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峰和霍建华谁帅:周瑜是怎么死的?(<<三国演义>>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06:48:39

第一种 被诸葛亮三而死 ---最家喻户晓的一种说法
毛宗岗曾说用'美人陪衬大美人'是演义很高明的创作手法.演义里周瑜生来就是为了衬托"绝世美人'诸葛亮的主要'美人'之一.罗贯中虽然不忘有时在他头上插点花,但那是为了使他衬得别人更好看用的.所以他就是死了也要派派用场,于是就演义了一段非常好看的"三气周瑜".
小时候看到三气周瑜这一段总给我一个感觉,这时候的周瑜和孔明比之赤壁之战时好象都有点变了.周瑜不再机智多谋成了一个弱智的好动气的毛孩子,而此时的孔明也不再象以前那样心胸宽大,对对手不以不饶地步步进逼同以前周瑜对他也相差无几.你看明知人家有病气不得,胜了他也就是了还派人骂他写信羞辱他,必欲置他死地而后快.如果周瑜以前对孔明是小人之行的话,那此时的孔明和他也差不多可能还过份点,因为先死的是周瑜--这就是鲁迅所说"状诸葛多智而近夭'了.
人总是同情弱者的,赤壁之战时周瑜处处刁难孔明当然要帮诸葛了,而此时我却同情起周瑜来.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一个使他开心的好办法,只要把诸葛亮请来(他们当面没撕破过脸)让诸葛亮大声朗读周瑜的那句名言:"即生瑜,何生亮'(注意不同人说意思完全不一样)
周瑜听了一定会高兴得百病全消,立刻生龙活虎起来.

第二种 在取蜀途中进退两难气急而死 ---最原始的又是最误人的一种说法
这一说法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一个是最原始的三国志平话;另一个是某些号称从历史角度说话的人的看法
三国志平话里周瑜取蜀是认真的,没有假道伐虢的意思.不过取蜀途中刘备在前面堵截,张飞又在周瑜之后把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好多城池都夺过去了.进又进不了回又回不去,周瑜气病交加在走道西蜀的'巴邱'时再也走不了了,他向鲁肃哭诉临死见不到爱妻小乔的苦处很是可怜,还要担心自己死后骨殖怎样运回吴地,最后还是请故人庞统道长帮忙,在他死后帮他镇住将星暂时骗过诸葛亮,才把遗体运回了吴国.
奇怪的是我们的一些讲史朋友所持的观点竟和这最原始的论调所差无几,还搬出"先主传'和献帝春秋'上的两段话加以论证.(本篇不是史论文章不再引述),但不要忘了那上面取蜀受阻的不是周瑜而是孙瑜,且有"关羽据江陵"之句.可见那是在周瑜死后刘备向东吴借了荆州后的事,如果把时间先后搞错硬说周瑜是取蜀不成气急而死的话,只能让人大跌眼镜.

第三种 因战争受伤而死 --- 最简单又壮烈的一种说法
持这种观点的一般都是从历史角度出发的人,台湾学者陈文德著有'诸葛亮大传'和'曹操大传'两篇巨著,文中对周瑜之死就是这个观点:军事天才周瑜在江陵之战中中了箭,伤了胸肺久治不愈,拖了没多久就不治而亡.虽然东吴得到了荆州北部的两郡但却损失了军事天才周瑜,比之刘备是非常得不偿失的.但我看未必如此,如果周瑜是伤重而死历史怎么没有记载,再说他能提出亲自取蜀之意,当时的身体一定是健康的.

