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奕怎么解释:请问“法币”的由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7 07:12:11
国民政府在统一货币时为什么把名字定为“法币”
不是法币的由来,而是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

民国政府将其定为唯一的合法的货币,所以叫法币

中国法币的由来

法币是1935年以后,国民党官僚资本四大银行依靠英美帝国主义支持发
行的纸币.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自1927年起,在建立其独裁统治的过程
中,亦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金融寡头制度;到1935年底,控制了以中央,中
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和中央信托局为主干的垄断金融网,掌握了国家金
融财政命脉.1935年11月,国民党政府在英美财团的帮助下,颁布了《金
融改革令》,规定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后增加了
农民银行)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一
律用法币收付,不得行使现金(禁止银圆在市面上流通).当时,法币共发
行45700万元.
抗日战争时间,特别是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政治,经济危机
更为加深,造成通货膨胀,引起物价飞腾,导致法币体制崩溃.

还是选第二个回答吧,第一个回答越说越不着调,都跑题了,

法币顾名思义就是有政府法令规定的货币.
对我们来说,已经习惯了货币为国家统一货币,所以不太理解法币的意义,但是民国年间,货币发行十分混乱,凡经核准的官办、官商合办、商办银行均可发行纸币,不但量大且流通范围有限,不利于商品的流通。法币政策后,我国的货币发行银行由三十家集中到四家,1942年再集中到中央银行一家。
法币改革缘由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即着手组建中央银行,改组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在建立金融垄断的过程中,改革币制是个极为关键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历经6年酝酿,国民政府于1933年4月5日颁布“废两改元布告”,标志着中国货币流通在法律上进入银本位时期,使多年来因货币紊乱妨碍工商业发展的现象告一段落。
然而以银为主要货币的中国却产银有限,银价操纵于外人之手,致使世界银价的涨跌,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影响。果然,“废两改元”后不久,1934年即发生了白银风潮,由美国实行白银政策引起的世界银价上涨,使中国国内存银大量外流。据海关统计,1934年所流出的白银共达25,99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走私白银。国内通货紧缩,使银行收紧银根,不肯轻易放贷,引起工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生产经营不能顺利进行。由此导致失业增多,物价暴跌,大批工商企业破产倒闭。据中国征信所统计,仅1935年中秋节前后10天内,上海商号一下子就倒闭了166家。资金的外流又引起国库收入减少,国际收支不平,这样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使社会各界均受到严重的打击。
面对银本位制度已崩溃的现状,为摆脱财政经济危机,谋求币值稳定,加强金融垄断与控制,国民政府采纳了英国财政专家李滋罗斯等人的建议,决定放弃银本位制,进行币制改革,实施法币政策。

民国24年(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颁布紧急法令,实行“法币政策”。法币为不兑现纸币,系金汇兑本位制。从是年11月4日起,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3行(后增加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币;禁止白银(银元)流通,并限令收兑;原经核准发行之钞票,准其照常流通,逐步回收,不得增发。

民国25年1月11日,国民政府公布《辅币条例》,规定辅币由中央造币厂统一铸造,中央银行统一发行。辅币分:二十分、十分、五分镍币3种;一分、半分铜币2种。元、角、分均为十进制。这5种辅币,杭州市场上亦开始流通。

“法币政策”实施初期,币值尚稳。民国28年后,通货膨胀日益加剧。29年,因法币不敷流通,财政部以运输困难、印费昂贵为由,将法币实施时中央、中国、交通3行接收封存之四明、中南、中国农工、农商、中国通商、中国实业、浙江兴业、中国垦业等8家银行钞票,仍投入市场流通。到36年,法币进入崩溃阶段,大面额法币相继出笼,币值暴跌,物价猛涨。

法定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