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汉棠紫砂壶真品图片:《为人民服务》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05:37:56
当时的故事背景是什么?

今年9月5日,是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同志牺牲60周年纪念日;9月8日,是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发表60周年纪念日。张思德生前所在部队的几位同志挖掘新鲜史料,采写出——

  《为人民服务》是这样产生的

  连世明 申文 王航

  在张思德同志牺牲60周年前夕,采访张思德生前的战友,走访张思德战斗过的地方,感慨颇多。60多年过去了,人们对张思德的事迹仍然记忆犹新。

  走进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师的营区大院,苍松翠柏环抱之中,猎猎五星红旗辉映之下,一座高大的半身铜像格外醒目,他,就是60年前,毛泽东主席《为人民服务》著名演讲中
  的主人公——张思德。

  1933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了张思德的故乡——四川仪陇县六合乡,也就是现在的思德乡。在六合乡,红军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带领乡亲们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均粮,翻了身的乡亲们扬眉吐气、喜气洋洋。十里八乡的青年们纷纷踊跃报名参军。在这些热血青年中,有一个18岁、人称“谷娃子”的孤儿,他就是张思德。

  张思德参加革命后,在战斗中浑身是胆,屡立战功,被战友们亲切地誉为“ 小老虎”。1933年冬,在夺取关口梁一役中,他在我军久攻不下的困境中,主动请缨,率领“尖刀班”绕山路、搭人梯,翻墙入寨,如“神兵天降”般冲进敌窠,全歼顽敌。1935年春,嘉陵江渡江作战前夕,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率领下,在江东安营待命,设法赶造和寻找船只渡江。一个漆黑的夜晚,张思德凭着一身好水性,只身潜游到对岸,悄无声息地用镰刀割断两根缆绳,拖着两只船返了回来,为后来大部队在苍溪城南塔子垭渡口强渡西征,立下了战功。

  长征途中,张思德在通信营任班长。进入草地半月以后,部队开始断粮,首长乘骑的骡马都被杀了充饥,战士们的皮带、枪背带也被煮着吃了,最后只能靠寻找无毒的野菜充饥。看似美丽的大草地上其实毒草丛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为此,每次采摘野菜时,张思德总要先尝一尝。一天中午,张思德找到一种极像水萝卜的野草,便摘下一片放进嘴里嚼了嚼,味道甜甜的。可没过一会儿,他的肚子疼了起来,接着呕吐出一口口清水,只觉得天旋地转,他急忙向身边的战友喊道:“快,这菜有毒,快告诉大家别采。”说完便失去了知觉。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时作的即兴讲演。一名普通警卫战士何以这样深深打动了党的领袖,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革命情谊?

  由于长征途中以及在历次战斗中的出色表现,1943年初春,张思德被选派到中央警备团内卫班当警卫战士,在毛主席窑洞前执勤站哨。张思德十分激动,暗下决心要好好工作,做毛主席的忠诚卫士。

  雨天换哨,少不了他;雪天上岗,他总要多站一个时辰。每天一起床,张思德就轻手轻脚地把毛主席窑洞前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主席经常走的路段,只要有一点坑坑洼洼,他就铲来黄土垫平、踩实。主席外出开会,张思德总是把冲锋枪和马灯擦得锃亮,提上水壶,早早地等候在车子旁。他认为:在毛主席身边做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和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毛主席乘坐的黑色轿车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赠送的,车身宽大,车后有一个专供警卫人员站立的踏板。为保证毛主席的安全,每次出车,都要有一个同志站在车后担任警戒。张思德每次都借口“我喜欢冷风吹”而“抢占”警戒位置。冬天,寒风凛冽,滴水成冰,按规定执勤时可以放下棉帽的帽耳,但他担心会因此影响视线和听力,有情况不能及时反应,总是不肯放下,以至于耳朵上长了冻疮。毛主席多次关切地劝他注意保暖,他总是憨憨的一笑。

  张思德参军11年,同期入伍的同志有的已当上了团长甚至旅长,张思德从不计较个人职务的高低。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时,领导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他愉快接受:“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的需要。” 1944年上级组织一个小分队去安塞烧炭,张思德第一个报名,被任命为副队长。他对战友们讲:“烧炭是为了战胜敌人的封锁,夺取抗战胜利。”

