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阳神功谁练的:介绍神农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9 19:27:27

神农氏
  (一) 炎帝 神农氏
  神农氏,即炎帝,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传说炎帝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 龙颜大唇。
  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炎帝神农在位120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共计380年。
  (二)神农氏的历史传说
  [头顶一颗珠]
  一次,神农氏在深山老林采药,被一群毒蛇围住。毒蛇一起向神农氏扑去,有的缠腰,有的缠腿,有的缠脖子,想致神农氏于死地。神农氏寡不敌众,终被咬伤倒地,血流不止,浑身发肿。他忍痛高喊:“西王母,快来救我。”王母娘娘闻听呼声后,立即派青鸟衔着她的一颗救命解毒仙丹在天空中盘旋窥瞰,终于在一片森林里找到了神农氏。毒蛇见到了王母的使者青鸟,都吓得纷纷逃散。
  青鸟将仙丹喂到神农氏口里,神农氏逐渐从昏迷中清醒。青鸟完成使命后翩然腾云驾雾回归。神农氏感激涕零,高声向青鸟道谢,哪知,一张口,仙丹落地,立刻生根发芽长出一棵青草,草顶上长出一颗红珠。神农氏仔细一看,与仙丹完全一样,放入口中一尝,身上的余痛全消,便高兴地自言自语:“有治毒蛇咬伤的药方了!”于是,给这味草药取名“头顶一颗珠”。后来,药物学家给它命名为“延龄草”。
  [茶叶]
  神农氏尝百草时,随身带着一只能看到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帮助他识别药性的活“仪器”———獐鼠,又名“獐狮”。民间有“药不过獐鼠不灵”之说。 一天,獐鼠吃了巴豆,腹泻不止。神农氏把它放在一棵青叶树下休息,过了一夜,獐鼠奇迹般地康复了,原来是獐鼠吸吮了青树上滴落的露水解了毒。神农氏摘下青树的青叶放进嘴里品尝,顿感神志清爽、甘润止渴。神农氏教人们种了这种青树,它就是现在的茶树。这就有神农架民间传唱着“茶树本是神农栽,朵朵白花叶间开。栽时不畏云和雾,长时不怕风雨来。嫩叶做茶解百毒,每家每户都喜爱”的山歌。
  (三) “一日而遇七十毒”的神农氏
  我们现在都把华夏族称为炎黄子孙。黄是黄帝;炎是谁呢?是指“炎帝”。炎帝在历史上的名称很多,大部分神话传说中称他为“神农氏”。他也是一位传说中对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有过不世功勋的人物。神话中讲得最多的是炎帝对我国农业耕作的发明。《白虎通》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炎帝还有一件伟大的功劳,是发明了医药。在神话传说中,他颇有些舍己为人的大公无私的精神。据西汉初年的古书《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四川至今还有一个感人的神话传说,说神农氏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他尝尽了百草,有一天尝到一种剧毒的断肠草,终于他的肠子断烂,为人民牺牲了生命。神农氏还教给人们通商交换:“神农是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些传说都是后人对自己的祖先炎帝的神化,说明他和黄帝一样,是中华民族文明之祖。

神农氏的传说
http://www.cws.net.cn/Journal/Three_Gorges/200010/21.html

http://www.zh5000.com/ZHWQN/shiqian/shiqian-0004.htm
神农就是炎帝神农氏。五谷台就是神农氏遍尝百草、教发稼穑、播种理事长谷的地方,它是淮阳“七台八景”之一。

炎帝是中华民族“三始祖”之一。伏羲建都宛丘,后来,神农氏也在此建都,沿其旧而称陈。意思是这里曾是太昊伏羲氏建都的地方,比较古老,因此而称陈。这就是淮阳古代称“陈”的由来。

太昊伏羲氏开创了中国原始畜牧业的先河,是谁开创了中国原始农业的先河呢?那就是炎帝神农氏。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在淮阳。具体地点就是五谷台,距县城仅5公里。

