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4x什么时候上市的:谁帮忙提供一篇<<寻访画儿韩>>的鉴赏??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20:35:28
越快越好,谢谢大家了

邓友梅先生的《寻访“画儿韩”》是一篇民族化、大众化的京味小说,说它是现代的俗文学作品也未尝不可。它写一个鉴别书画古玩的专家“画儿韩”,在当铺里当副经理的时候,误收了一幅甘子千仿造的张择端《寒食图》。他发觉上了当,自己又仿造了一幅,当众烧掉了,诱使当画的那五来赎当,把600块大洋又收了回来。

这个故事构思很巧,很能引人入胜,因而制成电视剧以后,更是家喻户晓了。它的素材从哪里来的呢?很可能来源于古代的民间故事。早在乾隆年间,王?的《秋灯丛话》(有乾隆四十三年,1778的序)第十三卷里有一个叶某当珠的故事,原文很简短,只有100多字:叶某,苏郡人,鉴别珍玩百不失一。都门典商重价聘之。一日,有持径寸珠来质者,索价五百金,叶与之去,既而细审之,赝也。乃致酒招诸同人饮,告以故,并求贷以偿典主。众慨许,乃出珠与众传观讫,谓曰:“承诸公惠助,留此奚益。”立击碎之。翌日,典珠者持价来赎,叶收价而还其珠,固原物也。其人瞠目无语而去。盖另造一珠仿其状,特对众碎之,使闻于外以诱其来耳。

《寻访“画儿韩”》前半部的情节结构和它基本相同,不过珠子变成了名画,细节描写则丰富得多了。小说会不会是从《秋灯丛话》的当珠故事得到启发的呢?恐怕还不是直接的关系。在《秋灯丛话》之后,《寻访“画儿韩”》之前,现代相声表演艺术家刘宝瑞的单口相声里有一个段子叫《猫蝶图》,说的就是假造古画的故事,早已把珠子改成《猫蝶图》了。这个故事在新拍的刘宝瑞电视剧里也采用了,可是效果不如《寻访“画儿韩”》的好。我不想讨论谁承袭了谁的问题,只想说明一点,就是俗文学和所谓的“雅文学”并不是毫无瓜葛的。《秋灯丛话》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书中有不少是杂事笔记,应该算是雅文学作品吧。不过它所记载的,大概采自当时的“街谈巷语”,本来就是一些民间流传的故事;而相声《猫蝶图》可能从《秋灯丛话》等书本上汲取了素材,也可能是继承了乾隆年间就已流传的旧段子。晚于《秋灯丛话》,还有一部慵讷居士(温汝适?)的《咫闻录》,卷九《嫁祸自言》也记载了两个假货诈当的故事。一个是嘉兴某当铺误当了假金器,还想嫁祸于人,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造成破产;一个是金陵某当铺,收了假金器,也采用了以诈制诈、以假治假的方法,终于收回了赎金。《咫闻录》有嘉庆丁丑(二十二年,1817)刻本(据《贩书偶记续编》),年代也很早,有可能被艺人取为相声的素材。

刘宝瑞的单口相声,题材来源很广,有的是从古代小说里来的。如《大脑袋》这一段取材于隋唐时的《启颜录》;《兄妹联句》这一段承袭自宋代话本《东坡居士佛印禅师语录问答》和明代话本《女翰林》(即《醒世恒言》里的《苏小妹三难新郎》);《解学士》这一段则传承于明代话本《解学士诗》(有明书林郑象文刻本,近年已编入江苏古籍出版社的《中国话本大系),《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提到的《解学士诗》,就是指此。《猫蝶图》也可能与《秋灯丛话》的当珠故事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即类似故事的古代话本。

民俗学专家钟敬文先生一向提倡要注意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的交流互补,《猫蝶图》正是一个绝好的例证。《寻访“画儿韩”》又是一个推陈出新的佳作。

顺便说一下,《秋灯丛话》的一个乾隆刻本,最近在嘉德公司拍卖,已由国家图书馆收藏了。这部本来并不著名的文言小说集,一下子居然身份倍增,也可以说是一桩佳话。其实这一类文言小说里有趣的故事很多,当代的作家和艺人不妨从中去挖掘一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