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除废水氨氮:有关介绍道德层次理论的著作的名称和作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9 11:01:54
最好有书中针对道德层次理论内容的简介,越详细越好.
只要简介详细就好,不需要全文.另外著作名和作者才是这个问题的重点,如果有专著就更好啦

中西方伦理思想研究-儒家伦理、道德层次论的启迪“法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则是不成文的法”。法也是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还有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行为准则。不过它是外在于人的,它的许多规定,归根到底是不该做什么,并不规定应该做什么。参考:
http://www.heiyou.com/tribe/105/419221.shtml试论道德层次的区分http://www.bookcool.com/online/sheke/rensh-gb/0/05.htm
http://www.zgzlw.com/lunwen/jylw/dy/200601/lunwen_47552_2.html

中西方伦理思想研究-儒家伦理、道德层次论的启迪 ( 发表时间:2005-4-17 20:47:38 )
-------------------------------------------------------------------------------
发表时间:2003-11-22 14:07:01 来源:中心 作者:魏英敏 点击 1939 次

北京大学教授 魏英敏

近年来伦理学界、有人写文章提到“底线伦理”,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有意义的。

有“底线”自然有非底线,即中线与高线。如果只讲“底线”伦理,并以此为满足,或以此否定中线,特别是高线伦理的存在,认为讲高线就是假大空,则是错误的。因为伦理、道德的特征之一,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显然现实性就包含底线的内容,而理想性就包含有向上的要求,即中、高线伦理,这恐怕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人所共知,道德的功能之一,就是把人的道德觉悟和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准,从一个台阶提高到另一个台阶,再向更高台阶迈进。如果只停留在底线伦理的水平,道德的功能将无法实现。道德将不成其为道德了。道德大概就变成法了。

须知“法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则是不成文的法”。法也是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还有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行为准则。不过它是外在于人的,它的许多规定,归根到底是不该做什么,并不规定应该做什么。

而道德与法相比,它是内在于人的,是心中之法,“内在法”,即该做什么。这个“该”自然包括“不该”在内。所以该做什么,比之不该做什么,显然高了一层。“该”不仅仅立足现实,它包含有行为者或当事人的愿望、事物发展必然趋向,包含有理想的追求。

这是就法与道德比较而言,就道德本身而论,有没有层次?我的回答十分肯定“有”。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万事万物都有层次,道德作为一种“观念事物”,怎么可以没有层次呢?

不讲层次,要求人们一步登天的不良后果,就是使得人们对道德望而生畏,于是索性不讲道德了,这是多么可怕的情景。

历史的教训,不可忘记,不可不反省。

一、道德教育、伦理学理论研究之反省

以往道德教育,为何不能入脑入心,为何不能见诸于行动?有些伦理学教科书不受欢迎,学生不愿读,先生不愿讲,为什么?

我们以往讲的道德太政治化了,受“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很深,教条主义严重。

这些可以暂且不论,说与我们题目有关的就是我们以往讲的道德,没有区分出层次来,用一个统一标准要求所有的人,且一步到位。令人望而生畏、高不可攀,于是只好弃置一旁。

如要求人人去私为公,人人“大公无私”。不论党员群众都一律要大公无私。这样办得到吗?办不到。按理说,应当先讲大公有私,从这里起步,然后才是大公无私,这样要求人们思考或处理问题自然会“公”字当头。不讲大公有私,只讲“大公无私”,这样导至许多荒谬事情发生。如农村取消自留地,不许私人养猪,养鸡,一切归集体,这样做美其名曰:“割资本主义尾巴”,弄得农民毫无积极性。在知识分子中著书立说,不署个人名,只署集体名,这样做的后果,扼杀了知识分子个人的积极性和他的成绩,取消了他们的责任心。

理想化的要求,高标准的要求,脱离现阶段人们觉悟水平,尽管主观愿望很好,可是客观效果不好,往往事与愿违。

须知,道德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既有理想性、又有现实性、但现实性是基础,必须从现实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发展,向着理想化的方向迈进。如果撇开现实性,径直达到理想化的水平,越过底线伦理,直奔高线伦理,那就是企图“一口吃个胖子”,是办不到的,或者要引起消化不良症。

可见讲清层次性,很有必要,且非常重要。为什么?