据史书记载,炎帝神农氏名叫石年。其父是少典部落的君主,其母亲叫安登。传说,神农氏的母亲有一天去华阳(今陕西华山)游玩时,因感应神龙之气,在姜水(即岐水,流经姜氏城)河畔生下了他。他生下来时牛首人身,第三天就会讲话,第五天就能行走,第七天牙齿长全。他成人后,身高作废尺七寸,魁梧伟岸,仪表堂堂。他因在姜水边长达,就以姜为姓,这就是说,炎帝神农氏是中国姜姓的第一人。

长大后,他带着他的部落逐渐沿渭水、黄河向东发展,因与黄帝在阪泉(今河北琢鹿东南)发生冲突,被黄帝所败,便来到了中原,先都陈(今淮阳),后徙鲁(今山东曲阜),他一生最伟大的功绩之一——尝百草种五谷就是这里完成的。

《史记注》云:“淮阳多古迹,有神农井”。其实,还有这面积十亩,原高约二丈的五谷台。经考古调查证实,这旨一座新石器时代遗址,在这里发现了石镰、石斧、石镰等生产工具,与传说中神农种五谷完全一致。

神农氏为什么想起来种五谷呢?《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这说明,神农氏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从原始畜牧业向原始农业业发展的转变关头。那时,人口已生育繁多,维持生计的是猎物和植物的查实。可是,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上的走兽越打越稀,所得食物难以裹腹。怎样才能解决人们的吃食问题?神农氏苦苦思索,可谓绞尽脑汁。
据《拾遗记》记载,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地上,神农氏见了,拾起来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片。他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教人确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

神农氏从这里得到启发:谷子可年年种植,源源不断,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实选为人用,多多种植,大家的吃饭问题不就是解决了吗?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草药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神农氏就一样一样的尝,一样一样的试种,最后从中筛选出的菽、麦、稷、稻五谷,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爷”、“农皇爷”。

神农氏教民种五谷后,并不单单靠天而收,还教民打井汲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在这一高台的四角各有一口井,台中央有一口井水都 会波动。由于这一带历史上多次被黄河水冲击,黄水退后大量泥沙沉积,这些井多数都被埋在地下,现在仅找到一眼,在南面二百步分配权的地方。此井泉水清澈、甘甜,每天都有方圆近百里的人到这里取水,称为神水,说直接可以治病。

后人为了纪念神农氏尝百草、种五谷的伟大功绩,在这高台上修建了庙宇。传说神农氏生于农历正月初五,所以每年的正月初五到正月二十便形成了祭祀,祈求五谷丰登。历代达官司贵人、文人学士到这里朝拜者比比皆是。据县志记载,三国时曹植来这里拜谒后,写下著名的《神农赞》,“少典之,火德成木。造为耒耜,遵民播谷。正为雅琴,以畅风俗不。”

五谷台神农氏的塑像,肩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墙上的壁画记录了他一生的主要功绩,除了开垦荒地,口尝百草,播种五谷,汲水灌溉外,还有日中为市,造陶器,尝药治病等。
农业的出现,人类的劳动果实已有剩余,这时,神农氏设立集市,让大家把吃不完,用不了的食物和东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换,从而出现了中国社地原始的商品交易。

同时,他还发明了陶器,解决了人类的生活用具——器皿和陶盆、陶罐等。

神农氏的另一伟大功绩就是创始了中国医药和医术。

《纲鉴易知录》记载:“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口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
传说神农氏为了给人治病,朝思暮想,最后带着一批臣民,四处奔波寻找药。当太阳第四十九次从东方升起时,他们来了一个地方,这里沟壑纵横,层峦叠嶂,云雾缭绕,香气馥郁。他们正冷备上山,突然从峡谷中窜出一群狼虫虎豹,将大家团团围住。神农氏马上让臣民们挥舞神鞭,向野兽们打去。打走一批,又来一批,地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全部打跑。那些虎豹莽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条条伤痕,后来变成皮上的斑纹。

