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去壳毛豆:文帝、景帝时,为什么诸侯国时吴最厉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08:48:56

刘濞的起家是在高祖刘邦的时候,那时候年轻气盛,20岁以骑兵大破季布,成就一世英名。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封刘濞做吴王,封了以后就后悔了,因为他找了个算命的吴王算说:"此人看上去有反相"。刘邦金口玉言不可更改,于是对刘濞说:"大汉五十年后东南有乱,不会是你吧,天下都是姓刘的,请好自为之"。刘濞慌忙说:"不敢"。

刘濞到吴国以后,吴楚一带民风彪悍,又素骄,刘濞的儿子没有教好,被当时还是太子的景帝用计给杀了。

刘濞从此以后怀恨在心,便不再上朝,而且花言巧语骗过了文帝。然后开始靠山吃山,一方面发掘铜矿,自己铸造钱币(那个时候主要还是以铜为主,黄金反而不是主要的硬通货),另一方面煮海水变盐,又出口到中原,日渐殷实,这种经济才华是绝无仅有的,比起农耕来说钱是来的快多了。同时开始招募天下亡命之徒为他卖命。

在完成经济上的积累以后,刘濞开始拉拢正被晁错削藩的藩王们,勾结匈奴,结成同盟,定下誓约,一同发兵。

当时以吴楚八十万之力,确实可以横扫中原,景帝吓得把晁错给杀了。没想到这下刘濞称帝的野心这下就是八匹马也拉不回来了,大军直逼睢阳,威胁函谷关,可是被梁王拼命死挡住了,久攻不下,有一位恒将军提出移师洛阳,攻下天下粮仓的机谋,跋扈的刘濞没有采纳,后来周亚夫断了他的粮草以后才醒悟过来但已经晚了,联盟本来就很松散,现在纷纷作鸟兽散,无奈之下退守吴地,结果被一群蛮夷献了。司马迁留下一个"「毋亲夷狄,以疏其属」,盖谓吴邪?"的感叹。

应该说刘濞一开始定下的政治和军事策略是对的,"诛晁错,清君侧"以及进军路线都是对的,但是后续策略却一直被皇帝给牵着,就是不懂得变通,一个"拖"字就拖死了自己。后方都没有搞定就贸然出兵,以为有几个钱就可以夺取天下,没想到被吴国人自己出卖了。想当年吴三桂反清,有点同样的道理,战争最怕持久战,打到中间就是人心向背的问题。

不过尽管如此,吴王刘濞也算是一代枭雄,被司马迁写入列传中,其他六王就没有这个福分了。

给的诸侯国的权利太大
促使其自我发展
导致尾大不掉

什麼事都非财不行,而吴最富庶。

问题问的不对,当时最强的蕃国并非吴国而是齐国。
首先七王之乱里有4个王是齐国王即:即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熊渠、淄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另外,齐藩系的管侯刘戎奴、氐丘侯刘偃、营平侯刘广也都参加了叛乱。但齐国最大的王齐孝王并没有响应刘濞的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