  1944年9月5日,为了多出炭,张思德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又参加了突击队,与战友小白一起开挖了一孔新窑。中午时分,由于土质松软,加上雨水渗透,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危难时刻,张思德奋力把身边的战友小白推出窑外,自己却被压在窑内,不幸牺牲。

  张思德的牺牲,使毛主席非常难过,对他的后事安排多次作出指示,个中缘由,正如《为人民服务》中所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噩耗传来,内卫班的同志个个失声痛哭。考虑到张思德是毛泽东等主要领导同志的警卫员,警卫队队长古远兴决定把消息直接报告毛泽东。

  “主席,张思德牺牲了。”古远兴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见他正聚精会神地批阅文件,几次张口又止,最后才小声地说了出来。

  毛泽东闻讯后,惊讶地放下笔,要详细了解张思德牺牲的经过,听后默然良久沉痛地说:“张思德是好战士,站岗放哨,还陪我外出过,很熟悉。”

  点燃一支烟,毛主席站在窗前,深情地望向张思德牺牲的安塞山,问:“张思德现在安放在什么地方?”

  “还被压在炭窑里,正在组织人往外挖。”古远兴答道。

  毛主席显然生气了:“怎么能这样呢?要尽快挖出来。放哨看好。山里狼多,要是被狼吃了,你的队长就不要当了。”

  随后,主席又点燃了一支烟,数着指头给古远兴下了三个指示:“第一,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讲话。”

  战友们把张思德同志遗体抬到安塞当地村子里后,毛泽东同志专门派一辆汽车将遗体拉到了枣园。

  9月8日下午,陕北的天空灰蒙蒙的。延安凤凰山脚下的枣园广场上,张思德同志追悼大会的会场庄严肃穆。会场的土台搭起棚布,主席台两侧摆满了战友们用亲手采集的山花编织而成的花圈,台中央悬挂着张思德同志的遗像,像旁挂着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挽联:“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下午一点多钟,追悼会尚未开始,毛泽东同志就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布衣,在李克农和杨尚昆同志的陪同下从枣园的住所走出来。这天,主席的脚步沉重而缓慢,往日和蔼的面容如今显得严肃而庄重。走进会场后,主席抬起上面有他题字的花圈,亲手放到张思德遗像前,默哀许久。随后,当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张廷祯介绍完张思德29年的生平事迹后,毛主席即兴作出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毛主席的讲话,是深知张思德的经历有感而发的。历时一个半小时的讲话,对为人民服务的意义,阐述至详,在场的同志无不受到深刻教育和鼓舞。

  会后,毛主席的秘书将这次口头讲演整理成文,呈给主席审阅。毛主席看后,稍事斟酌,随即在文章的上方一挥而就,从此“为人民服务”这5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便成了这篇著名讲演的标题,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旗帜。

  在查阅史料和走访史学专家及多位聆听《为人民服务》讲演的亲历者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关于《为人民服务》的一些史实:

  ——1944年9月21日,《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以新闻稿的形式在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上发表。

  ——1945年4月,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被鲜明地概括为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并写进“ 七大”报告。

  ——1945年9月,毛泽东同志给《大公报》题词:“为人民服务”。

  ——1953年,《为人民服务》正式成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1915年4月19日(农历3月6日)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的韩家湾一户贫苦的佃农家里,不满周岁时死去了母亲,靠叔母抚养长大。12岁时就给地主放牛、割草。1933年9月,红军来到了他的家乡,成立了革命政权。他积极参加少先队,被选为队长,认真协助红军和民兵站岗放哨,寻查坏人。

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一次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两挺机枪。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长征北上的中央红军在四川懋功会合后,挥师北上。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到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
到达陕北后,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通讯班当班长,在数年的通讯工作中,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完成任务准确无误。

1940年初夏,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军民施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他带领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黄沟的深山老林中烧木炭。苦战了三个月,经过伐树、打窑、烧火、出窑、捆扎、运输等数道繁重的工序,终于把八万斤烧炭运到了延安。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为克服敌人封锁带来的经济困难,他随警卫营到南泥湾开荒。带领全班战士,克服生活上的许多困难,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同时,还照常担负通讯工作,白天生产劳动干了一天活,不顾劳累,在夜里又长距离步行送信,完成通讯任务。

1942年冬,他从南泥湾调回延安。不久,因部队整编,领导调他这个班长去另一个班当普通战士。对此,他毫无怨言,服从革命的需要,不计较个人的名义得失。1943年初夏,被调到枣园内卫班,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战士。