一天,他来到一个悬崖下边,见几只猴子顺着悬崖的古藤和横倒在悬崖间的树木爬过来爬过去,他马上灵机一动,让臣民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整整一年,搭了古百六十层,才搭到山顶。传说后来人们盖楼房用的脚衣架就是从这里兴起的。
到了山顶,他带着臣民尝尽百草,哪些是苦的,哪些是甜的,哪些热,哪些是凉,哪些有毒,区别开来,记录下来,发现三百六十五种草药,能治一百种以上的疾病。有一天,他尝了七十种以上的毒草,连续七十次。

神农氏找到了为民疗病撤退药,准备下山回到陈地时,发现他们搭的架子不见了。后来这些搭架子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农氏正在为难,突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接上了天庭。传说神农氏在位140年,终年168岁。后人为纪念神农氏学埯草造福人间的功绩,把这一片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远古时代,人们茹毛饮血,居无定所,常常饥寒交迫。炎帝被拥戴为南方各部落联盟长之后,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他遍游天下,广尝百草,发现稻、黍、稷、麦、菽五谷,可以种植,定期收获,于是向人们广传五谷种植技术。

没过多久,人们纷纷向炎帝报告,因土地十分板结,种植的五谷往往枯萎。人们用手挖,用石块铲,终无显效。

为了找到对付板结土块的良方,炎帝率领得力助手垂,溯湘江而上,登上了雄伟的衡山,耳听八百里气息,眼观千里外风光。一阵欢声笑语传来,炎帝看到了一条神奇的河,有一节首尾欲接而未接。那儿一派祥和景象,令炎帝大为开怀,立即与垂径奔而至?这个地方后来叫做“金线吊葫芦”?。

这天正好风和日丽。女的在烧火做饭,男的在抓鱼捉虾。最吸引炎帝目光的,是一个中年汉子,正用一根木棍撬开石块,捉出一只又一只肥蟹。炎帝走过去,接过木棍,连撬几块石头,发现比手扳省力多了。炎帝随手把木棍往土块上一插,再一撬,那板结的土块立即松散开。

炎帝大喜过望,立即叫垂和那捉蟹的中年汉子一起过来,研究用木棍撬土之法。几经试验,略弯曲的木棍比直木好使,下端尖利的木棍更易入土。这时,几只肥蟹舞着大钳,一会儿就在泥土中扒了一个洞。炎帝灵机一动,如果木棍下端也做成蟹钳一样的尖叉,松起土来一定更顺畅。很快,耒耜的雏形创造出来了。

人们发现创制耒耜的非凡人物是久已仰慕的炎帝,一齐欢呼雀跃:“神农,神农,您是上天派来拯救生民的神农啊?”神奇的河畔立即沸腾起来。

为了制造更多的耒耜,捉蟹汉子和他的伙伴们自告奋勇,进入一座座深山老林,但很难找到大小长短合适的曲木。面对一大堆不规则的木料,扳来压去,也做不成满意的耒。

炎帝一时无策,信步来到做饭的灶火前,见一位大嫂把湿木塞进火里,那湿木在大火烘烤下自然弯曲了。炎帝立即叫垂架起火堆,一边烘烤,一边按人的意愿弯曲,一柄漂亮适用的耒造出来了。这就是“揉木为耒”。

炎帝亲自使用耒耕作,不断改进,不但定准了耒的长短尺寸,还把下端尖叉改削成上宽下窄的锋面耜。这就是“斫木为耜”。

耒的总长六尺六寸,底长一尺一寸,中央直者三尺三寸,勾者二尺二寸,耒下向前曲处接耜。这一规格刚好适宜平均身高七尺的男人,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在炎帝神农氏领导下,一柄柄规范的耒耜创制出来了。捉蟹汉子和垂分头走遍大江南北,广传神农氏耒耜使用和五谷种植技术,使江南成为古代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创举,更因为这段河流很像耒的底前曲,炎帝神农氏逐将这条神奇的河流命名为“耒水”,并加封为推广耒耜立下巨功的垂为“垂神”,捉蟹汉子为“耒神”。到秦始皇统一全国实行郡县制的时候,便将耒水流域的广阔地区置为“耒县”?汉时改为“耒阳县”?。

