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正方形打野攻略:梗概《愚公移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12 12:15:46
写出《愚公移山》的梗概!
今天的做作
3Q啦

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了。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绕远路,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要移走这座山。
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靠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一人怎么移走这座山。
结果愚公一代又一代地移山,最终感动了山神,山神报告天帝,也感动了天帝,就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移走了两座大山。

我是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的洪威!

《愚公移山》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然后正确认识愚公形象的意义。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及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两座大山横挡在一家门前,给这家人出入造成很大的不便。这家的主人已经90岁了,他要率领家人挖掉这两座大山。这是什么故事?对,是《愚公移山》。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生粗读课文。

要求:遇生字和不懂的词句划出来后,跳读下文。

目的:了解故事梗概。

三、结合注释细读课文

要求:把注释中没有的疑难字句抄在笔记本上。

目的:缩小范围,突出难点。

四、老师范读全文。

要求:注意读音、停顿和重读,进一步了解内容。

五、组织讨论。

方法:把抄在笔记本上的疑难字句与前后左右同学交流,寻求答案。老师巡回,随时指点解疑。

六、阅读一、二段。

1.齐读、订正字音。(生字略)

2.结合书注默读后,口译这两段。

注意下边字句:河阳汉阴 始龀 且焉置土石 年且九十 如……何

3.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1)文中哪句交代了愚公移山的原因?

理解: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哪句表明了愚公家里人对移山的态度?

理解:杂然相许。

(3)下边语句,各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移山的困难?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理解:山大山高;人力太少;工具落后。

(4)愚公妻说话的用意是( )

A.提醒太夫 B.劝阻丈夫 C.埋怨丈夫 D.嘲笑丈夫

(5)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理解: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6)参加移山的都有哪些人?

理解:愚公、愚公子孙三人、遗男,共五人。

第二课时

七、阅读第三段。

1.齐读后正音。

2.默读后口译。

注意:体会倒装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3.默读、理解、思考问题。

(1)把智叟的话与愚公妻的话比较,看有哪些不同?

理解:目的不同。愚公妻“献疑”,智叟“笑而止”。

态度不同。愚公妻关切,智叟嘲笑。

语气不同。愚公妻忧虑,智叟讥讽。

(2)针对智叟的嘲讽,愚公的这段话有哪两层意思?

理解:先斥智叟的嘲讽,后驳挖不平的论调,表达了挖山不止的决心。

(3)愚公认为山一定能挖平的理由是什么?

理解: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何苦而不平?

4.老师范读后指导学生朗读。

注意重读和停顿。如: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5.结合课后“朗读·背诵”的提示,背诵这一段。

注意:背诵是为了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背得快,记得牢。

八、阅读第四段。

1.默读、思考问题。

(1)山神为什么要向天帝报告?向天帝报告了什么?

理解:惧其不已也。愚公决心挖山不止。

(2)天帝是怎样对待此事的?

理解: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3)愚公移山的结果怎样?

理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齐读。订正字音。

九、速读全文,讨论问题。

1.有人认为愚公知难而上是不自量力,太笨了,而智叟知难而止,想法实际,是个聪明老头。你怎么认为?

理解:要认识愚公是否愚、智叟是否智,关键在于用什么观点来看愚公移山的事。用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观点来看,愚公不仅不愚,而且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智叟自以为聪明,其实不过是小聪明。

2.有人认为:寓言的结尾是靠神仙的力量才把山搬走的,表明愚公是搬不走的。你怎么看?

理解:愚公的决心惊吓了山神,感动了上帝。这正显示了愚公移山的力量之大和精神感人之深。

3.寓言的故事中常常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想一想: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包含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提示:参看“阅读指导”和课后第五题。

(任国胜)

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