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价小萝莉系列:帮忙找关于关羽的史书中的评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30 04:15:05

我上课时老师讲过关羽的专题:
  △ 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 ——毛宗岗
  △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不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当阳玉泉山显烈祠联
  △ 生蒲州,长解州,战徐州,镇荆州,万古神州有赫;
  兄玄德,弟翼德,擒庞德,释孟德,千秋智德无双。
  ——当阳关陵拜殿联
  △ 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谓荡乎难名。
  ——清代一关帝庙联
  △裴注引《蜀记》:
  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此与《魏氏春秋》所说无异也。
  △常璩《华阳国志》:
  公壮羽勇锐,拜偏将军。初,羽随先主从公围吕布于濮阳。时秦宜禄为布求救于张杨,羽启公:“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公许之。及至城门,复白。公疑其有色,自纳之。后先主与公猎,羽欲于猎中杀公。先主为天下惜,不听。故羽常怀惧。公察其神不安,使将军张辽以情问之。

  总之,勇武、骄矜、忠义、多智、好《左传》、恋美色、气量小,这就是史传为我们展示的蜀国武将虎臣关羽的真实面目。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关张之勇》条云:“汉以后称勇者,必推关、张。……二公之勇,见于传记者止此,而当其时无有不震其威名者。……可见二公之名,不惟同时之人望而畏之,身后数百年,亦无人不震而惊之。威声所垂,至今不朽,天生神勇,固不虚也。”
  3.史传事迹与桃园结义、义释曹操等故事
  ① 刺颜良、封金挂印、单刀赴会、刮骨疗毒——史传基础上的提升和强化
  △《三国志•关羽传》载:“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三国志•关羽传》载:“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② 桃园结义、义释曹操——有影子的创造
  △《三国志•关羽传》云:“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华阳国志•刘先主志》云:“先主与二子寝则同床,食则共器,恩若弟兄,然于稠人广众中侍立终日。”
  △《三国志•郭嘉传》(卷十四)裴注引《傅子》云:“嘉言于太祖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
  △《三国志•刘晔传》中刘晔曰:“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三国志•诸葛亮传》引《袁子》曰:“张飞、关羽与刘备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
  △《三国志•法正传》云:“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
  ③秉烛达旦、挑袍、千里独行、五关斩将、古城聚义——没影子的编造
  ④ 斩华雄、袭车胄、斩文丑、斩蔡阳——移花接木
  (二)民间叙事较多叙写的关羽故事
  1.秉烛达旦
  △(元)潘荣《通鉴总论》中有“明烛以达旦,乃云长之大节”之语。秉烛达旦故事不见于《三国志通俗演义》小说,但见于《三国志大全》、《古城记》、《桃园记》等,后毛本《三国演义》也把此事添加进去。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曰:“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

  △(明)徐渭《奉师季先生书》云:“又世所传操闭羽与其嫂于一室,羽遂明烛以达旦,事乃无有,盖到此田地,虽庸人亦做得,不足为奇。虽至愚人亦不试以此,以操之智,决所不为也。杨(阳)节潘氏盖亦看《三国志》小说而得之者,如所谓斩貂蝉之类,世皆盛传之,乃绝无有此,不可不考也。”
  △(明)李贽《关王告文》曰:“惟神忠义贯金石,勇烈冠古今。……某等来守兹土,慕公如生,欲使君臣劝忠,朋友效义,固因对公之灵,复反覆而致意焉。彼不知者,谓秉烛达旦为公大节。噫!此特硁硁小丈夫之所易为,而以此颂公,公其享之乎?”
  △(明)张重华《关公大节辨》曰:“夫云长之于先主也,义为君臣,恩同手足,则视先主后,其尊国母也,其亲即嫂也。渎伦乱常,乡党自好者,犹且羞之,云长何如人哉?”
  △(清)张镇《明烛达旦考辨》云:“秉烛达旦之事,在寿史裴注皆莫之有。至后世阳节潘氏始为是言,以为此帝之大节。及明代篡入史书,称操欲乱其臣主之节,使共处一室云云。呜呼,是何说之鄙而识之陋乎!张重华者虽尝非之,顾谓此小之乎,睹帝而不足为其大节。于论则是,然终信其说,而未尝考其事之有无也。盖所谓秉烛达旦者,亦何尝有此事哉?”
  △(清末民初)昂孙《网庐漫墨》云:“余以为此必稗官之说,潘氏故摭拾之以自矜其奇,非可据之事实也。曹瞒虽奸,必不鬼计陷人至于此极,是时瞒之涎羽,如恶渴然,若无礼遇之,予以轻视矣。况乎男女授受,自古不亲,稍知自爱,便多谨慎,人非禽兽,宁有越墙而搂其嫂者?此村夫犹能为之,果足以窃万古之馨香乎?”