具有五千余年悠久文明的耒阳,从她一诞生得名起,就千古不变。耒阳民间几千年来一直使用的禾叉,就有古代的耒的痕迹;农民对农具历来有种特别神圣的敬重感,每年开春都要先祭祀再下地耕作。兴建的神农庙?有的叫“药王菩萨”庙?,中间神像为威武的神农像,左为垂神,右为耒神,年年香火鼎盛,其间浓聚了对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创耒的无限深情!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以三皇五帝为起点。

神农(远古),炎帝称烈山氏。姜姓。传说中部落首领。
三皇。《白虎通考》:“三皇者,何谓也?伏羲、神农、燧人也”。伏羲: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即太昊,风姓,画八封;造书契;教民佃、渔、畜牧,相传在位115年,传十五世。神农:即炎帝,制作耒耜,最早发明农业,并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燧人:中国古代传说钻木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
五帝。即黄帝、颛顼、喾、尧、舜,他们是上下承袭的发展关系。五帝时代的文明也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炎帝诞生于厉山(或烈山),原居西北高原姜水流域,后到达中原地区。厉山座落在湖北省随州厉山镇九龙山南麓;姜水是黄河流域的一条河名,在今陕西岐山东,现为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古称陈仓。故炎帝以“姜”为姓,号厉山氏(或烈山氏)。
炎帝开创了农业,带领部属从游牧生活转为农耕定居生活,因而炎帝以“神农”为氏。《白虎通义》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炎帝像为金身,左手拿稻穗,右手拿灵芝,像前有一装有五谷和药材的竹篓。神龛上方悬“齐天鼻祖”横额,两边有联为“名垂宇宙;恩泽神州”。
在以人为本的中国文化观念中,人又以食为先。而以食为天的基础是以农为本,首功当推炎帝神农氏,炎帝是由于发明农耕和教民熟食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中“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管子》:“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补史记·三皇本纪》:“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论衡》:“神农之挠木为耒,教民耕耨,民始食谷,谷始播种,耕土以为田,凿地以为井,井出水以救渴,田出谷以拯饥,天地鬼神所欲为也。”这里不仅记载了炎帝的丰功伟绩,还揭示了教民耕种、饮食,获得神农氏称谓的来由。
炎帝神农氏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在中国出世不凡。炎帝发明的“饮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 —— 礼的本源。《礼记·礼运篇》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汗尊而杯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这就是先民视为美食美酒的盛事:爆粟粒、烤小猪,挖土坑盛酒,用手掬饮,再用草槌敲地取乐,用自己最得意的生活方式祭祀鬼神,表示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拜和祈祷。这就开始了礼仪的行为。

炎帝尝百草图
炎帝遍尝百草,为人医病,是华夏中草药的第一位发现者和利用者。相传炎帝晚年,来南巡视,了解民情,尝草采药,为民治病,不幸误尝断肠草中毒身亡,“崩葬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陂。炎帝陵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据古籍记载,西汉时已有陵,唐代已有奉祀,至宋代,太祖赵匡胤奉炎帝为感生帝,于是“立届陵前,肖像而祀”,并设守陵记,禁樵牧。随着历史兴衰,炎帝陵也历尽沧桑,毁建多次,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留下了众多的景点和名胜古迹。
炎帝时代后期,炎帝的姜姓部落曾与黄帝部落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大战。战败后两部落结成联盟,由黄帝率领在涿鹿(今河北涿鹿南)大战南方九黎族。击败并擒杀其首领蚩尤。炎黄两部的结合成为中原各族的主干,故炎帝与黄帝并称为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炎黄二帝不仅赋予了我们的生命,还是生存、发展的源头,这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尊崇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以养我、育我的生命之基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使祖先与生命同在,文化与生活共存。
当今世界,天下华人均以“炎黄子孙”而自豪。炎黄,即传说中的我国古代帝王炎帝和黄帝,泛指中华民族的祖先。而炎帝是我们章氏的直系始祖。