1944年,组织上再次派他到安塞县烧木炭。9月5日,他正在炭窑内工作时,炭窑突然崩塌,不幸牺牲。

1944年9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亲自参加了追悼会。在会上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对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作了高度的评价,说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

好卑

张思德,小名谷娃子,1915年出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贫苦家庭.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帮助

百度知道 >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用户信息
您好:55512345
魔法学徒 一级 ( 47 )
• 我的提问 • 个人中心
• 我的回答 • 退出

同类热点问题
• 韩愈是哪个朝代的?
• 延安的资料
• 刘备用的武器是什么?
• 雕版印刷的先驱??
• 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和惜时格言是什么
更多>>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
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
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订阅该问题

待解决
《为人民服务》的问题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0 天 0 小时
当时的故事背景是什么?

提问者:一路№欢歌 - 助理 二级

答复 共 10 条

纪念张思德的逝世
回答者:caury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16 21:27

--------------------------------------------------------------------------------

今年9月5日,是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同志牺牲60周年纪念日;9月8日,是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发表60周年纪念日。张思德生前所在部队的几位同志挖掘新鲜史料,采写出——

《为人民服务》是这样产生的

连世明 申文 王航

在张思德同志牺牲60周年前夕,采访张思德生前的战友,走访张思德战斗过的地方,感慨颇多。60多年过去了,人们对张思德的事迹仍然记忆犹新。

走进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师的营区大院,苍松翠柏环抱之中,猎猎五星红旗辉映之下,一座高大的半身铜像格外醒目,他,就是60年前,毛泽东主席《为人民服务》著名演讲中
的主人公——张思德。

1933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了张思德的故乡——四川仪陇县六合乡,也就是现在的思德乡。在六合乡,红军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带领乡亲们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均粮,翻了身的乡亲们扬眉吐气、喜气洋洋。十里八乡的青年们纷纷踊跃报名参军。在这些热血青年中,有一个18岁、人称“谷娃子”的孤儿,他就是张思德。

张思德参加革命后,在战斗中浑身是胆,屡立战功,被战友们亲切地誉为“ 小老虎”。1933年冬,在夺取关口梁一役中,他在我军久攻不下的困境中,主动请缨,率领“尖刀班”绕山路、搭人梯,翻墙入寨,如“神兵天降”般冲进敌窠,全歼顽敌。1935年春,嘉陵江渡江作战前夕,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率领下,在江东安营待命,设法赶造和寻找船只渡江。一个漆黑的夜晚,张思德凭着一身好水性,只身潜游到对岸,悄无声息地用镰刀割断两根缆绳,拖着两只船返了回来,为后来大部队在苍溪城南塔子垭渡口强渡西征,立下了战功。

长征途中,张思德在通信营任班长。进入草地半月以后,部队开始断粮,首长乘骑的骡马都被杀了充饥,战士们的皮带、枪背带也被煮着吃了,最后只能靠寻找无毒的野菜充饥。看似美丽的大草地上其实毒草丛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为此,每次采摘野菜时,张思德总要先尝一尝。一天中午,张思德找到一种极像水萝卜的野草,便摘下一片放进嘴里嚼了嚼,味道甜甜的。可没过一会儿,他的肚子疼了起来,接着呕吐出一口口清水,只觉得天旋地转,他急忙向身边的战友喊道:“快,这菜有毒,快告诉大家别采。”说完便失去了知觉。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时作的即兴讲演。一名普通警卫战士何以这样深深打动了党的领袖,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革命情谊?

由于长征途中以及在历次战斗中的出色表现,1943年初春,张思德被选派到中央警备团内卫班当警卫战士,在毛主席窑洞前执勤站哨。张思德十分激动,暗下决心要好好工作,做毛主席的忠诚卫士。

雨天换哨,少不了他;雪天上岗,他总要多站一个时辰。每天一起床,张思德就轻手轻脚地把毛主席窑洞前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主席经常走的路段,只要有一点坑坑洼洼,他就铲来黄土垫平、踩实。主席外出开会,张思德总是把冲锋枪和马灯擦得锃亮,提上水壶,早早地等候在车子旁。他认为:在毛主席身边做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和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毛主席乘坐的黑色轿车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赠送的,车身宽大,车后有一个专供警卫人员站立的踏板。为保证毛主席的安全,每次出车,都要有一个同志站在车后担任警戒。张思德每次都借口“我喜欢冷风吹”而“抢占”警戒位置。冬天,寒风凛冽,滴水成冰,按规定执勤时可以放下棉帽的帽耳,但他担心会因此影响视线和听力,有情况不能及时反应,总是不肯放下,以至于耳朵上长了冻疮。毛主席多次关切地劝他注意保暖,他总是憨憨的一笑。

