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2013专业版产品密钥:有没有《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的翻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3 10:09:57
王昌龄的,要全文翻译,越精干越好

译王昌龄《出 塞》
秦汉时代的明月和雄关,
远征的将士还没有归来。
假使当年飞将李广还在,
就不会让匈奴人越过阴山。

译王昌龄《出 塞》
秦汉时的明月雄关还在,
远征的将士还没有归来。
假使当年飞将李广还在,

古典文学作品赏析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①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作者】
698-757?,字少伯,排行大。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
进士,历任校书郎、汜水尉、江宁丞、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擅长五
七言绝句,被尊为“开(元)、天(宝)圣手”、“诗家夫(或作“天”)子”。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谓“七言绝句,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有
《王昌龄诗集》,《全唐诗》存诗四卷。
【注释】
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见义,意为秦汉时代的明月和雄关。 ②龙城:指
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记·李将
军传》:“(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
入右北平。”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品评】
《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原作二首,这是第一首,明“后七子”
首领李攀龙推为唐人开绝压卷。
“月”与“关”,屡见于边塞诗,并不新鲜。但与“秦”“汉”结合,便
构成新的意象,激起异常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幅苍
凉悲壮的历史画卷,便以雄阔万道、宛延起伏于崇山峻岭之间的万里长城为主
线,在明月辉映下徐徐展开,每一道雄阔,都有无数将士轮番戍守,望月思家;
都爆发过无数次月夜激战,将士的安危生死,牵动着多少闺中少妇的心。
这幅历史画卷继续延展,吊古伤今,便发出“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感叹。
当今的明月仍是秦、汉时代的明月,当今的雄关仍是秦、汉时代的雄关,当今
的士卒也象大多秦、汉时代的士卒那样离家万里,久戍边关,望月思家而不得
还家。究其原因,乃在于当今的边患仍不异于秦、汉时的边患。那么怎么办?
诗人熟知汉将李广守边,匈奴远避的历史,便出此转出三、四句,以缅怀良将
作结。
“但使(只要)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切盼起用良将,解除
边患之意跃然纸上,其批评将非其人,劳师竭力之意亦跃然纸上。全诗以秦、
汉领起,兼包古今。归结到一点,便是希望结束秦、汉以来“万里长征人未还”
的历史悲剧,边防巩固,黎庶安宁。

摘自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诗精选》

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清沈德潜《说诗ㄧ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为什么这样平凡的思想竟能写成为一首压卷的绝作呢?原来,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独指??
横吹曲辞》里不是就有《关山月》吗?《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例子举不胜举。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

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很不平凡的意义。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诗歌之美,诗歌语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