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萤 五线谱:求助!!!关于企业领导者的影响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15 01:22:11
根据影响力理论,对你赞赏的企业领导人的影响力进行评述.提示:注意影响力的构成,联系具体实际领导人影响力获得的途径与方法.要有自己的评价和看法.

报业生产的环节与终极产品 ——与崔斌谈“广告价值模型”
[转贴 2006-01-08 23:38:32 ] 发表者: fbcn

报业具有产业属性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由于我国报业市场化和企业化的路程较短,很少有关于报业生产特性和产品特性的成熟理论。近来活跃在传媒实践与理论一线的崔斌先生基于在《人民日报》、《京华时报》、《青年报》、《北京现代商报》的实践经验提出的“报业生产的终极产品是广告价值”的全新理论,并尝试提出了广告价值的模型,这有助于办报人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报业生产的全过程,也有助于业界人士特别是传媒业的领导人廓清传媒生产的终极产品,并以此来指导实践。为此最近与崔斌先生展开了一次对话,对报业生产环节与终极产品进行了交流,以下是对话整理。

广告价值理论模型与衡量标准

图1崔斌的报纸广告价值理论模型(一)

图2 崔斌的报纸广告价值理论模型(二)

记者:崔总很高兴有机会能和您探讨报业生产的有关话题,我注意到近来您在很多场合和媒体发布了“报业生产的终极产品是广告价值”的全新理论,并尝试提出了广告价值的模型(图一,图二),应该讲这是基于您多年来在国内报业经营第一线实践的产物,这对于推进我国媒体产业化无疑具有很高的价值。

崔斌:是的,至今我并没有看到国内有对媒介生产过程和产品属性的有关论述。近三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报业生产到底在生产什么?因为不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1997年我进入人民日报社开始从事报纸广告经营,后来参与创办《京华时报》与《北京现代商报》,2003年改造了上海《青年报》。其中经营上成功的报纸有,失败的也有。正是基于对一张新办报纸的多方位认识,使我开始能够比较清晰地认识报业生产的本质,就是除了以发行盈利的少数报纸外,可以说报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就是广告价值。

广告价值的话题是报业关注的热点,最近在北京还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报刊媒体广告价值分析报告会。当前的媒体盈利模式是广告产品的盈利模式,几乎90%以上的报纸和杂志以及将近100%的电视台都依靠广告收入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在这种盈利模式之下,报纸行业单纯的发行是亏本的或者不赚钱。

从市场监测机构来看,他们是从广告价值的角度来衡量一份报纸成功与否,监测发行量、收视率与读者特性等。从媒体经营者的立场或者是从资本角度来看媒体生产的目的,追求广告价值最大化是根本的动因。从内容生产者的角度来看,目前还是按照传统的“二次销售”模式组织生产,对广告价值是不太关心的,也没有从广告市场的反馈情况来调节。因此从市场反馈出发可以首先认识到广告价值的重要性,市场的终点也是我们这个探讨的起点。

图4 崔斌的报纸广告价值的有效性理论模型

崔斌:我们的探讨可以从广告价值来倒推回去。我认为广告价值是一个媒体承载的广告的“有效性”和报纸的“影响力”的综合体。衡量一张报纸的广告价值大小包括两个方面,就是影响力和有效性。影响力可以拆分为四个方面,就是对广告客户、广告受众、报纸读者和广泛的社会公众产生的影响力,具体可以在三个环节展开,就是内容影响力、发行影响力和推广影响力。而有效性主要指是报纸有效发行,对广告客户、广告受众、报纸读者产生有效性。内容和推广环节是对有效性贡献不大,在内容可以留住读者的眼球,占有读者更多的时间,有效性也会增强。

记者:对传媒广告价值的评估有几个发展阶段,起初受众注意力的观点认为有多少眼球就被视为有多少市场价值。但在传媒市场的实际评估中,那些最受广告商和最具广告投资价值的报纸常常并非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接着影响力的观点开始流行,把传媒作为一项产业的市场价值归结为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它的受众。但是影响力的观点和承载影响力的主流媒体的观点都不是一个很清晰的概念,导致当前很多追求影响力为目标的和自诩为主流媒体的报纸恰恰处于市场的尴尬状态,发行量很低。单纯的注意力和不清晰的影响力的理论都不足以解释传媒广告价值的形成的原因,影响力与有效性的相结合的观点可以视为对广告价值判断的新的诠释。