第四种 因女人而死 ---最有趣又最有创意的一种说法
这一说法又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分别是被女人害死说和被女人爱死说,爱死说既有趣又高雅很有创意.
一.女人害死说:据民间传说害死周瑜的是小乔.话说周瑜由于忙于军务冷落了小乔,小乔就和他的家将周云勾搭上了,周瑜受了诸葛亮的气病的不死不活的.小乔和奸夫就打算把他早点弄死,但苦于下不了手于是就骗周瑜爬到棺材里引诸葛亮上钩,在卧龙吊孝时小乔把周瑜出气的气孔堵死闷死了他,并赖在诸葛亮身上.--这一说法很无稽且低俗,但为了全面还是录在这.
二.女人爱死说:取自周大荒的"反三国演义".既然是反三国当然没有三气周瑜之类,周瑜心胸狭窄的事也是没有的,不过他的命比原来还短.
有两句古语很是精辟:"自古嫦娥爱少年,从来美人爱英雄"周瑜兼具少年和英雄两种特质加上人又长的俊当然是最让女人动心的了.他的后世子孙周大荒先生也深知老祖宗的这一难得优势,觉得让小乔独占周郎企不要使后世多少女子嫉杀,于是精心包装了一个叫金粟柱的MM (坐实李端的"听筝')来做他们的第三者(我看小乔也只是周郎的一个妾,没准是第四,第五者也说不定).
话说这个金MM是个有姿色的小家碧玉一直对周郎十分爱慕,担又苦无机会,经过苦思针对周郎爱"顾曲'这一特点,有老爸拉皮条自己又苦练'时时误拂弦"功夫,终于把周郎勾上了手.周瑜在军营外包了二奶一时倒也逍遥快活.但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金粟柱MM成了周郎的催命符,没过多久就把他爱死了.那个金MM倒也不含糊一听到周郎死讯马上仰药自尽,虽然作为外妾没人承认因为殉情而死,小乔也谅解了她,死后可以和爱郎同穴了.而周大荒先生为使老祖宗更具'美少年'风采还有意为周郎改了寿命,死时只二十八岁.

第五种 兼具以上几种的特点 ---一种大杂烩的说法
中央台的电视剧就是这种说法(和"三气'有点相同,又加了女人).即因为战争中箭伤了身体--被诸葛亮三气加重了病情--在取蜀(不管真假)的路上进退两难又气有急使病情恶化--最后死在女人(小乔)怀里

第六种 旅途中偶然得暴病而死 ---最符合历史真实的说法
请看"以至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无损有加"--这是一个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一场感冒就能要了人的性命.千古名将周瑜就这么简简单单,快快速速的病死了.给刘备留下了一片新天的,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猜想,我们只能在"使周瑜不死先主无处所已"的感慨声中为他沉默致哀了

