弟去的不太多。?
撒 喜 贴?
撒贴大都在喜日的前一天,一般叫客时带着送给。喜帖是一种通知,因娶嫁而不同。男娶的喜帖:“吉占本月××日,中午敬备喜宴,恭候光临。爱×××(新郎的父亲或大爷或叔叔、或哥哥)请。女嫁:吉占本月×日早晨敬备喜酌,恭候光临。雅。×××请。”?
喜帖有单帖和套帖,还有折帖三种。单帖用三十二开大红纸一张,用毛笔直接写上述内容,送给比较“耽待事”的亲朋和一般亲友。套帖用大红纸糊十六开大的信封,封面上写:“舅父大人喜帖”等字样,里边装入单帖。折帖用十六开大红纸折三页,写好内容折好在里边,外边一页写上××喜帖。有的一律用折帖。现在出售商品喜帖叫“请柬”,内容填上日期和人名便可,做工精细,也很方便,但总觉的不太隆重。?
迎 送 亲?
男娶女嫁,迎送亲的不可缺少。当地男子娶妻,在家坐等。女子出嫁,找男女送女客各两人,受嫁女父母的委托负责把闺女送到男家。两男两女送女客,在嫁前一两个月就安置,让他们做好准备。他们都是已结婚,儿女双全“完全人”,有男无女或结婚不久来不及生小孩的妇女亦可。男的是嫁女的大舅舅和长兄,女的是嫁女的大娘或婶子和嫂子。男方相应的也要找两男两女迎女客。大多是新郎的舅舅或者大爷、叔叔、长兄,女的是新郎的本家奶奶、大娘或婶子和嫂子。原则上男女迎送亲的最好是两辈子人。两位迎女客除负责接待客人外,还要帮助新郎家做好许多事,如套被、送床、上头、领着新娘上拜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有的男女迎送女客不一定是嫁女和新郎的至亲等,村内比较有名望,能胜此任的人经常充当,甚至连外姓也请。此角色在大伙看来是比较荣耀的角色,有一辈子能迎七个新娘便可免灾之说。送亲的,有的只有男的或女的,迎亲的也是相应的只有男的或女的。?
从前男送亲的步行,女的骑毛驴,现在则一律乘汽车。?
怀孕的妇女不迎送,一年内不能连迎或连送两个新人。?
执 喜?
执喜,既操办喜事的人,分派帮忙的活路,谁去挑水、拉锅,谁负责端大盘送菜,谁摆酒桌,谁负责挂鞭炮。还有对客人、抬嫁妆招待,开销什么时间干什么,不能出现空档等等一切都由执喜人安排,不出秕漏,做到圆满无误。还有新人给客人敬酒,执喜人用大盘托着酒具,并帮助新人劝酒。?
执喜人由族内或外姓德高望众者担任。也有的由男性媒人充当,因为他对女家比较熟悉或是女家亲戚。假如出现不周,娘家人能谅解。执喜人必须是完全人,如果执喜的是外姓,上喜坟还要找族内上年纪的领着去。?
上 喜 坟?
喜日的头天下午,新郎由族长领着,到本族坟头上烧香磕头,叫“上喜坟”。?
首先从新郎最近亲人坟头开始,焚香、烧纸钱多,祭酒、放鞭炮,坟顶上压一张大红纸、磕头。先后逐坟烧纸、磕头、压红纸。族长向新郎逐一介绍坟内埋葬是谁。?
七十年代村内曾出现过这么一件事,一户田姓,上喜坟时经过周姓一个坟头,也上了喜坟,族长对新郎说,这是你老姑奶奶。后来本村周姓有一家娶妻,同样对田姓祖坟上了喜坟,一时在村内成为美谈。?
铺 喜 床?

滚 喜 床?
喜床铺好后,接着“滚喜床”,即找一个男孩,最好新郎的晚辈如侄子、外甥等。让女迎亲的抱到喜床上,满床乱滚,大家跟着一齐引逗,笑闹,儿童喜笑声不断。兴致一过把小孩拖下来。?