崔斌:是的,这几年的报业竞争加剧化以后,我们发现很多的报纸,尽管发行量很大,但是它的广告收入和发行量的增长是不成正比的,甚至出现一些报纸有很大的发行量,但是他的广告收入,特别是房地产、汽车和电信等品牌类的广告还难快速上升。对广告价值来讲,一方面要做有效传播,另外是要树立综合影响力。一般来说有了影响力就会有实际的效果,影响力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广告主的影响是形成广告投放的重要诱因,广告客户真正通过严格数据调研理性选择媒体的并不多,因而媒体的广泛品牌知名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影响力和广告效果不是划等号的,一些报纸在新闻界业内很有影响力,口碑很好,但是发行量有限,发行结构不合理,必然导致缺乏对广告所表现产品促销的有效性,造成实用价值和品牌价值的割裂,也无法确保广告价值。

影响力与有效性是广告价值的两项基本构成要件,最近两年几张追求影响力的报纸并没有获得很好的市场回报,比如第一张跨区域办报引起轰动的《新京报》,内容品质上应该说是做得比较出色的,内容影响力达到了,但是发行做上去,广告的有效性很难保证,单纯的内容影响力并不能获取理想的广告价值。而新创的《法制晚报》在几个月时间内突破了20万的发行,但影响力却远不如前者,有效性尚可,但内容影响力与品牌形象不足,同样较难获得理想的广告价值。而如《南方都市报》等应是影响力与有效性的统一,市场表现自然很好。

对报业“二次销售”模式的质疑

记者:传统的媒体的运作模式是“二次销售”过程,第一次是通过媒体把产品出售给受众,第二次是把观众和读者销售给广告商。这种模式要求媒体销售的整个过程必须高度统一,前后一致,才能够保证媒体顺利实现其自身的商业价值。根据这个理论,如果我们第一次销售获得的读者数量很多,这样我们可以完成第二次销售,销售给广告商的读者阅读时间就应该多,广告收入就应该比较大。大家首先是考虑第一步,即做最好的产品,吸引最多的人,广告商自然买单。而忽视了终极消费者以及赢利模式的转变,往往造成了第一次销售与第二次销售是接不上。不重视广告反应的内容大都是做得一塌糊涂。

崔斌:报业生产一些传统的理论我是不认同的,如“二次销售”的理论。“二次销售”没有把报业生产当成一个完整的封闭式系统来考量,没有阐述出报业生产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它割裂了报纸的生产连贯的过程,不利于形成报业生产的完整的价值体系,没有最终阐明报业生产的产品,造成了内容、发行与广告的脱节。比如按照“二次理论”推断,第一次销售是把报纸卖给读者,第二次销售是把读者销售给广告客户。那么依此来判定报纸一定是在第一阶段卖的越多越好,但是实际上报纸发行是在“边界成本”上为宜,是要考虑投入产出的。在“二次销售”模式指导下的生产,把整个生产割裂成两部分,没有将生产环节之间的关系有机的建立联系,造成了当前诸多报社资源配置不当、投入产出比低以及资本投资报业的失败率高等情况。

记者:编辑部门与广告部门考虑的事情不同,这二者的价值一旦没有得到结合,就造成两次销售过程的脱节,广告部与编辑部之间的矛盾重重。业外资本投资媒体只能进入经营领域,与内容生产环节几乎完全是脱开的,导致了投资失败率很高。

广告价值生产的三个环节

图5 报纸广告价值生产环节与销售过程模型

崔斌:只有真正了解广告价值是由哪些环节决定的,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广告价值。报纸的广告价值由报纸的内容、发行及推广共同决定,或者说由三者共同造就的影响力、有效性所决定的。

对于报纸生产流程而言,主要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黏着读者、制造影响力的内容生产,其次是到达读者、扩散影响力的发行,第三是引导读者、培育品牌的推广等三个环节,即内容、发行和推广三个阶段。发行也是广告价值的生产环节,是因为发行和采编一样,是消耗成本的主要部分,而发行的策略调整和发行量的收缩与扩大,与广告价值的大小密切相关。