瑜之死

周瑜是《三国演义》刻画的旷世奇才,小小年纪就当上了东吴的全军统帅,并让三世老臣也佩服的五体投地,甘听号令。然而,周瑜是个悲剧人物,给当时给后世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惋惜。
按通常的人道讲,智慧与度量是成正比的。智慧越高,智力越发达,知识越渊博,阅历越丰富,心胸越宽阔,思想越宽广,理想越远大,度量越宽宏。同时代的奇才曹操、诸葛亮均都做到了这一点儿,惟独周瑜没有做到,这实在是周瑜悲剧的根源。
大将就应有大将风度。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作为一方将领,尤其是很有才华的将领,定要与对手争个高低,见个分晓。从哪里见高低呢?应从战场上见,从智上勇上胆上识上见,要赢就赢得光明正大,让人口服心服,要输也输得清清白白,自己口服心服,甘拜下风。赤壁之战,与曹操斗智斗勇斗胆斗识。周瑜是胜利者,且胜得伟大,赢得痛快,曹操是失败者,且败得狼狈,输得窝囊。从此周瑜名声大震,威震中原。而周瑜就有点儿胜得太自服,赢得太骄傲,还不如曹操败得大度,输得乐观。也可以说,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能屈能伸。
周瑜的度量实在小得可怜,周瑜与诸葛亮之间本是盟军,是合作者,孙刘联合抗曹是既定方针,而周瑜与诸葛亮的斗争却贯穿赤壁战争的始终。诸葛亮的大度也在赤壁之战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诸葛亮没有与周瑜一般见识,他以大局为重,坚决执行既定方针和政策,坚持原则,没有使联和的局面破裂,对周瑜每一次的加害都以智来破之,始终没有撕破脸皮。
赤壁之战中,《三国演义》把周瑜与诸葛亮刻画的都入木三分,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照。周瑜与曹操斗智屡屡得手,一方面显示出其才华不凡,大智大勇;另一方面,周瑜与诸葛亮斗智却次次受搓,表现出其心胸狭隘,不能容人的小家子气的性格。一方面得手,一方面受挫,均具有其必然性,与曹操是敌对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关系,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因而,东吴上下同仇敌忾,同心同德,每施计谋,必定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故而大获成功。而与诸葛亮是内部矛盾,是联合协作关系,目前没有利害冲突,目的是一致的,组成了统一战线,所以,周瑜不敢明目张胆的加害,总想找些无须有的罪名为理由,施些障眼法掩人耳目。试想,若周瑜与诸葛亮不顾利害得失,不顾脸面舆论,不顾及与刘备的统一战线,想加害一个单枪匹马深入周营的白面书生,那还不易如反掌吗?也正基于这一点儿,诸葛亮才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周瑜加害的阴谋诡计。
其实,周瑜与诸葛亮的斗争,诸葛亮并算不上胜利者,只是诸葛亮不占地利,却占了天时与人和,如果没有友人的帮助,更加上这等非常时期,诸葛亮是无论如何逃不脱虎口的。从劫粮、借箭到借东风都是被周瑜相逼无奈想出的脱身之计,这不能说明诸葛亮在智慧上比周瑜高出多少,实际上二者是旗鼓相当的,比如在抗曹的重大决策上都是不谋而合的。周瑜与诸葛亮斗争的受挫,其因即是其心胸狭窄,心怀叵测,心术不正,不得人心之故。
赤壁之战后,周瑜与诸葛亮争夺荆州等地时,周瑜劳民伤财损兵折将得不偿失。周瑜在前攻打厮杀浴血奋战枪林弹雨流血牺牲,而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不伤一兵一卒,坐享其成,坐收渔利,占据荆州等地,周瑜也着实生气。然而这周瑜之气源还得从自身找起。联合抗曹取得初步成就,周瑜怎么能不容盟友有个立锥之地,而苦苦相逼呢?诸葛亮力单势弱,更兼有北方的曹操,绝不敢与周瑜撕毁合作协议,刀对刀枪对枪针尖儿对麦芒儿地面对面地干,也只得将计就计抢来个立足之地,这倒算不上诸葛亮的手段毒辣行为卑劣不仁不义背信弃义,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呀!
诸葛亮占据荆州之后,周瑜也断不敢像打曹操一样来打诸葛亮的,元气大伤固然是其重要原因,但周瑜深知孙刘两家开火,那曹操定会趁机乘虚钻空来洗赤壁之耻来雪赤壁之恨来报赤壁之仇,只得暂时忍气吞声忍辱含垢用计谋来换取荆州了。
这计谋就是使东吴自我蒙上奇耻大辱的“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美人计”了。这个计谋一开始就注定周瑜的失败,诸葛亮的胜利。从历史上看,从现实来讲,用“美人计”的例子确乎不少,其间胜利者还居多。远的如西施,近的如貂禅,均是“美人计”得逞的典范,但是,周瑜的“美人计”是十分草率,很欠周密的。西施、貂禅做为美人计的主角都是心甘情愿舍死忘生的,并且设计谋划了一整套的实施方案,然后按照密谋的步骤一步步落实,最终成功。而周瑜和孙权却没有与女主角及国太商议,只想把刘备赚了来行事,这种既不想舍弃孩子又想逮住狼的如意算盘实欠妥当。如果事先与女主角商议好,说服其甘愿为国大义舍身捐躯,那“美人计”还有不成之理!可惜的是这“美人计”女主角并不配合,更何况当时孙刘两家正在合作期间,孙权把妹妹许配刘备结成秦晋之好,永誓结盟联合抗曹也确实顺应天时人意,无怪乎吴国太、乔国老等代表民意坚决拥护,而孙夫人更是美女爱英雄,把刘备爱得死去活来,看你周瑜这“美人计”如何实施,怎样收场。
这“美人计”失败后,把周瑜气个半死,也是情理之中事。可悲的是周瑜并不死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又用“假途灭虢”之计,“虚名取川,实取荆州。”这计策更难瞒过诸葛亮,周瑜再次受挫,丢尽了面子,再无面目更无勇气面见世人和江东父老,而苟存于世,只得恨恨而死。

