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鹤舒贝诺下架原因:我想考光学专业的研究生,全国那所大学或研究所的光学专业比较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30 04:12:45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下称"光学所")成立于1984年9月25日,至今已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程。
光学所是在原物理系光学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的。南开光学的创建始于江安才和沈寿春两位先生,其历史渊源可追朔至我国物理学前辈大师饶毓泰和吴大猷两位先生。饶先生1922年秋到南开创办物理系,任系主任兼物理学教授,并亲自讲授光学课程。吴大猷先生1929年自南开大学物理系毕业并留校任教。两位先生先后转到北京大学任教时,江安才先生和沈寿春先生同是他们的学生。江、沈两人于1933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先后在北大和西南联大成为饶先生和吴大猷先生的研究助手,从事原子光谱、以及分子光谱的研究。1948年江、沈两位先生先后来到南开大学物理系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我国高等学校实行院系调整,北洋大学物理系并入南开大学物理系。1953年江安才先生任物理系教授及系主任。1954年教育部批准南开大学物理系开设光学专门化。这是我国最早成立光学专门化的五所大学之一。物理系设立了光学教研室,沈寿春先生任主任。在江、沈两位先生的领导下,有青年教师李若潘、母国光等参加,开始了光学专门化的教学与实验室筹建工作。江、沈两位先生分别讲授原子光谱学、光谱分析和光学与高级光学等专门化课程。1955年,教育部批准南开大学光学专门化招收培养四年制副博士学位研究生。当年,应届毕业生陈文驹被推荐为光学专业的第1位研究生,导师为江安才先生。1958年,第5教学楼竣工,光学教研室迁入新楼。江、沈两位先生和光学教研室逐年增加的年轻教师一起在光学教研室做了大量教学和科研工作。由青年教师母国光、李若潘、陈文驹、潘维济、朱健生等人先后开设的课程有:应用光学、分子光谱、光谱分析、气体导电与发光、应用光谱学和光学专门实验等。在江、沈两位先生的指导下从事的科研题目有:析钢仪的研制,超纯金属元素的光谱分析,场致发光材料的研究,酒石酸钾钠的拉曼光谱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研究,以及各种光谱仪器的设计等等。这些研究的特点是都有明显的应用目标。例如,母国光设计研究成功的析钢仪,由天津市光学仪器厂投入生产后,曾远销国内外。与此同时,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也日趋完备。南开大学的光学专业自1954年招收第1届本科生和1955年招收第1位研究生开始,到1966年已毕业300多名本科生,和6名研究生。在全国光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1977年全国恢复大学入学招生考试制度,并恢复大学四年制本科教育。1978年恢复三年制研究生教育。1979年12月中国光学学会成立,沈寿春教授当选学会第1届理事会的副理事长。
从1966年到197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被称作"文革"的特别时期,南开大学和全国高等学校一样,停止了正常的招生,打乱了正常的教学与科研秩序。在这种情况下,光学所的教师仍然在允许的条件下,坚持不断地做了一些研究工作,如海氖激光器研制,彩色电视及其基础设施的研制等。并在1971-75年间,招收5届光学专业的"工农兵学员"。值得提及的是,作为物理系系主任的江安才教授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和迫害,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江先生于1981年1月21日不幸病逝,使南开光学痛失一位良师。
11届3中全会以后,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以及首届全国科技大会为我国科技教育界带来了春天。1981年国务院发布三年制研究生授予硕士学位的规定,南开光学专业为我国第一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83年,教育部批准南开大学成立光学研究室,并指定光学专业为南开大学三个重点学科之一。在此期间,以母国光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先后经教育部选派出国进修,并满腔热情地按计划学成而归。他们不仅看到了我国光学学科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巨大差距,而且也丰富了学识、开阔了眼界。他们看到了现代光学突飞猛进的进展,和由纯物理向与工程和技术密切集合的发展方向。国外许多著名的光学学科不仅在物理系有分支,而更多的是在工程学院设系、设所。这些都为南开光学的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学校锐意改革思想的指导下,经过物理系同事们的积极地筹备,于1984年经教育部的批准成立了南开大学光学所。当时光学所的在编科研人员共18名,母国光教授任所长,陈文驹(兼光学教研室主任)、巴恩旭任副所长,沈寿春教授为光学所顾问。光学所主要承担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工作。仍留在光学教研室的部分教师,主要承担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他们的研究工作与光学所分工合作,共同发展南开大学的光学学科。
1985年8月到10月期间,以母国光教授为团长的南开大学现代光学代表团一行5人赴美考察。他们集体或分散地访问了麻省理工大学(MIT)电机及计算机科学系(DECS)、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光学研究所、阿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光学科学中心、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电机系和物理系,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alifornia)激光研究中心等,对美国现代光学学科的科研、教学和行政管理情况进行了考察和学习。罗切斯特大学的光学研究所和阿利桑那大学的光学科学中心的模式开始成为刚刚成立的光学所在战略上效仿和长远追赶的目标。
1986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母国光教授为光学仪器学科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同时成为光学仪器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990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陈文驹教授为光学学科博士导师,南开大学也成为光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光学所在传统为理学的基础上,首先建立起工学的光学博士点,然后又取得理学的光学博士点,这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光学所的办所理念和对现代光学学科特点的理解之初步体现。南开光学开创了我国高校在一个系级单位兼有工程光学与理学光学两个博士点的先河。