记者:媒体的内容生产是生产的起点,也是承载广告价值的基础。一般而言,报纸的内容丰富、新闻结构合理、文章质量高、策划有力、社会影响力强大等是提升广告价值的有效手段,也是扩大发行量的基础。

崔斌:做好内容有三点是需要注意的。首先需要从读者的心里来研究,研究阅读需求,研究时代和地域的变化,获取那些读者群,这些读者的共性。其次是对信息类别的需求,地域的需求,根据这个来确定版面的结构。第三是单篇文章的质量越高,越能黏着读者。

崔斌:目前报业内容竞争已进入一个相对同质化的阶段,单纯靠内容制胜来获取市场认同的思路在目前已不太合时宜。在注意力经济理论大行其道的时候,媒体的经营者思考的出发点是最大化吸引读者,卖得越多,就会产生更多的利润。做大发行量一度是发行的根本目标,没有“量”一切均是废话,而没有“结构”的发行则是无效的发行。

考察一份报纸的广告价值,业内比较认同的两个指标是报纸的发行量与读者结构。一般而言,报纸的发行量越大,受众就越多,影响力就越大,因而广告价值就越高。但发行量不是越多越好,办报纸从经营的角度看,不是看发行多少,而是看利润率有多高,以合理的发行量获取较好的广告收益才是最佳状态。广告回收相对于发行放量有一定时间的滞后性,因此每一次发行放量后都要等一等广告的跟进,也是调整发行结构的最佳时期。“放大--收缩--放大--收缩”,每一次放大都是对市场份额的攫取和再上新台阶,获取新的读者群;每一次收缩都是对发行结构的调整,调整读者群,去除无效发行,获取最经济的实效发行。

图6 报纸发行量放大与收缩导致的广告价值变化

记者:《华西都市报》为了占领重庆等周边市场,向该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而来自这个地方的广告却微乎其微。与此相反,《成都商报》却死死地守住成都本地市场,成为“西南第一大报”。这个案例可以很好的说明区域有效发行的重要。

崔斌:如何获得最佳的发行量呢?在经济学上产品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就实现了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对发行而言,在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相交点,是利益最大化。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发行量为最佳发行量,也是最有效的发行量。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扩大发行就是有效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这时扩大发行就是无效的。

图7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相交点获得最佳发行量

注:媒介生产、传播信息产品的边际成本(MC)指的是媒介增加生产、传播一个单位信息所带来的成本;边际收益(MR)则是指媒介增加生产、传播一个单位的信息产品所获得的收入,即媒介生产、传播的信息量为(Q+1)时的总收益减去生产、传播的信息量为Q时的总收益。

此外,报纸的发行结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实现一个合理的发行结构才是最佳的。我前两天去发行中心也讲到,不要以为发行量做的越大越好,你卖给东方明珠的游人,她买了也就是带走了,没有带来广告价值,不是我们的有效读者群。初期“撒网”式的发行是对报纸最好的推广与造势,更是以后调整发行结构的最好基础。这里可以用“筛子理论”来诠释,只有拥有足够量的读者群,才能从中筛出有效的读者,确定自己的最终定位。那些一开始就力求定位高端的报纸,只有两种结果:首先无从找寻所谓的高端读者,其次找到的读者不看你的报纸。报纸办给最有购买力的人看,是最有价值的。

从影响力角度看,越是发行给舆论领袖或有话语权的人群,报纸二次传播可能性越大,传阅率越高,社会影响力就越大。因此,在有效发行或者说合理的发行结构基础上,适度放大发行量是确保广告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塑造报纸广告价值的必要生产环节。

记者:发达国家的各行业广告投放额排名中,媒体自身广告名列最前。英国媒体自身广告甚至排在前两位,而国内媒体做广告的意识才刚刚苏醒。从11月2日起,《青年报》斥巨资在中央电视台三个频道同时推出形象广告,成为全国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投播形象广告的地方日报。

