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为什么盐业自古以来都由政府专营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30 04:22:34

盐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具有非常广阔的消费市场,无论是盐的产制或运销,都能够获取厚利。在以农立国、工业不甚发达的传统时代,盐业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历代统治阶级几乎都视为利薮。因此,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尽管政府的盐业政策常常变更,或因时而异,或因地而殊,但万变不离其宗,官府专营基本上处于核心地位,了解两千多年来,以食盐专营为核心的盐业政策,对当前的专营等政策及改革措施不泛借鉴意义。
  一、夏商周三代榷盐之肇始
  夏以前的历史,基本上没有确凿的文献可征,其盐政情况,也就使今人不易得知。盐有税自夏代始,不过当时并无“税”这一说法。《禹贡》记载:“青州厥贡盐”,即青州地方以盐作为贡品缴纳上层统治者,其实也就和赋税差不多。商承夏制,周因商制,都实行贡纳形式的征税制度。一般认为夏商周三代贡税较轻,百姓负担不重。人民可以自由经营食盐的生产和运销,政府只是在产地设虞衡官,执掌政令,引导大家适时制盐。这一盐法延续到整个春秋时期,当时,除齐国外,其它诸侯国大都采用征税制。
  二、管仲“官山海’与食盐专营
  管仲,字夷吾,是东周时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也是中国盐政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创造了由政府介人食盐产制和运销两大环节的盐业专营制度,对其后几千年间的中国盐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齐国地处海岱之间,一面是泰山山脉,一面是黄、渤二海,有“海王之国”的美称,盐业资源非常丰富,管仲决心加以开发,他建议齐桓公:“今齐有渠展之盐,请君伐菹薪,煮泲水为盐,正而积之。”桓公采纳了他的建议:“十月始正,至于正月,成盐三万六千钟” 。①引文中的“正”通“征”,含征收之意。
  食盐虽由民制,但控制权却在政府手中,表现在盐泽、盐地的国有化及官府对生产时间的限制上。《管子》上说;“孟春既至,农事且起……北海之众,无得聚庸而煮盐”。②这说明人民并不能随心所欲,随时采盐。
  食盐征收上来后,运销工作亦由政府专门负责,内销重在计口授盐,其核心是整理户口册籍。“海王之国,谨正盐荚”。③所谓“盐荚”即食盐人口的登记册。政府将每人每日或每月食盐数量,按男女老少之不同,分别估计,精心预算,然后将单位人口的食盐消费量乘以全国人口数,即可得出整个国家每日或每月所需盐斤数额。
  在齐国的西面和南面,有许多国家如赵、宋、卫、梁、濮阳等,食盐不能自给,全赖其它国家的输入。于是管仲将齐国余盐通过循河、济河等水道,贩运到缺盐国家,一方面借以获取厚利,一方面可以通过经济进而在政治上、军事上控制这些国家。
  管仲相齐,始于公元前685年,止于公元前645年,共计41年,发展盐业的思想从生产到销售,自成体系,其官山海的财政政策,开创了盐业专卖的先河,为传统中国找到了一个稳定而丰实的税源。尽管后人对此毁誉参半,但历代统治者无不重视管仲的盐政措施,尊其为三大“盐宗”之一。
  春秋时期除齐国外,以盐业著称的尚有燕国(海盐)、晋国(池盐)。春秋以后,秦国的池盐、井盐崛起,成为战国盐业的中心之一。不管是井盐还是池盐,都由政府控制,置盐官,收盐利,甚至介入生产环节。

一般关系国计民生的都是政府专营的。有时候是为了垄断巨额利润,但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国家为维护稳定的措施。

国家垄断巨额利润.

妈的回答都是从别的地方搜下来的,算什么。
靠自己答就算答的不多不全对也比这个要好!

每个人都需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