长期的闭关守国使我国的光学教育与研究很少为国际社会所了解。光学所自成立之后就特别注重对外的宣传与交流。1990年,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的《教育年刊》第1次刊登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的科研教学简介。这是世界各国光学教育机构(包括研究所和大学)的总汇,南开大学光学研究所是我国第1个列入此年刊的高等院校。1991年,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国际光学教育学术会议,我所母国光、陈文驹、张延炘联名发表了题为《Optics education at Nankai University》的特邀文章。1992年,第三世界科学院确认光学所为第三世界国家科学研究联网单位。这些,使光学所在国际上渐次得到了学界的了解和赞许。
与此同时,1993年,在由国务院组织的全国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试点)中,我校的光学专业硕士点得分在全国40个光学硕士点(包括高校、科学院和军队系统)中排名第5,在32所高校系统中排名第2;同年,国家教委1993技字53号文件批准以南开大学为依托筹建"光学信息技术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1994年光学所"光学仪器"(现称"光学工程")学科入选天津市首批重点学科;同年,国家人事部批准在南开大学设光学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也是在这一年,光学所受国家教委的委托举办的"现代光学暑期高级研讨班",邀请了不同领域的国外知名的光学专家来校讲学,如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杨振寰教授,加拿大拉维尔大学陈瑞良教授,日本东京大学什内顺平教授,美国JPL实验室刘华光教授等。参加的外校学员有30多位,研讨班受到学员的广泛好评;1995年,教育部教重办1995办字5号文,确定南开大学光学与天津大学光学仪器学科联合组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996年,国家教委"光学信息技术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依托于光学所正式成立,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中聘请了全国光学界的著名学者,其中两院院士过半;1997年,光学所被评为"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进集体";97年年底,受国务院学位办的委托,中国光学工程学科的学科规范起草会议在南开大学召开。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长春光机学院、上海光机所、以及长春光机所等高校和科研单位代表与会,讨论和制定了作为国家一级学科的光学工程建设的基本规章和准则。···。2002年,南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以优秀的成绩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至此,南开光学学科从建所时的单一硕士点,跨越了"博士点-理、工双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天津市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等七个台阶,初步实现了成立光学所时的主要发展目标。
光学所的发展及其在国内外的声誉与光学所的创始人母国光所长是分不开的。1985年,母国光出任南开大学副校长并当选中共第13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6年任南开大学校长;1987年,以"位相编码在假彩色图像中的应用"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8年,他编写的教材《光学》获全国优秀高等学校教材一等奖,"白光信息处理的基础及其应用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同年,受聘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并获授日本国立命馆大学名誉理学博士;1989年,由母国光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光学神经网络及其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研究"正式立项;1990年,入选美国光学学会(OSA)资深会员(Fellow),并获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 "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研工作者"称号;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学部委员,并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资深会员(Fellow);同年,"用黑白胶片做彩色摄影"重大工程项目被《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新华社国内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评为1991年度我国10大科技新闻之一;1992年,"黑白感光片彩色摄影及白光光学信息处理机"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993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的第16届国际光学大会上当选国际光学委员会(ICO)副主席,并在中国光学学会第4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1994年,当选第3世界科学院院士。1996-200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1997年,当选中国科协常委;2000年当选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成员;1999年,当选天津市科协主席。