崔斌:我们现在中央电视台做报纸形象广告,也是为了增强推广的力度。在《青年报》我力求把广告经营部门塑造成一个不仅是销售部门,也同样是参与报业生产的部门,从部门设置上包括了推广部、业务部和专刊部等。推广不但可以为提高发行量作铺垫,也是提高媒体知名度、吸引广告客户的重要手段。谁排斥推广,就像一个产品排斥广告一样,谁就不可能成功。

记者:希望别人在报纸上投放广告,首先要自己学会做广告。品牌经营也需要媒体运用自身品牌的影响创造新的价值。内容是基础的环节,发行是接触的环节,品牌推广是广告价值提升的环节,是生产广告价值中降低成本,扩大影响的有效手段。

崔斌:推广给谁?首先是给受众,增加发行量。第二是给广告客户和代理商,强化品牌和印象,虽然他们并不看这张报纸。推广的过程中,根据他们的判断,定制我们的推广方案。我们去年开始做购物节,原来的《青年报》并不具备做这个活动的基础,那时只是一张学生报纸,现在需要树立《青年报》的新的形象,它也可以和市场是相关的。

报纸初期的广告价值有限,广告部门重要的一部分职能是对报纸自身的推广,这是报业生产的一个环节,也是广告部门参与报业生产,帮助提升广告价值的体现。随着报纸的广告价值的提高,广告部门开始由推广为主向销售为主的过渡,把报纸生产的广告价值销售出去,此阶段应以销售为主,讲求销售策略的制订和销售技巧的提升。

报纸广告价值的销售策略

记者:从报业生产的流程看,不但是生产的过程,还是销售的过程。广告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广告版面与广告时段,它的特性是不可存储。就像酒店客房,如果没有及时销售出去就浪费掉了。广告销售环节,是一个典型的B-TO-B的环节,把生产出来的广告价值向广告客户销售,这重视对终端客户进行管理和挖掘。

崔斌:单期的广告价值不可存储的,但是广告价值的大小长期来看却是可以通过销售体现出来。广告部门是一个销售部门而不是广告价值的生产部门,在报业生产中的作用只能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报纸创刊初期,广告代理除了基本代理外,还应采取多种措施刺激广告公司的投放,这些弹性代理政策是建立在灵活机动的市场策略上的,新报纸根据竞争对手和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代理政策,通过细致科学的代理政策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是必经的阶段。这时候“模糊管理”和本地广告很重要。

终极产品:内容产品与广告价值的碰撞

崔斌:从资本的投入与产出的角度看,获得一张报纸的广告价值和利润,才是资本投资报纸的最终目的;如何通过改善内容质量、提升信息层次、扩大和收缩发行量、做好品牌推广等活动来提升和做大一张报纸的广告价值,才是报纸生产的最终目标。内容、发行等都是为了生产出广告价值的支持和基础性的活动,广告的经营就是获取和实现广告价值。

任何一个经济组织,首先必须做一件事情,遵循一切产业组织的基本原理,比如供需、成本和收益的基本关系。以前媒体不讲成本,完全作为舆论的手段是可以维系的,但如果要当成走市场的企业,靠市场来生存的话,就需要遵循经济组织的原则。在强调广告价值是终极产品的时候,这是从媒体广告与市场层面、从一般的企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来思考和讨论问题。我不否认也绝不排斥报纸内容蕴涵的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性,但是提出报业生产终极产品是广告价值的观点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理论的突破性,对广告在传媒市场中的地位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记者:把终极产品看成是广告价值,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商榷的。报纸是文化产品,可以干预社会生活,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媒介产业很讲究注意力的观点,注意力里面包含很强的向心力的概念。媒介产品包含的价值观和文化观是形成向心力的原因。注意力里面必然包含文化产品特殊的价值观的东西,这也是媒介产品与普通的工业产品的不同,因此报业生产的终极产品不单是广告价值,而它的前提是文化和价值观的产品。对媒介来讲最后要形成一个合力的东西,除了包括有效读者之外,媒介的生产要带来一种文化和价值观的东西,使得广告价值的注意力成分的等级可以翻番。

