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长痘是什么原因:“天凉好个秋”何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30 01:27:59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①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②,为赋③新词强说愁④。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⑤,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①选自《稼轩长短句》。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丑奴儿:又名《采桑子》。此词约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以前。淳熙八年(1187)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二十年之久。博山在上饶附近,风景优美。作者闲居上饶时,常往来于博山道中,作词甚多,此即其一。②层楼:高楼。③赋:动词,做。④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⑤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多少事,欲说还休。”

【精华点评】这首词是作者闲居上饶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 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说少年时登高望远,气壮如山,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转入而今,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 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 情韵。
这首词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渲染了一个“愁”字,“愁”字是全词的线索。上片的“愁”是附庸风雅,故作多情的闲愁;下片的“愁”才是真正的“愁”,是忧国伤时、报国无门之哀愁。
【诗意解说】
少年时,因为不理解愁苦的滋味,为了写出好的新词,经常登高望远,无愁苦而勉强说有愁苦。然而如今,我已人到中年,饱经忧患之苦,生活历尽艰辛。这些愁苦,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说也说不尽,还是不说罢了。唉!只好说,天凉了,秋天到了。

天凉好个秋

天凉好个秋,不是说天凉,也不是说好个秋,是说天凉好个秋。
不是我要故弄玄虚,我是不搞无厘头的,我们中国人民讲话向来是负责任的。请看原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再进一步考证,辛弃疾他为什么不说天热好个夏呢,或者天寒好个冬呢,那就没劲了。知道我们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最怕什么吗?所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那不是无敌了么?非也!咱最怕的就是没事可愁。一天不愁,一刻不愁,那都是犯罪。《岳阳楼记》里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所以叫做“进亦忧退亦忧”也。然则何时而乐耶?后天下之乐而乐!明白了吧。天下苍生能都乐么?就现在的千年一遇的和谐社会还有人饿死的,所以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你是不能乐的,越愁越有责任感。
所以呢,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最能唤起文人共鸣的季节。当繁华开始落净,只剩下满目的萧瑟可供人凭吊。无怪乎秋瑾临刑前只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她对这个人世的失望也只能寄托在秋天之上了。
秋天另个可爱之处便是赶走了一整个夏天的燠热和浮躁,让人体会到了刚解放时摆脱三座大山的劳苦大众对未来的满怀憧憬,虽然政治和季节一样只是一个个轮回而已。貌似有首歌叫《秋天别来》,我一直认为那个女人是脑子进水了,要么是迫于生计才会去唱这么违背良心的歌的,呵呵。
恩,天凉好个秋。

这是倒装,就是秋天的天气好凉呀

呵呵.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