第一种 被诸葛亮三而死 ---最家喻户晓的一种说法
毛宗岗曾说用'美人陪衬大美人'是演义很高明的创作手法.演义里周瑜生来就是为了衬托"绝世美人'诸葛亮的主要'美人'之一.罗贯中虽然不忘有时在他头上插点花,但那是为了使他衬得别人更好看用的.所以他就是死了也要派派用场,于是就演义了一段非常好看的"三气周瑜".
小时候看到三气周瑜这一段总给我一个感觉,这时候的周瑜和孔明比之赤壁之战时好象都有点变了.周瑜不再机智多谋成了一个弱智的好动气的毛孩子,而此时的孔明也不再象以前那样心胸宽大,对对手不以不饶地步步进逼同以前周瑜对他也相差无几.你看明知人家有病气不得,胜了他也就是了还派人骂他写信羞辱他,必欲置他死地而后快.如果周瑜以前对孔明是小人之行的话,那此时的孔明和他也差不多可能还过份点,因为先死的是周瑜--这就是鲁迅所说"状诸葛多智而近夭'了.
人总是同情弱者的,赤壁之战时周瑜处处刁难孔明当然要帮诸葛了,而此时我却同情起周瑜来.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一个使他开心的好办法,只要把诸葛亮请来(他们当面没撕破过脸)让诸葛亮大声朗读周瑜的那句名言:"即生瑜,何生亮'(注意不同人说意思完全不一样)
周瑜听了一定会高兴得百病全消,立刻生龙活虎起来.

第二种 在取蜀途中进退两难气急而死 ---最原始的又是最误人的一种说法
这一说法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一个是最原始的三国志平话;另一个是某些号称从历史角度说话的人的看法
三国志平话里周瑜取蜀是认真的,没有假道伐虢的意思.不过取蜀途中刘备在前面堵截,张飞又在周瑜之后把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好多城池都夺过去了.进又进不了回又回不去,周瑜气病交加在走道西蜀的'巴邱'时再也走不了了,他向鲁肃哭诉临死见不到爱妻小乔的苦处很是可怜,还要担心自己死后骨殖怎样运回吴地,最后还是请故人庞统道长帮忙,在他死后帮他镇住将星暂时骗过诸葛亮,才把遗体运回了吴国.
奇怪的是我们的一些讲史朋友所持的观点竟和这最原始的论调所差无几,还搬出"先主传'和献帝春秋'上的两段话加以论证.(本篇不是史论文章不再引述),但不要忘了那上面取蜀受阻的不是周瑜而是孙瑜,且有"关羽据江陵"之句.可见那是在周瑜死后刘备向东吴借了荆州后的事,如果把时间先后搞错硬说周瑜是取蜀不成气急而死的话,只能让人大跌眼镜.

第三种 因战争受伤而死 --- 最简单又壮烈的一种说法
持这种观点的一般都是从历史角度出发的人,台湾学者陈文德著有'诸葛亮大传'和'曹操大传'两篇巨著,文中对周瑜之死就是这个观点:军事天才周瑜在江陵之战中中了箭,伤了胸肺久治不愈,拖了没多久就不治而亡.虽然东吴得到了荆州北部的两郡但却损失了军事天才周瑜,比之刘备是非常得不偿失的.但我看未必如此,如果周瑜是伤重而死历史怎么没有记载,再说他能提出亲自取蜀之意,当时的身体一定是健康的.

