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女为什么是古体诗:成都为什么叫蓉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21:12:30

四川省会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川西平原腹地,东界龙泉山脉,南临云贵高原,西靠邛崃山,北依秦岭山脉,辖区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上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城市。
成都平均海拔500米,具有典型的盆地气候特征。在亚热琏季风气候作用下,这里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气候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多雾,日照时间短;二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却显得闷热;冬天平均气温虽在5℃以上,但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每年3至6月,9至11月是来成都旅游最佳季节。
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陆路和空中交通枢纽,交通四通八达,极为便利。以成都火车站为起点的成渝、宝成、成昆、成达等多条铁路线分别通往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市;川藏、川滇、川陕、川青、成渝等公路干线通往西南、西北各省;省内公路发达,有多条干线或高速公路通往省内主要城市,联结各乡县公路,形成了成都平原上的密集交通网。成都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双流国际机场是全国大型机场之一,16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飞往国内外60多个大中城市,游客吞吐量居全国第4位。
自战国初期蜀王迁都于此,成都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被国务院列为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军灭蜀后设置蜀郡,重筑成都城作为蜀郡首府。秦太守李冰在此建成了举世闻名、万代受益的都江堰,使成都"水旱从人,不知饥谨",从此被誉为"天府之国"。汉代,成都经济繁荣、织锦业尤为发达,是西汉时期的著名五都会之一,朝廷在此设置锦官管理,并在城西南筑"锦官城",后世也因称成都为"锦城"。唐代,成都的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与长安、扬州、敦煌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郡。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命百姓遍植芙蓉,花开时节,满城生辉,故成都又被称为"蓉城"。
成都是古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早在商周时期就创造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西汉时期,蜀郡守方翁在成都创办了中国历史是第一所学堂--石室学堂。当时第一流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大文学家扬雄,道学家严君平等都出自成都。此后,成都还出现过唐代著名音乐专著《乐府杂录》的作者安节,五代著名词人孙光宪、画家黄筌,北宋史学家范镇、范祖禹,明代第一流学都杨升庵,以及现代作家巴金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唐宋期间是成都文化最为繁荣时期,当时著名诗人李白、杜甫、李商隐、元稹、苏轼、陆游、范成大等都曾流寓此地,为成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迹。
成都旅游区是四川旅游的核心地带,这里不仅地处全川中心,同时也是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成都不仅人文景观丰富,自然风貌也独具一格,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诗人就唱出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名句。

“天府之国”——成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共6个城区、4个郊区、6个县,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多万。

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1500多年前的晋代诗人左思曾由衷地称它是“既崇且丽”。不论是“诗仙”李白,还是“诗圣”杜甫都曾无限深情地讴歌过这座风姿独具的城市。的确,成都是一座既宁静又繁荣,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有优美自然环境的城市。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全市总面积1.23万平方千米,总人口989.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8.5万人。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有利于发展农业。

从四川省博物馆陈列的历史文物中,我们可以看见最早成都人的生活足迹:青羊宫附近出土的陶纺锤、骨针等和钻法、灼法及龟甲,足以推测蜀人的祖先可能于3700多年前在成都这块肥美的土地上开始了他们的劳动生活。 2300多年前,古蜀王开明九世从今郫县、双流方向迁都到此,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这里才定名为“成都”,其称号一直沿用至今。由于成都在中国西南所处的特殊经济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军事要地。从西汉末年(公元8-25年),蜀郡太守公孙述据成都称帝算起,历史上至少出现过7个地方割据政权。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700年前刘备、刘禅建立的蜀汉政权。这些历代割据四川的封建政权,都无一例外地以成都为都城,进而控制全川,雄视西南,问鼎中原。

成都作为一座城市,其城址千古不徙,历劫不衰,在世界城市史上,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古老的成都,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获得过不少美称。东汉(公元25-220年)时因织锦发达,曾设专门机构“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简称“锦城”)美誉。西汉末年(公元8年)成都与洛阳、邯郸、临淄、宛城并称为“五均(均是市场管理的意思)”,成为全国五大商业都市之一。五代后蜀皇帝(公元933-965年),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故又有“芙蓉城”(简称“蓉城”)之称。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因综合经济水平列全国前茅,时人又有“扬一益二”的评价,与有水运商港之利的扬州齐名。自2000多年前秦蜀太守李冰主持兴修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后,成都地区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被誉为天府之国。

旅游景点有:杜甫草堂、武侯祠、王建墓、蜀王陵、文殊院、青羊宫、百花潭、昭觉寺、大慈寺、四川省博物馆、府南河沿线、望江公园、成都动物园、成都市游乐园、人民公园、南郊公园、新华公园、塔子山、狮子山、凤凰山、百工堰、龙泉湖、黑龙滩水库、朝阳湖、银厂沟、望崇祠、宝光寺、桂湖、九龙沟、九峰山、都江堰、青城山、米亚罗、四姑娘山、西岭雪山

