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 m.aayyc.com:辩论:敬畏自然还是人定胜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9 05:17:31
做为反方"人定胜天",谁能帮偶找些证明"人对自然的创造能力是无穷的"的资料~
3楼的,偶现在要参加的是辩论会,"人一定能战胜自然,可米说要破坏自然"

通常的讨论,需要讲合作的精神,要正确转达对方的意义,在那种意义上进行讨论。
辩论会,从来是不讲这种合作的,双方常常是自说自话,不太针对对方的实际意义,只是在对方偶而露出破绽时,有力的打击一下(这种打击也是很有力很重要的)。
最基本的手段是把论题的意义曲解到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对于这样一个论题,由于使用了非精确比喻性的语言:“敬畏”、“胜”使得双方更可以在此做文章,把这两个词解释成有利于自身的意义。
在你这一方面,要把“畏”夸大,说人们不应当害怕面对困难,把“胜”弱化;只指战胜困难(自然灾害等),不指违反自然规律;要把“敬”曲解,指出自然并不是人,不需要敬——但这要小心,“胜”的通常对象也是人。对方的做法显然是相反的,对方会把“胜”强化成违反自然;把“敬畏”弱化成尊重自然规律。
最好的战胜自然的例子,可能就是人们面对自然灾害的情形了,可以联系国内与国际上的很多例子,注意有些例子,有人祸的成分,要慎用,人祸成分大的就不要用,免得反而给对方抓住了把柄。另外,就是改造自然的例子,但是所有改造自然的例子,都会伴随着对自然的破坏的阴影。
因此,你方不能完全否认“尊重自然”,只能是把“尊重”与“敬畏”区别开来,当然也不能强调“尊重”本身,那会不利的,只是强调它与“敬畏”区别。 你得找到一个有利的合适的逻辑立场,并让全组成员始终在这个立场上,要不然出现自相矛盾,那就很失败了。那么,同样的,对付对方,也要努力找到对方的矛盾之处。但总体上来说,对方的矛盾确实难以找到。

这些是从逻辑上来说的,但为了取得胜利,那得看看,评委的评价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
语气、语势、对对方的批评即要有力度,有气势,不能像输了理似的;又要用节制,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自己过于气奋、激动都是不对的。要表现一种“理在我这边,我什么都不担心,什么都不畏俱,我还特别有大量”的样子。如果对方急极败坏,你方泰然自若,那谁胜不是很明显了?

人工降雨

愚公移山

To一楼:
人工降雨也要建立在有足够雨云的前提下,你试试在万里无云的干燥天气里往天上放干冰,能下雨就好了!
To二楼:
移山这样的工程现代已经可以利用大型机械完成,但是是建立在对自然界资源和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上的,自然界已经给人类以报复了,最终谁占便宜很难说,人类一定会为这种行为付出代价。

建议楼主:
敬畏自然是基本原则,但是也要有战胜自然的信心。当然,这里的战胜是在可控制、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条件下,利用人类的技术充分利用自然,充分理解自然。建议你从钻木取火开始举例,一直可以讲到未来的星际探索,人类的无穷创造力多着呢,一本人文历史书就能解决问题。人类的创造能力来自自身生存的需要,同时这种创造能力给其他物种带来的伤害也是不可忽视的。大概就说这么多。

从哲学的角度说,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实践的基础上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现象,还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构造,创造了许许多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人们改造世界活动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能变有害为有利。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使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认识论的角度讲,世界上没有不能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从短期来看,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但从长远来看,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只要人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将这种认识通过实验,验证其正确性并完善它,最后用这种正确的认识来指导实践,人对自然的创造能力可以达到无穷。
我只是一高中生,所知有限,就这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