第四种 因女人而死 ---最有趣又最有创意的一种说法
这一说法又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分别是被女人害死说和被女人爱死说,爱死说既有趣又高雅很有创意.
一.女人害死说:据民间传说害死周瑜的是小乔.话说周瑜由于忙于军务冷落了小乔,小乔就和他的家将周云勾搭上了,周瑜受了诸葛亮的气病的不死不活的.小乔和奸夫就打算把他早点弄死,但苦于下不了手于是就骗周瑜爬到棺材里引诸葛亮上钩,在卧龙吊孝时小乔把周瑜出气的气孔堵死闷死了他,并赖在诸葛亮身上.--这一说法很无稽且低俗,但为了全面还是录在这.
二.女人爱死说:取自周大荒的"反三国演义".既然是反三国当然没有三气周瑜之类,周瑜心胸狭窄的事也是没有的,不过他的命比原来还短.
有两句古语很是精辟:"自古嫦娥爱少年,从来美人爱英雄"周瑜兼具少年和英雄两种特质加上人又长的俊当然是最让女人动心的了.他的后世子孙周大荒先生也深知老祖宗的这一难得优势,觉得让小乔独占周郎企不要使后世多少女子嫉杀,于是精心包装了一个叫金粟柱的MM (坐实李端的"听筝')来做他们的第三者(我看小乔也只是周郎的一个妾,没准是第四,第五者也说不定).
话说这个金MM是个有姿色的小家碧玉一直对周郎十分爱慕,担又苦无机会,经过苦思针对周郎爱"顾曲'这一特点,有老爸拉皮条自己又苦练'时时误拂弦"功夫,终于把周郎勾上了手.周瑜在军营外包了二奶一时倒也逍遥快活.但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金粟柱MM成了周郎的催命符,没过多久就把他爱死了.那个金MM倒也不含糊一听到周郎死讯马上仰药自尽,虽然作为外妾没人承认因为殉情而死,小乔也谅解了她,死后可以和爱郎同穴了.而周大荒先生为使老祖宗更具'美少年'风采还有意为周郎改了寿命,死时只二十八岁.

第五种 兼具以上几种的特点 ---一种大杂烩的说法
中央台的电视剧就是这种说法(和"三气'有点相同,又加了女人).即因为战争中箭伤了身体--被诸葛亮三气加重了病情--在取蜀(不管真假)的路上进退两难又气有急使病情恶化--最后死在女人(小乔)怀里

第六种 旅途中偶然得暴病而死 ---最符合历史真实的说法
请看"以至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无损有加"--这是一个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一场感冒就能要了人的性命.千古名将周瑜就这么简简单单,快快速速的病死了.给刘备留下了一片新天的,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猜想,我们只能在"使周瑜不死先主无处所已"的感慨声中为他沉默致哀了

