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克和贝塔书籍:清明节是哪一天,是怎么规定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05:05:11

清明节是春秋时代晋文公纪念贤臣介子推的日子,据史载,介子推曾随曾文公流亡国外十九年,后晋文公重掌政权,赏赐随从臣属,介子推不原受禄与母隐居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文公派人找不到,就放火烧山,想迫他出来,但,介子推宁死不肯下山听封,抱木焚死.文公为了推崇介子推的品德和记住自己这个过错,便下令清明节前一日,民间禁止烟火,表示纪念,故,这一日又叫寒食节,第二吞并,文公还亲自出马到郊外吊祭介子推.晋国当时是盟主,这种风俗很快传到各诸候国,此后,百姓都仿效诸候在清明节踏表扫墓葬,纪念先人,并形成风俗.
清明扫墓,在陆河世代沿袭至今.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埽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碓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在墓前祭祖埽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的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兄战国时代埽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韶定寒食埽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扬,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4月5日前后

4月5日
扫墓

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