张思德参军11年,同期入伍的同志有的已当上了团长甚至旅长,张思德从不计较个人职务的高低。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时,领导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他愉快接受:“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的需要。” 1944年上级组织一个小分队去安塞烧炭,张思德第一个报名,被任命为副队长。他对战友们讲:“烧炭是为了战胜敌人的封锁,夺取抗战胜利。”

1944年9月5日,为了多出炭,张思德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又参加了突击队,与战友小白一起开挖了一孔新窑。中午时分,由于土质松软,加上雨水渗透,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危难时刻,张思德奋力把身边的战友小白推出窑外,自己却被压在窑内,不幸牺牲。

张思德的牺牲,使毛主席非常难过,对他的后事安排多次作出指示,个中缘由,正如《为人民服务》中所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噩耗传来,内卫班的同志个个失声痛哭。考虑到张思德是毛泽东等主要领导同志的警卫员,警卫队队长古远兴决定把消息直接报告毛泽东。

“主席,张思德牺牲了。”古远兴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见他正聚精会神地批阅文件,几次张口又止,最后才小声地说了出来。

毛泽东闻讯后,惊讶地放下笔,要详细了解张思德牺牲的经过,听后默然良久沉痛地说:“张思德是好战士,站岗放哨,还陪我外出过,很熟悉。”

点燃一支烟,毛主席站在窗前,深情地望向张思德牺牲的安塞山,问:“张思德现在安放在什么地方?”

“还被压在炭窑里,正在组织人往外挖。”古远兴答道。

毛主席显然生气了:“怎么能这样呢?要尽快挖出来。放哨看好。山里狼多,要是被狼吃了,你的队长就不要当了。”

随后,主席又点燃了一支烟,数着指头给古远兴下了三个指示:“第一,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讲话。”

战友们把张思德同志遗体抬到安塞当地村子里后,毛泽东同志专门派一辆汽车将遗体拉到了枣园。

9月8日下午,陕北的天空灰蒙蒙的。延安凤凰山脚下的枣园广场上,张思德同志追悼大会的会场庄严肃穆。会场的土台搭起棚布,主席台两侧摆满了战友们用亲手采集的山花编织而成的花圈,台中央悬挂着张思德同志的遗像,像旁挂着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挽联:“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下午一点多钟,追悼会尚未开始,毛泽东同志就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布衣,在李克农和杨尚昆同志的陪同下从枣园的住所走出来。这天,主席的脚步沉重而缓慢,往日和蔼的面容如今显得严肃而庄重。走进会场后,主席抬起上面有他题字的花圈,亲手放到张思德遗像前,默哀许久。随后,当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张廷祯介绍完张思德29年的生平事迹后,毛主席即兴作出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毛主席的讲话,是深知张思德的经历有感而发的。历时一个半小时的讲话,对为人民服务的意义,阐述至详,在场的同志无不受到深刻教育和鼓舞。

会后,毛主席的秘书将这次口头讲演整理成文,呈给主席审阅。毛主席看后,稍事斟酌,随即在文章的上方一挥而就,从此“为人民服务”这5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便成了这篇著名讲演的标题,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旗帜。

在查阅史料和走访史学专家及多位聆听《为人民服务》讲演的亲历者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关于《为人民服务》的一些史实:

——1944年9月21日,《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以新闻稿的形式在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上发表。

——1945年4月,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被鲜明地概括为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并写进“ 七大”报告。

——1945年9月,毛泽东同志给《大公报》题词:“为人民服务”。

——1953年,《为人民服务》正式成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回答者:常青§树 - 经理 四级 2-17 02:39