远古时代,人们茹毛饮血,居无定所,常常饥寒交迫。炎帝被拥戴为南方各部落联盟长之后,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他遍游天下,广尝百草,发现稻、黍、稷、麦、菽五谷,可以种植,定期收获,于是向人们广传五谷种植技术。

没过多久,人们纷纷向炎帝报告,因土地十分板结,种植的五谷往往枯萎。人们用手挖,用石块铲,终无显效。

为了找到对付板结土块的良方,炎帝率领得力助手垂,溯湘江而上,登上了雄伟的衡山,耳听八百里气息,眼观千里外风光。一阵欢声笑语传来,炎帝看到了一条神奇的河,有一节首尾欲接而未接。那儿一派祥和景象,令炎帝大为开怀,立即与垂径奔而至?这个地方后来叫做“金线吊葫芦”?。

这天正好风和日丽。女的在烧火做饭,男的在抓鱼捉虾。最吸引炎帝目光的,是一个中年汉子,正用一根木棍撬开石块,捉出一只又一只肥蟹。炎帝走过去,接过木棍,连撬几块石头,发现比手扳省力多了。炎帝随手把木棍往土块上一插,再一撬,那板结的土块立即松散开。

炎帝大喜过望,立即叫垂和那捉蟹的中年汉子一起过来,研究用木棍撬土之法。几经试验,略弯曲的木棍比直木好使,下端尖利的木棍更易入土。这时,几只肥蟹舞着大钳,一会儿就在泥土中扒了一个洞。炎帝灵机一动,如果木棍下端也做成蟹钳一样的尖叉,松起土来一定更顺畅。很快,耒耜的雏形创造出来了。

人们发现创制耒耜的非凡人物是久已仰慕的炎帝,一齐欢呼雀跃:“神农,神农,您是上天派来拯救生民的神农啊?”神奇的河畔立即沸腾起来。

为了制造更多的耒耜,捉蟹汉子和他的伙伴们自告奋勇,进入一座座深山老林,但很难找到大小长短合适的曲木。面对一大堆不规则的木料,扳来压去,也做不成满意的耒。

炎帝一时无策,信步来到做饭的灶火前,见一位大嫂把湿木塞进火里,那湿木在大火烘烤下自然弯曲了。炎帝立即叫垂架起火堆,一边烘烤,一边按人的意愿弯曲,一柄漂亮适用的耒造出来了。这就是“揉木为耒”。

炎帝亲自使用耒耕作,不断改进,不但定准了耒的长短尺寸,还把下端尖叉改削成上宽下窄的锋面耜。这就是“斫木为耜”。

耒的总长六尺六寸,底长一尺一寸,中央直者三尺三寸,勾者二尺二寸,耒下向前曲处接耜。这一规格刚好适宜平均身高七尺的男人,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在炎帝神农氏领导下,一柄柄规范的耒耜创制出来了。捉蟹汉子和垂分头走遍大江南北,广传神农氏耒耜使用和五谷种植技术,使江南成为古代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创举,更因为这段河流很像耒的底前曲,炎帝神农氏逐将这条神奇的河流命名为“耒水”,并加封为推广耒耜立下巨功的垂为“垂神”,捉蟹汉子为“耒神”。到秦始皇统一全国实行郡县制的时候,便将耒水流域的广阔地区置为“耒县”?汉时改为“耒阳县”?。

具有五千余年悠久文明的耒阳,从她一诞生得名起,就千古不变。耒阳民间几千年来一直使用的禾叉,就有古代的耒的痕迹;农民对农具历来有种特别神圣的敬重感,每年开春都要先祭祀再下地耕作。兴建的神农庙?有的叫“药王菩萨”庙?,中间神像为威武的神农像,左为垂神,右为耒神,年年香火鼎盛,其间浓聚了对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创耒的无限深情!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以三皇五帝为起点。