“西蜀游赏之俗,自古甲于天下”。每年正月、二月青羊宫有灯会和花会,三月龙泉有桃花会,四月都江堰有清明放水节,仲春之月新都的木兰会,彭县的牡丹会,端午节新津、金堂的龙舟会,初夏郫县的望丛祠赛歌会,九月新都桂花会,大都兼有艺术欣赏和农贸交易功能相结合的特点。灯会是成都艺术中古老而常新的一绝,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举行,一直流传到今天。灯会以当年的生肖动物为主题,设计出万千彩灯,汇成绚丽的灯的海洋,供游客们欣赏。一年一度的花会从古代的“花市”演变而来,以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正期,前后长达一月以上,百花汇聚,异彩纷呈、馨香馥郁、色彩艳丽。 成都又是戏剧之乡。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皆能,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变脸”、“喷火”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蕴涵着不尽的韵味,广为世人所喜爱。

中国有句俗话“吃在四川”,点出成都习俗“尚滋味”的特点。美不胜收的农产品,为成都的饮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四川的潮湿气候,则促成了以麻辣香为主要特色的饮食风味。来自各省移民的不同饮食习尚经过互相融摄,又丰富了成都美食的内容。成都饮食含川菜、小吃和糕点三大类。川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品种三千,名菜数百,“炒、炖、蒸、烧、拌”手段丰富,色泽、香气、味道、造型、器皿诸要素皆巧尽能事,令人叹为观止。成都“小吃”驰名海内外,品种数百、价廉物美、色鲜味佳、造型别致。遍布大街小巷的钟水饺、龙抄手、赖汤元、叶儿粑、韩包子、夫妻肺片、麻婆豆腐等等已成为成都街市的一种“风景”。而近年崛起的“火锅”正后来居上,风靡一时。

成都作为一座城市,其城址千古不徙,历劫不衰,在世界城市史上,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古老的成都,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获得过不少美称。东汉(公元25-220年)时因织锦发达,曾设专门机构“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简称“锦城”)美誉。西汉末年(公元8年)成都与洛阳、邯郸、临淄、宛城并称为“五均(均是市场管理的意思)”,成为全国五大商业都市之一。五代后蜀皇帝(公元933-965年),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故又有“芙蓉城”(简称“蓉城”)之称。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因综合经济水平列全国前茅,时人又有“扬一益二”的评价,与有水运商港之利的扬州齐名。自2000多年前秦蜀太守李冰主持兴修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后,成都地区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被誉为天府之国。

成都作为一座城市,其城址千古不徙,历劫不衰,在世界城市史上,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古老的成都,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获得过不少美称。东汉(公元25-220年)时因织锦发达,曾设专门机构“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简称“锦城”)美誉。西汉末年(公元8年)成都与洛阳、邯郸、临淄、宛城并称为“五均(均是市场管理的意思)”,成为全国五大商业都市之一。五代后蜀皇帝(公元933-965年),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故又有“芙蓉城”(简称“蓉城”)之称。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因综合经济水平列全国前茅,时人又有“扬一益二”的评价,与有水运商港之利的扬州齐名。自2000多年前秦蜀太守李冰主持兴修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后,成都地区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被誉为天府之国。

四川省会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川西平原腹地,东界龙泉山脉,南临云贵高原,西靠邛崃山,北依秦岭山脉,辖区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上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城市。
成都平均海拔500米,具有典型的盆地气候特征。在亚热琏季风气候作用下,这里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气候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多雾,日照时间短;二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却显得闷热;冬天平均气温虽在5℃以上,但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每年3至6月,9至11月是来成都旅游最佳季节。
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陆路和空中交通枢纽,交通四通八达,极为便利。以成都火车站为起点的成渝、宝成、成昆、成达等多条铁路线分别通往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市;川藏、川滇、川陕、川青、成渝等公路干线通往西南、西北各省;省内公路发达,有多条干线或高速公路通往省内主要城市,联结各乡县公路,形成了成都平原上的密集交通网。成都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双流国际机场是全国大型机场之一,16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飞往国内外60多个大中城市,游客吞吐量居全国第4位。
自战国初期蜀王迁都于此,成都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被国务院列为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军灭蜀后设置蜀郡,重筑成都城作为蜀郡首府。秦太守李冰在此建成了举世闻名、万代受益的都江堰,使成都"水旱从人,不知饥谨",从此被誉为"天府之国"。汉代,成都经济繁荣、织锦业尤为发达,是西汉时期的著名五都会之一,朝廷在此设置锦官管理,并在城西南筑"锦官城",后世也因称成都为"锦城"。唐代,成都的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与长安、扬州、敦煌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郡。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命百姓遍植芙蓉,花开时节,满城生辉,故成都又被称为"蓉城"。
成都是古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早在商周时期就创造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西汉时期,蜀郡守方翁在成都创办了中国历史是第一所学堂--石室学堂。当时第一流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大文学家扬雄,道学家严君平等都出自成都。此后,成都还出现过唐代著名音乐专著《乐府杂录》的作者安节,五代著名词人孙光宪、画家黄筌,北宋史学家范镇、范祖禹,明代第一流学都杨升庵,以及现代作家巴金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唐宋期间是成都文化最为繁荣时期,当时著名诗人李白、杜甫、李商隐、元稹、苏轼、陆游、范成大等都曾流寓此地,为成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迹。
成都旅游区是四川旅游的核心地带,这里不仅地处全川中心,同时也是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成都不仅人文景观丰富,自然风貌也独具一格,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诗人就唱出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名句。