--------------------------------------------------------------------------------

哦!
回答者:a123b123c - 魔法师 四级 2-17 13:07

--------------------------------------------------------------------------------

太多了
回答者:浩瀚浪子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18 10:21

--------------------------------------------------------------------------------

数不胜数啊
回答者:冰之恋008 - 试用期 一级 2-18 11:38

--------------------------------------------------------------------------------

在张思德同志牺牲60周年前夕,采访张思德生前的战友,走访张思德战斗过的地方,感慨颇多。60多年过去了,人们对张思德的事迹仍然记忆犹新。

走进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师的营区大院,苍松翠柏环抱之中,猎猎五星红旗辉映之下,一座高大的半身铜像格外醒目,他,就是60年前,毛泽东主席《为人民服务》著名演讲中 的主人公——张思德。

1933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了张思德的故乡——四川仪陇县六合乡,也就是现在的思德乡。在六合乡,红军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带领乡亲们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均粮,翻了身的乡亲们扬眉吐气、喜气洋洋。十里八乡的青年们纷纷踊跃报名参军。在这些热血青年中,有一个18岁、人称“谷娃子”的孤儿,他就是张思德。
回答者:lirenren667799 - 魔法学徒 一级 2-18 15:56

--------------------------------------------------------------------------------

太可怜了
回答者:lhkslyh - 魔法学徒 一级 2-20 13:13

--------------------------------------------------------------------------------

悲哀........
回答者:鬼眼尜贤 - 魔法学徒 一级 2-20 17:58

--------------------------------------------------------------------------------

张思德 (1915.4.19—1944.9.8) ,四川仪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模范。

1915 年 4 月 19 日 ( 农历三月初六 ) ,这天是谷雨节。张思德出生在四川仪陇县六合乡韩家湾的佃农张行品家。张家本来就生活艰难,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张思德的出生给家里带来的不是喜,而是深深的忧愁。张思德的母亲产后得病,卧床不起,没钱买药,无米下锅,没有奶水喂孩子,只好拖着重病的身子,从穷苦乡亲那里讨得一点谷米,捣碎后熬成糊糊喂养孩子。母亲望着这个出生在谷雨节,用谷米糊糊喂养的瘦弱孩子,给他取名 “ 谷娃子 ” 。

张思德生下才 7 个月,母亲就连病带累,离开了人间。临死前,她把张思德托给了他的叔叔张行忠和婶娘刘光友收养。此后,张思德一家的生活更加艰难。大哥给地主干活,累死在水田里;二哥沿街乞讨,饿死在猪市场的戏台旁;生父张行品外出谋生,流落他乡。家人就这样生离死别了。

养父张行忠的日子也十分艰苦。他给地主扛活,累坏了身子,常常吐血。养母生下女儿张桂香才 4 个月,身体还很虚弱,为了活命,就把两个娃娃放在背篓里,背着他们起早摸黑地在地里干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思德很小就下地干活了。娘上坡种豆,他跟在后边点种;娘下田割谷,他跟在后边捡穗。七八岁,正是上学念书的年纪,可他却成了割草、挖菜的劳力。尽管养父母终日辛苦,家人仍然难得吃上一顿饱饭。

1933 年 9 月,红军来到仪陇,红军撕掉了国民党乡长刘红安贴在墙上的《剿共告示》,贴上了红红绿绿的标语:“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 打倒土亲劣绅,实行分田分地! ” 贫穷、破败的六合场变了天地!

英姿勃勃的红军战士带领乡亲们,打土豪,分田地,成立了自己的政权 —— 六合乡苏维埃政府。翻了身的乡亲们扬眉吐气,喜气洋洋。张思德积极参加少先队,并被选为队长,认真协助红军和民兵站岗放哨,寻查坏人。

翻了身的劳苦大众懂得要革命就要当红军,六台场的青年们纷纷报名参军。 1933 年 12 月, 18 岁的张思德报名参军,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队伍中,增添了一名忠诚的革命战士。

张思德入伍后,红军要执行新的任务,离开了六合乡。国民党乡长刘红安带领 “ 还乡团 ” ,捣毁苏维埃政权,枪杀革命干部和群众。张思德的生父张行品也惨遭杀害,养母被打伤,妹妹桂香被逼得病饿而死。张思德得知这个消息,顿时悲愤欲绝,一心想着回家为亲人和父老乡系报仇雪恨。连队干部知道了张思德的心思后,就找他谈心,耐心地启发教育他树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在同志们的帮助下,他明白了为谁当兵,为难打仗,心胸开阔了,斗志更旺了。他英勇顽强,视此如归。不久,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在革命的大熔炉里茁壮成长。