滚床目的,希望新娘来后当年能生个大胖小子。?
从喜日起,一个月内不能空床,就是床上每夜必须有人住。如果在一个月内新娘回娘家,新郎必须居住,特殊情况新郎外出,家中要找人去居住,如小叔子或小姑。?
套 喜 被?
套喜被由女迎亲的在喜日前,选双月、双日进行。喜被三面新。被表,从前红、兰粗布印花,六七十年代大花红线哔叽,现在都是红缎子被面。被里白色布叫“白头到老”。喜被一头敞口不缝,说是留作钻小孩的,喜被当中只引一道线。喜被四角放艾叶、寓意“爱”。放栗子、大枣、花生,叫“立子早、早立子”,而且还要“掺和着生”。?
套喜被禁忌:不能单月单日套,否则会丧偶不成双。九月不套喜被,套喜被犯“九女星”,即新娘一连生九女才生男孩。不能全部“引上线”,否则把新娘比作“石女”。石女不能生小孩。另外留作被口,其余引线在喜日第二天让新娘来做。?
贴 喜 对?
喜日的头天上午,主家大门屋门等贴上喜对子。如“喜看红梅多结子,笑迎绿竹又生孙”、“诗歌杜甫其三句,乐奏南朝第一章”。“华盖迎云入,金辇推月来”等。横批:“秦晋之好”、“夫唱妇随”、“相敬如宾”等。门针赞 写上双喜字。同时把新房窗户用红纸糊上,如果是一间新房则把气眼糊上。?
烧 喜 纸?
喜日上午,十一点左右,新娘到来之前,由女迎亲的其中一位较年轻的,连同她的丈夫,在主家香台前,把一张大红纸折叠成信封模样烧掉,夫妻俩一起磕两个头,这叫“烧喜纸”。说是给天地神送信,天地神得信后,准备受拜。?
烧完喜纸后,女迎亲的准备迎接客人。?
如果一对夫妻,一生能替人烧七次喜纸,就可免去一切罪过。?
拜 天 地?
新娘被架到香台前,由女送亲的扶着,站在红席上。这时,女迎亲的,给新娘换耳环,即把耳坠取下,换上银耳环,边换边说:“取下坠,带上环,再想为闺女难上难儿!”另外香台上后边放一个升,升里注满红高粱,上面放一铜镜和秤。“升”音同“生”,即“一生”、“一辈子”的意思。铜镜为照妖镜。民间认为,结婚时,妖魔鬼怪会趁机来“受香火”,放照妖镜,它们不敢来。秤其公平外,固一斤十六两即十六个星,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福、禄、寿三星。北斗为文曲星即文状元,南斗武状元。还有民间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秤称斗量”来形容。升前放一香炉,香炉里插一把香,用红丝线捆着点燃。香炉前边,放两个烛台,上边各插红蜡烛点燃。?
拜天地前,要“请新郎”。原来在新娘到来之前让新郎躲在洞房里,拜天地时,司仪高喊“请新郎!”新郎听到喊声,慢条斯理走出来,要面带威严、生气的样子,切忌喜皮笑脸。并排站在新娘左边。司仪高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同拜,同入洞房。”跪倒磕头。六七十年代,香台后墙,是挂毛泽东画像,把拜天地换成“给毛主席鞠躬”,其余亦鞠躬。现在,则仍是“结婚典礼”,免去给毛主席鞠躬一项,有的另加给红娘鞠躬等,跪拜也变为行鞠躬礼。拜完天地后,把新娘用椅子架到洞房喜床上。?
挑 红?
新娘入洞房后,女迎亲的接着挑红。原来新娘在娘家上轿时,用一块大红布(叫“蒙脸红”,四角均钉上一枚铜钱),蒙上头,一直入洞房。入洞房用秤杆或“擀饼柱子”,把蒙脸红挑下来搭在顶棚(也叫福棚)上。边挑边说“蒙脸红,搭福棚,一年一个小学生”。一连说三遍。然后女迎亲的招呼女送亲的到客厅坐下。?

不要铺张,否则你会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