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生存进化巨鹰抓取:《中国文学史》讲的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23:07:21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的辉煌

  由北京大学著名学者袁行霈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该教材汇聚了国内19所高校的3O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知名学者参与撰写,是近30年出版的最优秀的文学史著作,体现了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最新水平,有重大学术价值。
  全书共四卷、九编。九编分别是: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近代文学。其主要观点、学术贡献及理论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以及文学的审美价值。
  该书立足于“文学本位”的观点,紧紧围绕文学创作的主体,以及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等方面的内容来阐述文学的发展历程。在充分注意其思想内容的同时,也充分重视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力求深入解释那些重要的文学现象、作家作品为文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每个时期文学发展的新素质、新特点。如关于作家与作品之间关系的处理,该书力求改变板块堆积的模式,根据作家的不同情况,作不同的处理,尽量避免冲淡史的叙述线索,将作家放到文学史的历程中予以恰当的评价;同时也改变了将文学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分割开来的评述方法,力求将两方面完美结合起来总结其特色。
  二、史论结合,重点突出。
  该书运用史家的眼光观察和研究文学现象,突破了过去那种按照时代顺序,将一个个作家简单地排列在一起的模式,清楚地描述出文学承传流变的过程,避免了把文学史写成作家作品论的汇编。
  该书特别重视史与论的结合,在史的描述中加强了论的内容,增加了绪论部分。全书有一篇总绪论,各编之前也有一篇绪论。总绪论以宏观的眼光辨析文学史的任务、鸟瞰中国文学的演进、考察影响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探讨中国文学史的分期。各编的绪论对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特殊问题进行论述。对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社会文化与思想的演变、社会的风俗习惯、文人的生 活风貌和心理状态、文学的嬗变轨迹、新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特点、文体的兴衰、文学的承传、文学的思潮,等等,都有深人的论述与精当的描述。这样不仅突出了重点,而且“史”的线索更加清晰,知识范围也更加广阔。
  三、增加注释、年表和研修书目。
  在每一卷之后增列文学史年表和研修书目,年表提供一些基本史实,可以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研修书目开列了重要的书籍及其较好的版本,为读者提供了必要的研修参考书目。在每章之后增加详细的注释,注出引文的出处,包括书名、卷数、章节、版本、页码,用以补充说明论点的依据。还就一些重要的问题介绍与此相关的或有所不同的说法。
  四、关于文学史的分期。
  该书在文学史的分期上做了新的尝试,将整个古代文学分为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这叫三古。在三古之下又分为七段:上古期包括两段,先秦、秦汉;中古期包括三段,魏晋到唐中叶、唐中叶到宋末、元初到明中叶;近古期包括两段,明中叶到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到五四。三古七段的分期完全从文学本身出发,以文学本身的发展阶段作为文学史分期的根据。
  五、文化学视角。
  强调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将文学放到文化这个大的背景上进行研究,避免了将文学史写成社会发展史的图解或作家评传的集成。例如《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汉赋的兴盛与汉王朝大一统局面的关系,佛教的传人和佛经的翻译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对唐诗繁荣的影响,宋明理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近代西方文化传人对文学的影响,等等,都论述得比较充分。
  六、准确介绍文学史知识的同时注意开放性、前瞻性与启发性。
  该书在文学史基础知识的叙述方面,客观稳妥、简洁明了;而对一些尚有争议的问题,则不拘一家之说,采取详细注释的方式,介绍不同的观点和说法,说明其症结之所在,而不勉强作结论。这样,既为师生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知识,又为他们深入思考、广泛比较以推进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与线索。

是大学文学专业的教材吧,我学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游国恩等主编的.主要是讲上古至"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古典文学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