从 1933 年至 1934 年粉碎国民党对川陕根据地的两次大规模围攻 ( 参见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 ) 的战斗中,张思德英勇杀故、屡立战功,被战友们称赞为 “ 小老虎 ” 。在攻打关门梁的战斗中,他参加尖刀班,冒着弹雨枪林,和战友搭成人梯,攀上寨顶,炸开寨门,为部队打开了通路。接着,他又带领 6 个战友,扼守一个山包,粉碎了敌军两个排的多次进攻。在另一次战斗中,他冒着枪林弹雨,跑进深谷,攀崖绕行,插入敌后,在接近敌阵时,扔出手榴弹,炸死了敌人,趁着浓烟,扑上高坡,夺来一挺机枪,然后,他端起机枪,向另外一群敌人猛烈扫射,又夺一挺机枪,接着高呼一声: “ 冲啊! ” 战友们一齐冲上去,歼灭了敌人。战斗中,张思德虽负了伤,却瞒脸笑容。在又一次战斗中,他迎着浓烟烈火,在水田、小丘、深沟里,持续与敌拼搏。子弹打光了,敌入扑上来,他就用手榴弹炸死敌人。后面敌人又上来了,他在田坎上同敌人白刃格斗。一个敌人举枪向他刺来,他猛挥大刀,将枪拔开, — 脚把敌人踢倒在水田里,将敌人砍死。接着,又有两个敌人向他扑过来,他用脚猛击田水,使敌人的头上溅满了水,两眼被迷住了。当敌人急着摇头擦眼时,他用全力扑上去,举起大刀,把他们劈死了。这时,飞来一颗子弹,打伤他的右臂,连长叫他退出火线,他倔强地说: “ 不,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战斗! ”

1935 年 5 月,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 6 月,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 8 月 20 日 ,红一、四方面军组成左、右路军,开始沿草地北上。就在这时、张国焘大搞分裂主义,擅令红军南下。这样,张思德便随红四方面军,从草地折回南下。

在南下的过程中,红四方面军打了许多恶仗,但是却未能改变部队的险恶处境。随着天气日渐寒冷,部队行动更加困难。 1936 年 1 月,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央电令张国焘取消伪中央,停止反党活动。张国焘被迫宣布取消了伪中央。 6 月,红二、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接着,红二、四方面军分为左、中、有三路纵队,沿草地北上。

这是红四万面军第三次走水草地了。这时,张思德在通信营任排长。由于他他过去在战斗中曾三次负伤,身体没有完全康复,加上艰难的长途跋涉,他的面容憔悴,体质十分虚弱。进入草地后,他的两只脚又被腐臭的泥水泡得红肿,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力气,但是每次有了通信任务,他总是抢先 — 步,拔腿就走,以便让战友们多休息一会儿。

进入草地半月之后。严重的闲难出现了,部队断粮了。首长乘骑的骡马被宰了充饥,战士们的皮带、枪背带也被煮着吃了。为了战胜困难,走出草地、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寻觅无毒的野菜充饥。

张思德深知,在这神秘草地上,毒草丛生,要识别一种无毒的野菜,只能亲自尝。尝了毒草,就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每次采摘野菜,他总是争着上前,把危险留给自己。

一天中午,部队来到 — 片水草丰盛的沼泽地上。休息号刚刚传来,张思德就和一位小战士去找野菜去了。当他来到一个死水塘边时,那个小战士惊喜得叫起来: “ 班长,瞧!水萝卜! ” 张思德一看,水塘边上果然长着极象萝卜的野草。小战士弯腰就要采摘,张思德急忙止住了他。他知道,有些样子很好的野菜,往往有毒。他枪上前,嫡下片叶子放在嘴里,嚼丁嚼,味道甜甜的,便又采了一些。

没过一会儿,张思德突然感到肚子一阵疼痛,直想呕吐,接着就吐出一口口清水。他只觉得天旋地转.急忙说: “ 这草有毒,快告诉大家别采! ” 话刚说完,他就失去了知觉。小战士着急地大喊: “ 班长!班长! ”

战友们听到喊声。急忙赶来。只见张思德脸色发青,神志昏迷,便知道他中了毒。他们急忙到卫生所,找来解毒药,给张思德服下。过了好一阵,张思德才苏醒过来,战友们都松了一口气。