崔斌:报纸本身是文化产品,但报业生产并不是生产报纸本身,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来审视报业生产,利润贡献在与广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认识传媒生产本质的,这并不排斥报纸的文化属性,换言之,报纸本身只是报业生产的中间环节,并非最终环节。在中间环节中的“报纸”这一文化产品在为最终生产出广告价值这一最终产品提供支撑。文化产品是在增加对受众的影响力,引起注意力,增加对读者的粘合度,留住受众的眼球,从而增加广告的到达率,实现广告价值。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报纸作为报业生产中间生产环节的介质存在的属性,我们不能把生产广告价值过程中的中间介质的属性定义为最终产品的属性,更不能混为一谈。同样你说的这些东西是有前提的,内容再有渗透力,再有向心力,再有价值,如果不经过发行推广环节,也无法到达目标受众。

记者:大多数媒体的内容生产部门都比较排斥媒体广告价值导向这样的观点,担心因为那样会导致媒体失掉客观与独立的地位。
崔斌:我们讨论的广告价值理论的目的并不是宣扬报纸为广告商妥协,产品内容应该保持绝对的独立和客观。而是主张报纸从生产终极目的上考虑内容、发行与推广的协调与统一。只有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作好,并协调一致才能相互促进,最终达致理想的集约生产状态。以广告价值为导向,也并不是以广告投放或广告客户为导向,只有内容办得吸引人,有公信力和客观性,才能为广告价值最大化提供支撑,简单以广告客户的片面要求为导向,只能降低报纸品质,最终伤害媒体的广告价值。希望更多的传媒人能更好通过对生产模式的全局式把握来提升报纸影响力与有效性,获取广告价值。我相信广告价值的所有的观点都是可以印证的。有的人这样思考但不这样操作,而更可悲的是有很多从事报业生产的人根本不知道这样思考,更不知道把报业作为产业来运营。

小意思.
不多说我们用蒙牛来做例子.
BOSS是牛根生,他以前是YL公司的2把手,由于多种原因辞职不干,自己创建梦牛公司,他本人带走了YL公司的经营班子.他用自己的能力带领一个小公司2000W的小公司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自己用了很多方法,他的影响力我人为是在人力资源上的巨大体现,只所以会有如此的影响力,必然是个人能力与魅力的体现.
下面带有梦牛的详细资料:
前,蒙牛人在茫茫的内蒙古草原上第一次竖起了蒙牛的旗帜,在一片荒地中建起了蒙牛的基石。六年后,蒙牛集团已经可以和中国奶业首强伊利集团比肩而立,并称为“草原奶业双雄”。

蒙牛是如何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把蒙牛品牌塑造成中国乳业顶级品牌的呢?蒙牛的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讲述了蒙牛创牌的秘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一个品牌如果想有好的知名度,就要有创意,懂得宣传。

1999年,当蒙牛初创的时候,实力不济,势单力薄,要创名牌谈何容易?但事情总有两面性,伊利既是强大的对手,又是蒙牛学习的榜样。好,那就占到巨人的肩膀上吧。于是“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创意诞生了。世人皆知内蒙古乳业第一品牌是伊利,可内蒙古乳业的第二品牌是谁?没人知道。蒙牛一出世就提出创“第二品牌”,这等于把所有的竞争对手都甩在了脑后,为自己占领了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制高点。

好的创意出来了,如何有效地把它传播出去,牛根生的想法是:“既要轰动,又不能多花钱。”当时呼和浩特的路牌广告刚刚萌芽,没什么人做,牛根生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便找到了路牌广告的负责人,他说:“你的牌子长时间没人上广告,那就会无限期的荒下去,小荒会引起大荒;如果蒙牛铺天盖地的做上3个月,就会有人认识到它的价值,一人购引起百人购。所以,我们大批量用你的媒体,其实也是在为你做广告,你只收工本费就会成为大赢家。”该负责人认为这话说得有理,于是便以成本价卖给了蒙牛300多块路牌广告3个月的发布权。结果那年,呼和浩特市所有主街道都竖满了“蒙牛乳业,创内蒙古第二品牌”的大红广告牌。就这样,蒙牛打响了创业的第一枪,这一枪使得整个草原为之震动。凭借“第二品牌”的招牌,在第一年就创下3700万元的销售额。

