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精灵注册码:计算机发展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1 04:57:08

计算机的诞生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1946年2月,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加州问世,ENIAC用了18000个电子管和86000个其它电子元件,有两个教室那么大,运算速度却只有每秒300次各种运算或5000次加法,耗资100万美元以上。尽管ENIAC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它毕竟是计算机的始祖,揭开了计算机时代的序幕。

计算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共经历了四个时代,从1946年到1959年这段时期我们称之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第一代计算机的内部元件使用的是电子管。由于一部计算机需要几千个电子管,每个电子管都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因此,如何散热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电子管的寿命最长只有3000小时,计算机运行时常常发生由于电子管被烧坏而使计算机死机的现象。第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计算。

从1960年到1964年,由于在计算机中采用了比电子管更先进的晶体管,所以我们将这段时期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比电子管小得多,不需要暖机时间,消耗能量较少,处理更迅速、更可靠。第二代计算机的程序语言从机器语言发展到汇编语言。接着,高级语言FORTRAN语言和cOBOL语言相继开发出来并被广泛使用。这时,开始使用磁盘和磁带作为辅助存储器。第二代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都下降了,使用的人也多起来了,计算机工业迅速发展。第二代计算机主要用于商业、大学教学和政府机关。

从1965年到1970年,集成电路被应用到计算机中来,因此这段时期被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r)是做在晶片上的一个完整的电子电路,这个晶片比手指甲还小,却包含了几千个晶体管元件。第三代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更小、价格更低、可靠性更高、计算速度更快。第三代计算机的代表是IBM公司花了50亿美元开发的IBM 360系列。
从1971年到现在,被称之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四代计算机使用的元件依然是集成电路,不过,这种集成电路已经大大改善,它包含着几十万到上百万个晶体管,人们称之为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Scale lntegrated Circuit,简称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lntegrated Circuit,简称VLSI)。1975年,美国1BM公司推出了个人计算机PC(PersonaI Computer),从此,人们对计算机不再陌生,计算机开始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计算机发展史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堆积如山的数据处理问题,对改进计算工具提出了迫切要求,军事上的紧迫压力更是强有力的刺激因素。
1945年2月,第一台全自动“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诞生了,这台计算机1946年2月交付使用,共服役九年。它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本部件,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减运算。它使用了18000只电子管,10000只电容器,7000只电阻,占地170平方米,重量30吨,耗电140-150千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
ENIAC机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了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以后的4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在人类科技史上,还没有一种学科可以与计算机的发展速度相提并论。
计算机系统是经过一系列历史演变的产物。现代的计算机系统已经经历了四代。在推动计算机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电子器件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电子计算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一般把电子计算机发展分成几个时期(几代)。
1.第一代计算机(约在1946-1955年)
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用阴极射线管或汞延迟线作主存储器;外存主要使用纸带、卡片等;受当时电子技术限制,运算速度为几千次/秒至几万次/秒;程序设计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这个时期有一定批量生产,能够提供实际使用的计算机是IBM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于1953年推出的IBM-701计算机。
2.第二代计算机(约在1956-1963年)
特征是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用铁 氧磁芯体为主存储器;外存主要使用磁带、磁盘;计算速度为几十万次/秒;程序设计方面使用了FORTRAN、COBOL、ALGOL等高级语言简化了编程,并建立了批处理管理程序这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并提供实际使用的计算机有IBM-7094和CDC公司 ( Control Data Corporation 美国控制数据公司 ) 的 CDC1604 计算机。
3.第三代计算机(约在1964-1971年)
特征是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晶体管。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可以在几平方毫米的单晶硅片上集中十几个到上百个由电子器件组成的逻辑电路。这时期用半导体存储器逐渐代替铁 氧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日趋成熟,其功能日益完善,是第三代计算机的显著特点。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软件资源,解决软件兼容问题而发展了系列机。这时期有代表性并提供社会实际应用的计算机是IBM-360,IBM-370计算机系列,CDC公司的CYBER计算机系列,以及DEC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美国数据设备公司)的有名的PDP-11,VAX系列机等。
4.第四代计算机(约在1972-80年代)
其特征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在一芯片上的元件数有1 000-10 000个)为计算机主要功能部件;用16K、64K或集成度更高的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储器;计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在系统结构方面发展了并行处理技术、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等;在软件方面发展了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高效而可靠的高级语言以及软件工程标准化等等,并逐渐形成软件产业部门。
第四代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以LSI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1971年英特尔Intel公司研制成功微处理器4004,此后微处理器与微型计算机象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微型计算机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其性能价格均优于其它类型计算机,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普及。微型计算机市场迅速扩大,占领了原属小型计算机市场的相当部分!其势咄咄逼人。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不仅深刻地影响着计算机技术本身的发展,同时也使计算机技术更迅速地渗透到社会与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代计算机正随着半导体器件以及软件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功能不断增强和扩大,而且价格更便宜,使用更方便,因此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正向着巨型化、微型化、多媒体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巨型计算机是当代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的研制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解决尖端和重大科学技术领域的问题,例如在核物理、空气动力学、航空和空间技术、石油地质勘探、天气预报等方面都离不开巨型机的工作。巨型机一般指运算速度亿次/秒以上,价格数千万元以上的超级计算机。我国的银河-II并行处理计算机,美国的克雷-II(CRAY-II)等都是十亿次/秒的机器。现在预计到本世纪末可望出现运算速度达到数千亿次/秒到万亿次/秒以上的巨型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的出现就象它的名字所表明的那样,本意是为了解决数值计算的问题,今天的计算机却不仅用于记录、运算数字,而且还能够用于包括文字、图象、声音、信号、决策、管理、过程控制等各种非数值信息的处理。但目前的一至四代计算机主要还是基于冯.诺依曼结构,其本质是面向数值处理和二值逻辑的。因此对于非数值问题,非逻辑问题的处理比较困难,使计算机在目前结构原理下进一步提高处理速度和存储容量受到了限制。目前各国都相继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新一代计算机的研究。
新一代计算机在运行速度上大大超越现有的一切计算机,可达到万亿次/秒;在结构上为非冯.诺依曼结构;器件采用量子器件,即激光器件和超导器件;工作原理上应支持非单调逻辑(Nonmonotonic)和非逻辑运算;功能上具备强有力的知识处理能力。因此这是一种集知识/数据处理两用的超级智能计算机系统。该系统主要有下面一些从事智力活动的功能: 问题的诊断、意识、决策等推理联想功能;学习、认识、理解能力;自然语言的理解与翻译能力;语音识别、人机智能对话;符号、图形图象、景物等视觉识别能力等。
总而言之,计算机的发展将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发展。在一方面是其本身技术的不断发展,即依据原理、结构、功能、器件等方面的进步,开发出速度更快、功能更强、越来越方便实用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将不断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各行各业、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未来社会成为计算机和信息的社会,人类将通过使用它不断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自身的智力水平,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在美国Pennsylvania研制成功
(让我来开个头,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