光学所的发展受到了国家和教育部、天津市主要领导人的关注,也吸引了国内外知名学者。自1988年以来,到光学所参观访问、学术交流或短期讲学的外国专家学者有100多人次,其中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苏联科学院院士、反射全息的创始人丹尼苏克教授,日本著名光学专家、ICO前任主席什内顺平教授,美国著名光学学者杨振寰教授,美国光学学会主席厉鼎毅高级研究员,加拿大拉维尔大学陈瑞良教授,法国科学院光学研究中心萨威尔教授,ICO主席、意大利弗劳伦萨大学伉稍悌尼教授,以及以Queen为首的美国光学学会代表团,···。来光学所参观访问、学术交流或短期讲学的国内著名学者更是络绎不绝。许多光学界的先辈和著名学者如王大珩院士,薛鸣球院士,金国藩院士,周炳坤院士,庄松林院士,黄尚廉院士,···,都曾多次来所视察和指导工作。此外,国家主席江泽民,总理李鹏,副总理李岚清,科委主任宋健,科学院院长周光召以及教委主任李铁映等都视察了光学所的所实验室或科研成果,并给予很高评价。
由光学所承办并在南开大学召开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有:
1997.7.8-11:由中国光学学会(COS)和美国光学学会(OSA)联合主办的"97'中美固体激光器材料和应用学术讨论会",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楼演出厅举行。5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到会,其中国外学者占一半以上,共发表论文60多篇。会议并得到IEEE/LEOS, SPIE和中国物理学会的支持。
1998.8.3-6: 国际光学委员会(ICO)1998年专题学术会议"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光学"(Topic Meeting on Optics for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在南开大学伯苓楼召开。这是ICO成立30多年以来,首次在我国召开此类专题的系列学术会议。会上发表学术论文146篇,与会外宾达120多人。会议的支持单位有:亚洲太平洋地区光学联盟(APOF)、美国光学学会(OSA)、日本光学学会(OSJ)、韩国光学学会(OSK)、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中国科协(CAST)、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以及天津市科委(TCST)等。
2002.10.18-20:Photonics Asia '2002上海国际会议之后,由南开大学举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南开圆桌会议-信息光学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Nankai Round Table Conference-Legacy and Direction on Information Optic Technologies)在伯苓楼第1会议室举行。
光学所的成长历史和它所享有的声誉,建立在20年来它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之上。作为一个在光学科学与技术领域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和从事基础、应用基础和高科技研究的基地,光学所20年来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成果可以概括如下:
人才培养方面:- 20年来共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220名,其中理学硕士(光学)119名;工学硕士(光学工程)101名。- 1986年以来共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109名,其中理学博士(光学)60名;工学博士(光学工程)49名。- 1990年以来由光学所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共14名,其中理学博士后(光学)5名;工学博士后(光学工程)9名。- 20年来共出版专著、教材和译著24部,其中获全国优秀高等学校教材一等奖的教材1部。 科学研究方面:- 20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71项,总经费约3400万元,其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项, 总经费665万元; 国家高科技计划863项目10项, 总经费288万元; 国家攀登计划项目7项, 总经费60万元; 省、部级科研项目92项, 总经费2078万元; 横向科研项目10项, 总经费309万元; 211工程, 已到经费1035万元; 振兴计划, 已到经费 555 万元; 教育部南开、天大联合研究项目, 已到经费 320 万元。- 20 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095篇,其中: 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740 篇, 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355篇;- 20年来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 29 项,其中: 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4 项,其中: 教材一等奖 1 项, 发明二等奖 1 项, 发明三等奖 1 项, 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 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13 项,其中: 一等奖3项, 二等奖6项, 三等奖4 项。- 20年来共取得专利权20项,其中: 美国发明专利 1 项, 中国发明专利6项, 中国实用新型13项。 以上成果的取得,与光学所20年来在科学研究上所形成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这些特点可以大体归纳为如下几条: 1. 主要研究方向相对稳定,提倡交叉合作,不追求集中划一。这样,既有利于人才培养,也有利于学科的持续发展。建所以来,光学所的主要研究领域一直是光学信息技术科学,主要包括: (1) 光学/数字图像处理与全息技术; (2) 激光光谱与信息光电材料研究; (3) 现代光纤通信与光电子器件; (4) 激光技术与医用光学; (5) 飞秒激光科学与应用。 2. 具体研究内容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80年代初期光学所在国内率先开展白光信息处理的研究,198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不久,"用全息空间滤波器的光学强度相关识别"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80年代末,即时在国内开展了光学神经网络及其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研究,第一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攀登计划课题。这个题目的研究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和一等奖(1998)各一次。