善捕商机者胜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顺利返回,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对于营销来说,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搭载机会。蒙牛正是看准了这点,以“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为口号,推出了“航天员专用奶”的广告,并铺天盖地的出现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路牌和建筑上,全国30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蒙牛广告也是随处可见;蒙牛的电视广告也出现在全国几十家电视台的节目中,“发射——补给——对接篇”在中央和地方台各频道同步亮相,气势夺人;同时,印有“航天员专用奶”标志的新包装牛奶和相应的众多pop、宣传页也即时出现在各卖场和销售终端。一时间蒙牛宣传攻势锐不可当。正是因为抓住了这个机会,蒙牛的销售额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一山可以容多虎

蒙牛人明白,只有营造出和谐的生存环境,才可能获得顺利发展的机会。

在蒙牛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和伊利的关系曾经十分紧张。但是蒙牛认为,竞争可以双赢,一山可以容多虎。既然“奔驰”和“宝马”可以在德国并驾齐驱,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可以共同引领全球饮料市场,蒙牛就可以和伊利等草原乳业品牌一起发展,一起壮大。

于是,蒙牛喊出“草原品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口号,进而提出“为内蒙古喝彩”的口号,努力寻求与竞争对手和睦相处之道,实施“共生共赢战略”。从2000年9月至2001年12月,蒙牛推出了公益广告——《为内蒙古喝彩,中国乳都》。在所投放的300多幅灯箱广告中,蒙牛不仅宣传了内蒙古企业团队,也借势提升了自己的形象,蒙牛的最大竞争对手伊利赫然排在首位。此外,在冰淇淋的包装上,蒙牛直接打出了“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字样。蒙牛如此谦卑,高抬竞争对手,使竞争对手也无话可说。洼,然后积;屈,然后弹;蒙牛用自己的谦逊促进了地区品牌间的相互学习和促进,带动整个草原乳业进入良性竞争阶段,不仅为自己争取到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还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蒙牛正是遵循着他的开创者牛根生的座右铭,以高超的创意一次次开拓自己的品牌市场,用高尚的道德一次次维护着自己的品牌形象,不懈的努力中,蒙牛人成就了自己的功业,不懈的努力中,蒙牛人炼就了今天驰名天下的品牌——蒙牛乳业。
蒙牛乳业集团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超速发展的神话。从1999年创立到现在,仅仅5年,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一位。12月3日,蒙牛又做出一项惊人之举——花2亿元在呼和浩特建起了一个蒙牛澳亚示范牧场。这个牧场将欧洲式、美洲式、澳洲式、亚洲式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集于一体,简直就是个“牧场联合国”。蒙牛此举意欲何为?日前,记者在呼和浩特,采访了蒙牛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

蒙牛建了个“牧场联合国”

记者:这个牧场与其说是一个踏踏实实养牛挤奶的牧场,不如说是刻意做出来的全球牧场展示。

牛根生:做“牧场联合国”的确是为了做示范。这个牧场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共占地8848亩,中心是圆形的参观大厅,厅外有三个示范区:紧挨展厅的一圈是挤奶示范区;挤奶区连着养牛示范区;外围是牧草示范区。

在挤奶区可以看到当今世界各地最现代化的挤奶平台,有欧洲小型牧场用的“机器人式”、澳洲中型牧场用的“转盘式”、美国大型牧场用的“鱼骨式”等。挤奶机器人目前在中国还仅此一个。挤奶机器人为奶牛提供全天候服务。牛想什么时候挤奶就什么时候挤奶,想挤几次就挤几次。机器人每次都会耐心地按“清洗乳房——按摩乳房——挤奶”的程序工作,而且在挤奶的时候,还有音乐伴奏,让牛在快乐的心境下泌乳。再如澳洲的“转盘式”平台,一次可给60头奶牛挤奶。牛上了转盘后,边吃草边挤奶,转了一圈,奶也挤完了。

记者:建这样一个大而全的“牧场联合国”,会不会赔本赚吆喝?

