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800官网卖家版:今天正月怎么不能理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08:58:31
我不迷信我去理发没什么问题吧

思想观念而已 当然没事咯

正月剃头死舅,实为思旧,即清朝汉人思念明朝。

一种是民俗版的说法:我国对农历的新年非常重视,春节的到来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自古春节前人们都要沐浴更衣,理发也是必须做的事。过去都是剃头,就是用刀子把头发刮掉,剃头时很不舒服,小孩很不愿意剃头常常为此哭闹,因为过年后媳妇都要带头孩子回娘家,大家就会骗孩子说:你过年不让剃头,带你看外婆的时候你舅舅打你的。久而久之,舅舅成了正月里检查外甥是否让剃头的“检查官”。春节前剃过头的孩子,正月一个月就肯定不会剃头了。这是正月里不理发,或“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说法的民俗版。
另一种是民族版的说法:话得从清军入关时说起,大清皇帝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
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汉人对于谁当皇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表现得太过强烈,倒是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其中一部分人。当时的清王朝打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种强硬的做法出人意外地遭到了历来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对: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指望通过群众的力量让满人有所收敛。然而,顺治皇帝随便找了点茬儿,一声令下,接连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汉人头上的标志连同热血乘鹤西去。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顺治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了著名的《鞑靼战纪》。其中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赶过了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
意大利人不懂得我们的国情,他看到的只是局部的一场小小的胜利,他不晓得,天下已经是清人的天下。“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鞑靼人”动真格的了。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