瑜之死

周瑜是《三国演义》刻画的旷世奇才,小小年纪就当上了东吴的全军统帅,并让三世老臣也佩服的五体投地,甘听号令。然而,周瑜是个悲剧人物,给当时给后世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惋惜。
按通常的人道讲,智慧与度量是成正比的。智慧越高,智力越发达,知识越渊博,阅历越丰富,心胸越宽阔,思想越宽广,理想越远大,度量越宽宏。同时代的奇才曹操、诸葛亮均都做到了这一点儿,惟独周瑜没有做到,这实在是周瑜悲剧的根源。
大将就应有大将风度。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作为一方将领,尤其是很有才华的将领,定要与对手争个高低,见个分晓。从哪里见高低呢?应从战场上见,从智上勇上胆上识上见,要赢就赢得光明正大,让人口服心服,要输也输得清清白白,自己口服心服,甘拜下风。赤壁之战,与曹操斗智斗勇斗胆斗识。周瑜是胜利者,且胜得伟大,赢得痛快,曹操是失败者,且败得狼狈,输得窝囊。从此周瑜名声大震,威震中原。而周瑜就有点儿胜得太自服,赢得太骄傲,还不如曹操败得大度,输得乐观。也可以说,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能屈能伸。
周瑜的度量实在小得可怜,周瑜与诸葛亮之间本是盟军,是合作者,孙刘联合抗曹是既定方针,而周瑜与诸葛亮的斗争却贯穿赤壁战争的始终。诸葛亮的大度也在赤壁之战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诸葛亮没有与周瑜一般见识,他以大局为重,坚决执行既定方针和政策,坚持原则,没有使联和的局面破裂,对周瑜每一次的加害都以智来破之,始终没有撕破脸皮。
赤壁之战中,《三国演义》把周瑜与诸葛亮刻画的都入木三分,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照。周瑜与曹操斗智屡屡得手,一方面显示出其才华不凡,大智大勇;另一方面,周瑜与诸葛亮斗智却次次受搓,表现出其心胸狭隘,不能容人的小家子气的性格。一方面得手,一方面受挫,均具有其必然性,与曹操是敌对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关系,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因而,东吴上下同仇敌忾,同心同德,每施计谋,必定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故而大获成功。而与诸葛亮是内部矛盾,是联合协作关系,目前没有利害冲突,目的是一致的,组成了统一战线,所以,周瑜不敢明目张胆的加害,总想找些无须有的罪名为理由,施些障眼法掩人耳目。试想,若周瑜与诸葛亮不顾利害得失,不顾脸面舆论,不顾及与刘备的统一战线,想加害一个单枪匹马深入周营的白面书生,那还不易如反掌吗?也正基于这一点儿,诸葛亮才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周瑜加害的阴谋诡计。
其实,周瑜与诸葛亮的斗争,诸葛亮并算不上胜利者,只是诸葛亮不占地利,却占了天时与人和,如果没有友人的帮助,更加上这等非常时期,诸葛亮是无论如何逃不脱虎口的。从劫粮、借箭到借东风都是被周瑜相逼无奈想出的脱身之计,这不能说明诸葛亮在智慧上比周瑜高出多少,实际上二者是旗鼓相当的,比如在抗曹的重大决策上都是不谋而合的。周瑜与诸葛亮斗争的受挫,其因即是其心胸狭窄,心怀叵测,心术不正,不得人心之故。
赤壁之战后,周瑜与诸葛亮争夺荆州等地时,周瑜劳民伤财损兵折将得不偿失。周瑜在前攻打厮杀浴血奋战枪林弹雨流血牺牲,而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不伤一兵一卒,坐享其成,坐收渔利,占据荆州等地,周瑜也着实生气。然而这周瑜之气源还得从自身找起。联合抗曹取得初步成就,周瑜怎么能不容盟友有个立锥之地,而苦苦相逼呢?诸葛亮力单势弱,更兼有北方的曹操,绝不敢与周瑜撕毁合作协议,刀对刀枪对枪针尖儿对麦芒儿地面对面地干,也只得将计就计抢来个立足之地,这倒算不上诸葛亮的手段毒辣行为卑劣不仁不义背信弃义,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呀!
诸葛亮占据荆州之后,周瑜也断不敢像打曹操一样来打诸葛亮的,元气大伤固然是其重要原因,但周瑜深知孙刘两家开火,那曹操定会趁机乘虚钻空来洗赤壁之耻来雪赤壁之恨来报赤壁之仇,只得暂时忍气吞声忍辱含垢用计谋来换取荆州了。
这计谋就是使东吴自我蒙上奇耻大辱的“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美人计”了。这个计谋一开始就注定周瑜的失败,诸葛亮的胜利。从历史上看,从现实来讲,用“美人计”的例子确乎不少,其间胜利者还居多。远的如西施,近的如貂禅,均是“美人计”得逞的典范,但是,周瑜的“美人计”是十分草率,很欠周密的。西施、貂禅做为美人计的主角都是心甘情愿舍死忘生的,并且设计谋划了一整套的实施方案,然后按照密谋的步骤一步步落实,最终成功。而周瑜和孙权却没有与女主角及国太商议,只想把刘备赚了来行事,这种既不想舍弃孩子又想逮住狼的如意算盘实欠妥当。如果事先与女主角商议好,说服其甘愿为国大义舍身捐躯,那“美人计”还有不成之理!可惜的是这“美人计”女主角并不配合,更何况当时孙刘两家正在合作期间,孙权把妹妹许配刘备结成秦晋之好,永誓结盟联合抗曹也确实顺应天时人意,无怪乎吴国太、乔国老等代表民意坚决拥护,而孙夫人更是美女爱英雄,把刘备爱得死去活来,看你周瑜这“美人计”如何实施,怎样收场。
这“美人计”失败后,把周瑜气个半死,也是情理之中事。可悲的是周瑜并不死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又用“假途灭虢”之计,“虚名取川,实取荆州。”这计策更难瞒过诸葛亮,周瑜再次受挫,丢尽了面子,再无面目更无勇气面见世人和江东父老,而苟存于世,只得恨恨而死。

演义里的是孔明气死的,还连气了三次,吐血身亡。
历史上只不过是病死的

拜托楼上诸君!
“三国演义”已经摆明了是演义!不要把它当历史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