牛根生:除了展示,这个牧场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经营实体。牧场是由蒙牛乳业集团、澳大利亚澳亚公司和印度尼西亚三林集团三方共同投资、设计和兴建的。饲养规模约为万头奶牛,是我国目前最具规模效益的大型牧场。这个牧场由中、美、英、澳、印尼、新西兰、新加坡等7个国家的专业人员参与建设和管理,把国外的养牛技术原汁原味地搬进来:洋人牵来洋牛,建起洋牧场,用洋管理、洋技术、洋设备,产出的奶供给蒙牛。

与以往注重引进牛群的做法不同,蒙牛建这个示范牧场,第一次从“奶”上做文章。洋人为卖奶赚钱而到中国来养牛,交易的是奶,而不是牛,因此牵来的应该说是世界上的高产奶牛,每头牛年均产奶量在8吨—10吨之间。牧场里良种牛生的子牛,每年将以数千头的数目进入周边中国百姓的家庭牧场。这样做,肯定不会赔本赚吆喝。

看看外国人怎么养牛

记者:蒙牛建这个牧场是为追求轰动效应而作秀,还是有别的考虑?

牛根生:不是作秀,蒙牛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中国奶牛饲养方式跟上世界脚步。虽然蒙牛让百万奶农脱贫致富,但中国养奶牛的方式太原始、太落后了!中国80%的奶牛还散养在奶农家里,检疫、挤奶、收奶、运奶等环节都存在问题。我经常到世界各地去考察牧场,国外的一个大型牧场就养了成千上万头牛,而我们许多奶农还停留在一家一户一头牛的阶段,我们一头奶牛年产奶三四吨,不及别人的一半。差距太大!

国际示范牧场的建成,带来的是观念的革命,比引进牛群和技术更重要。试想一下,我们有多少人有条件出国?即使有条件出国,也没有条件到世界十几个国家的几十个牧场去专程参观。而蒙牛却让中国的奶农(尤其是养牛大户)以及村长、乡长、县长、市长甚至省长们,在一个小时之内,在一个小环境中,就能遍览全世界的种草技术、养牛技术和挤奶技术。大家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国外的奶牛原来是这样养的!”这比他听一万个故事更具有示范性和冲击力。

记者:这个牧场能使蒙牛获益多少?

牛根生:获益有限。不过,我们的理想是“百年蒙牛、强乳兴农”。蒙牛已经是中国乳业的老大,老大就要有老大的样子。示范牧场建起来,谁都可以来参观,包括我们的竞争对手。大家都可以来学,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使中国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快速实现与欧美发达国家百年经验技术的接轨!这是推动中国乳业发展的大事。业内人士这样评价我们:国际示范牧场是中国奶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预示着中国奶牛养殖业将由分散养殖型向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要做世界乳业老大

记者:您提出过,蒙牛的战略目标是用5年—10年时间,成为中国和世界乳制品专业制造商的领导者。蒙牛现在已经是中国乳业老大,如何才能成为世界乳业的老大?

牛根生:蒙牛乳业一直都以国际竞争的眼光来制定发展战略,整合全球有效资源。2002年12月19日,摩根斯坦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等全球知名的投资机构共同向蒙牛注资2600万美元。投资商看好的是蒙牛良好的发展态势,而蒙牛看重的是投资商的国际化背景。这些国际金融资本的注入,使我们的股权结构更合理,管理更加规范。今年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也是花全球股民的钱,来做中国乳业的事。
蒙牛企业文化的特征:两高、两强、三型
两高--目标高:全球乳业的领先者;境界高:百年蒙牛,强乳兴农。
两强--企业文化创新力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强。
三型--学习型、尊重型、竞争型。
◆蒙牛的战略目标:
以国际竞争的眼光来制定发展战略,强化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用创新的方法,整合全球有效资源,用5-10年时间,成为中国和世界乳制品专业制造商的领导者。
2003年:中国乳业领导品牌
2010年:世界乳业领先品牌
◆蒙牛人的价值观:
只有变化才是宇宙的真理,所以人要适应变化,并主动地去创造机会,在不断变化中,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1)人的价值大于物的价值
(2)企业价值大于个人价值
(3)社会价值大于企业价值
◆蒙牛人的工作观:
把生活和工作理解成一个学习、创新、创造意义的过程。
◆蒙牛企业文化的三个氛围
(1)制度氛围是保证
(2)物质氛围是基础
(3)情感氛围是核心