张思德和战友们来到了草地中的葛河边。他们知道,过河不远,就要走出草地了。战上们受到鼓舞,人人兴尚采烈,挽着胳膊,涉过葛河。

正当他们拧干衣服,准备继续前进的时候、身后传来了呼救声。原木是总部医院的几位女同志,身材瘦小,被河水冲倒了。只见他们在水中挣扎着,身上的药包在水上漂浮。

张思德带领战士们向下游奔去,拦住了急流中的女同志,把她们一个个背上岸,其中一位女战士昏迷过去。张思德取出盐巴,用瓷缸烧了一碗盐开水,一口一口地喂进女战士嘴里。女战士醒了,张思德鼓励她说:“加劲走吧,陕北再见 ! ”

1936 年 10 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静宁一带,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师。会师后,红一、二、叫方面军协同作战,胜利地进行了山城堡战役,打破了同民党的围攻。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为八路军。张思德所在部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部队中的老弱病残人员被留下来,编成一个留卫连,负责警卫关中云阳八路军留守处和残废军人医院 ( 即荣誉军人学校 ) 。当时,张恩德身体患病,被编进了警卫连,任一排二班副班长。

警卫连刚成立那阵,班里好几位同志病重,卧床休息。他就端吃端喝,象亲兄弟一样侍候患病的同志。晚上站岗,他经常连站两班,让患病的同志多休息一会。他是副班长,负责班里的内务卫生,可他很少命令其他同志做这做那,而是自己动手,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大家。班里的水用完了,他就去打水;地脏了,他就去扫地。他的手巧,补衣服、打草鞋都很在行,一有中就帮同志们缝缝补补,一天列晚总是闲不住。在班务会上,大家表扬他,他说: “ 我的病轻,多干点没哈。 ”

张思德不仅在生活上乐于助人,而且也很关心同志的思想进步,和大家建立了真挚的同志友谊。警卫连刚组建时,班上有个解放兵,是南方人,因为想家而闹情绪。凡是轮到他站岗放哨,他就称病请假。同志们在班务会上批评他装病,谁知不但问题没有解决,反而越闹越僵,他干脆连早操也不出了,天天睡懒觉。

张思德看到这种情况,就把自己的铺值搬到这个战士旁边,头并头地与他睡在一起,和他谈心。原来这个战士家里也很贫穷,他在给地主打长工时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在直罗镇战役中被解放,自愿加入八路军。张思德摸清了他的思想,就用忆苦的办法,启发和教育他树立革命的信念。后来,这个同志真的病了,张思德就给他做病号饭;他的鞋破了,张思德就用布条和麻绳精心编了双鞋送给他。这个战士很受感动,握着张思德的手说: “ 张副班长,你对我象亲兄弟,今后看我的行动吧 !” 从此,这位同志变了,精神振作,工作非常积极,成了班里的骨干。

1939 年春天,云阳的国民党军队开始制造摩擦事件。他们又是到留守处寻衅闹事,又是下命令、发通煤,限期八路军离开云阳。面对回民党顽固派的无理挑衅,战士们虽然非常气愤,但是为了顾全大局,留守处和残废军人医院于秋初开始长途行军,向句邑土桥一带转移。

入秋的天气,依然酷热难当。行军中最困难的是没有鞋了穿。刚刚走了两大,大部分同志的鞋底就脱了帮,只好用绳子绑着走路。关中的路边长满了蒺藜,有的同志鞋底磨穿,脚上扎了刺,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看到同志们一瘸一拐地走路,张思德提出打草鞋,可是一时找不到稻草,他心里非常着急。

有一天行军时,张恩德在路边发现了一片马蔺单,就用刺刀把马蔺草割下来,捆成一捆,背在身后。晚上宿营后,他就赶着打草鞋,等他一口气打完三双草鞋,已是鸡叫头遍了。第二天,他把这三双草转送给鞋子最烂的三位同志穿。这三位同志穿上试了试,觉得比破布鞋舒服多了,都很高兴。从此,同志们在行军时只要发现马蔺单,就把它割下来,象宝贝似地背着。一到宿营地,张思德就手把手地教大家打草鞋。这样,同志们都穿上了草鞋。留守处和残废军人医院的同志到达土桥之后,天气开始变冷。为了解决冬季取暖问题,上级决定烧木炭。张思德懂得烧炭技术,于是他和班长带领战士们上山烧木炭。烧炭又苦又累,可是张思德带领战士们干得非常起劲。每次炭窑点火后,他就守在窑边,累了打一会儿盹,再接着干。等到窑烧好,他的眼睛也熬红了、人也累瘦了。那年冬天,张思德领着同志们烧了三个月木炭。烧炭结束后,他被评为劳动模范,留守处奖给他一条毛巾和一个笔记本。

