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蔬菜降血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30 03:30:37
是孔子<春秋>里的话,我不懂,大家帮忙解决一下
我要白话翻译~

《伦语·八佾》第十二章:“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今译:祭祀祖先就如同祖先真在那里,祭祀神就如同神真在那里。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由别人代祭)那就如同不祭祀一样。

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意思就是说,祭祀祖宗时,不管他有没有那回事,我们都要恭恭敬敬地礼拜,就好像他在那里一样,祭神也应当如此。没有恭敬之心,祭祀又有什么用呢?这是我们中国人很可爱的地方,别人祭祀的时候,我们都说,唉没有那回事,当我们自己在祭祀的时候都是恭恭敬敬。这和迷信一点关系也没有。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通译】
祭祀要当被祭者同在,祭神如同神在。孔子说:我不能亲自参加祭祀,就如同不祭祀。
【解义】
其一,祭祀活动。祭祀,是生者对逝者寄托哀思、缅怀情感的仪式活动。祭祀,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被祭祀者通常必有值得景仰乃至楷模之处。即便是对于一个家族,一个家庭,大体也是如此。人的善性决定人不会拜祭魔鬼和罪孽。
其二,祭祀态度。古代的祭祀,往往有很浓厚的鬼神意识和巫蛊特征,夏商就是如此。随着周朝的人性强化,神性被淡化,鬼神祭祀也逐步淡出主流文化。这是一种必然。孔子却是把祭祀作为镜照心灵、洗礼情感的过程,故倡导祭祀的严肃性,所谓“祭神如神在”。
其三,礼的本质。周朝的礼,它远远大于今天人们普遍认为的文明礼貌之礼,而是政治手段和统治方法。孔子也是这样认识周礼的。礼乐崩坏,也就导致社会敬畏失衡,促使秩序失效,催生公权失信,结果是政治失措。仪礼中最严肃的莫过于祭祀,却演变为走秀或虚伪,有不如无。
【启示】
文明礼貌,才是礼的本位;文明教养,才是礼治的本义。西周把礼上升为统治术,相对夏商来说,无疑是一种跨时代的进步,因为礼的基础和对象,是人,而不是神。礼治,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人治,是从上到下的普及性人治;礼治作为统治手段,必须以森严的等级为前提,否则就无法实现有序的社会层次管理。于是西周礼治就注定先天的非理性烙印,他的这个不平等内核是与人道人性背道而驰的。
从这点来说,西周的以德立国、以礼行治的路,注定是短命的。孔子没有看透,因为他不是思想家,更不是哲学家,故坚持是人——能够掌国、能够辅政的人素质不好。这还是人治思想,寄望于好素质的人及君子来执掌国政。在经历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撞击和思考阵痛之后,战国后期法家脱颖而出,表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开始走向成熟,德治固然是社会治术,但法治同样不可或缺。社会需要教化之道,还需要法治之道。
这一点,荀子看到了:“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性恶》)庄子的认识则更为清醒深刻。

我祭祀鬼神,鬼神就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