神农(远古),炎帝称烈山氏。姜姓。传说中部落首领。
三皇。《白虎通考》:“三皇者,何谓也?伏羲、神农、燧人也”。伏羲: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即太昊,风姓,画八封;造书契;教民佃、渔、畜牧,相传在位115年,传十五世。神农:即炎帝,制作耒耜,最早发明农业,并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燧人:中国古代传说钻木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
五帝。即黄帝、颛顼、喾、尧、舜,他们是上下承袭的发展关系。五帝时代的文明也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炎帝诞生于厉山(或烈山),原居西北高原姜水流域,后到达中原地区。厉山座落在湖北省随州厉山镇九龙山南麓;姜水是黄河流域的一条河名,在今陕西岐山东,现为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古称陈仓。故炎帝以“姜”为姓,号厉山氏(或烈山氏)。
炎帝开创了农业,带领部属从游牧生活转为农耕定居生活,因而炎帝以“神农”为氏。《白虎通义》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炎帝像为金身,左手拿稻穗,右手拿灵芝,像前有一装有五谷和药材的竹篓。神龛上方悬“齐天鼻祖”横额,两边有联为“名垂宇宙;恩泽神州”。
在以人为本的中国文化观念中,人又以食为先。而以食为天的基础是以农为本,首功当推炎帝神农氏,炎帝是由于发明农耕和教民熟食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中“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管子》:“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补史记·三皇本纪》:“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论衡》:“神农之挠木为耒,教民耕耨,民始食谷,谷始播种,耕土以为田,凿地以为井,井出水以救渴,田出谷以拯饥,天地鬼神所欲为也。”这里不仅记载了炎帝的丰功伟绩,还揭示了教民耕种、饮食,获得神农氏称谓的来由。
炎帝神农氏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在中国出世不凡。炎帝发明的“饮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 —— 礼的本源。《礼记·礼运篇》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汗尊而杯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这就是先民视为美食美酒的盛事:爆粟粒、烤小猪,挖土坑盛酒,用手掬饮,再用草槌敲地取乐,用自己最得意的生活方式祭祀鬼神,表示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拜和祈祷。这就开始了礼仪的行为。

炎帝尝百草图
炎帝遍尝百草,为人医病,是华夏中草药的第一位发现者和利用者。相传炎帝晚年,来南巡视,了解民情,尝草采药,为民治病,不幸误尝断肠草中毒身亡,“崩葬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陂。炎帝陵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据古籍记载,西汉时已有陵,唐代已有奉祀,至宋代,太祖赵匡胤奉炎帝为感生帝,于是“立届陵前,肖像而祀”,并设守陵记,禁樵牧。随着历史兴衰,炎帝陵也历尽沧桑,毁建多次,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留下了众多的景点和名胜古迹。
炎帝时代后期,炎帝的姜姓部落曾与黄帝部落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大战。战败后两部落结成联盟,由黄帝率领在涿鹿(今河北涿鹿南)大战南方九黎族。击败并擒杀其首领蚩尤。炎黄两部的结合成为中原各族的主干,故炎帝与黄帝并称为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炎黄二帝不仅赋予了我们的生命,还是生存、发展的源头,这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尊崇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以养我、育我的生命之基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使祖先与生命同在,文化与生活共存。
当今世界,天下华人均以“炎黄子孙”而自豪。炎黄,即传说中的我国古代帝王炎帝和黄帝,泛指中华民族的祖先。而炎帝是我们章氏的直系始祖。
神农氏的传说
http://www.cws.net.cn/Journal/Three_Gorges/200010/21.html

http://www.zh5000.com/ZHWQN/shiqian/shiqian-0004.htm
神农就是炎帝神农氏。五谷台就是神农氏遍尝百草、教发稼穑、播种理事长谷的地方,它是淮阳“七台八景”之一。

炎帝是中华民族“三始祖”之一。伏羲建都宛丘,后来,神农氏也在此建都,沿其旧而称陈。意思是这里曾是太昊伏羲氏建都的地方,比较古老,因此而称陈。这就是淮阳古代称“陈”的由来。

