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客周子舒治好了吗:法国莫奈<鲁昂教堂>和 荷兰梵高的<向日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14:48:08
告诉我关于这两幅画的介绍 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

莫奈(Gaude Monet)

  克洛德·莫奈(1840-1926),印象派创始人之一,被誉为印象派之父。
  莫奈于1840年10月14日生于巴黎,一度随父亲居住在海边小城阿弗尔做杂货买卖,自幼就厌恶学校,视为“监狱”,像个流浪汉成天流连在海边。他说:“我愿永远站在大海面前或波涛之巅。”他喜欢画画,15岁画的画就已挂在布丹的画框店展出,并得到布丹的忠告:“当场直接画下来的任何东西往往是有一种你不能再在画室里找到的力量和用笔的生动性。”布丹的忠告渗透了莫奈的灵魂,成为他终生追求的画旨:“我想在最易消逝的效果前表达我的印象。”在他19岁时来到巴黎,父亲希望他进美术学院受教于著名画家,而他的叛逆性使他拒绝学院派教育而流连于各种画展,并和一些反学院派的青年画家聚在一起高谈阔论。
  莫奈没有逃避兵役,他被编入非洲军团在阿尔及利亚度过了虽极为艰苦,但对青年画家来说是美好的两年,因病被父亲赎回法国,又在家乡阿弗尔海滩作画了,在这里结识了热爱大自然的画家琼坎。莫奈说:“从那时起他成为我真正的老师,他完成我眼睛观察事物的教育。”
  22岁的莫奈再次来到巴黎求学,入古典主义学院派画家格莱尔画室,在这里结识了同学巴齐依、雷诺阿和西斯莱,他们结成“四好友集团”,听话的三个朋友与莫奈一道开始倾向于走出画室向卢浮宫和大自然学习。学业结束后就完全转向枫丹白露森林和自己家乡大自然写生。他开始了运用独具慧眼和一双早熟的技巧灵活的手,独具匠心地尽情描绘大自然的光和色彩。
  莫奈所关心的是整个大自然,人属于它而它又属于人的大自然,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为人而存在的。自然的壮观显示着人的壮观,在莫奈的画中人和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他们融合在景色、阳光和空气中,而这一切又融合在画家特有的灿烂、艳丽,却又像乐曲般和谐的色彩之中。色彩就是描绘壮丽的自然交响乐的音符!莫奈研究色彩入迷到了在守护病中妻子时竟下意识地去观察搜索死亡在她面孔上引起褪色的迹象,看到的是蓝色、黄色和灰色的细微变化。他曾说过:“当你去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是想这是一小块蓝色,这是一长条粉红色,这是一条黄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它达到你最初的印象时为止。”
  莫奈很重视笔触,它成为色彩表现的灵魂,不同的笔触能表现出事物不同的质感和动势,他运用不同的笔触充分表现色彩以符合自然的本来面貌。在他29岁时开始和雷诺阿共同在塞纳河上写生作画,他们为水面上闪烁和晃动不已的光所激动,为迅速变幻的丰富色彩所迷惑,于是自然而然产生了迅速疾驰粗犷的笔触和灿烂斑驳的色块。他们在迅疾挥毫中获得了捕捉瞬间即逝的印象的有效方法。
  巴黎公社诞生前,莫奈就曾和画家巴齐依参加过保卫共和国的国民自卫军,巴齐依英勇战死。莫奈后来前往英国,在那里会见过毕沙罗,曾取道荷兰写生。回国后又与雷诺阿共同作画,于1874年展出惊世之作《印象·日出》。
  历经磨难的43岁莫奈带着失去母亲的儿子与阿丽丝组成新家庭定居于离巴黎40公里的吉维尼村,隐居作画又生活了43年,在这里创作了许多作品,重要的《睡莲》就是他晚年的名作。1926年11月5日,这位86岁的印象派之父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阳光与色彩。

  http://www.yizhong.edu.sh.cn/impact/monai/monai.htm

  《鲁昂大教堂》莫奈

  在这两幅《鲁昂大教堂》的画面上,可以领略不同的色彩感觉。从中可以看到莫奈对光和色彩的探索匠心,在光照下教堂的轮廓被冲淡了,显得很微弱,随着光的变化引起色彩的改变,教堂形态也发生了变化。画家注意捕捉每一瞬间表面色彩之幻影与长久不变的形体结构的对比关系。这两幅色调不同的同一教堂所呈现的形象和气质也不一样。画家运用浑厚的笔触层层叠加画法,形成大片的碎块厚涂, 使教堂具有分量和体积感,深沉而神秘。
  毕沙罗在看到这些大教堂的连作时写道:“这种不平凡的技巧使我失去了自制力。它是一幅深思熟虑的作品,是经过长期考虑的,追求瞬间细微差别的效果,我没有见到别的艺术家达到这种效果。”

  http://www.yizhong.edu.sh.cn/impact/monai/72.htm

  凡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http://www.scart.com.cn/mxx/bbs.x/bbs.view.asp?id=854&strchannelid=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