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旅游app:谁能介绍下赫鲁晓夫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07:17:22

赫鲁晓夫

(Heluxiaofu,Xpyшeb,1894—1971)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894年4月17日生于库尔斯克省卡利诺夫卡村,乌克兰人。15岁以前当过牧童和雇工,只受过初级教育。1918年参加共产党。国内战争时期在南方战线作战,担任过党支部书记。内战结束后,在尤佐夫卡(现顿涅茨克)的一个煤矿任党支部书记。1922年秋进尤佐夫卡矿山技术学校工人专修班学习。1925年起,在斯大林诺任佩特罗夫斯科—马林斯基区的区委书记。1927年当选为联共(布)“十五大”代表。翌年调任乌克兰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不久改任基辅市委组织部部长。1929—1931年,在莫斯科斯大林工学院学习,并任该院党委书记。1931年任莫斯科市鲍曼区区委第一书记;同年7月,改任该市红色普列斯尼亚区区委第一书记。1932年任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1934年1月任市委第一书记和莫斯科州委第二书记;1935年3月任莫斯科州委和市委第一书记。1934年当选为联共(布)中央委员;1938年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翌年升为政治局委员。1938年起任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领导了乌克兰的大清洗。卫国战争期间,任基辅特别军区、西南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南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军事委员会委员。1943年2月获陆军中将军衔。卫国战争结束后,任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兼人民委员会(1946年3月起称部长会议)主席,领导乌克兰的重建工作。1947年曾一度被解除第一书记职务,但很快复职。1949年12月任联共(布)中央书记和莫斯科州委第一书记,在中央主管农业。1952年10月,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中央委员会书记。1953年9月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6年2月在苏共“二十大”上对防止现代战争的可能性、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以及不同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等某些理论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并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1961年在苏共“二十二大”上提出“全民国家”、“全民党”的理论以及苏联已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时期的论断。1964年10月被解除党内外职务。1971年9月11日病逝。赫鲁晓夫在担任苏联最高领导职务期间,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放宽农村政策,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探索,调整对外政策,使苏联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他培植个人崇拜、主观武断、朝令夕改,在对外政策方面迷恋大国政治,谋求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继续推行大党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造成了不良后果。

赫鲁晓夫(1894—1971年),尤佐夫卡(今天的顿涅茨克)人,自幼家境贫寒,1918年在乌克兰参加布尔什维克党。第二年加入红军,曾经同白军和入侵的波兰军队作战。1921年复员回家乡做工。1925年开始,专门做党务工作,担任当地一个地区的党委书记,受到乌克兰党的总书记的赏识。1929年,被送进莫斯科斯大林工学院学习冶金,并担任该学院的党委书记。1931年开始在莫斯科党委工作;1933年,升任莫斯科地区党委第二书记,负责指导建造莫斯科地下铁道;1934年,当选为中央委员;1935年,莫斯科地下铁道完工,获列宁勋章,被任命为莫斯科党委第一书记。1938年,成为中央政治局侯补委员,出任乌克兰第一书记,第二年,转为政治局正式委员。苏德战争爆发后,以中将军衔加军队,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担任过政委。1944年,乌克兰解放后,为了解决农业和粮食问题,他着重加强了对农业的领导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这期间,由于他一度对农村集体化领导不力,受降级处分,但不久复职。1949,调任莫斯科任党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分管全苏的农业工作。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参与处决了贝利亚,不久担任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此后,他着手对苏联的内外政策进行调整。经济方面,他在坚持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同时,开始对经济管理体制,特别是农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如精简机构、下放企业,给地方更多的企业经营、改革农业计划制度和农畜产品义务交售制。政治方面,批判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在文艺领域实行“解冻”。把马林科夫赶下台,进一步控制了国家权力。同年,在出访南斯拉夫时,为斯大林排斥南共向南共领导人铁托道歉,恢复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1956年,在苏共20大上,当会议宣布闭幕的当晚,赫鲁晓夫作了一篇著名的秘密报告,严厉批评了斯大林的个人错误。这篇报告打破了人们对斯大林个人的迷信,这篇报告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它很快流出国外,为资本主义国家所利用,成为攻击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工具。在外交上,他一度宣扬与美国和北约和平共处,1959年曾经出访美国,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会晤。1960年,美国间谍飞机U—2在苏联上空被击落;接着,又出现了因苏联向古巴部署导弹引发的危机,两国关系紧张起来。同时,苏中关系破裂。赫鲁晓夫的改革尽管带有开创和探索的性质,但很不成熟,而且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传统管理体制的模式,没有取得成功,加上他本人的工作作风又很专横,苏联领导层中反对他的人越来越多。1964年,被勃列日涅夫等人赶下台。从此他深居简出,直到1971年9月11日心脏病发作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