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平面图:我想知道有关禽流感的信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7 13:31:57
禽流感病毒的有关知识
有关预防和治疗禽流感的药物的主要成分和化学式及它们的化学性质

近日,禽流感在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流行,我国个别省份也有疫情个案发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记者就人们关心的一些问题采访了省疾控中心的有关专家。专家们认为,人间禽流感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只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和防止疫情扩散。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又被称为真性鸡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感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子等禽类。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快、危害大,国际上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997年5月9日,香港一名3岁男童体内分离出一株A型流感病毒,同年8月确诊为全球首例由A型(H5N1)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间病例,至当年底,香港共发生18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6例。这也首次证实了H5N1禽流感病毒能感染人类,并有很高的致死率。禽流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及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常见症状有,病鸡精神沉郁,产蛋量下降,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和腹泻等。被高致病力病毒感染的禽类,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禽流感怎样传染人?
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鸡、鸭、鸽等家禽,人类直接接触受H5N1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5N1病毒都会受到感染。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于口腔和粪便的禽流感病毒具有极大的抵抗力,特别是在凉爽和潮湿温和的条件下可存活很长时间,此外,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
患病后会有哪些症状?
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早期症状与流冒症状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如果患者能及时发现、积极治疗,大多数患者治愈后良好,病程短,且不留后遗症。因此,专家建议,病人出现以上症状就应该及时就医,若怀疑患者被禽流感病毒感染,应马上住院隔离并报告疫情,防止病情恶化和传染扩散。
禽流感病毒怕高温
目前研究发现,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高温、紫外线等是流感病毒的“克星”。当流感病毒被加热到56℃并持续30分钟,或者被加热到60℃并持续10分钟时就会丧失活性,如果被加热到65至70℃时只要几分钟时间即丧失活性。流感病毒直射在阳光下40至48小时即可失去活性,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流感病毒,可以迅速破坏其感染性。但流感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潮湿低温的禽类粪便中可存活很长时间。另外,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也很敏感。常用消毒药如福尔马林、氧化剂、稀酸、去氧胆酸钠、羟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卤素化合物(如漂白粉和碘剂)、重金属离子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如何避免感染禽流感?
由于没有相应疫苗,而冬春季节又是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专家提醒市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不吃生食物或半熟食物,尤其是不熟的动物血液制品。防非典期间养成的勤洗手,房间勤通风,加强体育锻炼等好习惯不能丢。

禽流感病毒简介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不仅是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最早的禽流感记录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疾病更名为禽流感。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的地区,往往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5等15种亚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

目前在韩国和日本等地流行的禽流感病毒属H5N1型,通常只在禽类中传播,很少感染人类。尽管曾经出现过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而发病的事例,例如1997年香港禽流感曾使12人患病,其中6人死亡,但这种情况实属少见。此外,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目前尚未发现由于吃鸡肉和鸡蛋而受到感染的病例。从微生物学角度讲,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首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不含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受体,即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第二,所有能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组必须含有几个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第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使其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

不过,尽管没有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会直接引起人类流感暴发,但从进化角度看,人类流感与原先在动物中传播的流感病毒有关。很可能是在历史上人类驯养猪、鸡等动物的过程中,由于人畜接触频繁,猪流感和禽流感病毒的某些毒株发生了变异,获得对人的致病性以及在人群中传播的能力,成为人类流感病毒。这类事件有可能再次发生,因此医疗研究和监测部门仍对禽流感袭击人类的可能性保持警惕。对个人而言,应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免疫力;食用禽类制品之前要高温充分烹煮,以杀灭病毒。截至目前,我国内地从未发生过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例。我国已经建立了可快速检测禽流感的技术手段,卫生部在几年前就强化了包括禽流感在内的流感疫情监测,多种流感病毒的动向都在监视视野中。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类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如现在“知名度”颇高的H5N1型。

禽流感会传染给人吗?
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但人与畜、禽的频繁接触,可能使禽流感病毒的某些毒株发生变异,获得对人的致病性并在人群中传播。最新研究证明,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极可能完全源自禽流感。而目前全球担忧的,就是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变异为可在人际间传播的流感病毒。

个人如何预防禽流感
个人预防禽流感,应避免接触候鸟、水禽等;注意饮食卫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注意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免疫力。(新华社)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即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最早于1878年暴发于意大利,既可发生于禽类,也可发生于哺乳动物中。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之一,其中具有高致病性的有H5和H7两个亚型毒株,它们不断在世界各地引起鸡或火鸡流感流行。近来发现H5N1毒株还能引起水禽、鹅和鸭等流感流行,其流行特点是,突然暴发,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季节性不强,来源不明。1959年,科研人员在苏格兰最早分离到了H5N1禽流感病毒。其后,该病毒一直对世界养禽业堪称重大灾害,导致了大量家禽死亡。

二、禽流感会传染给人吗?