“天府之国”——成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共6个城区、4个郊区、6个县,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多万。

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1500多年前的晋代诗人左思曾由衷地称它是“既崇且丽”。不论是“诗仙”李白,还是“诗圣”杜甫都曾无限深情地讴歌过这座风姿独具的城市。的确,成都是一座既宁静又繁荣,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有优美自然环境的城市。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全市总面积1.23万平方千米,总人口989.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8.5万人。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有利于发展农业。

从四川省博物馆陈列的历史文物中,我们可以看见最早成都人的生活足迹:青羊宫附近出土的陶纺锤、骨针等和钻法、灼法及龟甲,足以推测蜀人的祖先可能于3700多年前在成都这块肥美的土地上开始了他们的劳动生活。 2300多年前,古蜀王开明九世从今郫县、双流方向迁都到此,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这里才定名为“成都”,其称号一直沿用至今。由于成都在中国西南所处的特殊经济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军事要地。从西汉末年(公元8-25年),蜀郡太守公孙述据成都称帝算起,历史上至少出现过7个地方割据政权。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700年前刘备、刘禅建立的蜀汉政权。这些历代割据四川的封建政权,都无一例外地以成都为都城,进而控制全川,雄视西南,问鼎中原。

成都作为一座城市,其城址千古不徙,历劫不衰,在世界城市史上,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古老的成都,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获得过不少美称。东汉(公元25-220年)时因织锦发达,曾设专门机构“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简称“锦城”)美誉。西汉末年(公元8年)成都与洛阳、邯郸、临淄、宛城并称为“五均(均是市场管理的意思)”,成为全国五大商业都市之一。五代后蜀皇帝(公元933-965年),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故又有“芙蓉城”(简称“蓉城”)之称。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因综合经济水平列全国前茅,时人又有“扬一益二”的评价,与有水运商港之利的扬州齐名。自2000多年前秦蜀太守李冰主持兴修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后,成都地区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被誉为天府之国。

旅游景点有:杜甫草堂、武侯祠、王建墓、蜀王陵、文殊院、青羊宫、百花潭、昭觉寺、大慈寺、四川省博物馆、府南河沿线、望江公园、成都动物园、成都市游乐园、人民公园、南郊公园、新华公园、塔子山、狮子山、凤凰山、百工堰、龙泉湖、黑龙滩水库、朝阳湖、银厂沟、望崇祠、宝光寺、桂湖、九龙沟、九峰山、都江堰、青城山、米亚罗、四姑娘山、西岭雪山

“西蜀游赏之俗,自古甲于天下”。每年正月、二月青羊宫有灯会和花会,三月龙泉有桃花会,四月都江堰有清明放水节,仲春之月新都的木兰会,彭县的牡丹会,端午节新津、金堂的龙舟会,初夏郫县的望丛祠赛歌会,九月新都桂花会,大都兼有艺术欣赏和农贸交易功能相结合的特点。灯会是成都艺术中古老而常新的一绝,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举行,一直流传到今天。灯会以当年的生肖动物为主题,设计出万千彩灯,汇成绚丽的灯的海洋,供游客们欣赏。一年一度的花会从古代的“花市”演变而来,以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正期,前后长达一月以上,百花汇聚,异彩纷呈、馨香馥郁、色彩艳丽。 成都又是戏剧之乡。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皆能,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变脸”、“喷火”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蕴涵着不尽的韵味,广为世人所喜爱。

中国有句俗话“吃在四川”,点出成都习俗“尚滋味”的特点。美不胜收的农产品,为成都的饮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四川的潮湿气候,则促成了以麻辣香为主要特色的饮食风味。来自各省移民的不同饮食习尚经过互相融摄,又丰富了成都美食的内容。成都饮食含川菜、小吃和糕点三大类。川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品种三千,名菜数百,“炒、炖、蒸、烧、拌”手段丰富,色泽、香气、味道、造型、器皿诸要素皆巧尽能事,令人叹为观止。成都“小吃”驰名海内外,品种数百、价廉物美、色鲜味佳、造型别致。遍布大街小巷的钟水饺、龙抄手、赖汤元、叶儿粑、韩包子、夫妻肺片、麻婆豆腐等等已成为成都街市的一种“风景”。而近年崛起的“火锅”正后来居上,风靡一时。
成 都 市

著名景点
武侯祠
杜甫草堂
望江楼
宝光寺
文殊院
永陵
青羊宫
大慈寺
都江堰
青城山
塔子山
黄龙溪
银厂沟
卡龙沟
世界乐园
龙池
西岭雪山
蜀南竹海
三星堆博物馆
自贡恐龙博物馆
海螺沟
剑门蜀道
梓潼七曲山大庙
四川菜肴
四川名小吃
四川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