光学信息处理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是光学信息技术与现代通信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关系更加密切,开拓了大量新的研究领域。传统的光谱学与激光的结合,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激光光谱与材料研究的结合,加快了探索新型信息材料和光子动力学治疗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使采用"从头计算"方法研究分子的高激发态的成为可能。所有这些都使光学所的光谱学研究不断产生新的研究成果,并在高影响因子的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光纤光学与光电子器件最早是研究光学双稳态与声光器件,"声光互作用理论及其新应用"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声光光学双稳态"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率先在国内提出开展光子学研究的建议,并承办国家科委资助的"光子学香山科学讨论会"。进而开展了光纤光栅特性,光纤光栅传感器,微型光纤光谱仪,光纤激光器、放大器,以及新型WDM光纤通信技术与系统的研究,承担国家重要研究项目,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其中,"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及其应用"于2003年获天津市科技发明一等奖。激光技术的研究早在70年代就开始了。光学所成立后,经过气体激光器研制,氩离子激光泵浦的超短脉冲激光器研制,半导体激光泵浦的固体激光器研究,光纤激光器研究和飞秒激光平台建设,研究内容一直在不断更新提高。其间,"长寿命He-Ne激光器"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CO2激光美容机"获天津市科技成果三等奖,"激光针灸治疗腹部炎包块"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氩激光泵浦的超短脉冲激光器"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3. 努力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为了将白光信息处理基础研究在国防和国家重要工程任务中得到应用,光学所先后研制了三种型号的军事侦察照相和图像信息处理设备。研究了采用三色光栅编码的"黑白感光片彩色摄影及白光光学信息处理机",该成果1992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研制了"大幅面航空相机和光学/数字彩色图像解码设备",2000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了科机动实时传输、存储和测距的新型数字化相机和图像处理系统。上述成果都通过了技术鉴定和军工产品设计定型,并装备到部队使用。光学所的其他研究方向在积极开展应用研究方面也是一样的。可以说,主动、即时地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成果,在光学所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和传统。 4. 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力争上游,做出特色。随着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开展,一支优秀的学术队伍也在光学所中成长起来。这支队伍的人数增长并不很大,但是人员的学术水平却有了巨大的提高,这和光学所的研究人员都努力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力争上游,做出特色是分不开的。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数字对比中看出这20年之中人员学术素质的巨大提高: 1984年 2004年研究人员总数 18 26 在读研究生 32 102 教授 2 21 博士生导师 0 15 中科院院士 0 1 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0 12 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者 0 6 天津市中青年授衔专家 0 2 国际学术团体副主席 0 2(ICO) 届次国际学会会士(Fellow) 0 2 国家一级学会理事长 0 3届次国家一级学会副秘书长或理事 1 8届次国家一级学会专委会委员 0 16人次天津市学会副理事长、 秘书长及理事 0 10 人次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主任 0 2 人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 0 9届次国家发明奖评审委员 0 2届次教育部科技委学部成员 0 1届次人事部博士后流动站管委会专家组专家 0 2届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 0 3届次天津市学科组专家 0 3届次 正是这支二十几人的精悍队伍,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融入到研究生教学之中,为光学和光学工程两个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了如下的专业课程: (1) 博士课程: 光学前沿讲座 信息科学前沿 导波光学与现代光通信 高等光学 激光光谱学 计算全息和衍射光学 工程光学 信息材料光物理 (2) 硕士课程: 光学原理 专业外语 光电子学 光学神经网络原理 光学中的电子学方法 非线性光学 量子光学 现代光通信原理 计算机图像处理 光学系统原理 现代光学实验(1), (2) 光学信息处理及全息术 光谱学原理 5.值得一提的是,光学所的行政和管理人员,除了办公室的两名专职行政人员外,所长、副所长、实验室主任以及党支部书记全部都是兼职。这种简洁、高效的管理机制也是光学所和国际接轨的建所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证明,精简的研究所行政机制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避免了机构庞杂带来的许多弊端。 20年在科技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仅仅是暂短的一段。但对一个人来说,则是他(她)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时间。在庆祝光学所成立20周年之际,我们仅将这份"简史"敬献给那些已经和正在为光学所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敬献给所有关心和支持光学所的领导和朋友们。祝愿光学所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的继往开来,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