第一,讲清层次性,符合人认识事物客观必然性,符合道德进步的规律性。

人认识事物、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换言之,从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面到全面。人们认识道德,把握伦理亦应作如是观。人总是从不知道德为何物始,到耳濡目染明白道德的A、B、C,进而知道道德对人生存,生活和成长发展的意义,再进一步才明白讲道德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第二,讲清道德层次性,有利于正确作出道德判断,进行道德选择,摆脱道德上的困扰。

如我们今年全民抗“非典”,许多医生,护士不顾个人安危,家庭生活中的困难,义无反顾,走上抗“非典”第一线。也有人临阵脱逃,辞职不干了。这不同的表现,就是不同的道德选择。

这里从道德义务上分析、医务人员面临瘟疫之灾,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首要的社会职业义务。但医务人员也还有其它义务,诸如家庭中的义务,如照顾病中的妻子,指导子女升学、考试等。两种义务、相互冲突、怎么办?

医务人员的职业义务与家庭中角色义务那个重要?应当优先履行那个义务?在正常的情况下,医务人员请半天一天假,照顾一下妻子,解决一下孩子升学,考试问题,是正当的。会得到领导与同事的同情与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家庭角色义务,显然处于重要地位。医生职业义务暂时退居次要地位。但“抗非典”的非常时期,不言而喻,履行医生职业义务,就成为第一要紧的事情。显然,道德义务有层次性。且高低层次因情境不同是可变的,人们可以根据道德规范的层次性(等级次序性),选择行为,摆脱困境。

第三,讲清道德层次有利于不同觉悟的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人们的思想觉悟,有不同层次,有先进、中间、后进的区别,政治觉悟有左、中、右之分。人们的道德觉悟,或伦理觉悟,也有先进、中间、与后进的区别。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人自私,有人不那么自私,有的人根本不自私。这几种不同道德觉悟的人,相处在一起,就会发生相互影响、冲撞、感染的作用。久而久之,人们觉得别太自私了。所谓“人奸(自私自利)没饭吃,狗奸没屎吃”。还是谦让,关照别人为好,如果能够屈己待人,那就更好了。这就是通常人们说的,“成人之美”或凭“良心”做事。

你看,这不就是讲清道德层次的好处吗?当然我们绝不能奢望人人,处处讲良心。那是永远也办不到的,但讲良心的人会越来越多就是了。

二、儒家道德层次论概述

儒家伦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儒家伦理文化,二千多年来一直成为中国的主流伦理文化,对中国,并对周边国家发生了重大影响。如韩国与日本。不仅如此,儒家经典也相当早的传入了西方社会,对西方伦理文化的发展亦产生了好的影响。

儒家伦理是我们当今道德建设的珍贵资源,对我们有诸多启示。

启示之一,便是道德规范的层次论。

儒家大师们认为,道德规范有它的层次结构。人的思想水平,不是整齐划一的,有高低不同层次之分,而伦理规范的层次结构,有助于人们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与道德境界。换言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上,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这种层次之分、完全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也符合人性的要求。

例如:孔子道德规范之总括词“仁”。“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所谓“仁者爱人”。爱人有层次,“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仁”的低层次爱敬双亲,中间层次,敬爱兄弟,最高层次则是“泛爱众而亲仁”敬爱社会大众。如何“爱人”?这就是“忠恕”之道。尽已之谓“忠”、推已之谓“恕”。忠恕的基础层次(即低层次),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高层次则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又如“义”,“义”基本含义是“行而宜之谓之义”。就是道义、正义、义务,恰当、合适。“义”的低层次是“见利思义”。“见义勇为”为中间层次。高层次,则为“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又如“孝”,孝的基本含义是养、顺、敬。曾子曰:“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祭仪》)这里低层次为能养、中间层次为不辱、高层次为敬亲。

荀子把“忠”分成三个层次。“以德复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谏非而怒之,下忠也”。(《荀子·臣道》)依荀子之意,用道德约束君主有三个高低不同的层次即以德复君;以德辅君;以是谏非。

西方伦理思想研究-儒家伦理、道德层次论的启迪“法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则是不成文的法”。法也是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还有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行为准则。不过它是外在于人的,它的许多规定,归根到底是不该做什么,并不规定应该做什么。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具体德内容你去查查吧!

中西方伦理思想研究-儒家伦理、道德层次论的启迪“法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则是不成文的法”。法也是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还有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行为准则。不过它是外在于人的,它的许多规定,归根到底是不该做什么,并不规定应该做什么。

http://www.heiyou.com/tribe/105/4192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