太昊伏羲氏开创了中国原始畜牧业的先河,是谁开创了中国原始农业的先河呢?那就是炎帝神农氏。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在淮阳。具体地点就是五谷台,距县城仅5公里。

据史书记载,炎帝神农氏名叫石年。其父是少典部落的君主,其母亲叫安登。传说,神农氏的母亲有一天去华阳(今陕西华山)游玩时,因感应神龙之气,在姜水(即岐水,流经姜氏城)河畔生下了他。他生下来时牛首人身,第三天就会讲话,第五天就能行走,第七天牙齿长全。他成人后,身高作废尺七寸,魁梧伟岸,仪表堂堂。他因在姜水边长达,就以姜为姓,这就是说,炎帝神农氏是中国姜姓的第一人。

长大后,他带着他的部落逐渐沿渭水、黄河向东发展,因与黄帝在阪泉(今河北琢鹿东南)发生冲突,被黄帝所败,便来到了中原,先都陈(今淮阳),后徙鲁(今山东曲阜),他一生最伟大的功绩之一——尝百草种五谷就是这里完成的。

《史记注》云:“淮阳多古迹,有神农井”。其实,还有这面积十亩,原高约二丈的五谷台。经考古调查证实,这旨一座新石器时代遗址,在这里发现了石镰、石斧、石镰等生产工具,与传说中神农种五谷完全一致。

神农氏为什么想起来种五谷呢?《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这说明,神农氏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从原始畜牧业向原始农业业发展的转变关头。那时,人口已生育繁多,维持生计的是猎物和植物的查实。可是,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上的走兽越打越稀,所得食物难以裹腹。怎样才能解决人们的吃食问题?神农氏苦苦思索,可谓绞尽脑汁。
据《拾遗记》记载,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地上,神农氏见了,拾起来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片。他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教人确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

神农氏从这里得到启发:谷子可年年种植,源源不断,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实选为人用,多多种植,大家的吃饭问题不就是解决了吗?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草药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神农氏就一样一样的尝,一样一样的试种,最后从中筛选出的菽、麦、稷、稻五谷,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爷”、“农皇爷”。

神农氏教民种五谷后,并不单单靠天而收,还教民打井汲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在这一高台的四角各有一口井,台中央有一口井水都 会波动。由于这一带历史上多次被黄河水冲击,黄水退后大量泥沙沉积,这些井多数都被埋在地下,现在仅找到一眼,在南面二百步分配权的地方。此井泉水清澈、甘甜,每天都有方圆近百里的人到这里取水,称为神水,说直接可以治病。

后人为了纪念神农氏尝百草、种五谷的伟大功绩,在这高台上修建了庙宇。传说神农氏生于农历正月初五,所以每年的正月初五到正月二十便形成了祭祀,祈求五谷丰登。历代达官司贵人、文人学士到这里朝拜者比比皆是。据县志记载,三国时曹植来这里拜谒后,写下著名的《神农赞》,“少典之,火德成木。造为耒耜,遵民播谷。正为雅琴,以畅风俗不。”

五谷台神农氏的塑像,肩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墙上的壁画记录了他一生的主要功绩,除了开垦荒地,口尝百草,播种五谷,汲水灌溉外,还有日中为市,造陶器,尝药治病等。
农业的出现,人类的劳动果实已有剩余,这时,神农氏设立集市,让大家把吃不完,用不了的食物和东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换,从而出现了中国社地原始的商品交易。

同时,他还发明了陶器,解决了人类的生活用具——器皿和陶盆、陶罐等。

神农氏的另一伟大功绩就是创始了中国医药和医术。

《纲鉴易知录》记载:“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口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
传说神农氏为了给人治病,朝思暮想,最后带着一批臣民,四处奔波寻找药。当太阳第四十九次从东方升起时,他们来了一个地方,这里沟壑纵横,层峦叠嶂,云雾缭绕,香气馥郁。他们正冷备上山,突然从峡谷中窜出一群狼虫虎豹,将大家团团围住。神农氏马上让臣民们挥舞神鞭,向野兽们打去。打走一批,又来一批,地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全部打跑。那些虎豹莽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条条伤痕,后来变成皮上的斑纹。