1997年5月,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1例3岁儿童死于不明原因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同年8月经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荷兰鹿特丹国家流感中心鉴定为禽甲型流感病毒H5N1引起的人类流感,这是世界上首次证实禽甲型流感病毒H5N1感染人类。之后相继有H9N2、H7N7亚型感染人类和H5N1再次感染人类的报道。尽管全球感染人的禽流感疫情仅仅发现过几次,又都局限于H5N1、H7N7和H9N2毒株,而未见到其他禽流感病毒对人的攻击,但禽流感对于人类的威胁已经亮起了红灯。它表明,在特定因素作用下,自然界中的禽流感病毒有可能与人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配,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人禽流行性感(以下称人禽流感)就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的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三、禽流感的传染源、传播方式和易感人群

(一)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特别是鸡;但不排除其他禽类或猪成为传染源的可能。
(二)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以及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三)易感人群一般认为任何年龄均具有易感性,但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四、患有人禽流感会出现什么症状

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体征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禽流感暴发的疫点,或与被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者,或从事禽流感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目前不排除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有患病的可能。潜伏期一般为1~3天,通常在7天以内。。

五、禽流感病毒的特点

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5个H亚型(H1~H15)和9个N亚型(N1~N9)。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外,还可感染猪、马、海洋哺乳动物和禽类。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9N2、H7N7,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如氧化剂、稀酸、十二烷基硫酸钠、卤素化合物(如漂白粉和碘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pH<4.1的条件下也具有存活能力。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六、预防人禽流感的几点建议

1、别去疫区旅游。旅游者应当避免去暴发禽流感的地区;
2、别与活禽接触。禽畜粪便很可能是禽流感传播的途径之一,接触禽畜后切记要用洗液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人们特别是儿童,应避免与活禽接触;
3、重视疾病预防。由于目前还没有有效疫苗,而冬春季节又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4、重视高温杀毒。在65℃时加热30分钟,煮沸2分钟,阳光直射40到48小时以及使用常用消毒药水均可杀死禽流感病毒。
5、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密切接触禽类人员如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及时就诊,以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7、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
8、对密切接触者必要时可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或按中医药辨证施防。

七、诊疗人禽流感的预后

预后人禽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感染H9N2、H7N7者,大多预后良好;而感染H5N1者预后较差,据目前医学资料报告,病死率约为30%。
影响预后的因素除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外,还与患者年龄,是否有基础性疾病,治疗是否及时,以及是否发生并发症等有关。

八、哪些药物可用于治疗人禽流感

1、解热药、缓解鼻粘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以及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Oseltamivir ,达菲)、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等。

2、中药
退热类:瓜霜退热灵胶囊、紫雪、新雪颗粒;
清热解毒类:清开灵口服液(胶囊)、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颗粒)、银黄颗粒、板蓝根冲剂、抗病毒胶囊(口服液)、藿香正气丸(胶囊)、葛根芩连微丸、羚羊清肺丸、蛇胆川贝口服液等,注射剂可选用清开灵注射剂、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粉针剂。
可综合应用的中药汤剂基本方含:
(1)桑叶30g(先煎) 荆芥15g 菊花15g 杏仁10g
连翘15g 石膏30g(炒) 知母15g 大青叶10g
薄荷6g(后下)

(2)葛根15g 黄芩15g 黄连10g 木香6g
砂仁3g(后下) 制半夏9g 藿香10g 柴胡15g
苍术10g 茯苓10g 马齿苋30g
以及党参、沙参、天竺黄、丹参、苡仁、葶苈子、半夏、人参、炮附子、麦冬、五味子;亦可选用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
以上药品均可用于人禽流感诊疗中。

禽流感病毒简介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不仅是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最早的禽流感记录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疾病更名为禽流感。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的地区,往往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5等15种亚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

目前在韩国和日本等地流行的禽流感病毒属H5N1型,通常只在禽类中传播,很少感染人类。尽管曾经出现过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而发病的事例,例如1997年香港禽流感曾使12人患病,其中6人死亡,但这种情况实属少见。此外,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目前尚未发现由于吃鸡肉和鸡蛋而受到感染的病例。从微生物学角度讲,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首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不含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受体,即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第二,所有能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组必须含有几个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第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使其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

不过,尽管没有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会直接引起人类流感暴发,但从进化角度看,人类流感与原先在动物中传播的流感病毒有关。很可能是在历史上人类驯养猪、鸡等动物的过程中,由于人畜接触频繁,猪流感和禽流感病毒的某些毒株发生了变异,获得对人的致病性以及在人群中传播的能力,成为人类流感病毒。这类事件有可能再次发生,因此医疗研究和监测部门仍对禽流感袭击人类的可能性保持警惕。对个人而言,应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免疫力;食用禽类制品之前要高温充分烹煮,以杀灭病毒。截至目前,我国内地从未发生过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例。我国已经建立了可快速检测禽流感的技术手段,卫生部在几年前就强化了包括禽流感在内的流感疫情监测,多种流感病毒的动向都在监视视野中

禽流感病毒简介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不仅是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最早的禽流感记录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疾病更名为禽流感。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的地区,往往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5等15种亚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

目前在韩国和日本等地流行的禽流感病毒属H5N1型,通常只在禽类中传播,很少感染人类。尽管曾经出现过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而发病的事例,例如1997年香港禽流感曾使12人患病,其中6人死亡,但这种情况实属少见。此外,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目前尚未发现由于吃鸡肉和鸡蛋而受到感染的病例。从微生物学角度讲,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首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不含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受体,即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第二,所有能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组必须含有几个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第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使其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

不过,尽管没有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会直接引起人类流感暴发,但从进化角度看,人类流感与原先在动物中传播的流感病毒有关。很可能是在历史上人类驯养猪、鸡等动物的过程中,由于人畜接触频繁,猪流感和禽流感病毒的某些毒株发生了变异,获得对人的致病性以及在人群中传播的能力,成为人类流感病毒。这类事件有可能再次发生,因此医疗研究和监测部门仍对禽流感袭击人类的可能性保持警惕。对个人而言,应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免疫力;食用禽类制品之前要高温充分烹煮,以杀灭病毒。截至目前,我国内地从未发生过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例。我国已经建立了可快速检测禽流感的技术手段,卫生部在几年前就强化了包括禽流感在内的流感疫情监测,多种流感病毒的动向都在监视视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