蒙牛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经营理念
百年蒙牛 强乳兴农
◆企业精神
学习沟通 自我超越
(1)学习沟通:每一位蒙牛人都要致力于在团队中减少相互之间的误解和被误解。
(2)自我超越:勇于跟自己较劲儿,把每一件小事情都要做完整、做到位。
◆企业宗旨
对用户:提供绿色乳品,传播健康理念
对客户:合作双赢 共同成长
对股东:高度负责 长效回报
对员工:学习培训 成就自我
对社会:注重环保 回馈大众
管理理念--科学化、市场化、系统化
人才理念--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
质量理念--产品人性化、标准全球化
◆蒙牛的使命
为国家创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企业;
为民族创建一个具有百年发展力的世界品牌;
为提升消费者的健康品质服务;
为员工搭建人生价值的实现平台。
◆蒙牛的核心竞争力
以成功经营人心为终极目标,以双赢利益机制和学习创新的方法,整合全球有效资源,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
◆蒙牛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
(1)诚信:百德诚为先,百事信为本,诚信是蒙牛文化的核心。
(2)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报恩是蒙牛做人的原则。
(3)尊重:建立相互尊重的蒙牛拇指文化,让人人都感到伟大和崇高,在工作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4)合作:二人为仁,三人为众,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在合作中共赢是蒙牛人做事的原则。
(5)分享: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与别人分享的智慧,只有分享的思想才有力量,没有分享,就没有团队的成长。
(6)创新:创新是旧的资源新的整合,创新是蒙牛事业发展的灵魂,与时俱进是不断创新的关键。
◆蒙牛的独特节日
学习节:7月19日
将学习成果与半年工作成果总结相结合的一次团队分享共赢的节日。
感恩节:11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五
11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五是国际通行的感恩节。蒙牛将这一天做为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对我们的合作者、支持者、消费者进行真诚答谢和感恩活动。
◆蒙牛企业文化的综合表述
以诚信构筑蒙牛文化的核心;以强乳兴农为蒙牛的使命;用学习沟通和自我超越的企业精神打造百年蒙牛品牌,用5~10年的时间成为中国和世界乳业的领先品牌。
蒙牛企业文化的内涵

◆蒙牛是什么?
(1)诚信蒙牛 绿色蒙牛 科技蒙牛
(2)蒙牛是草原
◆蒙牛人的特征
有胸怀、有远见、有思维、有品格
胸怀:草原一样辽阔(胸怀多宽 事业多宽)
远见:雄鹰一样高远(登高望远 举重若轻)
思维:骏马一样驰骋(思维超前 观念创新)
品格:哈达一样高尚(洁白无暇 坦荡真诚)
◆蒙牛人的座右铭
(1)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2)以蒙牛事业为己任,不以蒙牛利益为己有。
(3)当今社会,观念、思维方式的革命,远比技术、软件和速度的革命更重要。
(4)做正确的事情,然后把事情做正确。有所为有所不为。
(5)大道行简。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做完善。
(6)世界上没有奇迹,只有专注和聚焦的力量。
◆蒙牛企业广告语
(1)百年蒙牛 强乳兴农
(2)蒙牛是草原
(3)蒙牛绿色乳品 传播健康理念
(4)诚信蒙牛 绿色蒙牛 科技蒙牛

12字基本方针:服务、协调、激励;管理、监督、控制

◆服务

为蒙牛集团全员实现成功人生提供全方位服务
为事业本部提供促进业务发展的资源整合服务
为事业本部提供保障正常运作的综合管理服务

◆协调

协调蒙牛集团与外界大环境的关系:各级政府、行业、新闻、金融、公众等
协调事业本部之间、事业本部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合作关系

◆激励

在集团内部培育和推广以实现双赢为目的、具有蒙牛特色的激励文化
在集团内部建立和推广面向全员、有形和无形价值相结合的激励体系

◆管理

负责高层人力资本管理;
集团内高层管理人员的引进、任免、考评、培养、发展
负责蒙牛核心品牌管理;
"蒙牛"品牌的CIS开发与执行管理、企业形象宣传、品牌维护

◆监督

对事业本部的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检查
对事业本部的财务管理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审计

◆控制

收入研究集团发展战略,做好超速成长过程中的战略控制
建立风险预警防范系统,做好超速成长过程中的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