1940 年春天,张思德随警卫连回到了党中央所在地延安。不久,他被分配到中央军委警卫营担任通信班长。在通信班,他去南泥湾开过荒,种过地,也进山烧过木炭,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42 年秋,军委警卫营和中央教导大队合并,成立了中央警备团。当时,上级决定张恩德由班长改当战士,张思德愉快地服从组织分配,到一连二排叫班当了战士。四班的班长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同志,年龄也比张思德小,可是张思德却尊重班长,积极完成班长交给的工作,维护班长的威信,帮助班长抓好班上的工作。为此,他受到领导的表扬。

1943 年初春,组织选派张思德到毛泽东身边的内卫班当警卫战士。张思德十分激动。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工作,做毛泽东的忠诚卫士。

张思德到内卫班后,精神更加振奋,工作也史加积极。他常说: “ 毛主席是我们革命的带路人,热爱领袖就是热爱革命。 ” 他为了能使毛主席愉快地工作和生活,把全部心血都用到照料毛主席的生活和警卫工作上。毛泽东有个习惯,写文章时彻夜不睡,天亮后才躺一会儿。为了让主席客休息一会儿,每逢主席熬夜时,他就早早起床,到主席窑洞附近看看,如果发现有早起觅食的鸡和狗,就悄悄地把它们赶走,听到鸟儿唧喳,他就用石头向树上掷去,把鸟儿撵走.以防吵醒了主席。如果遇到有人求见主席,只要情况不紧急,他就说明情况,说服他们等一会儿再来。

一次,张思德接受了将毛泽东起草的紧急公文立即送交有关部门的任务。当时雷声隆隆,暴雨倾盆,延河水涨,无法徒涉。怎么办?他说: “ 就是天上下刀子,河水万丈深,我也要把毛主席的公文送过河去。 ” 于是他手拿一根长绳来到河边,将绳的一头绑在树上,又在绳上套上个环,环上拴细绳,把公文牢牢绑在环上,随后牵着绳子的另一头,跳进了激流。他奋力拼搏,虽已精疲力尽,但终于过了河,他将绳子拴在树上,然后拉动细绳,把拴在环上的公文拉了过来,及时把毛泽东的指示送到了有关部门。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距城有十多里。那时候,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毛泽东工作十分繁忙,常常要上延安城里开会。毛主席每次外出,内卫班便跟着他前往。

毛主席乘坐的黑色轿车是爱国华侨 陈嘉庚 先生赠送的。车身宽大,可以乘坐 10 个人。车后有一个专供警卫人员站立的踏板。当时国共合作,国统区有很多人到延安参观访问,这些人难免鱼龙混杂。为了毛泽东的安全,每次出车时,都有一个同志站在车后担任警戒,以防万一。

站在车后担任警戒,要比坐在车里辛苦得多。夏天,车后尘土飞扬,呛得人喘不过气来;冬天,车后寒风凛列,冻得人手脚发麻。但是大家都把站在车后值勤看成是一种光荣,争着担任警戒。张思德到内卫班后,每逢毛泽东外出,汽车刚一发动,他就站在车后, “ 抢占 ” 了警戒位置。几乎每次都如此。大家要换换他,可无论怎么说,他都不肯,说: “ 我喜欢冷风吹。 ” 大家对他也没有办法。

1943 年冬天,几场大雪之后,延安的天气非常寒冷。这时按规定,在车后担任警戒的同志可以放下帽耳。可是张思德嫌放下帽耳影响视线,就把帽耳翻起来。结果,他的脸被冻得青一块紫一块的,他也不在乎。整整一个冬天,毛泽东外出时十有八九都是张思德担任警戒。内卫班的同志们过意不去,一再要替换他,他执意不肯,还是那句话: “ 我喜欢冷风吹。 ”

1944 年,抗日战争进人了第七个年头。为了打破国民党的封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延安边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搞得更加热火朝天。这年夏天,上级决定内卫班的部分同志到延安北边

真可怜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