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和子玉房秘诀白话版:历史上所谓的‘书圣’是谁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13:29:35

王羲之(公元303—公元361年),字逸少,东晋官吏,著名书法家,因作过右军将军,故世称王右军。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生于琅琊临沂,在此度过他的幼年时期,并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典故。“王右军故宅,治城西南隅普照寺”(《临沂县志·古迹》)。
  建兴元年(公元313年)王羲之5岁时,“临沂诸王”举族南迁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旧居舍为佛寺。后魏时,名律寺,唐玄宗开元八年(公元720年),赐名开元寺。北宋改称天宁万寿禅寺。伪齐刘豫时,改名为普照寺。寺内有金代妙济禅师觉海集柳公权之字而成的《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碑》,称名“集柳碑”。《集柳碑》记载了王羲之故居“东有晒书台,南有泽笔池,一日洗砚池,皆其遗迹”等情况。

  明正德年间,被封于沂州的泾王朱祜舜又对此寺进行大规模修缮,并铸大批铜佛像及一口大铁钟。此后为纪念王羲之,后人又在普照寺和洗砚池之间增建右军祠。祠堂内立右军坐像,两边各一童子,左抱文房四宝,右抱白鹅;祠院内立一龙凤碑。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将原在城南关的忠孝祠移此,建于普照寺的西南。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知州李希贤在右军祠内设立琅琊书院。同治年间,在忠孝祠西又修建了万善庵。昔时,夕阳西下时,苍松古桧,暮蔼朦胧,古城沐于一片灰暗之中,唯普照寺内高耸的大雄宝殿的西山壁上,被夕辉所映射,红光熠辉,光彩夺目,堪称奇观,被誉为“普照夕阳”,列入琅琊八景。千百年来,竭拜书圣故里的游人墨客,吟诗作赋,大加赞赏。明代诗人舒祥,七律《普照夕阳》赞曰: 碧玉楼头日未沉,几家残照半城阴。斜分宝刹千层影,光灿瑶龛百丈金。 归雁携云投百浦,啼猿迎月上东林。 柴门欲掩诗僧定,坐上闲庭抱膝吟。 抗日战争前,寺院仍一直保存,为省立第五中学的第三、四院。日军侵占临沂后,古建筑被破坏,古文物遭洗劫,普照寺等名存实亡,仅存的大铁钟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

  1982年始,政府拨款,对故居分期整修。现故居位于兰山区办事处砚池街中段北侧,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四周青墙环绕。大门南向,前出檐,立明柱4根,门上悬挂“王羲之故居”扁额。入门向北,为洗砚池。池岸砌假山怪石,池畔植垂柳花草。池东西两侧狭窄处各一石桥横跨。池北临畔修砚碑
  临沂兰山王羲之故居

  亭,亭内 立“晋王右军洗砚处”、“洗砚池”石碑二块,字迹古朴苍劲。亭东临池建厅堂,名晋墨斋,内陈列文房四宝、书、画等。亭西,池中建留香亭,池面曲桥回旋,衔亭接岸。池西,回廊环绕,长百余米,廊壁嵌大理石石碑50余块,系全国著名书法家为故居重建时所题。砚碑亭迤北空旷处日“晒书台”,上有石碑,台北部亦建有厅堂,名书院,内设陈列书圣的碑帖、碑刻、石刻及书法名家的真迹。故居西则的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内,均为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故居是以陈列书法、绘画作品为主的文化公园。故居内景色宜人,亭榭台阁,溪水吟吟,文竹片片,相得益彰。春夏之际,临台凭眺,故居内亭堂参差错落,花红柳绿,白鹅绿水,池光桥影,环境清幽,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人来此观美景,赏书法,思前贤,心旷神怡,叹为佳景。 2002年临沂市政府有又重新规划扩建王羲之故居,东至普照街,西到王羲之路,南至砚池街,北到兰山路。

  王羲之书法欣赏
  http://www.sd.xinhuanet.com/news/2004-07/13/content_2486754.htm

王羲之

当然是王右军