  △【混江龙】灯烛呵,咱关某一点诚心,只有你我知之 还有这一枝明晃晃银烛照,见咱赤胆忠肝。俺自有鲁男子雅操,待学取柳下惠同班,一个坐怀不乱,一个闭户无干,一恁他订下了清白千年案,俺轰轰烈烈,要把那古人扳。
  ——《古城记》第10出

  更多资料可以联系我:email:aniac@126.com

门后的小精灵,你好!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注:陈寿是《三国志》的作者
关羽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人物。他由生前一位将领、侯爵,死后逐步晋封为公、王、帝君、大帝,直到登峰造极作为“武庙”主神与孔子“文庙”并祀。这个过程也就是关羽由人变为封建社会各阶层共同信仰的神的过程。据《荆门志》记载:湖北当阳县玉泉景德禅寺关羽庙“兴于(南朝)梁、陈间,盖始于智者大师开山之时也。历隋至唐,咸祀事之”。唐代贞元十八年(802年),“荆南节度使江陵尹斐均,广其祠宇,增于旧制”。这是最早的关羽庙祭祀。唐代关羽作为名将,已进入“武庙”(当时主神为姜太公)陪祀。至北宋徽宋(1101—1125)崇宁元年(1102年)始追封关羽为忠惠公,大观二年(1108年)又进封为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再加“义勇”二字,称义勇武安王。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封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更封为英济王。元代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加封显灵武安济王。史称元代关羽“英灵义烈遍天下,故在者庙祀,福善祸恶,神威赫然,人咸畏而敬之,而燕赵荆楚为尤笃,郡国州县乡邑闾井皆有庙……千载之下,景仰响慕而犹若是”。明朝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敕建庙于“金陵鸡笼山之阳”。永乐帝迁都北京后,又“庙祭于京师”。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式决定把地安门西关帝庙作为太常寺官祭场所,除每年定期拜祭外,“又定国有大灾则祭告”。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对关羽的晋封由王提高到帝,称“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又改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明方孝儒《关王庙碑》文说:“(关羽死)至今千余载,穷荒遐裔,小民稚子,皆知尊其名,畏其威,怀其烈不忘”。至明末又尊崇关帝为“武庙”主神,与孔子“文庙”并祀。

清朝统治者对关羽的崇拜,早从关外已经开始。崇德八年(1**3年),便于盛京(今沈阳)建立关帝庙。皇太极还亲赐一块“义高千古”的匾额,定“岁时官给香烛”。入关后,又沿袭了明代岁祭关庙之例。对关羽为的崇祀,如从皇帝封敕和百姓祭祀相结合看,起源于两宋,发展于元至明中叶,深入普遍于明后期和清代。明末人刘侗说:“其(关羽)祀于京畿也,鼓钟相闻,又岁有增焉,又月有增焉”。据万历时人统计,仅宛平县属就有关帝庙51座。当时北京城内外分属于大兴、宛平两县。加上大兴县的关庙,明末北京城内外关帝庙总数“至少接近百所”。顺治九年(1652年)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雍正时,追封关羽父祖三代为公爵,命“天下府州县卫等文武守土官,春秋二祭如文庙仪制,牲用太牢”。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关帝历代尊崇,迨经国朝尤昭灵贶”,故又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同时规定祭文由翰林院撰拟,祭品由太常寺备办,官建祠宇版位座数由工部制造,还特准地安门外关帝庙正殿及大门瓦改用纯黄色琉琉,与孔庙相一致。嘉庆十九年(1814年),清廷在平息京师和河南滑县两地天理教起义以后,即以“屡荷关帝灵爽翊卫”,加封“神勇”二字,“并颁滑县庙宇御书匾额曰佑民肋顺”。咸丰二年(1852年)加“护国”,次年增“保民”,六年(1856年)添“精诚”,七年(1857年)再增“绥靖”。到光绪五年(1879年),清政府对关羽的封号已加至22个字,合称:“忠义神武灵佑神勇威显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据统计,有资料可查的50个府、州、县、乡共有480余处关帝庙宇。台湾据1930年统计,关帝庙为150座。此外,直隶良乡又祀刘、关、张三人的三义庙12座,霸州三义庙14座,蓟州三义庙3座。光绪《怀来县志》称:“其外各村堡庙不俱载”。咸丰《因安县志》说:“(关庙)在村者不可胜数”。乾隆《宝鸡县志》称:甚至有“一村两庙”。光绪《海门厅图志》云:“民间私祀关帝庙处处有之”。光绪《兰溪县志》载:关帝庙“四乡多有”。乾隆《万全县志》称:“民间设祀者皆不备载”。光绪《长治县志》云:“村镇关帝莫不崇奉”。光绪《长汀县志》称:“关帝庙在各乡各坊者悉难数”。同治《祁阳县志》说:“村镇之处,多祀关、岳二圣,或专或兼,祠宇未及悉登”。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说:“民祀关帝庙,所在皆有之”。道光《澄江府志》云:“各村落俱建(关帝庙)祀。”由此可见,关羽信仰之普及化,它已触及到县以下的村落镇堡中去了,这是明清以来封建国家敕封诸神中所很少见到的。关于建庙时间,如山东潍县27座关庙,有年可考的15座,建于宋代一座,元代一座,明代8座,清代5座。通州(今北京通县)21座,一座建于元天历二年(1329年),4座建于明代,其余大体建于清代。《束鹿县志》有7座关庙,除1座建于清代外,其余6座中1座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两座建于万历时,三座建于崇祯年间。广东《兴宇县志》记共有四座明建关庙,最早的建于正德九年(1514年)另三座建于崇祯时,乾隆二年(177年)修一座。浙江兰溪县,有一座关庙建于宋绍兴年间,另有四座建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