一天,他来到一个悬崖下边,见几只猴子顺着悬崖的古藤和横倒在悬崖间的树木爬过来爬过去,他马上灵机一动,让臣民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整整一年,搭了古百六十层,才搭到山顶。传说后来人们盖楼房用的脚衣架就是从这里兴起的。
到了山顶,他带着臣民尝尽百草,哪些是苦的,哪些是甜的,哪些热,哪些是凉,哪些有毒,区别开来,记录下来,发现三百六十五种草药,能治一百种以上的疾病。有一天,他尝了七十种以上的毒草,连续七十次。

神农氏找到了为民疗病撤退药,准备下山回到陈地时,发现他们搭的架子不见了。后来这些搭架子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农氏正在为难,突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接上了天庭。传说神农氏在位140年,终年168岁。后人为纪念神农氏学埯草造福人间的功绩,把这一片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神农氏
(一) 炎帝 神农氏
神农氏,即炎帝,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传说炎帝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 龙颜大唇。
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炎帝神农在位120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共计380年。
(二)神农氏的历史传说
[头顶一颗珠]
一次,神农氏在深山老林采药,被一群毒蛇围住。毒蛇一起向神农氏扑去,有的缠腰,有的缠腿,有的缠脖子,想致神农氏于死地。神农氏寡不敌众,终被咬伤倒地,血流不止,浑身发肿。他忍痛高喊:“西王母,快来救我。”王母娘娘闻听呼声后,立即派青鸟衔着她的一颗救命解毒仙丹在天空中盘旋窥瞰,终于在一片森林里找到了神农氏。毒蛇见到了王母的使者青鸟,都吓得纷纷逃散。
青鸟将仙丹喂到神农氏口里,神农氏逐渐从昏迷中清醒。青鸟完成使命后翩然腾云驾雾回归。神农氏感激涕零,高声向青鸟道谢,哪知,一张口,仙丹落地,立刻生根发芽长出一棵青草,草顶上长出一颗红珠。神农氏仔细一看,与仙丹完全一样,放入口中一尝,身上的余痛全消,便高兴地自言自语:“有治毒蛇咬伤的药方了!”于是,给这味草药取名“头顶一颗珠”。后来,药物学家给它命名为“延龄草”。
[茶叶]
神农氏尝百草时,随身带着一只能看到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帮助他识别药性的活“仪器”———獐鼠,又名“獐狮”。民间有“药不过獐鼠不灵”之说。 一天,獐鼠吃了巴豆,腹泻不止。神农氏把它放在一棵青叶树下休息,过了一夜,獐鼠奇迹般地康复了,原来是獐鼠吸吮了青树上滴落的露水解了毒。神农氏摘下青树的青叶放进嘴里品尝,顿感神志清爽、甘润止渴。神农氏教人们种了这种青树,它就是现在的茶树。这就有神农架民间传唱着“茶树本是神农栽,朵朵白花叶间开。栽时不畏云和雾,长时不怕风雨来。嫩叶做茶解百毒,每家每户都喜爱”的山歌。
(三) “一日而遇七十毒”的神农氏
我们现在都把华夏族称为炎黄子孙。黄是黄帝;炎是谁呢?是指“炎帝”。炎帝在历史上的名称很多,大部分神话传说中称他为“神农氏”。他也是一位传说中对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有过不世功勋的人物。神话中讲得最多的是炎帝对我国农业耕作的发明。《白虎通》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炎帝还有一件伟大的功劳,是发明了医药。在神话传说中,他颇有些舍己为人的大公无私的精神。据西汉初年的古书《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四川至今还有一个感人的神话传说,说神农氏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他尝尽了百草,有一天尝到一种剧毒的断肠草,终于他的肠子断烂,为人民牺牲了生命。神农氏还教给人们通商交换:“神农是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些传说都是后人对自己的祖先炎帝的神化,说明他和黄帝一样,是中华民族文明之祖。

中国第一位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